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德国谢盛友的博客  
谢盛友 (You Xie)  
网络日志正文
康德的先验哲学与现代电脑科技的发展 2017-06-25 10:25:40

康德的先验哲学与现代电脑科技的发展

 

 

黄鹤昇:康德的先验哲学与现代电脑科技的发展


二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阐述了一种哲学,叫「先验论」。这一哲学打破了人们几千年来的惯常思维,他不是做一般的形上学思考:主体与客体的分析,唯物或唯心的一个两分法的分析;而是一个反转,抛开经验性的东西,纯粹探究人心性底下的认识能力。我称康德这个哲学知识,为知识背后的知识。它是经验性知识后面得出来的知识,即先验的知识。就是说,康德这个先验哲学,是不掺杂任何经验性的知识的,他是对人类心性的认识能力做一个纯粹的考察,他说的那个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经验性的知识上反转来思考,才能体会到康德这个先验的知识。所谓的「先验」知识,就是在经验之前的知识。然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没有经验,何来知识?这个先验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康德说得那么有理有据,我们就不得不好好地探讨了。

也许有人会质疑,两百多年前的哲学,与现代的电脑科学技术有什么联系,这不是什么胡扯吧?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检讨康德的哲学,你会发现,康德的哲学,确实是电脑如何成为可能的理论基础。下面我们就康德的先验论进行分析,看是否与电脑的程式理论技术有关,是不是电脑软件成为可能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先验哲学( der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 )

 

我们要瞭解康德的哲学,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先验」?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导言」中,就解释了这个「先验」的东西。

 

我们先来看康德说的一句话:「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能置疑的。1」但是他把话题一转,说:「是否有这种不依靠经验,乃至不依靠任何感官印象的知识,这至少是需要更慎密地去审查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不能立即轻率答覆的问题。这样的知识称为「验前的」(a priori),而且有别於经验性的知识,经验性的知识是起自验后(a posterion)的,即在经验中有其起源的。2」当年康德这个证明,我们今天来看都有些不可思议,不是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吗?那你要说的是没有经验的知识,这是什么知识呢?我称之为”知识背后的知识”,或称”使知识成为可能的知识”。康德在经验性知识后面看到另一种知识,即验前(先验)的知识。我们从康德这句话可以看出,人类的知识,都是经过我们的头脑思维后发生出来的。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这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外面一片空无,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体验到什么东西,我的头脑会产生什么知识吗?没有。只有我看到某物,我脑袋才能产生某物的知识。我看到一条狗,我才有狗的知识。没有东西经过我的思维,我是不会有知识的。这就是康德说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能置疑的。」康德还认为,没有出现,就没有知识,这与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是一个道理。但他却认为,还有一种知识,是「验前」的,即在经验发生之前的一种知识。可见康德说的哲学,是没有经验知识的哲学,这种没有发生经验性之前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呢?这种知识,我称为「知识的知识」,或说「产生知识的知识」。康德在知识后面看到另一种知识,即验前(先验)的知识。这种知识用普通一般的思维来求知,是办不到的。用康德的话说,这是「不能立即轻率答覆的问题」。需要用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即思维的反转,才能求证出来。康德就把它证明出来了。所以我们要研讨、探明康德的先验哲学,就不要採取惯常的思维方式,不要从经验性的知识,进行形而上学的辩证思考,而是从先验的、纯粹的认识能力去思考。即是说,纯粹研究脑袋那个认识程式。这个心性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认识外界的事物,使我能够拥有知识?

 

康德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他探讨的,不是这种经验后的知识,而是没有发生经验之前的知识。不是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吗?没有经验,我们何来知识呢?康德说的,不是很矛盾吗?这里,我们就看出康德哲学的玄妙来了。他原来要探讨的,是验前的知识。即「先验的」知识,在经验还没有发生之前的知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还没有去认识事物之前,我的脑袋有什么东西,可以使我能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成为可能?康德的所谓「批判」,就是探讨脑袋里潜藏的:「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知识。这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人类心性底下潜藏的认识能力。

 

我们知道康德的先验哲学,原来是讲我们人还没有认识之前,脑袋里装有什么东西,我们人只有具备这些东西,才有可能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这就好比说,我们有一台电脑,想要它给我们提供某种知识,那么,电脑是否也要装有某一知识的程式系统呢?这一程式,它是我们还没有应用电脑之前,就预先装在电脑里的。待我们应用它时,输入讯息,它就可以给予我们想要的知识了。这个纯程式知识内容的东西,就是先验的,它不包含我们应用过出现的知识,纯粹是程式内容的知识。我们拿电脑来做说明,就很容易理解康德这个「先验」哲学的东西了。这个预先装在电脑里的程式,就是先验的,纯粹的程式内容,没有涉及到运用后的一点内容。我们说,这个程式有一个形式,有一个范畴,它要有概念、联想、连结、综合、统一的功能,它的运作是有法则和规律的。这一切运作,一定包涵一套先验逻辑(电脑程式的逻辑,目前多是数学的编码)。没有一套先验逻辑,程式不可能有法则、有规律地进行运作。我们也就得不到所要的知识。所以,我们反过来看康德所说的「先验论」,就如电脑程式里的知识。他是专门探讨人类心性这个认识的程式。如此反思,我们就好理解康德的先验哲学了。

 

我们打开电脑,我们应用它时,输入什么东西,它会给我们什么知识。这时,我们来个反转思考:电脑里面有什么东西,能够给我们这样的知识呢?通常我们想到的,就是电脑有硬体,软件,有一个应用程式。这个程式,有与人一样的思维法则与规律。比如我们打开电脑象棋与人大战,人走这一步,它就走那一步,最后还是它赢了。我们就想,电脑里有什么东西呢?它竟能如此战胜我们?它里面一定装有什么东西,即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这种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应用电脑前,它就装在电脑里面的。这个电脑象棋,就是「电脑象棋博弈程式」。康德的先验哲学,就是探讨人类心性这个认识程式的东西。我们对人的认识能力,通常反省也只到此表面的东西:人有一个活的身体,有感受能力,脑袋会思想,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更进一步的,就从心理学分析:人有感性,受到外界对象的刺激,就有印象、知性通过印象进行推论、判断,就得出概念。此外,心性还有记忆、联想、意向、情感、兴趣、爱好?等等功能。这些探讨,都是带有经验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论断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两分法:是心决定客体呢?还是客体决定心的意识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分析。由此而引发哲学的唯物论与唯心论:是心决定事物,还是外界客体决定心而产生概念?而康德的「先验论」,与唯物论与唯心论不同,他是将经验性的东西排除在外的,做一种纯粹的先验哲学批判。康德对先验的东西规定非常严格。一旦发现带有一丁点经验性的东西都不能放入他的批判哲学。他说:「我们把所谓验前知识理解为不是不依赖某一次经验的知识,而是绝对不依赖任何经验的知识。与这种知识相对立的就是经验性的知识。经验性的知识只是验后才有其可能的,即通过经验才有可能。当没有任何经验性的东西参杂其中时,验前的知识就称为纯粹的。例如,「一切变化都有其原因」这个命题,虽然是一个验前的命题,但是却不是一个纯粹的命题,因为变化乃是一个概念,只能从经验得来。3」所以我们在研讨先验论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经验的与验前的(a priori),区分经验性的与纯粹性的不同,单就认识程式里纯粹性的东西做学理的分析,这样才能理解康德的纯粹批判哲学。如果我们还在纠葛一般的形而上学辩证做思考,就远离了康德「先验哲学」的原理了。学界不少人理解康德的「先验」就是不可理喻的东西,似乎「先验」就是神秘、不可理解的东西,这就把康德的「先验」理解错了。可以说,康德的「先验论」,在今天来看,尽管还有些问题他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些问题他走向偏差了,以至於犯了常识的错误。(如他说感性不能认识事物、图型法对於概念的构想等,我认为是错误的。下面我将论到)。但总体来说,康德的「先验论」是有根有据的,他是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出来的,并没有将「先验」视为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东西。

 

康德从经验性的知识中,反思出人脑有一个先验的知识。他把这种验前的知识称为纯粹的。它与经验性知识是有区别的。如何正确判断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呢?它有一个标志:「经验告诉我们的是事物「如此如此」,而不是事物「不能不如此」,那么,第一,如果有一个命题,在思想它时,是作为必然的命题而被想到的,它就是一个验前判断,而且,如果它除了从一个具有必然判断的有效性的命题得出外,不能从任何命题得出来。它就是一个绝对验前的判断。其次,经验永远不能给它的判断以真正的、严格的普遍性。因此,我们只能正当地说,就我们迄今所观察到的为止,某某条规则是没有例外的,如果用严格的普遍性来想到某个判断,即在不容许有任何可能的例外这种方式上来想它,它就不是从经验得出来的,而是绝对验前有效的了。4」这话我们如何理解呢?我们试举赵高指鹿为马来说,为什么人人内心都知道赵高牵出来的动物是鹿而不是马?这个「不能不如此」的判断,可以说在我们的脑袋早就有一个形式(form),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脑袋,早就有各种动物的纯粹概念。这个鹿的实体概念,印证到我们脑袋那个鹿的纯粹概念,而不可能印证到马的纯粹概念。所以它就得出一个绝对必然的判断,它一定是鹿而不是马,内心那个判断是不能否定的。所以康德说,「因此,由於这个实体概念用来迫使我们承认它的这个必然性,我们就毫无选择,只得承认这个概念是处在我们验前知识的能力里的。5

 

康德说的这个必然的、普遍性的纯粹知识,就是「先验」的东西。它藏在我们的脑袋里面,不为人所知。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性有某种能力,有那些法则、规律?他才能认识事物。这些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去认识事物之前,就存有在我们脑袋里面的,就是先天就存在我们的脑袋之中。因为它不是经验后才有的,在经验没有发生之前就存在,所以就叫「先验」的。康德就是从这个「先验性」知识论述他的先验哲学的。为了把这种先验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区分,康德就把先验的知识称为「纯粹的」,有别於经验性的知识。

 

康德在说明什么是先验哲学前,他先说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他把说明判断(Erlautenungsurteile)和扩大判断(Erweitenungsurteile)做比较。他举出「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就是一个分析判断。而说「一切物体都是有重量的」则是一个综合判断。他说「经验判断之作为「经验的」判断而言,完全都是综合的。6」他说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目的是要证明「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原理。他举出「凡发生的东西都有其原因」这个命题来论证。他说「在「发生的某东西」这个概念里,我诚然想到一种存在,在其前面有一个时间,等等,而从这个概念可以获得种种分析的判断。但是「原因」这个概念是完全在那个概念外边的,而且意味着和「发生的东西」不相同的某东西,因而就并不包含在「发生的东西」这个表象里面。那么,我怎样会把一个与之完全不相同的东西作为「发生的东西」的述项呢?我又怎样知道原因这个概念虽不包含在「发生的东西」之内,然而却属於它,而且还必然属於它呢?7」康德说的这个逻辑判断,或许有些费解,如我们拿哲学家陆象山的这句话来说,就好理解了。陆象山说,「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8」。可以这样说,自然宇宙的运动变化,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原理,而人的心性,也包含同样的原理。他能作出这个综合判断,是人脑早就装有这个逻辑机能。这就是陆象山的「心皆具是理」的卓见。所以康德在下一节书中就表明:「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的科学都包含有验前综合判断作为原理」。他指出「一切数学的判断,毫无例外,都是综合的。9」也指出「自然科学(物理学)含有验前综合判断为其原理。10

 

在这里,我不得不讚叹康德的真知灼见。早在二百多年前,他就看出数学、物理学综合命题的先天有效性。据说现在的电脑软体应用程式,都运用到缜密的数学原理来设计的。电脑能够给我们知识,我们得以使用,不就是电脑装有「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程式编码?数码程式,包含数学综合判断的原理。所以电脑有规律,有法则的思维能力,多得於数学的先天性综合判断原理。我们看Google搜索的运作,我们给它一个词条,它很快就给出我们答案的内容。这看似是分析的判断,词条的内容都是具体的,这不是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吗?但我们仔细想想,这个词条,它是否要经过总的内容(所有在互联网发过的内容),才能分辨出这一词条的具体内容?是张三,还是李四?是猪还是狗?它能一一分辨出来,首先显然是综合的,然后才是分析的。所以康德特别强调「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就是他看出人心性这个认识的程式,必须有一套先验逻辑运作,这套先验逻辑有连结、想像、综合、统一的概念功能。就是说,它有一套综合判断的系统性先验逻辑功能。正如南宋哲学家陆象山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们认识的东西,都是宇宙的分解体,看似分析的,实则宇宙是一个综合体,吾心即是一个综合体,它把现象分析出来就是经验性的知识。如果没有宇宙心的综合判断,心是不可能在验后分析判断得出来概念的。

 

康德因此提出三大问题:

 

一、纯粹的数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纯粹的自然科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

二、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是怎样成为可能的?

