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sumu  
苏牧  
https://blog.creaders.net/u/178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许倬云: 忆我的学生王小波 2014-11-20 01:05:10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的时间不长,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大致只是在我研究室中每周一次在工作后的谈话。但是,这一段交往在我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确是相当特殊的记忆。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匹大读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是杨庆先生,我则在历史学系执教,还有一个社会学系合聘的职务,于是,我也列名在银河的学位导师小组之中。那时候,中国大陆留美学生为数不多,对于台湾来的教授及同学,颇存疑心。小波夫妇对我却全无芥蒂。我一向对学生一视同仁,只要找我问问题,从来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找我,我也不会追着学生盘问。  
    银河有社会学专业进修的程序,小波却苦了!匹大是有一个东亚语文学系,而其功能则是训练洋孩子学华语,文学部分相当单薄,小波已是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家,在东亚系实在没有值得他修习的课程。匹大有项“独立学习”的功课,还有一项“个别指导学习” 的课程,等于学生与老师之间一对一地“吃小灶”。小波遂于得到我的同意后,挂在我的名下注册上课。
    我自己的研究专业是古代史及社会史,文学不是我的本行。只是研究社会史,本来就不能自我设限;再则我生性好奇,东抓一把、西找一把,确有杂乱之弊。小波每周三的下午上课,照章办事,应是两小时讨论,我们二人其实都不在乎规定,有时一拖就会谈一个下午。有时也会因事停一次,下周补足,再加上一个下午。我们讨论也不完全有教材,即使指定了阅读资料,一谈就跳到别的题目,又派他一些其他资料研读。总之,这是一堂相当自由的讨论课。欧洲大陆的大学,这种师生交谈的课程,其实是研究生上课的常态。美国大学上课,有大纲,有进程,有报告……一板一眼,反而呆板了。我在匹大任教三十余年,通常从众,照章行事。只有 “吃小灶”的功课,才有不拘形式的讨论。再加上小波的学习兴趣,本不在史学,也不在社会学,于是我们的对谈无所设限,任其所之。小波的朋友大约都知道,他坐姿松松散散,我也一直有坐不直的毛病,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
    我们的话题,一部分是他的作品,通常我阅读他已出版的文章,询问撰文背景。在这一节骨眼上,他陆陆续续回忆一些下放的经历,工作的环境……凡此对我了解中国大陆的情形大有帮助!他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激越———其实,我自己的感受也是波涛起伏,五味杂陈,不能自已!历史的巨变,真必须吞噬自己的儿女吗?
    我们也讨论他的文字。第一次检讨时,我特别提醒他,文字是矿砂,是铁坯?是绸料,是利剑?全看有没有炼字的淬炼功夫。我想,这一番话,他是听进去了!他后期的文字精当洗练,确是花了功夫推敲过。  
    另一部分谈论的主题则是中国文化的转变脉络,尤其近代一百多年的变化,我记得曾经建议他阅读1930年代及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他也介绍大陆1950年代以后数十年文学界的大致情形。我因之得益不少。 
    他对于传统文学中的传奇,相当熟悉,我只是帮他理清从南北朝志怪小说、唐代佛教故事,到宋明街坊民间说唱脚本及三言二拍——这一系列的长期演变,现在回想,小波是文学的创作者,不是历史学家,这些过去的资料其实都是触发灵感的素材。编排成串,还是罗列眼前?其实未必有什么大差别。我以自己专业的思考方式,凡事都要查考来龙去脉,也许反而将活泼的灵感泉源,弄成繁琐的谱系,于创作灵感竟可能有负面的作用。
    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文化的演变时,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也会推敲一些重要观念的涵义,这些观念,例如自由、民主、民族、人权……又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小波对于这一系列观念,有他自己的一套看法,我则将这些观念在西方文明中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及不同时空条件引发的阐释,尽我能力之所及,希望能有所厘清。然而,这些观念自从引入中国以来,常有模糊不清的缺陷,深入讨论这些问题的中文著作,本来就不多,西文专著,往往又有繁琐的毛病,我自己在思想史领域的功力十分浅薄,小波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深入探究。于是,这一系列讨论的议题,虽然我们二人都体验到其中的重要性,恐怕难免落入浮光掠影的老毛病!重要的是我们都将这些观念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终生执守如一。   
    我与王小波的交往,只是以研究室中的对答为主,他的日常生活细节,我所知不多,因此无法回答编辑提出的问题。
