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郁香茶 儿子最想去的大学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MU)。因此他申请了该校的早期决定(early decision) 项目。这是一个需要签合同的项目,也就是说,你一旦被录取就必须上此大学。因此,一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大学的早期决定项目。 从上星期四到星期六这三天里,我和儿子都是在紧张和盼望中渡过的,因为预计周五或周六就应该收到通知。上星期三下午,我还又给儿子中学的counselor 打了个电话,跟她聊了很久,并确认了前counselor梅格思太太六月份离任前给儿子写的推荐信被跟学校成绩单放在一起交上去了。 通过我多年相关的经验,推荐信对于大学录取即使不是最关键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四五月份我听说梅格思太太要退休了,那时我就产生了找她写推荐信的想法。我多次和她碰面是由于每半年她都要和天才班学生的家长碰面,评估学生的进步,并推荐下一学期的课程。我非常欣赏她的才思敏捷,每次和她会面,我看她一边应付我的各种问题,一边有条不紊快笔如飞的书写着报告,真的非常佩服。 虽然大家都说任课老师的信最重要,但我认为来自counselor的信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梅格思太太写这封信前,找我要儿子的履历表。 儿子那时还没有履历表,他正在在忙着参加一系列的AP考试。我就花了一些时间帮他起草了一份履历表,把这几年儿子校内校外做过的最重要的事全一一记录在履历表里了,包括儿子在网球方面的努力和在国际象棋上取得的成绩。我还让儿子检查看有没有拉掉的东西。 梅格思太太的这封信我后来看到了,写得非常好,不仅全面概括了儿子三年来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且强调了他一直是天才班的好学生。此外,她用流畅热情的文笔描述了所有履历表中的亮点。其他两封来自任课老师的推荐信,是儿子自己找老师去写的。相比之下,任课老师的信都比较短,着眼于儿子在课堂里的表现,看起来缺乏全面性。据儿子讲,有一个老师给30几个学生写了推荐信,因此给每个学生写的推荐信都差不多,是照一个模式(template)弄出来的。这种模式化的推荐信听起来就少了一点亲切感。 星期五早上,儿子跟我说:嘿,妈,我今天下午就该收到CMU的信了。我说:没那么快吧,我听说他们今天才开会,公布结果也还得需要一些时间呢。儿子却坚定认为他今天一定会接到通知。我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心里不住地祈祷他能够如愿以尝。结果星期五下午我回来后得知他没有收到通知,晚上,我们又在网上查来查去,希望找到关于何时收到通知的消息。在CMU网站上找到几条相关消息,有人说星期六早上有人就应开始收到通知。不知为什么,“开始收到”这个词加重了我的忧虑。我对儿子说:为什么用“开始收到”这个词呢?会不会是被录取的先收到,不被录取的后收到。儿子说不会。 星期六白天我们还是没有收到信,儿子去信件堆里翻腾了好几次。我安慰他说:可能到星期一才能收到呢,周末谁上班啊。到了晚上十点以后,儿子又去查看,我忽然听到他喊:妈,我终于收到CMU的信了。原来偏偏是那封信掉在了两道门的夹缝中,没被发现。儿子在灯下,小心的开启那封信,恍然间我感觉他的手都有点抖。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我祈祷着,祈祷着。。。。。。不过我当时的确注意到那封信比较厚,我不止听一人说过,薄的信就是拒绝信,厚的就是录取信。打开信后,儿子只读了一两句,就大声说:妈,我被录取了。我一边喊着:unbelievable!一边从儿子手中夺过信,仔细读了起来。在我确认他是对的后,我不禁高喊:hooray!然后给了儿子一个又大又热烈的拥抱。为了自己的事,我也从来没有如此担心和兴奋过。我担心的不仅是他会不会被CMU录取,我还担心他若不能被第一选择的学校录取,心理会遭受的打击。虽然儿子要去的不是藤校,不是斯坦福和剑桥,但却是他五六年以来就向往的学校。能被第一志愿录取,这在我们看来比什么都重要。儿子说:妈,我太兴奋了,今晚我都不想睡觉了。 从儿子开始准备申请大学到他被录取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算是够漫长了。有很多事可以记录,大概写个10页纸的论文都有的写了。事实上,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从他一进高中就开始了,我说的十个月只是算上了他开始集中复习考试,收集推荐信,和递交申请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对于家长而言,有两件事比较重要,一是要积极参与和帮助孩子。