三、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

 

这三大问题,尤其是后者,就为他的先验论提供了科学的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康德虽然已获得先验论命题的依据,但他不愿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先验」学说,而是称为批判哲学。他认为他的哲学虽然把一切经验性的知识全部剷除,专就各种纯粹验前的知识进行探讨,但他认为他研讨的范围并未能成为体系,不应称为什么「先验学说,而只应该称为一种先验批判。11」他更认为「先验哲学只是一门科学的理念,纯粹理性批判是要为这门科学规定其完整的建筑计画的。12」所以我们要理解康德这个先验论,必须注意其对这门科学的划分:「不容许在其自身含有任何经验性东西的概念杂入其中,换句话说,它应该是完全验前的知识。13」如果我们掌握了康德说什么是纯粹的知识?什么是验前的知识?我们对康德的先验论就好理解了。康德书名为「纯粹理性批判」,他说的是纯粹(reinen)的理性,而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理性。这个定语很重要,是理解康德哲学的钥匙,这个「纯粹」的东西,就是上面说的,没有包含任何经验性的东西。就拿电脑来说吧,我们还没有应用电脑之前,它里面所装置的程式。在程式里的概念都是纯粹的,而我们应用它,出现在萤频上的东西就不是纯粹的了,而是有经验性的东西参杂其中。就是说,程式所有的东西,都是纯粹的,它是相对於运用后有经验性的程式内容而言的。

 

康德在他「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导言」,说明了什么是先验哲学后,指出先验哲学的可能性:一是自然、宇宙世界的先天性原理,自然世界本就有其运转规律、法则;二是人的心性,在验前本就存有这些规律、法则的逻辑能力(即先验逻辑,我们人的认识能力)。这样,有这两者验前知识的存在,康德就可以证明出人的「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了。

 

下面我们解读康德的「先验原理论」,会出现很多康德说的纯粹概念,这些纯粹的,就是先验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康德的哲学,要处处在「先验」的条件下来思考他的哲学。我的一个研读的方法就是:在我认识这个事物之前,我的脑袋有什么东西,即有什么能力,能认识这个事物?由这方法,我想到电脑。用电脑来分析康德的先验论,是最简单易懂的了。你开启电脑,它可以给你这样那样的知识?但我们想一想,电脑本身,它是否就含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呢?比如那些软件,里面含有什么样的知识?康德的先验论,就是说人的心性这个软件的东西。说心性这个认识能力。当然,他有经验后的知识做背景(参考或类比)才能证明出那些先验的东西。如果我们思维不能来个反转,单就死认经验后的知识,就很难理解康德哲学的奥妙。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你看到一条狗,你就有了狗的概念,你就得到了狗的知识。假如你什么都没有看到,外界一片空无,什么都没有,你就得不到什么知识,这是常理。但康德说的是验前的知识,就是他把狗这个现象排除出去了,我们的脑袋有什么东西,能使我认识这条狗?康德说的「形式」(Form),「认识范畴」(Kategorien),「纯粹知性概念」等就是先验的东西。把握康德先验的东西,我们就明白电脑所应用的程式,这与康德的先验论原理论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康德是如何建构他的先验知性论的,然后再与电脑程式设计技术相题并论。

 

我们要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瞭康德创立的「先验逻辑」。前面我们已有提到过什么是先验哲学,先验(transzendentalen)一词和验前的(a priori)一词。所谓的「先验」、「验前的」,就是没有发生经验之前和超验的东西。先验哲学,是将经验性的东西都排除在外,余存下来的都是纯粹的东西。这个「纯粹」的,就是没有参杂任何经验性的东西。康德是对脑袋里的认识能力做纯粹的探讨。所以我们要理解康德的哲学,「纯粹的」这个定语很重要,可说是我们理解康德哲学的一个关键词。「纯粹直观」、「纯粹知性」、「纯粹知性概念」、「纯粹理性」等,都是我们脑袋固有的东西。当然,没有经验性知识做反思的参照系,我们就很难将这些纯粹的东西分离出来。康德是将经验性的知识排除在外,从而对心性能力进行分析得出这个没有经验的纯粹知识。他说,「这就是说,「先验的」这词是指「关於知识的验前可能性或知识验前使用」这样的一种知识。14」所以他的先验逻辑,是指「确定这种知识的起源、范围与客观有效性的这种科学就称为先验逻辑,因为他不同於和理性的经验性知识以及纯粹的知识无区别地打交道的普通逻辑,而单在知性与理性的规律验前地与对象相关的限度内,从事於这种规律的研究。15」如果我们还不明白康德说的意思,我们用电脑的某一程式来说明就可明白了。电脑装有一个程式供我们使用。如「中文拼音输入法」,我们打开它,我们打WM,它就出现「我们、完美、文明?」等词组。我们就来分析,这套程式有什么能力呢?它能组词,肯定有一种联想能力。而它出现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肯定有法则与规律。这个程式本身,肯定包含某些逻辑机能,是我们还没有应用它之前,它本身已备有的,所以我们称这种机能为「先验的逻辑」。我们用电脑这个程式做列举,就很容易理解康德的先验论了。现在我们从康德的先验感性论说起。

 

康德的先验时间、空间观

 

康德认为,时间、空间是感性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他将空间作四点形而上学阐明:

 

1、「空间不是一个从外部经验得出来的经验性概念。16」,

2、「空间是一个作为一切外部直观基础的必然的、验前的表象。我们永远不能想像到空间不存在,虽然我们尽可能想到空间为空无一物。

3、「空间不是一般事物关系的推论性的或我们所说的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直观。17

4、「空间被表现为一个无限的所予量。18

 

我们根据康德这四点形而上学阐明,可以看出,空间不是一个经验性概念,但它是一个作为一切外部直观基础的必然的、验前表象。也可以这样说,空间实际上是外感官的一切出现形式,它不是物质(客体)存在的形式。空间虽然不是物质(客体)存在的形式,它不表现物之在其自身。但我们不能说没有空间,它是验前有效的表象。即是说,空间是作为我们外感官的形式而存在的,人没有了感性,空间也就不存在。但它是先验的直观形式,我们又不能说没有空间。康德这个先验感性论,既不同於唯物论的「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又不同於唯心论的空间是认识的外在形式。康德是不承认有感性认识的。他把所有认识的东西都称为现象,与物之在其自身是有区别的。空间只是感性直观的形式。这与以往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哲学不同,这两者有「感性认识论」,感性可以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完成一个认识的环节。而康德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感性只是一种直观,直观到的杂多,只有交予知性,对象才能得到认识。在康德看来,空间只是人的外感官的一个形式,人死了,没有了感性,这个空间就不存在了。不像唯物论所说的,空间是客观实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唯物论把空间、时间定为客观实在,它们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这是与康德的空间、时间观太不相同的。

 

康德的时间观念也是先验的,它表现有五点:

 

1、「时间不是一个从任何经验得来的经验性的概念。

2、「时间乃是作为一切直观之基础的必然的表象。

3、「关於时间关系的必然原理的可能性,即一般时间的公理的可能性,也是以这个验前的必然性为根据的。19

4、「时间不是一个推理性概念或一般概念,而是感性直观的一种纯粹形式。2o」(73页)

5、时间的无限性,其意思不过是说,任何一个有确定量的时间之成为可能,只是把作为其基础的那唯一的时间加以限制所致。

 

康德这个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基本上类同,都是先验的。分别是,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我们内感官的形式,

我们用唯物论的观点来做说明,或许更容易理解康德这个空间、时间观念。唯物论说,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凡物的存在,都佔据一定的空间。没有空间,事物如何存在?比如说,我家门前有一颗樱桃树,这颗樱桃树的存在,是在我家门前这个位置上。「我家门前」,有一个空间存在的形式。世界没有什么物质,不在空间里存在的。我们指出某一事物的存在,都含有空间的概念。这就是唯物主义者说空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唯物论还说空间、时间有其实在性。我们看到凡物都佔有一定的空间;一年四季的变化,都说明时间在变易中耗去。但康德为什么不认同这种时、空观念呢?要理解康德的时空观,还得从他的先验论去思考。

 

康德说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对此有一个形而上学的说明。他说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一物,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如何表达?只有我们的感性存在,直观到某物,我们才从整体的空间分割出来。这物在那里、何处、上下等?有一个广延的量。所以康德称空间是我们外感官的形式;假如我们除去一切经验性直观,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那空间如何有它的实在性呢?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就表明这物在空间所表现的是「物之在其本身」的一切属性。康德是反对这种说法的。经理性的推理、判断而得出的结论,物自体为何?我们是不能知道的。康德从阐明他的空间时间先验观,就批判了以往的空间、时间观念的错误。他也指出莱布尼茨、沃尔夫的感性论。他们认为感性与知性,只是运用逻辑上的差别而已,康德不认同这种说法。而时间则是我们内感官的形式。我们知道,时间是没有间断的,它是恆古不变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人的感受。就是说,时间是由我们内心感官划分出来的,是否有时间的存在,只有我们内心感官的活动它才能成为现实。没有内心感官的活动,要说有时间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康德把时空观念当作感性的形式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据,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并不是物自体,不是物本质的东西,而是一个现象。至於这个物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康德这个时空观念,说穿了,就是一个先验存在的感性观,它是验前有效的感性形式。我们用电脑来说明康德这个时空观念,可能会容易理解些。电脑的键盘和滑鼠,就是为电脑运作做接收工作的。动用那个键,滑鼠定位在那里,电脑都是根据它给的感受进行运作的。就是说,我们制造出的电脑,它必定要装有一个供我们操作的键盘输入东西,电脑才起作用。人也是这样,他先要有一个感性输入东西。这个感性,就像电脑的键盘,它是先天就存在的。就是验前就存在的东西。而这个感性,必须有一个验前有效的形式,这个感性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当然,电脑的键盘与滑鼠是没有人活动的感官能力,它自己是不会活动的,需要人来操作。但用来说明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可能会容易理解。就是说,天生我们人类有一个感性器官,而自然界又恰恰有空间、时间这两样的东西提供给感性做形式。我们有了这个形式,感性直观才有了可能。感性直观有了可能,才能有知性活动的可能。康德是将感性与知性分开来论的。感性只是直观,得到的只是印象、表象的东西,没有给予我们任何知识,是知性给予我们知识。康德给予知性赋予一个推论性的功能,感性是没有的。我们读过唯物论及黑格尔的哲学都知道,他们都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康德没有感性认识,中间有一个知性认识。这就是康德先验论的奥妙所在,他把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不是物自体这个长期困扰哲学界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感性只是以空间与时间为形式,而进行接受出现,而这个出现,在空间、时间的形式运作下,并没有显现物之在其自身。康德是将感性与知性分开来论的,感性不会认识,只有感性将质料给予知性,知性进行判断,综合统一,给予概念,才能认识事物。我们要理解康德的感性论,有三个要点:

