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临帖的名存实亡谈现代基础教学 Ming Cheng 我在"也谈书法和艺术创新(一)临帖怎么来的"一文中已经强调,临帖是有其严格的定义的。 小孩子照着名帖在学习写毛笔字和书法中的临帖是有严格区别的。 尽管在日产生活中可以随意说孩子在临帖。但其实他只是在学习写字而已。 著名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田蕴章在电视上说,按照法帖的严格标准, 不要说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就是现在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家会员中,10分之九的书法家的字不及格。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去临帖。 换句话说, 书法临帖实践其实早已经就名存实亡,虽然只有极少数人承认自己没有临帖,或者用专业的话说,没有精临。只有意临。 但是, 意临和精临完全是两回事情。意临一般不叫 临帖. 其实,在其他的学习中,基础教学跟以前早已经大不相同。 学画画的对素描的要求早已经跟以前大不一样。现在强调的是创意。现在没有或很少学生能拿的出来一幅瓷器素描。那瓷器画得看上去是能敲得响的。记得以前我们大学学物理的,都拿着基米若维奇的微积分习题集一条一条的啃。那时叫打基础。 现在看来,是否是走错方向,很是值得讨论。 30年前。 中国名牌大学的物理老师,都人到中年,还在打基础。数理基础都好的不得了,就是出不了论文。 后来,与国外开始交流,海外教授带回去一些题目,他们很快也就能出论文了。但要做一流工作,已经晚了。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对基础教学的看法,其实是一直在变化,美国有个有名的数理大师,大学本科学的就是文科,根本就没有什么数理基础,但读研究生的时候听了几场讲座,突然来了兴趣,半路出家改学数理,结果成为有名的数理学家。而当年那些数理基础雄厚的中国学生,至今没有听说有什么超一流的工作。 基础当然是越厚越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世界快速变化,新学科新问题层出不穷。现在对科学家的要求也跟以前不大一样,综合素质和知识 可能更为重要, 对基础教学的问题,可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如何舍取和分配精力的意义, 工夫在诗外一说, 值得重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