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兩句知青的貢獻
Ming Cheng
老隨認為知青對國家沒貢獻,這是片面地看問題了。 為了減少爭議,這篇短文不談政治和意識形態。 從一個國家整體來看。 知青下鄉就是一個犧牲打。當時根本就沒有多少其他出路如上大學或進工廠留給知青。 就象整體戰役,有些兵團就必須要做犧牲。這時候去從這些兵團具體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計算他們的貢獻,是不妥當的。 即使是政策錯誤, 或者是指揮錯誤,也不能說那些在錯誤指揮下而犧牲兵團沒有貢獻。 因為總有人要犧牲., 當需要犧牲的時候犧牲,就是貢獻。
回到知青具體問題,許多知青其實去的是農場,包括軍懇和農墾, 拿一些工資,從生活上來說比插隊的要好些。 但不象插隊的還有其他希望。 所以很多人在去農場還是插隊之間彷徨。 但是,很多這些農場,儘管生產糧食,還是虧本的,如果說他們對國家沒有貢獻,那是不了解國情了。 這些農場,如果讓他們種植經濟作物,馬上就賺錢。但是,國家當時的政策和需求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他們必須種糧食或國家制定的作物。而且必須按國家規定價格賣給國家。 就是說,為了國家,他們必須虧本。 當時知青去的一些邊遠農場,還有戰略部署的需要。其實就是鎮守邊疆。 當時全國已經準備打仗。讓知青下鄉,其實也有疏散的部署在裡面。有些最苦的兵團,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知道。
其實,不光是知青,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為了國家的戰略部署,他們犧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或者只能發展國家指定的項目,並且只能由國家調配。比如山西,就是國家的煤礦。而一些邊境地區,就是準備打仗的。所以,在中國這樣的體制下,全國一盤棋,不要說個人,就是一塊地方,讓你犧牲,你就只能犧牲。我在中國最邊遠最窮苦的鄉下幹了10年,對這些深有了解。 我們知青,也扛槍備戰的。
後來知青回城,好日子沒過幾天,很快就是國家經濟轉型帶來的下崗浪潮。 又是回城知青首當其衝。 知青一代,以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承擔了中國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知青之殤,是民族之殤,是國家之殤。 他們對國家的貢獻和對民族的承擔,不是幾個數字可以表達的。 更不要說,從知青鍛煉出來的優秀人物或幸運者,是國家各方面的棟梁和希望。
我們希望,在中華民族遭受到這麼多的苦難之後,我們能夠迎來一個繁榮富強,自由平等,和民主憲政的新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