 

一、康德的感性,并没有感性认识。以往的哲学,都有一个感性认识。唯物论就认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然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来回辩证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第一次的扬弃;再由理性回复到感性,进行第二次的扬弃;这样否定之否定后,就达到最高的对立统一了,回到了上帝的理念。黑格尔的辩证哲学,是没有知性认识的。而康德的先验哲学,则是没有感性认识。他把所有的认识,放在知性里面。判断、推理、概念,都是知性的工作,感性是没有份的。感性只是直观,对出现起作用,它把出现的杂多交由知性来处理。所以时间、空间只是感性的形式,并不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死了,没有了感性,时间、空间就不存在了。

 

二、康德不承认有感性认识,但他并不否定现象的客观性。唯物论者认为,若果时间、空间不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那我们认识的事物就没有真了,一切都是假象与幻想。你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比如,我们看到一棵树,它必定佔有一个空间位置:在什么地方?也有一个时间的定点:什么时候?绿叶变黄叶?事物都是在时空中存在的。所以唯物论者就把时间、空间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虽然是形式,但他们说不能否定时空的实在性。他们还是肯定时空的实有,不像康德说的,没有感性,时空就不存在了。唯物论者不理解康德这个时空观,是他们站在物的立场,用两分法来对人的认识进行分析。物质的运动、变化,是在时空中的,没有时空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如何认识事物呢?中国的马列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把康德说成是唯心论者,极大地误解了康德的哲学。康德的时间、空间观念,他是肯定验前有效的客观性的。他只是把它们作为感性直观的形式。打个简易的比方说,时间空间是我们人认识这座大厦的门窗,感性只有通过这个门窗,才能把东西(对象)送给认识大厦里面的知性。没有这个门窗(即时间、空间),感性就没有途径,但我们不能否定说,时间、空间是不存在的。所以,唯物论者把康德说成是唯心论者是错误的。实际上康德只是把时间、空间作为感性的先验条件。他并没有否定空间、时间的客观性,他只是强调它们的先验性。

 

三、康德的感性论,也不是唯心论者说的「时间、空间是意识存在的形式」。他只是说,「是感性直观的形式」。没有感性,时间、空间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说,时间、空间是感受性的一个平台,没有它们做为平台,感性就无从获取表象对象。康德是不承认有感性认识的,感性与知性是分开的,感性不能有概念。概念是由知性来完成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康德的感性论,也不是传统的唯心论,将空间、时间视为意识存在的形式,他的空间、时间观念,只是感受性的形式。只有我们理解了康德的先验感性论,我们才能好理解康德为什么把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而不是物自体。我们理解康德的先验感性论,才能进一步理解他的知性论。

 

下面,我们开始对康德的知性论进行分析。

 

1、概念分析论。

 

康德的概念分析,并不是通常的一般哲学的概念分析。「不是把可以显现概念的内容加剖解,使之明瞭。而是指一向很少尝试过的知性能力自身的剖解,为的是仅在产生验前概念的知性中来探求这些概念,而且还要分析知性能力的纯粹用途,以便研究这种概念的可能性。21」(103页)正如我们上面所举的电脑中文拼音输入法的程式那样,康德的概念分析论,非常精闢与玄妙,他已探求到纯粹概念在先,认识在后的科学依据。比如我们上面所举的中文拼音输入法,我们的电脑打开这个输入法,输入W,它就出现「我、为、文、万?」等字。请问,这个W,是否预先就有「我、为、文、万?」等字的纯粹概念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这个W,验前没有这些字的纯粹概念,打W,是不可能显示出这些中文字的。这些概念是验前就存在的。我们注意康德说的这段话:「我们将追溯纯粹概念在人类知性中的原始种子和最初倾向,这些种子与倾向原来就在人类知性中备有,等到最后有经验发生,它们才得到发展,而且这同一知性在它们摆脱了附加上的经验性条件之后,其纯粹性乃显示出来。17」康德这段话,已说出人类内心已装有自然世界各种事物的纯粹概念。我们用南宋哲学家陆象山的话来说明,是最恰当不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2」(「陆久渊集卷二十二」)。其意就是说,宇宙有什么,吾心也有什么,吾心有什么,宇宙也是什么。具体来说,我看到一条狗,我有了这条狗的概念存在。这条狗似乎是在经验发生后,我经过判断推理确定后,这个狗的概念才存在於我心中的。按康德与陆象山的说法,实际上吾心早就有狗的纯粹概念。是吾心这个纯粹概念出来迎接对象的狗,相互结合,才产生经验性的狗概念。这样说,似乎有点玄,怎么是概念在先,认识在后呢?按通常普通的逻辑思考,不是说人通过推理、判断,才得出概念的吗?康德是如何将这纯粹的知性概念证明出来的呢?

 

康德在第一编「先验分析论」,第一卷「概念分析论」第一章,「知性的一切纯粹概念发现的线索。」就指出,「先验哲学,在追求其概念的过程中,具有按照一个单一原理来进行的便利与责任。因为这些是纯粹而毫无杂质的,是从知性发生出来的,而知性乃是一个绝对统一体,因而这些概念就必须依据单独一个概念或理念而相互联系着。这样一种联系就给我们提供一条规则,我们用这条规则就能够把知性的每一个纯粹概念安置在其适当的位置,且能在一种验前的方式上确定这些概念的系统完备性。23

 

康德认为,直观与概念是构成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那么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得到知识的呢?通常我们说的思维,如何推理、判断?这就有一个先验逻辑在起作用。这个先验逻辑,就是我们人的想像、连结、综合、统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人还没有与直观对象打交道前,就在心性存有的能力。康德对这种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知性的一切纯粹概念。康德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将这一切证明出来的呢?

 

首先康德总结出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有四项,而且每一项又包含有三个子目:这四大认识逻辑机能如下:

 

「一、判断的量:a,全称的;b,特称的;c,单称的。

二、判断的质:a,肯定的;b,否定的;c,无限的。

三、判断的关系:a,直言的;b,假言的;c,选言的。

四、判断的模态:a,或然的;b,实言的;c,必然的 24

 

这就是康德说的人的知性逻辑机能。我们人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判断,走不出这四项逻辑机能,它基本涵盖人对事物的所有判断能力。如我说「这是一条狗」。判断的量是单称的「一条」;判断的质是肯定的「狗」;判断的关系是直言「这是」;判断的模态是实言的「狗」。这四大判断机能,基本统筹着人的认识能力。就是说,我们人的认识能力,包含这四大逻辑机能。这个能力,是我们的心性本就存有的,我们抽掉判断的一切内容,单考虑到这个知性的纯然形式,我们就可以悟到这些先验逻辑在我们心性的存有。既然我们的心性里有这种能力,而且我们的认识也走不出这个逻辑规定的范围,那么就说明这四大判断机能,是普遍有效的,也就是说,是先验的认识能力。於是,康德根据阿里士多德的逻辑概念范畴,依上面的四大逻辑机能,列出一个知性概念范畴表:

 

「一、关於量:单一性、多数性、总体性。

二、关於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三、关於关系:依附性与存在性(实体与偶性)、因果性与依存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主动与被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关於模态:可能性_不可能性、存在性_非存在性、必然性_不必然性。」

 

康德认为”这就是知性验前地包含於自身中所有综合的一切本源之纯粹概念表"25

我之所以把康德的逻辑机能与他的范畴表放在一起来说明,就是康德列举的这个逻辑,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但实际上,康德所说的是「先验逻辑」。它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形式逻辑」能力。因此,我们要把这个「形式逻辑」放在「先验逻辑」的位置上来理解,否则,在我们研究康德的认识范畴时,就很容易滑入到认识的形式主义。认为康德只是讲认识的规律与法则,而忽视他对纯粹知性概念的探讨。康德的范畴演绎是能动的,是有内容的,不是只讲一般的形式逻辑那么简单。这是验前在我们知性自身之中,就有的一种能力。我们不要把这个逻辑,看作是一般的普通逻辑,要在验前上理解这种逻辑,即先验的逻辑。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康德所说的先验知性论。下面,我们从康德的范畴演绎,看他如何一步一步地把纯粹知性的概念分析出来。

 

2、先验逻辑的演绎

 

康德把这个范畴表罗列出来后,指出我们的认识离不开这个范畴。也就是说,认识是有法则和规律的,不是说我看到什么就认识了什么那么简单的。既然我们的认识,需要一种心性的能力,这种心性能力,就是先验的逻辑机能,说确切一点,这个先验逻辑机能,先天就装有在我们人类的头脑里。而这个心性的逻辑机能,它是如何运作的呢?康德把这个范畴表列出来了。我们的认识,离不开这个范畴,康德这个认识范畴,与知性的逻辑机能相对应,他把人认识的这个构架搭起来,这就是人的认识范畴。为什么范畴会有这些规律和法则呢?康德在这个大的构架下,就展开了范畴的演绎。

 

康德是这样演绎的:他先指出「经验可能性的验前根据」。既然我们的认识离不开范畴,那这些规律和法则是如何定下来的呢?例如我看到一条狗,我判断得出一条狗的概念。这是一个经验性的概念。那么我就要问了:为什么一定是一条狗,而不是猪或牛、羊呢?这在我们的心性里面,肯定有一个知性的纯粹概念。只有我把看到的东西,与我心性那个纯粹的概念相结合,才产生这个经验性的概念。也许有人会说,我看到的就是一条狗嘛,这就是现实呀。但你想想,猪牛羊也有四条腿,也是动物。为什么就不能说我看到是一头猪或牛羊呢?你会争辩说,「明明就是一条狗!」康德就说了,「经验告诉我们的,事物是如此」,而不是「不得不如此?」这个必然是如此的东西,肯定在我们心性里有一个东西,用来固定这个经验性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知性的纯粹概念。康德说「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发现知性的纯粹概念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我们就必须研究「经验的可能性所依据的,且当所有经验性的东西都从出现中抽取出来时还留存下来作为经验基础」的那些验前条件是什么。「普遍而充分地表现经验的这种形式的客观的条件」的概念就称为「知性的纯粹概念」。康德从以下几个演绎来证明:

 

1、直观中领会的综合。

 

康德认为,无论我们表象的起源是什么,「它们作为心的变状来说,都必须属於内感官。所以我们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这样受时间支配的,而时间就是内感官的形式条件,一切表象都必须在时间里得到整理、联系、互相发生关系。26」如我们在几十米外看到马路中间有一个黑色现状的东西,走近一点,好像是一条绳子,又近一点,有点移动 ,好像是条蛇,再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绳子。这一系列杂多变化,都是心的内感官在时间中得到整理、联系、互相发生关系的结果。「为了直观的统一体可以从这种杂多发生出来,就必须首先把它概观一遍而使之被抓在一起。我称这种活动为「领会的综合」27」就是说,我们抛开表象是什么不说,我们的脑袋必须有这种「领会的综合」的功能,才能把出现的杂多被抓在一起。这个集焦的功能,它是先天就存有在我们的脑袋里的。这样,康德就证明出我们的知性,有一种领会的纯粹综合。

 

2,想像中再生的综合。

 

