爱是真实的启示 贺川丰彦 一、神的启示 除了爱,再也没有别的启示了。神只在爱中启示祂自己。充满爱的地方也是最能够了解神的地方。托尔斯泰说:“爱之所在,便有神。”使徒约翰也说:“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爱心唤醒凡它所及的一切。它对着耳边底语,激发心灵。爱不分种族与肤色,使人们明白生命的创造只不过是追寻爱的生活方式。生命的创造是由爱所设计的一种装饰物,它本身是一出无瑕可摘的戏剧,爱在其中拯救了每一件痛苦与不幸。爱使每一存在的事务成为胜利,每一件事务都由于爱而造成…。 爱是神的真实本性,爱是神的圣所。我知道,唯有在爱中我才能敬拜神。 我以爱为至圣所 在这世界上,我担心这一位爱的神无法完全获得人们的认识;但我相信人类终会觉悟到这爱的存在。爱必会激发人类,爱在人耳边低诉,对着他的心低诉。爱叫人惊醒,使他们尽力引领人类去了解;万物因着爱而化成生活艺术……。爱是一出消除痛苦与灾难的戏剧……。爱是起始与成终——是神的本质。 在爱中敬拜神的人不会感觉缺乏。爱是永不枯竭的泉源……。 爱除掉人一切的污秽,且拯救人类。爱是最根本的宗教。不要用教条来把我分类;如果我有所属的话,那便是爱。耶稣正是这样教训我们的,耶稣从没有说要为了教条而避弃人类。爱是最高的启示,是至圣所。 爱的环绕 分恒的爱如大水滚滚。 神阿!求进我心里,使我荣耀你的圣名! 这世界是否应付爱的渴馋,除了爱,别无其他拯救办法。爱的泉源一旦干了,社会便呈着纷乱散漫,事情变得茫无头绪。无论在家庭中,在工厂里,田野间,或银行里,这种爱一旦消逝,生存便成为咒咀的目标。 永恒的爱,如江河滔滔! 唯有从心灵深处才能涌出爱的泉源。 神永远住在我心里,是永恒的爱…… 爱的环绕,洁净内在的一切!因为爱的勇敢足以征服一切的败行。唯有爱认识正义,爱是最后的仲裁。预备爱的道路让神出征吧! 哀伤的时候,牢记神是爱;为自己的过犯伤心流泪时,思想神的救赎!面临死亡时,全心倚靠爱的扶持。在公义被践踏,哀伤了无期,穷困和潦倒的日子里,唯有藉着内在的爱去克服一切。 爱的手臂环抱一切。爱是至圣所。我藉看它升至高,也藉看它下到阴府。唯有爱使人得见神。藉着爱的奇妙目光,神与人相会。在爱里面,人的目光成为神的目光。在爱里面,神性与人性首先混合在一起。 二、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 基督的十字架 主爱大运动, 十架爱所钟; 十架与基督, 名字两相通; 十架即主爱, 字异而义同; 主怀爱秘奥, 十架表其衷。 希腊神之道, 敝帚自珍宝; 埋首象牙塔, 继往以焚膏; 断篇兴残简, 孜孜力研讨; 若乏爱怜心, 不识主恩浩。 神爱在十架, 宝血已宣告; 谁惧负十架, 主爱难图报; 宝血主胁流, 当沐血中澡; 洁净吾罪污, 力争爱施布。 爱墙已否竣? 怎舍己为人? 十字架道路, 敷设得未曾? 愿与癞痨者, 山胞共相亲; 北海冷雪地, 愿与互为邻。 惟赖十字架, 胜利才是真! 赞美主宝架, 世界得维新; 若无主宝架, 人类难翻身; 社会虽万变, 主架进再进。 辱骂与威胁, 何惧而浚巡; 滴沥主血路, 人得免沉沦; 翻写人类史, 重新作新民; 我血今当流, 步吾主后尘。 历史性的十字架 日本的神道教里,根本没有更生的观念。一般的观念,认为作恶多端的人是要下地狱的,但是“下地狱”不是更生。在另一方面,基督的宗教却有了大的发现,认为拯救及使恶人更生是可能的。净土真宗也有类似的说法,相信他们的神祗以慈悲为怀,甚至没有人类的弱点,可与十字架媲美,恶人可进“乐园”。但如果我们问“你怎么知道这事?”他们说: “因为圣贤这样说过。”那么“圣贤又怎么知道的?”他们回答说:“由于神祗慈悲。”总之,他们没有明确的教训,因为他们没有历史性的十字架。 耶稣基督的行动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为了达到目的,祂且选择了世人最厌恶的死亡。祂承当了人类的忧伤,且采用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特别行动。祂深深地体会到救赎的大计。 现在我们体会到十字架的意义了……但最初体会到它的一位是基督。这种意识最初隐藏在基督里,保罗有了重新的发现,他表扬基督的精神,使人的意识显得高贵。如果十字架的意识不明显,为别人死的勇气便胎死腹中了。救赎意识的运行对于保罗是那么强有力,令他惊叹不已。他想,如果确有充满了伟大救赎意识的“一位”,而这“一位”又是神的儿子,是神怜悯的无与伦比的例证。这便是所谓十字架背后莫测高深的意志,是由神而来的。因此他坚信基督的十字架启示神本身。神的旨意藉后十字架彰显了。 我们只是研究登山宝训,就会觉得基督的教训与中国圣贤的教训并没有大区别。其中真正的分别是在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一刹那;祂爱仇敌且为他们祈祷。如果只是为了寻求道德概念,就不需要寻求基督。基督为了拯救人类脱离已往的罪孽,为了承担人类以往的失败,为了改造他们的生活使之再次获得更新,为了赐给他们生长与发展的能量,祂下了救赎世人的决心,且本看这种精神做成祂无价的事工。 十字架的精神 我们如果没有宗教,便没有勇气说,“无论怎样受苦,我愿意做。虽然这可能要我到满州或巴西去,也可能要我受尽折磨而死,但我愿克尽所能。”我们希望带领祖国趋向这种精神。 对一些伟大的目标有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就不会失败。如果你愿意随时为它舍命,任何事情都不难应付。如果你觉得“我和死了一样,那么从现在起,样样事情都有收获”,生命成为一种乐趣!如果你再尝试,没有一件事情是你不能忍受的。 http://www.ccdiges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