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张贤亮。 天堂里不再有伤痕
Ming Cheng
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张贤亮走了。 虽然自己从来不是一位文青,不细读文学作品也有很长的时间, 但作为77级的同学,觉得还是应该写一点文字来悼念。
我们知青一代几乎是读一样的书成长起来的, 包括但不限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经典,和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被所谓旗手点名出版的前苏联的一大批书。 应该说,在我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时候, 在我们思想最迷惘的时候,是悲惨世界, 红与黑, 基度山恩仇记等等书籍里面的主人公给了我们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知青生活和那些书籍也培养了我们许多人后来的悲世悯人的情怀。 历史后来的发展应了一句古话,天道有情,永不绝人之路。
77年上大学后,在我们如干涸已久的禾苗遇到春雨在饥渴地吸收一切知识的时候,另一批书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这里面,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张贤亮。 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毕竟象神话一样离我们太远,而张贤亮他们这一批所谓的伤痕文学作家,写的很多就简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是中国第一次从文学上大规模地对中国当代社会做了文学性的批判。 许多禁区一个接一个的被打开。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当时读大学时候,雄心万丈,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学习。中长篇小说没有时间看了。一下课就跑图书馆占位子好读书做功课,有时候顺手抓几本小说月刊什么的, 但往往就被吸引住,结果书就读不成了. 那些作品都是在那时候看的。 我们这些学科学的,并不喜欢读长篇大段的纯文学描述,主要是读故事。读没有写出来的思想。 张贤亮,给我的印象就是写的很真实。政治不谈,他在小河边的那段经历,我想是很多知青生活片段的真实写照。 一位作家,我个人认为,首先就是要把真实的社会写出来。让读者去思考。 特别在中国, 这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而他们那一批作家,在相当程度上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有他们的地位。
张贤亮走好。 愿天堂里我们不再有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