这一节康德有列举,比较容易理解。康德说,「那些时常一个跟着一个而发生或互相伴随着的表象,最后就变为联合着的表象,从而就这样固定在一种关系中,以致即令没有对象在面前,这些表象之一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使心过度到其他的表象哪里去,不过这纯是一条经验性的规律。28」我曾在我的「宇宙心论」一书举出「中文拼音输入法」打字的例子,当我运用过WM,的单字之后,我们将WM连起来打,电脑就出现「我们、完美、文明?」等词组。这就是想像中的再生,即「联想」功能所得出的结果。联想是一条经验性的规律。如果我们在这个输入法的W,没有打过「我、完、文」等字,在M没有打过「们、美、明」等字,我们打WM,也不会出现上面说的这些词组。但是,它虽然是一个经验性的规律,我们反过来思考,就会得出一些先验的东西:WM,是两个字母联想起来得出「我们、完美、文明」等词组的,为什么它不可以出现「们我、美完、明完」等词组呢?或是「我美、完们、文们」等呢?这说明这个程式,它本身有一定的法则和规律,不是胡乱联想的。就是说,它有一套先验逻辑在那里。康德举例说,假如朱砂时而是红的,时而是黑的,时而是轻的,时而是重的,一个人时而变为这一种动物的形状,时而变为另一种动物的形状。「如果一种名称时而用於这种对象,时而又用於那种对象,或者同一种对象有时称为这,有时又称为那,不管出现本身有什么规则支配着,那也就不能有经验性的再生综合了。29」,我们除却这些经验性的联想规则,就会看到那些先验的逻辑规则,这个「想像力的再生综合就列入心的先验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就称这种能力为想像力的先验能力。30」。康德就这样把「想像力」的先验逻辑机能证明出来了。

 

3,概念中辨认的综合。

 

康德是将感性与知性分开来论的。感性直观得到的是杂多的印象,它不会形成概念,概念是由知性做出来的。这样,在感性与知性之间,就必须有一个桥樑,如何把感性直观中的杂多,变为有条理的的东西?这就需要一个领会的综合。它会把出现的杂多,领会出一个表象。而杂多的表象,又需要一个有逻辑规则的想像力来做再生的综合。知性形成一个个具体的概念,我们能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分得清张三、李四,猪、牛、羊、马等, 头脑里肯定有一个安排杂多的出现进行条理工作的机能,即有一个先验统觉,把这一切杂多综合统一给出一个经验性的概念。没有一个先验统觉,不可能把杂多的表象分辨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脑袋,有一个指挥中心,他把直观中的杂多,进行统筹安排,分辨出各种概念。即是说,我们的脑袋,先天就有一个统觉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我们直观的杂多,就等於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知识可言了。

 

而我们虽有一个统觉,但是要有一个功能,把这些杂多的出现输送到统觉做判断,这个能力就是连结。没有一个连结能力,杂多的表象是不可能得到综合统一的。这样,先验的连结功能就证明出来了。而连结靠什么东西来实行呢?康德又给出一个「想像力」,这个想像力,是我们头脑先天就有的一种心性能力。康德把它与经验性的「联想」分开来说明,证明想像力也是先验的。这样,康德就把先验的知性能力一一证明出来了。人的「先验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想像力、连结、综合、统一的能力被康德证成了。康德在分析演绎的过程中,已探求到,纯粹的知性概念,是先於表象而存有的。康德说,「现在就发生一个问题:验前概念可否也能作为先行条件,任何东西只有在此条件下即可不是被直观,仍能作为思维的一般对象,如果是如此的话,关於对象的一切经验性知识就必须和这样的概念相一致,因为惟有这样预先假定有这些概念,任何东西才有可能成为经验的对象。31」我们要如何理解康德这段话呢?举一个例来说,当我还没有认识你之前,我就有你的概念了。不是我看到你,与你有一面之交,我做出判断,然后才得出你的概念的。而是「预先有这些概念,任何东西才有可能成为经验的对象」。我举出的这个例证,曾与一个哲学博士商讨过,他差一点就把我说成神经病。通常人们是经过推论、判断,才得出概念的,不可能没有认识你之前,就有你的概念存在了。这是需要一种非常特别的反转思维,才能悟觉到的。现在我们有电脑,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电脑里的「中文拼音输入法」,我们打W,肯定有「我、为、文、晚?」等字的出现。为什么?W,早就有这些字的纯粹概念,你打W,它才与这些预先有的概念相结合,将这些字显现出来。如果说那套拼音输入法里的W,没有预先存有「我、为、文、晚」等中文字的纯粹概念,我们打W,它会有这些字的显现吗?肯定没有嘛。这就是先验的纯粹概念存有的证据。康德的先验逻辑演绎,已将纯粹的知性概念证明出来。康德说,"完全由於纯粹知性才有原理,纯粹知性不只是关於发生的东西种种规则能力,而且其本身就是原理的根源。按照这些原理,凡能向我们作为对象而出现的东西,都必须符合於规则。因为没有规则,种种出现就绝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对象的知识。甚至作为知性在经验上使用的原理来看的自然律,也带有必然性的表现,於是就至少令人猜疑到这种自然律是由於一些根据所确定的,而这些根据在验前先行於一切经验。32」康德这个说法,充分证明陆象山宇宙心的存在。即吾心有一套逻辑法则,这套先验逻辑法则,符合於自然宇宙的运作规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吾心没有这套逻辑机能,吾也就不可能认识事物,如果自然宇宙运行的规律与吾心的逻辑法则不同,吾也不可能认识自然世界,况且我认识的自然世界也不会与吾心法则相合。康德还举出「原因」这个概念来说明,表面上看,原因是外部现象的一个变易规律,随着这个原因的发展,后面必然有一个结果的到来。康德分析说「例如「原因」这个概念不过是依照概念的一种的一种综合,如果没有这种含有验前规则而且把种种出现从属於自己的统一性,就不会在知觉的杂多中碰见那个一贯的、普遍的、因而就是必然的意识之统一性。因而就会没有对象,而单纯是表象的盲目活动,甚至不如一个梦了。?经验虽然告诉我们,一个出现通常跟在另一个出现的后边,但是并不告诉我们这种先后出现的次序是必然的,也不能提示我们能够把先行的一个出现作为一个条件而验前地并且带有完全普遍性地推论到后出的一个出现。33」可以说,「原因」这个概念,是在我们心性验前已有的概念。是心性有那个思维法则,才能得出「原因」的这个规律法则。也可以这样说,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其本身就存在这样的规律,而我们人的心性,也装有这样的思维逻辑法则,我们读康德,不少人以为康德的先验论是说认识的规律和法则。康德讲形式(Form),讲认识的范畴(Kategorien),就认定康德的先验哲学也不怎么样,只不过是个唯心论者。以唯物、唯心这样的论调来看康德的先验批判哲学,这是很难理解康德哲学的玄妙的。实际上,康德的先验论,已揭橥出今天电脑成功的秘密。可以说,今天成功的电脑应用,其理论都是以康德的先验论为基础建设的。电脑程式的设计,一要有一个Form(形式);二是要有一个Kategorien(范畴),这两者都是验前完成的,也即是先验的;三是要有一个「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先验逻辑机能(电脑程式的逻辑机能,是数学和力学的,人有些不同)注入运作。没有康德这些先验哲学理论做基础,要说电脑如何可能的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电脑的奥妙,可以与人的思维相比,甚至比人的思维还超验。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到,二百多年前的康德,就能挖掘出人类这个心性能力是怎么一回事,你就知道康德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哲学家。六百多年前的陆象山(陆九渊),说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真理,但当初没有科学逻辑证明这一套东西来论证,因此陆象山的说法,就有些不好理解和玄奥。康德用科学的方法,用先验逻辑来证明,就把这一切证明出来了。因此我称中国南宋哲学家陆象山为先验论的鼻祖,德国哲学家康德成其大全。而且康德的证明,不仅探明了认识的形式、规律和法则,而且已证明出纯粹知性概念的存在。这种概念是先验的,即先於经验发生之前就处在人类心灵之中的。康德说:「所以,我们称为「自然」的在出现中的那种秩序与规律性,是我们所输入的。如果我们自己或我们心的本性,不是一开始就把这种秩序与规律性放在出现中,我们就绝不可能在出现中发现这种秩序与规律性。因为,自然这个统一性必须是必然的一个整体,就是说,必须是出现之联系的一种验前确实的统一性;并且,如果在我们心的本源认知能力中,验前不包含这种统一性的主观根据,如果这些主观条件(由於它们是我们有可能在经验中知道任何对象的根据)又不同时是客观有效的,那种验前的综合统一性就不能在验前被建立起来。34」所以我们读康德的哲学,不要只看到他说认识的规律、法则那些框架、形式的东西,而要看到他这个认识范畴的能动性,即范畴那个先验逻辑的内容,那个范畴的先验逻辑是如何运作的?康德已把「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人类心性能力说清楚了。康德说,"所以知性不只是通过出现的比较而订出规则的一种力量,它本来就是自然的立法者。ooooo我们说知性本身是自然规律的根源,因而也就是自然的形式统一性的根源,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似乎十分夸大而悖理,可是这仍然是正确的,而且和它所涉及的对象即经验是相一致的35」康德这段话,与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同出一彻。如果康德没有证明出那个纯粹知性概念先行於经验对象,在人类心灵之中早就备有,他是说不出「它本来就是自然的立法者」的。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宣言,正如陆象山先生宣称「六经注我」一样惊世骇俗。这两位哲学家,都探求到人类有一个宇宙心的存在。我们通过电脑的程式,对康德先验论的反思,就很容易理解康德的先验论了。如电脑「中文拼音输入法」这套程式,我们用过(经验后)它以后,我们就知道:它有一个统一体: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包含所有的中文字的纯粹概念。打那个字母,它就出现那些中文字。可以说,这套拼音输入法,编程者早就把所有中文字的纯粹概念编入这套程式中了。以此来看我们人的头脑那个认识的程式,应该包含自然世界的各种事物的纯粹概念。他直观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认识什么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是必然的,「不能不如此36」的,在心性中,是不能否定的。康德通过认识的逻辑机能,在范畴的构架下,一步步地将我们头脑所固有的认识能力证明出来,也就是把「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证明出来。他在「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第四节的「知性纯粹概念的先验演绎(B)」中,就把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指出来,他说,「只有当我能够在一个意识之中把所予的表像的杂多统一起来时,我才有可能在「即全部」这些表象里想像到那个意识的同一性。换句话说,只有在某一定的综合统一性这个先决的条件下,统觉的分析的统一性才是可能的。37」他把综合统一性的原理作为是知性一切使用的最高原理。「因此,意识的综合统一性就是一切知识的客观条件。它不但是我自己在知道一个对象时所需要的条件,而且是任何直观要成为我的对象所必须遵守的条件。因为不然的话,缺少了这种综合,杂多就不会在一个意识中统一起来。38」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得到许多杂多的表象,有张三、李四,有猪、牛、羊、马很多东西,这些杂多表象,我们的头脑是如何分辨出来的呢?知道这是什么什么。这说明头脑肯定有一个综合统一的逻辑机能,不然的话,就如康德所说的,「杂多就不会在一个意识中统一起来。」康德在范畴的演绎中,还指出「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於判断所含的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一性」,他并指出,「一切感性直观都受直观的杂多在一个意识中汇合起来的唯一条件的范畴支配」。他所证明的这一切,都说明范畴这个构架,有一套先验逻辑的支持,这套先验逻辑,有法则和有规律。知性的活动,是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的。这个心性的认识能力,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则的。正如电脑里的一个程式,它装有一套「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先验逻辑机能,在范畴的框架下有组织、法则、有规律地进行运作。

 

