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背后是工厂烟囱, 仰望河对岸的教堂塔尖
教堂尖塔与工厂烟囱 ── 写在2017 路德年元旦 作者:谢盛友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对自己城市中教堂塔尖和工厂烟囱细心观察,使他体会到基督教与工业化之间的某种联系。一个城市中只有烟囱而没有教堂,总觉得是像缺了一面,烟囱是工业化的象征,教堂的塔尖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两者都高耸入云,代表着同一种向上的精神。 韋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累积个人资本的责任。并且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个人消费。资本主义精神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描述个人只要能够在经济制度下以合法管道赚钱,就是擅长于某种天职的表现。韦伯认为,所谓“天职”(德文原字为Beruf)指的是新教教派中的核心伦理,从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而来。“天职”描述人们不是要以苦修、超越世俗道德的禁欲主义方式来追求上帝的应许,反而应该在俗世中,完成个人在其所处职业位置上的工作责任和义务。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以严格、小心谨慎且有远见的计算为基础,进以谋求经济上的成功。 韦伯谈的两个重要概念便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其实是一种新教经济伦理,他以从喀尔文教派发端的英国清教徒的禁欲宗教职业观为代表,他选用了巴克斯特(R.
Baxter)的证道词和著述做为证据,一方面强调消费的节制,二方面则强调自愿劳动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可以虚度光阴,否则会浪费掉上帝赐与人们的宝贵时间。而衡量一份职业是否有用,依据的判断标准有两种,其一是能荣耀上帝的道德标准,其二则是个人获利的程度。 正是因为节制消费,以及强调劳动的观念,使得资产阶级的资本逐渐积累,由此,渐渐发展成一种属于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资产阶级累积自己的财富,在合理的范围自由使用金钱,这些行为都是受到上帝所祝福的。这些资产阶级也不需要担心世俗中的财富分配不平均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财富的分配不均是来自于上帝意志的安排。 韦伯认为“教派”是由一群宗教和道德合格者所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存在着志同道合的伦理观,具备有正直和禁欲主义等的伦理观念。因而,成为教派成员,就证明了个人在道德上,特别是商业道德上的合格性。教派是一种联合体,提供了教派成员进入资产阶级的媒介,有助于扩散和保持资产阶级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教派成员是透过证明成员身份和品行的“证书”制度,经由“投票”而加入该教派。加入教派不只能证明自己是被上帝拯救的一员;同时也能被所属教派成员所认可,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当教派成员在经济表现上取得成功时,既证明了个人的价值和获得来自上帝的恩宠,同时也能够彰显所属教派的成功,提高该教派的声望。 贺麟(1902-1992)根据他对基督教精神的认识,反观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认识的主要弊端,他认为,中国人一直没有真正清楚地认识西方文化。五四以来,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和民主,相较于此前认识西方文化的努力,是一个进步,但仍然是从用的层面去认识西方文化,没有进入体的层面。西方文化之体的层面指什么?
主要是基督教。
贺麟说,中世纪的基督教,是中古文化的中心,近代基督教是整个近代西方文化的缩影与反映,可以说西方近代精神的一切特点,基督教中皆应有尽有。没有把握基督教精神,就无法把握西方文化的精髓。由此,贺麟论证西方近代的科学民主工业化和基督教精神并不完全抵触,相反,它们之间是可以相容和相成的。第一,基督教对科学有保护促进之功,虽然教会有迫害科学家的举动,但是正因为科学家受到外部的压迫,促使他们更加认识到科学探索的价值和守护真理的珍贵。第二,基督教本身充满民主精神,例如,在上帝面前人人一律平等,又如,一些教会把基督教的服务延伸到民间,为平民办学校开医院。第三,基督教改革后的伦理观念也适宜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 如果认识没有进入基督教精神层面,只局限于科学民主和工业化,那么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始终是片面的和局部的。不仅科学民主和工业化扎根于基督教精神,而且近代新式功利主义也以基督教精神为基础。新式功利主义关注社会福利,承载着耶稣的己之所欲,则施于人的宗教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