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之一 一娴摄 古老的福州有一条古老的南后街,一条贯穿三坊七巷的南后街。 据母亲说,我很小的时候在曾那一带住过。可那时候太小,完全没有印象。后来离开了,又曾回去几次,每次匆匆而过,总未能好好地用心去感受三坊七巷。这些年浪迹天涯,每每读到那些曾经从三坊七巷走出去,或高尚或伟大或优雅或美丽的灵魂,就会怀念那些安谧的小巷,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 三坊七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并不很大,是中国唯一存留的的街坊巷的格局的老街,大部分建筑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更难得的是,从三坊七巷那些含蓄庄重的纵横方正之中,走出了100多位在中国近现代名留史册的名人。三坊七巷,是怎样凝聚天地山川灵气,才能孕育出那样的人杰! 屈指数数那些100多位名人,仿佛翻过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沈葆桢、林旭、林觉民、严复、谢冰心、林徽因、卢隐、郁达夫……. 因此三坊七巷是阳刚而雄壮的,也是美丽而隽永的,漫步三坊七巷,可以在雾霭初降的黄昏,也可以是微微小雨时分,走在那里,也许能闻到虎门的销烟味,听到菜市口鼎沸的人声,黄花岗爆裂的枪响……也许也能看到小桔灯温馨的光晕,人间四月天的曼曼云烟…… 在一个烈日高悬的午后,我穿行在三坊七巷,想着那个名字里有一轮太阳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 旭,说文解为太阳初升。林旭,这个像太阳初升一样朝气蓬勃,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年轻人,在菜市口的腥风血雨中,陨落了,年仅23岁。 林旭出身贫苦,父亲为一秀才,林旭很早就懂得读书奋发。因为天资聪颖,诗文俱佳,故声名鹊起,为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沈葆桢的第四子沈瑜庆看中,并将才貌双全的女儿沈鹊应下嫁,成为林则徐外孙的女婿。林旭后中举人,百日维新后期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追随康有为,为清朝末年著名维新派人士。在百日维新最后的那些日子,林旭不断上书言事,不少上谕也出自林旭之手。 提起戊戌六君子,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谭嗣同。那位在同仁们劝他出逃时,慷慨激昂地发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谭嗣同。谭嗣同慷慨就义时年33岁,同时就义的林旭时年23岁。后起的林旭没有谭嗣同的名气大,但和谭嗣同一样,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为酬壮志,视死如归。 林旭当年住的房子在郎官巷,是一条不很起眼的巷子,当年的旧居已经不复存在。其实,那些保存下来的名人旧居,实际上不复是原来的样子了,只是后人修葺打扮,或为缅怀先烈,或为安顿思绪,甚或为商业的需要。 那些风云翻滚的日子已经远去,但是灵魂们都还在,那些出生,生长和生活过的地方,永远是灵魂们的归依之处…… 灵魂又是不朽的。在三坊七巷,当一束阳光射过,一阵轻风吹过,这些高尚美丽的灵魂,就在阳光里,在清风里,观照着后来者的灵魂…… 戊戌喋血后,一百年多年过去了……我在三坊七巷的秋日艳阳下漫步着,走过林旭曾经出生长大的地方,想着那颗充满阳光的高尚的灵魂,想着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想着,如果戊戌变法成功,那中国会怎么样?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它永远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是历史又是能够穿越的,克罗齐说过: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壬辰年秋写于LA疏桐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