康德在完成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演绎后,就对原理进行分析。他的这个原理分析,主要是对判断力的分析。他在这一卷中的导言中说「如果把一般的知性看作规则的能力,判断力就是把事物归摄於规则之下的能力。即辨别某种东西是否从属於某条所予的规则之能力。39」即是说,认识范畴规定这些规则,那么人应该有一种能力,把事物归摄於规则之下。如「这是一个人」,我的这个判断,指出量是一个,质是肯定人,关系是直言的,模态是实然的。这个判断能力,是先验的。也就是说,是天生的。康德指出「判断力是人们称为天赋智力的一种特质,缺乏了这种特质,就不是教育所能补救的。40」所以康德把它归属於先验原理,而不是公式。通常人们把判断力作为公式用,以为用教育可以训练出来,这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判断力是如何得出的呢?它有什么条件可以使判断得以成立?康德这这里分为二章论述:第一章是知性纯粹概念所必须遵照的感性条件,康德提出一个图型法;第二章讨论纯粹知性一切原理的体系。

 

第一章所谓的图型法。康德提出,「直观被包摄在纯粹概念之下,即范畴之应用於出现,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呢?41」他认为「显然必须有第三种东西,一面和范畴同质,另一面又和出现同质,而这样才使前者之应用於后者成为可能。这种中间媒介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即毫无经验性的内容,而同时它一方面必须是知性的,另一方面却必然是感性的。这样一种表象就是先验的图型(Schema)。42」就是说,知性有一种构图的能力。它会把感性直观中的杂多,依据一种图型法,把某一对象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康德举出「盘」这个经验性概念,是和「圆」这个纯粹几何概念同质的。康德这个先验图型,我认为在他的先验认识论中,是最不明朗和不具说服力的一个论证。他在范畴的演绎中,其实就已经证明出纯粹知性概念的存在。我们认识事物,是先有纯粹的概念,经验对象与纯粹的概念相结合,才产生经验性的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再引用康德这段话:「现在就发生一个问题:验前概念可否也能作为先行条件,任何东西只有在此条件下即可不是被直观,仍能作为思维的一般对象,如果是如此的话,关於对象的一切经验性知识就必须和这样的概念相一致,因为惟有这样预先假定有这些概念,任何东西才有可能成为经验的对象。」很明显,康德已证明出概念先行於经验对象,可以说,他已证明出,在我们的心性里面,验前就有纯粹的知性概念。我们每认识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概念先行於经验对象,然后才产生经验性概念。这不是证明出,我们的心性,包含着整个宇宙,及自然世界所有的知性纯粹概念了吗?为什么康德还要加入一个图形法呢?让人有些不可思议。我们从当今的电脑软件程式,就可以明白康德这个纯粹知性概念。如我们看「电脑拼音输入法」这个打字程式。拼音W,是否藏有「我为文??」等的纯粹概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W,验前没有包含「我为文??」等字的纯粹概念,那么我们打W,它是不会出现这些字的。同样道理,人的头脑,如果没有自然世界的纯粹概念,我们的心性,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康德虽然证明出人类心性在验前就有这些纯粹的概念。但他没有指出心性包含所有自然世界各种事物的纯粹概念,因为如果要真正拿出科学根据,也不好说明。你拿什么证据说,心性包含所有宇宙世界的各个具体事物的纯粹概念呢?只有出现的对象,与知性打交道后,我们才知道概念先行於经验对象,而没有出现,没有客体给予知性,我们就无从发现这些纯粹概念。你要说心性包含所有的自然世界的各种事物的具体概念,就很难拿出科学证据。而造成康德认为有这个先验图型法的原因,主要是康德认为感性没有形成概念的功能,只有直观的功能。概念的事,是由知性来完成的。他把感性与知性分开来论,感性直观得到的是杂多,它是不能认识事物的,只有论证式的知性,才能进行想像、连结、综合、统一,从而得出经验性的知识。康德这个先验图型法,就由验前的想像力来完成。如果我们把心性这个认识范畴,不是视作形式(Form),而是视作程式(Formel)来看,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了。就是说,我们不单单把它当作形式条件来看,把它当作程式的内容来看,我们就可探索到那个纯粹的概念是如何在验前存在的。比如我上面列举的电脑中文打字的拼音输入法,这套程式系统,它是以26个英文字母作为基础进行编程的。26个字母,包含所有中文字,你打那个字母,它就出现那个中文字,那是固定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说明,在这套程式中,设计者(编程者),早就按中文的发音顺序,将所有中文字的纯粹概念,植入这26个英文字母中。假如这26个字母没有中文字的纯粹概念(用数学方式来做代码),我们敲打那个字母,它能出现什么中文字吗?所以,所有的概念一定是在验前就储备在程式中,待发生经验后,它们才表现出来。以康德先验论的说法,我称验前在程式固有的概念为纯粹概念,验后表现出来的概念为经验性概念。这就是我说心性包含整个自然世界的纯粹概念,这是心性认识程式的基础性东西,后面再经由经验组织进行发展。我在我的「宇宙心论」一书中就说,感性与知性不是绝然分开的,因为程式这个基础性的纯粹概念在心性就存有,如我们编一套象棋程式,它肯定有「车、马、炮、象、帅?」等棋子的纯粹概念装置。这是程式基本必有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样道理,吾心肯定存有自然世界的一切纯粹概念。这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感性是可以直接就认识事物的。我看到什么,直接就认知了,是不需要经过什么论证的。而且以我这个发现,也可解决康德认为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问题。就是说,可以解决实在与物自体不可知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心性,包含着所有自然世界各种事物的纯粹概念,那个直观得来的现象,一下子与那个知性的纯粹概念相吻合,这就是事物「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因为心性本就包含这些事物的概念。正如你看到一条狗,你说是狗,叫其他人来作证,其他人看后,也肯定是狗。为什么人人都说是狗呢?你可以说是那个Form(形式)所决定的。既然那个形式可以决定所有认识的事物,做出不得不如此的概念,那么,那个Form(形式)一定包含有这些事物的纯粹概念。没有纯粹的概念做保证,就不会产生人人都认为那一定是一条狗,不可能是其他动物的认识。这个必然性,就是由验前的纯粹知性概念做保证的。我们从赵高「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为甚么人人都知道那是鹿而不是马呢?显然,在我们的心性里,人人都有鹿和马的纯粹知性概念,赵高牵出来的鹿,人们一看,就与鹿那个纯粹概念相结合了,而马那个纯粹概念则是被马的经验概念佔据着,人们当然就在心性不可否认地认识为鹿。我的这个说法,一则由康德范畴演绎的原理做根据,二则有经验性概念做对比,其可靠性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拿当今电脑的程式来做类比,这一纯粹知性概念就可以明白无疑地显露出来。我上面列举的拼音输入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与其用康德这个先验图型法来做知性概念的判断中介环节,还不如直接证明心性本就有纯粹的知性概念。这一先验证明,就为我们的「诚信」、「真实」、「不能做伪证,说谎」等人类道德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类为什么会有这些普遍、必然的道德标准呢?我们看到赵高牵出来的必然是鹿而不是马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作伪证,说谎,而要讲诚信呢?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心性已有那个纯粹的知性概念,它与出现相结合,得出的经验性概念是否定不了的,这个客体与内心纯粹概念的印证,十分明瞭而肯定,心性是不可以否认的。这一原理的发现,可以解决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别。康德认为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不是「物自体」,「物自体」是什么,我们是不可以知道的。那么,既然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世界就没有真实可言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诚信、实在?人类普遍公认的道德标准是什么?是否有其行为准则?所谓的人权公约、普世价值?都要有一个界定。而这个划定基础,就是人类心性这个纯粹的知性概念。它是一个实然而存在於人类心性的东西,是不可以抹煞掉的。我们来看儒家文化的「作诚」,儒家把诚作为悟道的源泉,宋儒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43」(周敦颐:「通书.诚上第一」)那么这个诚,是以什么做保证的呢?你说是诚,我说不是诚,肯定要有一个根基做标准,人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来作诚的底线。这个诚,就是心性的认可,这个心性的认可就是纯粹的知性概念做保证。事实与纯粹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你是不可以否认的,这就是所谓「事实胜於雄辩」的心性法则。但为什么又会产生「物自体不可知」呢?原来在认识的程式里,有一个认识范畴,这个认识范畴是由自然世界各种事物的纯粹知性概念做基础搭建起来的,它里面装有一套先验逻辑的运作规律、法则。发生经验后,认识会意向性地向前发展,因为感性直观只是客观世界的出现,在心性的内感官(时间)和外感官(空间)的运作下,出现的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知性的先验逻辑,只能靠这些出现做判断,进行想像、连结、综合、统一,得出概念(经验性概念),而物之在其自身,它是什么?是不会出现在空间、时间里面的。就是说,它是不会出现在感性直观里的(空间、时间的无限)。知性只能靠这些感性直观得来的质料做推论判断,第一次感性直观与知性打交道,出现的事物是直接与基础性的纯粹概念相结合的,所以得出的认识是真的,实在的,不会有假的经验性概念。第二次,是知性的经验性概念,在先验逻辑的运作下,再做推论概念,得出的是複数概念。也就是说,这第二次知性概念,是间接的经验性概念,与感性直观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个「物自体不可知」就产生了。我的这个说法,完全符合康德的空间、时间的先验感性形式。只是康德把感性与知性做绝然分开来论,感性不能认识事物,只有知性,才能进行认识。所以康德就没有看到心性那个基础性的纯粹知性概念。在范畴里,确实存在这一基础性纯粹概念,否则,它拿什么搭起这个认识的架构?而没有这些纯粹概念做基础建设,这个范畴是不能成立的,就是说,范畴拿什么来运作呢?就拿电脑象棋程式来看,肯定要有象棋的「车、马、炮、帅??」等纯粹的概念做整个棋的形式,然后设立一个运作的范畴,这个范畴有「验前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先验逻辑,我与它对峙时,我走这一步,它就知道走那一步来对付我。这是电脑象棋一个程式的基本常识。就是说,每一个程式,一定包含有这项知识的基本纯粹概念,这是程式基础性的编码条件。如此我说我们人的认识程式,先天就装有自然世界的各种纯粹概念,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说康德这个介乎感性与知性之间有一个图型法说法,是有点不靠谱的,是不足为证的。

 

康德在论证其先验图型法后,已经把他的先验知性论的范畴演绎完毕了。接下他就专门列出一章,也就是第二章,来总结这个先验知性原理,称为「纯粹知性一切原理的体系」。康德在这里说的原理,其实就是把先验的综合判断作为认识论的最高原理。他要把「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做一个总结。他先指出一切分析判断的最高原理为「矛盾原理」。对象本身是否与概念相一致;而一切综合判断的最高原理是:「任何对象都从属於一种可能经验中直观杂多的综合统一性之种种必然条件。44」。康德在这里说的「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就是心性有一套综合统一的判断规则,它可以把出现杂多的表象进行综合、统一起来,然后认识事物。如果心性没有这个综合统一能力,要说我们能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康德在范畴的演绎中,已将想像力、连结、统觉、纯粹知性概念等证明出来。但有了这些验前的条件还是不能说认识就成为可能了。我们从经验性知识知道,我脑袋里装有很多认识的东西,我可以分辨出张三李四,可以分辨出猪牛羊马,可以看风使舵??,这一切是怎样分辨出来的呢?心性肯定有一个总管,把所有的认识,综合统一起来,然后进行条理工作,这是张三李四,这是猪牛羊马,还可以产生因果关系的「看风使舵」认识。这个总管指挥能力,就是先验综合判断,它是验前就存在於心性里的一种能力。知性把这一切认识进行统筹安排。康德以认识范畴作为指导,得出纯粹知性的一切原理为四个:

 

1、直观的公理;2、知觉的预测;3、经验的类比;4、一般经验性思想的公准。45」康德对此四个原理一一论述,指出其先验原理的应用规则和范围。

 