    二十年了,我不时怀念王小波,也珍惜我们之间的这一段缘。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专业上有了成就的学生,总是彼此启沃,帮助了我学术生命的不断更新。王小波不在我的专业领域之内,他却是一位情深义重、好奇心切、求知若渴、领悟力强的青年人。我也难得有一位学生不受专业课题的拘束,东提一问,西提一问,从四面八方“突袭”。我因此十分感激他的刺戟,也十分怀念那些问答中埋伏的机会与对人间的深情。(文/许倬云)


浏览(1706)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苏牧
注册日期: 2008-07-05
访问总量: 276,98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谢绝转载,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最新发布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十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十一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九)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九)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八)
分类目录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十二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十一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九)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九)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八)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七)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六)
· 六年,从零英语到澳洲医牌 (五)
【环保】
【苔绿石阶】
· Try
· 论坛辩论必胜术
· 答施化先生教诲
· 谢谢责编
【掩窗听雨】
· 思父亲
【掌灯观书】
· 论读书
· 转载 宋鲁郑:历史视野下的毛泽
· 男人
· 聊天
【博弈几何】
· 考医牌 之三 考试进行曲
· 考医牌 之二 备考
· 考医牌 之一 下决心
· 骂中国
【俯拾而是】
· 范跑跑的可耻和教育局的可悲
【相逢何处】
· 伊瓜苏大瀑布 此水只应天上有
· 许倬云: 忆我的学生王小波
· 莫斯科
· 21岁生日记
· 酒力
· 洛杉矶一瞥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 何须怨杨柳 谁把君来怜
· 外行看暗恋
【煮酒泛舟】
· 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 石语,石不语
· 真应该听听冯满天
· 看今日中国
· 论坛辩论必胜术
· 语言是一种习惯
· 蒋国兵改变了我 (附:一些小Tips
【竹林论茶】
· 西装革履下,露出的一段粗鲁来
· 同事之死
· 我真希望,中医是一副狗皮膏药
【草色人家】
· 青发
· 家书 致大卫
· 陪护小记 医患的语言冲突
· 父亲出殡 难道,真有神灵吗?
· 克里夫的烦恼
· 找工推荐信
· 苦命的王菲
【春晓河畔】
· 对女人过敏
· 2007
【杏林随笔】
· 医改未来之我见 完结篇
· 医改失败的核心
· 医生,钱和女人
· 又见杀医生 三输时代
· 我思中国社区医疗
· 医生看心术
· 地震后的精神障碍
· 受灾难后,儿童精神健康调查表
·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 庸医*钱*中国人---我的回答
【人生感悟】
· 我看柴静的《穹顶之下》公民行动
· 五十岁感言
· 悼爸爸 那只大鸟飞走了
· 克里夫的烦恼
· 人生,是诗意还是失意
· 一些韩国人的侧面
· 煤气罐和不要脸
· 汶川日记
· 家有男儿初长成
· 老人的哲学
存档目录
2015-08-04 - 2015-08-14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29 - 2015-06-29
2015-03-04 - 2015-03-14
2015-02-02 - 2015-02-23
2014-12-02 - 2014-12-02
2014-11-08 - 2014-11-20
2014-10-17 - 2014-10-21
2014-09-07 - 2014-09-07
2014-04-06 - 2014-04-06
2013-12-28 - 2013-12-28
2013-11-01 - 2013-11-21
2013-10-19 - 2013-10-24
2013-09-02 - 2013-09-02
2013-05-14 - 2013-05-25
2013-04-10 - 2013-04-10
2013-03-05 - 2013-03-05
2012-06-02 - 2012-06-02
2011-01-28 - 2011-01-28
2009-07-20 - 2009-07-20
2008-12-03 - 2008-12-30
2008-11-19 - 2008-11-23
2008-10-10 - 2008-10-19
2008-09-05 - 2008-09-25
2008-08-14 - 2008-08-14
2008-07-04 - 2008-07-12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