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幅红卫兵画谈起 Ming Cheng 文革,知青,和红卫兵,一直是我们这一代无法忘怀的过去。 也是中国历史上沉重和悲壮的一笔。 如何用文学和艺术来表达这些历史, 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意义重大的题目。 论坛上6度网友首先贴出了一幅红卫兵画, 流逝的年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笔者趁兴也跟着贴了一幅红卫兵画,红小兵,引起了更多的争议。 6度网友贴那幅画,是由讨论知青题材而引起,但桦树正确地指出这其实是画的是红卫兵。 笔者表示同意,红卫兵变成知青下乡的时候已经没有这样的风采了。 画面更象红卫兵在长征途中,或在战斗的间隙休息,但是,红卫兵已经开始独立思考,为什么?这就是我理解的画家的意图。 笔者从一开始就重视红卫兵画,并跟所谓伤痕画派之父川美的高小华有过深入的讨论。在美术理论和创作上受教很多。 自从高小华的《为什么》,和 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月×日·雪》、之后, 红卫兵画就带上了一股悲壮和灰暗的灰调子。仿佛是被定调了。 我选贴红小兵这幅画, 并指出其用光很好。 就是是看上了其难得一见的明亮的调子,和小姑娘那天真烂漫的表情。她沉侵在红色娘子军的英雄的革命幻想之中。 这也是当时红卫兵们的真实的一面。 其实,这两幅画都出自一人之手,就是出身广州美院的著名的画家张大中先生。 所以,两副画的术水平应该是一样的。 他的红卫兵系列非常有名和有特点。 而这张红小兵,是其系列中难得一见的精品。画面精致,色彩鲜艳, 突破了传统红卫兵伤痕画的灰暗和迷茫的调子。 从另一个方面注释了红卫兵的形象。试图展现了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 由于画中女孩的红色娘子军的装扮,有网友质疑是否画的红卫兵,还是红色娘子军。其实,这跟真实的红色娘子军, 琼崖纵队女战士的照片比较一下,就知道这只能是60年代的大院长大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子,而不可能是琼崖纵队的受苦受难的童养媳。 这里就要谈到艺术的写实和写意的问题。 更深刻一点,对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历史事件是否只能有一种格调和一种描写? 我过去写过一篇短文,说到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有苦难也有快乐,竟然引来了批评。说你怎么会在专制下会有快乐。太愚民了。 这样的批评让我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红卫兵从天真烂漫的革命幻想到仰问苍天为什么? 反映了红卫兵的心路历程。 再到当知青对底层社会的真实了解和自我觉醒。是我们这一代走过的路, 血和泪的教训。 让我们知道, 在艺术上,要百花齐放,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 所以我选这一幅画。有其内在原因的。 是的,愚民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对任何事情,只能有一种格调,一种语言,一种立场,这可能也是愚民的一种结果。 红卫兵伤痕画出现的本身,其实就是允许不同格调,不同语言,不同立场的结果。 批判来批判去,不能走回过去的老路, 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是我们永远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