这四个原理,就是纯粹知性的一切最高原理。也就是说,心性的知性能力,就只能做到这个范围,这是它最大的认识能力范围,也就是它的侷限性,认识不可能再往前发展了。纯粹知性的批判,就到此了结,后来意识的发展,那已不是纯粹知性的事,而是纯粹理性的事了。於是康德便开始对纯粹理性的批判。

 

我们在理解康德讲知性这一卷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康德讲范畴出现的法则、规律,并不是单就一种形式,没有内容的东西。那个知性的活动,它是有知性概念内容的。想像力、连结、综合、统一的能力,如何运作,都是活生生的。但是由於它的先验性,人们就很难理解,以为康德只是说出认识的规律和法则而已。实际上康德的认识论,已达到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地步。我在研读康德的先验论时发现,康德不仅把那认识的形式(Form)说出来,还把认识范畴的先验逻辑演绎出来了。其实康德这个先验论,讲的就是人的认识程式。如果我们以电脑的某一程式来观照,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康德所说的「先验知性论」。我们使用电脑,电脑能够给我们某一知识,它里面是否要先装有一套对这门知识运作的程式?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人能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脑袋里面肯定装有一套东西,这套东西使我们能够认识事物,得到知识。康德就是说这套心性的认识程式。这套认识程式,我们人还没有去认识之前,它是纯粹的,没有混杂任何客观对象的东西,所以康德称为「先验」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所固有的心性认识机能。康德是用排除经验性的知识从而探求到的。我们读康德,要懂得把思维反转再反转。即抽象的反转思维还不够,还要抽象的抽象,探求那个没有经验性的知识。这样,我们才好理解康德所说的「形式」、「范畴」的东西,才能理解康德的「先验逻辑论」是甚么东西。要在超越经验性的知识上理解。即不能在出现经验性知识的层面上思考康德的哲学。很多人读弗洛伊德,都知道弗氏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也是很难说明的。弗洛伊德用心里分析的方法,用解梦的方法把它证明出来。而康德这个「先验论」,说的不是「潜意识」,而是说人潜在的认识功能,即心性的认识能力。它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要用反转再反转的思维才能体悟到的。六百年前的南宋哲学家陆象山说出「六经注我」时,有谁能体会到陆所说的真理?更不用说他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石破惊天了。如果我们用经验性的知识来看陆象山先生的说词,就会觉得他所说的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宇宙与吾心是同一的。我们现在的科技进步,又发现不少宇宙的秘密,以前陆象山的那个「吾心」有现在这个「宇宙心」吗?你会觉得陆的「六经注我」是个吹牛。可是,如果我们检视康德的先验论,把握程式所说的形式(Form )和范畴(Kategorie)运作的道理,我们就不会怀疑陆象山所说的都是真理了。

 

二、我们要很好理解康德的「先验论」,就要打破传统两分法的哲学思维方式。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一段注脚里说,「有人曾对我的纯粹哲学的划分几乎总是得出三分法的结果感到困惑。但这是植根于事物的本性中的。如果一个划分要先天地进行,那么它要么是按照矛盾律而是分析的,而这时它总是两分的(任何一个存在要么是A,要么是非A。)要么它就是综合的。而如果它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先天的概念(而不像在数学中那样从概念相应的先天直观中)引出来,那么这一划分就必须按照一般综合统一所要求的,而必然是三分法的。这就是:1、条件,2、一个条件者,3、从有条件者和它的条件的结合中产生的那个概念。46」康德的哲学为什么总是三分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是现象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现象,认识的后面还有一个先验逻辑条件在起作用,即那个先天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中国大陆的哲学界,一直以来把哲学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似乎哲学就这么两种定型:不是唯物就是唯心,反之亦然,除此之外,别无它途。他们把康德定位为「唯心主义者」。用两分法来理解康德的哲学,这就很难窥见到康德先验论的玄妙。可以说,贯常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在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进行思索的。存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存在?即思维与现象两者进行辩证。也就是康德说的「1条件,2一个条件者」,他们没有想到这两者之间那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康德并没有否定客观世界(自然世界的规律、法则),他的批判哲学,有陆象山先生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道理。可以说,康德的哲学,并没有否定客观存在,我们不要看到康德说「物自体不可知」,加上他专讲这个人类的心性功能,就认定康德是唯心主义。他是不否定自然法则、规律的客观存在的,他认为我们的心性,备有这些法则、规律,所以认识才成为可能。客体与主体都得相一致。没有出现,就没有知识。如此来看,他是唯心的吗?根本就不是。他只不过是把认识的东西,作为一种现象,而不是「物自体」。所以我们理解康德的纯粹理性哲学,要用三分法去看问题,去思考他提出「先验」的东西,不要用两分法去分析他的「先验论」。康德提出「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对我们理解他的认识范畴演绎是一个携纲提领的路径。康德认为,宇宙有其纯粹的自然科学原理,人的心性也有作为自然的倾向的原理。这就是形而上学,作为科学的可能。套用哲学家陆象山先生的话说,"宇宙内事是已分内事,已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47)康德用三分法来阐述他的哲学,他已把知性的纯粹概念证明出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哲学家陆象山早就能用三分法看问题。今天那些碌碌无为的学者专家,还在捡起黑格尔两分法的辩证法,以辩证为能事。当然走不出唯物、唯心的魔咒,他们把康德归类为「唯心主义者」,只能在两分法的哲学中打转,看不到自然与人心性一致的道理?只会看到事物的变化在心性运作的经验性概念。因此,我们从康德的三分法哲学,就会看到以往两分法哲学的不足:不是唯物就是唯心,这就很容易产生独断论和怀疑论。

 

三、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多次提到数学原理的先天性。即提出纯粹的数学是如何可能的论证。康德说,「所以,虽然我把数学的原理放在一边,而我却仍然列出数学的可能性与其验前客观有效性所依据的那些更基本的原理,这些更基本的原理必须看作为一切数学原理的基础。它们是从概念到直观,而非相反。

 

在知性的纯粹概念应用於可能的经验时,它们综合的使用可能是数学的,又可能是力学的;因为这综合,一部分涉及一般出现的纯然直观,而一部分则涉及出现的存在。直观的各验前条件,是任何可能经验的绝对必然条件;而可能经验性直观的对象之存在条件,就其本身来说,只是不必然的。所以数学的使用的原理是绝对必然的,即不容置疑的。48」康德对数学原理的重视,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第二版「序言」也有提及数学的客观有效性原理49。我们不管康德是否受到数学原理客观有效性的启发,而产生「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这个人类心性能力的先验逻辑,但他这个先验逻辑确实有应用数学组织性的原则。我们今天来看电脑程式的设计,应用到大量的数学原理来进行编程,我们就可知康德的先见之明。认识范畴有其先验逻辑,而这种先验逻辑又有其严密的数学组织性原则。可以说,康德已把我们今天应用的电脑程式设计的基础原理说出来了。也就是说,他已把我们人的认识程式说出来了。这就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所要解答的:「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的证明。我们读康德,只看到他的Form(形式)、Kategorien(范畴),而没有看到他范畴里的能动性,那先验逻辑不是只讲规律、法则,它有活动能力。实际上,康德已把人类的认识程式证明出来了。我们只有把康德的认识论,从形式提升到程式的地位,才能很好地理解他的批判哲学。只有把康德的纯粹哲学,从形式上升到程式来检视,我们才能窥见到认识范畴的知性内容。那些纯粹的知性概念是如何演绎出来的?而康德又是如何将形式逻辑转换成先验逻辑的?他为何强调他的哲学不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又强调他的先验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区别?我们以认识程式来反思康德的纯粹哲学,就可以在先验的架构下,看到康德论述的纯粹知性内容。他的知性论,不是只讲形式与认识的规律、法则,还有如何得到具体知识的内容。康德「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他就是企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论证这一哲学,把它证实成为可能。没有内容根据,那就成为以前的形而上学-海古拔(Hecuba),只是一种玄谈了。康德的先验知性论,是很有科学依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的。当今电脑技术的发展,我们以认识程式来关照康德的先验知性论,就容易破解他的纯粹知性论。康德提到的数学原理的客观有效性,把它运用到先验逻辑的证明,是很值得我们考究的。康德把数学原理看作是综合的。他认为7+5=12是个综合的命题,而不是分析的命题。以当今电脑程式设计的成功可以证明出康德的论断是对的。

 

四、康德的哲学,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感性作为直观,得不出概念。只有知性,才能得出概念。知性是论证性的。黑格尔的辩证哲学,开始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唯物辩证法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来回辩证。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象认识,理性认识是推理、判断、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黑格尔的理性认识,有些认识,如推理、判断、概念等,有点类似康德的知性,但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康德说的是纯粹知性,是先验的知性。而黑格尔说的,是经验性的理性(知性),是验后的知性论说。康德的认识论,是从感性直观,上升为知性,最后达至理性,由此而完成。黑格尔只有感性与理性。这个区分很重要,康德是把出现的对象作为表象看待的,出现的东西不是物自体,至於这个物自体是甚么,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认识的,只是现象。由此而说,感性直观只提供出现的杂多、表象,至於它本身是甚么?感性是不知道的,它要把这些东西传给知性,由知性做出判断,才能形成概念。因此康德的认识论,就与以往的唯物、唯心不同。唯物论,他们是把时间、空间当作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它的理性认识,是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唯心论反其道而行之,把时间、空间当作是思维存在的形式,物质在心理的运作下,就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了。康德只是把时间、空间当作是感性的形式,知性只有通过感性提供的东西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概念。这样,我们认识的材料都是由感性提供的,没有感性对象,知性就没有东西思维,没有东西可供思维,当然我们就无从得到知识。这就是康德「概念以思维的自发性为基础,而感性直观则以印象的感受性为基础。50」(的论断。他说「所以判断就是关於一个对象的间接知识,即对象的表象之表象。51」所以康德认为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不是物自体。他的这一划分,就为我们思考哲学的唯物论和唯心论留下空间:原来我们认识的都是现象,我们可以说认识或把握现象的性质,但不能说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当今人类无法穷尽宇宙世界,还在不断认识而言,康德这个认识两元论是恰当的。如果我们说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那我们认识就是绝对的,没有留有余地。那空间、时间的无限性我们就无法解释,宇宙的无限我们也无法解释,物质无限可分我们也无法解释?那独断论就是绝对真理了,世界上的独裁者就是真理的化身,人类世界就没有甚么「认识无止境」的说词了。上帝存在,灵魂不死,意志自由等人类的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当今的唯物辩证法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不妥当的。本质,包含绝对本源的东西,也就是归根到底了。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论,就为我们打破传统哲学的惯常思维:这种先验的认识论,中间有一个知性,就为认识论的周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能认识什么?不能够认识什么?什么是真理,相对与绝对,可知与不可知,信仰与理念等,都有一个很好的解答。就是说,康德对认识的范围与界限,都说得很清楚了。如按以往哲学的感性、理性论,就很容易滑入经验性两分法哲学,不是唯物,就是唯心,独断论与怀疑论就不可避免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要打破这两者的篱笆。

 

然而,必须指出,康德这一把感性与知性绝对分开来论,将感性直观不能得到概念,只有由知性做出判断,才能产生知识的说法,我是存有异议的。比如,我看到一张桌子,我就直接认识了这张桌子。我看到一条狗,我就直接认识了这条狗。这个感性直观,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概念呢?这个问题,看来我们要回到纯粹知性概念的存有而考虑。康德提供出一个认识范畴,通过认识范畴而演绎出本源的纯粹知性概念。他已证明出纯粹知性概念的存在,这个纯粹知性概念是先於对象而在我们心性中已存有的。是它在心性中出来迎接表象的对象,与对象相结合,才产生这个经验性的概念的。如果说,心性没有这个纯粹的知性概念,它是不可能产生一个必然的、普遍的、「不得不如此」的经验性概念。这个先验性概念(纯粹概念),康德也论证出我们每一个认识,都是这个纯粹概念先於表象对象而在心性中备有的。心性这个认识程式,是以自然世界各种事物的纯粹概念做基础编码的,它包含各种各样物的纯粹概念,而且有分类。这是程式最表层的存有,它与感性可以直接发生关系。所以,我们的感性直观看到甚么,就直接认识甚么,它是不需要经过甚么一套综合、判断的知性论证而得出概念来。这就是感性认识。由我这个感性认识论的设想,我们就可以解决康德认识的都是现象,不是物自体的问题,解决甚么是真实、诚实的问题,道德的底线就有了一个坚实的载体。因为这些纯粹的概念,它是认识程式固有的东西,而且是做为基础性的东西存於心性中的,是不经过思辨人人都可以确定的东西。一看就知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现象与物自体的分野也就清楚了。凡感性直观的量达到清晰的度,就可确认该物是真的。感性是可以认识事物的,不必把它与知性绝缘分开来论。它有直接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没有思维思考的逻辑能力。康德引出一个图形法。说在感性与知性之间有一个想像力做连结。把一种几何学的图形想像放入其中,形成概念功能,他企图用一个图形法功能,来掩盖感性认识,还不如我确认的纯粹概念的先验存有。可以说,康德是将感性与知性绝缘分开而论,认定感性直观不能认识事物,才发生这样常识性的错误。我们从当今电脑程式编程的技术,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类知识的程式,他都要把那类知识的具体概念做基础编码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说,人类的心性,包含着整个宇宙世界的纯粹概念。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物,他都有一个相应的纯粹概念。我们的感性直观,是可以直接认识事物的。这,就是真实。也是诚信的保证。由此我们可看到,这个宇宙心是多么庞大,单是基层,就包含整个宇宙世界的纯粹概念。再用先验逻辑运作下去,就会出现无穷无尽了,物自体不可知就出来了。

 

五、康德的先验知性论,把知性的一切最高原理都证明出来了。这就说明,我们人类的知性是有一个权限的,它能认识什么?不能认识什么?认识到底能走多远?能深入到什么程度?都有一个限度的。它有法则和规律,有一套先验逻辑在起作用。康德这个知性的批判,对我们今天很有警醒的作用。当今世界的人,借助科学的发展,以为宇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认识的,於是就产生一种潜妄,越过知性的权限,用理性来包装一切,产生很多伪科学理论。什么「宇宙真理论」?「先进性论」?等,都是康德的先验知性论不能胜任和无法承担的。今天我们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还争论不休,就是还没有读懂康德这个知性批判哲学。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序文中指出:「但是有人会问,我们想要遗留给后代的是一种什么宝藏呢?作为这种通过批判而予以纯洁化的,并且是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形而上学,其价值是什么呢?走马看花地读读我这本着作,可能觉得它的种种结果是消极的,只是警告我们决不可用思辨的理性来冒昧地越出经验的限度而已。事实上这确是本书的第一个用途。52」如果我们读懂康德的「验前」(a priori)、先验的(超验的transzendenta?len)以及什么是先验逻辑?我们就不会把所有超验的东西,都当作神秘的、不可预测、不可理解的东西。有人认为康德超验的东西,就等於神秘不可理解的东西。这就把康德的先验论理解错了。康德「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就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证明它的合理性。先验的(超验的),并不等於神秘,不可预测,不可理解的东西。康德的证明,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超验的东西,不是说超验等於神秘不可预测的东西。这对我们今天划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提供一个鑑定理论基础。只要我们把知性体系的一切最高原理拿出来对照,种种的理论原型就毕露了。康德在书的序言也曾指出,以往的哲学,不是独断论就是怀疑论。他的先验批判哲学,就是要打破这两种哲学的迷思。康德批判哲学的消极意义,不是要发展、扩充知识,而是要为认识确定它的各种来源、范围与限度。这就是批判哲学的功用。当今世界,还有不少智者,越出知性能力的界限,运用幻相逻辑,到处发明创立新学说,新理论。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检讨一下康德这个先验知性论,检讨一下一切知性体系的最高原理,我们就不会如此狂妄与胆大包天了。

 

六、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们都在运用电脑获取知识。因为我们知道,电脑有一个类似人脑的功能,会思维,做出判断。各行各业,都设有专业应用的程式。而这程式的设计,都离不开康德所说的form(形式),形式里要有这一体系的纯粹概念(即编码工程)。然后有一个ka?te?go?ri?e(范畴),这个范畴是可活动的,也就是说,它是可思维的(即概念、连结、想像力、综合统一等能力)。这个范畴是有组织、有规律、有法则地运作的。就是说,一个电脑的程式,它能成功地被人使用,获得知识。就得完成「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整套程式设计。我们从康德这个先验哲学的知性原理,是否可以悟觉出一套对应学、博弈学的方法论呢?只要我们设计出一套「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程式,我们就可以在各行各业做出一套对应、博弈的电脑程式来。比如当今人与电脑象棋的博弈,那个电脑棋手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而且人很难博赢电脑棋手。说明电脑里的程式逻辑是非常严密、聪明的,它里面装置的先验逻辑(数学的),超过人的思维思想,所以它才会赢。我们以此类推,是否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对应、博弈程式,为我们服务?这种程式,在我们对应事物,与对手博弈时,可以减少判断的错误,获得致胜的法宝。康德这个「验前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先验论,为我们设计电脑程式,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如何设计一个架构?范畴的先验逻辑如何运作?这是程式一个很关键的技术,康德的先验论,为我们开闢很好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试图依照先验论原理,对此进行分析。

 

康德的先验论告诉我们,我们要做某事之前,设法做出一套先验的程式,然后让经验对象通过这个程式的运作,就得出你想要的知识来。根据当今人们设计电脑的程式,我们就可追问程式包含甚么东西,能使我们输入的东西,转变为我们需要的知识?

 

首先我们想到的这个程式,一定包含我们想要的那类知识的纯粹概念。如中文打字的拼音输入法,我们打那个英文字母,它就出现那些中文字。如我们打W,它就出现「为我文往万?」等字。我们就想到,这个W,在这套程式里,早就包含「为我文往万?」等字的纯粹概念(程式里的代码),没有纯粹的概念,W不可能显示这些中文字。这是可以肯定的。由此我们再扩大联想,打那个英文字母,它就必定出现某些中文字。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论说,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包含所有中文辞典中文字的纯粹概念。而且它是以二十六个字母读音来分类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程式的设立,必定要有一个形式(form),这个形式必定有这类知识的纯粹概念做基础框架搭起来。有了这些纯粹概念的建设还不够,还要设计出一个范畴,放入一套逻辑,使这些概念能够有规律、有法则地活动起来,再产生新的经验性概念。否则,它就是以前人们创造的机械设备,没有联想超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知道,电脑里的程式,基本上是运用数学的原理,进行编程使其成为可能的。那么,我们就推想,人脑这套先验逻辑,是否也是数学的呢?可否研究出其规律与法则?我们的「易经·系辞传」有说「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也是数学的。如果我们从这个数学的命题,能进一步找到先验逻辑的秘密规则吗?我们来看康德认识范畴:

 

「一、关於量:单一性、多数性、总体性。

二、关於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三、关於关系:依附性与存在性(实体与偶性)、因果性与依存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主动与被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关於模态:可能性_不可能性、存在性_非存在性、必然性_不必然性。53

 

第一条的量,是数学的,单一、多数、总体,用数可以算出。而第二条的质,实在性与否定性以二分法或矛盾论来说,也可找到数学的痕迹,用数的相对性就可以得出。限定性可能是力学的,也可能是数学的,数字可以限定,力的大小也可以限定。在第三条中,所含的逻辑性很强,其本源主要是来自人的想像力。这种想像力具有一定的联想成分。它是如何将自然看似毫无相关的,事物出现不会自己表明的因果关系表现出来?这个先验的机能,是如何成立的?「易」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数学的。依附性与存在性,以及交互性就有些不好说了。第四的模态,用矛盾论可以解决,非此即彼。用数学可以相对出来。电脑程式设计的成功,可以证明出数理逻辑在验前就有效的。这就充分验证康德提出的「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天才发现。当然,哲学的任务是追踪探源,康德并没有就他的先验逻辑深入探讨下去,只是指出它与数学与力学有关,他也指出哲学与数学不同,数学是直观之应用,而哲学是关於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但康德指出,数学原理是综合的,不是分析的。只有综合,它才是先天有效性,如果是分析的,我们就很难证明出数学的先天合理性了。也就是说,自然为什么是如此,而不是如彼的实在性。康德这个「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哲学问题,对当今的电脑软件技术,很有启发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当今学院派的论文,发展到一种固定的形式:关键词、引言、论述、资料的引用、最后得出结论,等,採用的方法,多是分析论。这种学问,造成的结果就是各行各业分得越来越细,僵化固执不变,很容易流於千篇一律而缺乏创造性。德国自康德后,在19世纪出现一种现象学,这个现象学以分析为主,对事物进行抽丝剥离,追根究底,很有成效。从布伦答诺的「意识的意向性」分析,到胡塞尔的「悬而未决」、「回的事物本身」的分析,再到海德格的「此在」层层剥离,分析论已达至一种非常严密细緻的地步。这种科学的分析,对自然科学来说,或许是幸运的,但对人文学术来说,我认为则是一种灾难。人们已失去一种综合判断的能力,被新闻事件牵着鼻子走。某一事件出来,就对准此事进行分析。看不到更大的条件综合。我们可以想想,以前老子提出的「道」,孔子提出的「仁」,基本上都没有甚么分析,也没有甚么严密的逻辑证明,我们可以否定说它不是真理了吗?我们的心性,实实在在感应到,老子与孔子话,说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们认同了它,怎能说不经过逻辑证明,就不是真理了呢?这就是人们忘记了,人不仅有一个分析判断,还有一个综合判断。康德不仅强调综合判断对他的哲学重要性,而且还创造出一个「先验的综合判断」,这个先验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就是电脑方程式成功的理论基础。一个方程式之所以可能,没有一个综合统一的功能,是不可能成功的。你要使某一门类知识在电脑呈现给我们,当然要有一个范畴把这个框架建立起来,给出一个形式,形成一个系统,才能进行有机的运作。这个范畴的架构,就需要有一个先验的综合判断的逻辑功能来做运作。否则它就不可能有组织,有规律和法则。所以说「先验的综合判断」是电脑程式设计必要的条件。没有这个先验的综合判断逻辑功能,就无从谈论电脑的成功,它是如何给予我们知识的?

 

我们从康德这个先验逻辑还可以反思到,人类为什么会必定产生上帝、物质不灭、灵魂不死、意志自由等不能证实的概念?为什么人会产生不同的信仰?这,不就是人类心性的先验逻辑在作怪吗?这个心性的先验逻辑,它有一套组织性的逻辑演绎,推演到最后,必然要产生一个目的性结果。由於宇宙世界的运动变化,就像我们演算圆周率一样,是不能追根究底的,它总是要留有一点不能认识完毕的神秘感。在先验逻辑推演无法实现目的的情况下,人类这个心灵就无法安宁,不得不找出一个理念,来满足这个生命意志的欲望。这就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概念,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而得出的一个先验原理。

 

我们从人的心性有甚么东西?可以使我们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去进行思考,我们就得出一些纯粹的东西,这些纯粹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在的认识能力:概念、想像力、连结、综合、统一等。这些东西在一套先验逻辑的运作下去认识事物,人的认识就这样成为可能了。如果我们用数学或力学的原理,破译了这个先验逻辑,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会思维的机器人(这个涉及到感性直观的时间关系,即在变化中反应,比较困难)或一套聪明计算机。康德的「先验原理论」(「纯粹理性批判」第一卷)已为我们指明一个方向,一个方法论,为电脑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在康德的先验前提下去思考完成一套程式的设计,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一套电脑的应用程式。对应程式,博弈程式,都可以发明制造出来。

 

註释:

1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35页。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36页。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37-38页。

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38页。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43页。

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45页。

8,陆象山:「陆九渊集」「杂着」卷22273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46页。

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49页。

1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54页。

1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55页。

1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56页。

1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95页。

1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96页。

1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65页。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66页。

1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67页。

1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72页。

2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73页。

2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03页。

22,陆象山:「陆久渊集卷二十二」18页)。

2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04页。

2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06页。

2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14页。

2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30页。

2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33页。

2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33页。

2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34页。

3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34-135页。

3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27页。

3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202页。

3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40-141页。

3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50页。

3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51-152页。

3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36页。

3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56-157页。

3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60页。

3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82页。

4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82页。

4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86页。

4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86页。

43,周敦颐:「通书.诚上第一」。

4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202页。

4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204页。

46,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12月第二版,33页。

47,陆象山:「杂着」「陆九渊集」卷二十二,第273

48,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203-204页。

4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4页。

5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04页。

5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04页。

5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21-22页。

5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年第二版114页。

 

(此文在作者担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已并入清华大学)驻校学者期间完成。感谢该校提供写作便利条件,并感谢校长陈惠邦教授给予指导和帮助。)

 


浏览(1211)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谢盛友文集
来自: 海南岛文昌县
注册日期: 2011-02-04
访问总量: 3,978,89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谢盛友,德国政治家,基督教社会联盟成员。
最新发布
· 先后嫁给父子的杨贵妃
· 中国是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 中国大陆藐视德国
· 尹锡悦下台后的韩国难以预测
· 金砖货币挑战美元?
· 《平安夜》是如何写成的
· 戴耀廷 : 让爱与和平占领香港
分类目录
【万友述评】
· 中国大陆藐视德国
· 金砖货币挑战美元?
· 黎智英为了尊严而战
· 78%德国人希望哈里斯胜选
· 中国还是更倾向于特朗普
· 中国“后发劣势”?
· 假如特朗普再当总统会怎样?
· 中德人工智能比较
· 中国终于超美
· 月收入与爱国主义
【人间小说】
· 诱因(微型小说)
· 赫尔穆特 (微型小说 )
· 微型小说: 父与子
· 谢盛友:马丁广场(微型小说)
· 谢盛友:盲(微型小说)
· 我做贼的经历
· 谢盛友:医生(微型小说)
· 谢盛友:贼(微型小说)
· 谢盛友:榕树下(微型小说)
· 谢盛友:北京楼(微型小说)
【散文随笔】
· 250年《少年维特的烦恼》
· 奥运健儿赛前禁欲并不明智
· 俄罗斯特务计划谋杀他
· 北京来个小刺猬
· “港语学”死亡 方言死亡
· 德国“帝国公民”是什么公民?
· 悼念李怡前辈
· 中国人的自卑
· 中国人的虚荣心
· 乌克兰让我们思考善与恶
【人在欧洲】
· 德国南部城市福希海姆
· 咖啡: 一言难尽
· 特朗普赢了, 欧洲输了
· 德国城市埃朗根(Erlangen)
· 10月31日宗教改革日
· 德国城市施韦因富特
· 德国没有措施吸引中国技术工人
· 中德爱国教育简单比较
· 德国各地纪念十月七日大屠杀
· 谁要购买中国制造汽车?
【欧华文友】
· 悼念女作家簡宛
·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逝世
· Der Mächtige Strom 《巨
· 歐華作協 2022年成績單
· 往事不如烟—悼祖慰
· 餐桌上的重要突破
· 歐華作協雲端會議圓滿結束
· 理想主义者出版人葉恺
· 永不消逝的张筱云
· 餐厅只能外卖了
【华友之声】
· 上 善 若 水 -- 敬悼齊邦媛教授
· 宗教无法提供快速而直接的答案
· 广鲁才英 文昌心伶
· 德国巴伐利亚州长接见
· You Xie schreibt Geschichte
· 遭遇“90后”
· China Fan Imbiss sucht Nachfol
· 25年前的今天,我的快餐店开张
· 告别东灵
· 只有情默默
【遥远清明】
· 悼念老家老同学许振保
· 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逝世
· 黄循财与其父母的点滴
· 乡愁是一首轻轻的歌
·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逝世
· 心系文昌
· 我差一点成了宋玉兰
· 椰子,撑起海南的唯美
· 蝉:故乡行
· 祖屋乃故乡
【本月刊载】
· 援助中国抗战的“驼峰天使”黄欢笑
· 谢盛友:当婚姻受到怀疑
· 德国人对中国和中文的兴趣
· 谢盛友:德国四大老报纸
· 谢盛友:我们融而不入当地社会
· 谢盛友:三次“认识”冯至
【两岸关系】
· 谁敢动台湾不动产?
· 台湾将沦陷?
· 美国还会支持台湾?
· 台湾是谁的一部分?
· 他预测三五年内北京打台湾
· 赖清德获得超过40%的选票当选
· “公主”吴欣盈竞选台湾副总统
· 金门一姐陈玉珍
· 国民党没魂,赖清德“躺赢”?
· 台湾抵御入侵的优势和弱势
【法治思考】
· 中国是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 尹锡悦下台后的韩国难以预测
· 戴耀廷 : 让爱与和平占领香港
· 金砖币R5能形成?
· 四通桥事件两周年
· 林大卫是“囚犯”,不是罪犯
· 香港新闻自由每况愈下
· 奥威尔1984,中国《全面监视》
· AfD与极权主义
· 印花税与房地产
【读史札记】
· 先后嫁给父子的杨贵妃
· 《平安夜》是如何写成的
· 中国从未间断的禁书史
· 妈祖信俗ABC
· 台湾人的认同迷惘
· 80周年: 谁说纳粹不排斥中国人?
· 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
· 4月22日:康德诞辰 300 周年
· 康德诞辰 300 周年:信仰
· 康德诞辰 300 周年:批判
【往事回忆】
· 年轻人应当去下乡找工作
· 甘地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 新的政治局有多少新三届?
· 我们这一代不“躺平”
· 赵紫阳:我们欠老百姓太多
· 沉痛悼念金克尔
· 文昌著名小学之一茶园小学
· 粮票
· 谢盛友:蒋经国去世30周年
· 说不尽的海口第一楼
【八九那年】
· 我们都不要忘记六四
· 35周年: 我们为什么记住六四
· 世界人权宣言与零八宪章
· 北京严防爆发第二次六四
· 六四、天安门—不能忘却的记忆
· 中国第一良心军医蒋彦永
· 林培瑞: 我们为什么记住六四
· 是人就永远纪念六四
· 遭遇“90后”(2)
· 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存档目录
2024-12-01 - 2024-12-22
2024-11-01 - 2024-11-24
2024-10-05 - 2024-10-27
2024-09-01 - 2024-09-29
2024-08-17 - 2024-08-30
2024-07-07 - 2024-07-31
2024-06-02 - 2024-06-30
2024-05-05 - 2024-05-20
2024-04-02 - 2024-04-28
2024-03-03 - 2024-03-31
2024-02-03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28
2023-12-02 - 2023-12-27
2023-11-02 - 2023-11-26
2023-10-01 - 2023-10-29
2023-09-03 - 2023-09-30
2023-08-13 - 2023-08-31
2023-07-02 - 2023-07-23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2 - 2023-05-29
2023-04-10 - 2023-04-29
2023-03-05 - 2023-03-28
2023-02-01 - 2023-02-26
2023-01-01 - 2023-01-29
2022-12-02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26
2022-10-02 - 2022-10-30
2022-09-01 - 2022-09-28
2022-08-17 - 2022-08-19
2022-07-10 - 2022-07-26
2022-06-03 - 2022-06-29
2022-05-04 - 2022-05-26
2022-04-01 - 2022-04-24
2022-03-06 - 2022-03-20
2022-02-01 - 2022-02-25
2022-01-20 - 2022-01-30
2021-12-04 - 2021-12-31
2021-11-01 - 2021-11-28
2021-10-03 - 2021-10-30
2021-09-02 - 2021-09-26
2021-08-04 - 2021-08-17
2021-07-04 - 2021-07-30
2021-06-03 - 2021-06-30
2021-05-02 - 2021-05-31
2021-04-06 - 2021-04-29
2021-03-03 - 2021-03-25
2021-02-02 - 2021-02-28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1
2020-11-01 - 2020-11-29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3 - 2020-09-30
2020-08-05 - 2020-08-23
2020-07-02 - 2020-07-31
2020-06-03 - 2020-06-26
2020-05-02 - 2020-05-23
2020-04-02 - 2020-04-26
2020-03-05 - 2020-03-31
2020-02-03 - 2020-02-28
2020-01-06 - 2020-01-28
2019-12-05 - 2019-12-31
2019-11-03 - 2019-11-24
2019-10-03 - 2019-10-27
2019-09-17 - 2019-09-17
2019-07-01 - 2019-07-25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3 - 2019-04-27
2019-03-02 - 2019-03-31
2019-02-18 - 2019-02-22
2019-01-14 - 2019-01-22
2018-12-01 - 2018-12-29
2018-11-02 - 2018-11-29
2018-10-02 - 2018-10-28
2018-09-02 - 2018-09-22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7 - 2018-07-28
2018-06-02 - 2018-06-22
2018-05-01 - 2018-05-30
2018-04-01 - 2018-04-29
2018-03-01 - 2018-03-31
2018-02-02 - 2018-02-28
2018-01-02 - 2018-01-24
2017-12-01 - 2017-12-31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1 - 2017-10-31
2017-09-24 - 2017-09-24
2017-08-04 - 2017-08-31
2017-07-01 - 2017-07-31
2017-06-03 - 2017-06-29
2017-05-07 - 2017-05-30
2017-03-04 - 2017-03-23
2017-02-10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20
2016-12-02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20
2016-10-01 - 2016-10-25
2016-09-03 - 2016-09-25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4 - 2016-06-12
2016-05-14 - 2016-05-16
2016-04-05 - 2016-04-17
2016-03-02 - 2016-03-25
2016-02-09 - 2016-02-28
2016-01-03 - 2016-01-30
2015-12-13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22
2015-10-14 - 2015-10-26
2015-09-01 - 2015-09-16
2015-08-02 - 2015-08-30
2015-07-02 - 2015-07-26
2015-06-11 - 2015-06-25
2015-05-25 - 2015-05-25
2015-04-01 - 2015-04-02
2015-03-01 - 2015-03-29
2015-02-08 - 2015-02-22
2015-01-18 - 2015-01-31
2014-12-04 - 2014-12-07
2014-11-05 - 2014-11-22
2014-09-07 - 2014-09-07
2014-06-25 - 2014-06-25
2014-04-04 - 2014-04-04
2014-03-22 - 2014-03-22
2014-02-05 - 2014-02-05
2014-01-29 - 2014-01-29
2013-07-21 - 2013-07-21
2013-05-11 - 2013-05-28
2013-03-02 - 2013-03-29
2013-01-01 - 2013-01-12
2012-12-02 - 2012-12-30
2012-11-15 - 2012-11-15
2012-06-05 - 2012-06-23
2012-05-03 - 2012-05-31
2012-04-05 - 2012-04-09
2012-03-04 - 2012-03-25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6 - 2012-01-31
2011-12-04 - 2011-12-22
2011-11-02 - 2011-11-21
2011-10-05 - 2011-10-31
2011-09-04 - 2011-09-30
2011-08-03 - 2011-08-28
2011-07-04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20
2011-05-01 - 2011-05-29
2011-04-01 - 2011-04-28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04 - 2011-02-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