不论孩子的独立性有多强,毕竟,孩子初出茅庐,对有些事缺少经验,看的不深刻,因此有时做的就不够完善,这时家长花点时间从旁监督一下,效果会好的多。当然,我不赞成父母过分参与或完全包办的那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极其重要的。二是要尊重孩子的知识和见解,切莫让家长自己的某些偏见误了孩子。例如,我一直以为自己在申请学校方面经验十足,见解老道,曾经总想让孩子按照我说的去做,后来才发现我的很多知识都过时了。 以下,我捡几件重要的事情记录一下。 1。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关于AP课程我开始的看法就很片面。AP 是儿子高中提供的接近大学水平的比较难的课程,主要是面向天才班的学生的。读一门这样的课,是会加分的,比方说,上一门普通课,得个A是四分,那上AP课得个A,得分就会超过四分。我一开始对此不了解,一听这样的课比较难,就鼓励他选些容易的课。我的想法是,申请学校时人家看你的成绩单上有B或C那就不如全A好看。儿子不同意我的想法,他认为大学里负责选学生的人一定对AP课程很了解,而且很可能认为敢于选AP反应了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儿子是按他的想法走的,四年中,他只要能选AP就不选普通。虽然他得了一些B,但他申请学校前的weighted GPA达到了4.4/4.0的好成绩,也就是比普通班全A的成绩还高。我认为这有可能是他被CMU录取的一个重要因素。 2。AP 考试。今年五月儿子学校举行了一系列AP考试。历时大概两周。这件事上我也老土,还曾给过负面评论。记得去年底的一天,儿子拿回一个AP申请表格。他选了五门考试,累计四五百美元,要我签字缴费。我不太了解AP考试,但他坚持要考,我就按他的做了。后来有一次我听他说AP考试不是学校要求的,是自愿的,班上有一半的孩子选择了不考。我就说:一半的人都不考,看来也不会有多大用处。我甚至有些后悔当初问也不问就给他报了名。到了考试前的那两周,看见儿子每天放学后都坐在后院子里准备AP,我不理解,以前我还没见他对哪个考试如此上心过呢。他说,AP考试比较难,所以他要好好准备。我又一次评论说:与其在这上面花时间,我看还不如准备重新考一次SAT。后来在网上查了查,发现很多大学都挺重视AP考试成绩的,才明白自己想错了。六月份的时候,儿子收到了AP成绩单,考的还真不错。再后来,又收到一张奖状,表明儿子获得了“Distinct AP Scholar”称号。据说每个州里获得这个奖项的学生也不是很多。这个奖被填在儿子大学申请表的“Honors”一栏里。 3。SAT 考试。这个考试基本人人都知道,没什么太多说的。只一点,这个考试成绩可以混搭,也就是说你可以考多次,填写申请表格时,每一项成绩可以填多次考试中的最高分。儿子考了两次,成绩相差不大。 4。ACT 考试。儿子还考了两次ACT,而且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高不少。这个考试是考速度,题目不难,但要求快,第一次他可能不太适应速度,有些题没来得及完成。 5。儿子还参加了四个单科的SAT考试。CMU 要求至少两个单科SAT,数学单科是必考的。一开始儿子只知道CMU要求两个单科的成绩,就考了生物和历史。后来才发现CMU的多数学校都要求数学单科。他就又考了数学一和数学二两个单科。 6。要上交的文章(essays)也很重要。申请CMU要写三篇文章,两篇很短的自述,和一篇可以写满一页的论文。有篇只让写300字的最难,怎样在那短短的几句话清晰描述一件事的始末,又寓意深远,不是容易的事。那篇长的是针对具体专业和学校的,主要是让你解释为何选这个专业或学校,入学后你打算如何做等等。我建议儿子要充分了解他要申请的学校,尤其是这个学校相较其它大学同类学校有特色的地方。依我看,儿子的三篇文章写得都不错。 7。社区服务及校内外活动。在过去的三年半中,我了解到大学入学评估的三个核心内容是:学校成绩,标准考试,和社区服务及校内外活动。关于社区服务及校内外活动这一项,我们从儿子一入高中后就开时关注了。例如,儿子第一年就tryout了学校的网球队和辩论班。儿子所在中学的网球队是市属学校校际网球比赛蝉联冠军,所以相对比较难进。儿子第一年落选了,第二年才勉强被选上。儿子在网球上起步晚,但下了不少功夫。记得去外地旅游时,他都要带着网球拍,一有机会就练发球。儿子还是同学们选出的班级代表。此外,他还参加了不少社区服务。这些都一项项列入申请表里。申请表最多只允许填十项活动和服务,儿子一开始就只填了五项,他说既然最多十项,那五项就是平均数了,应该够了。我跟他解释说,你做了十项,你就要填十项,你填五项,人家很可能以为你只做了五项呢。再者,若你填满,即十项,那想象空间就大了,你也可能做了100项呢。儿子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就又填了五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重要的在前面。当我后来自己去读他的申请时,感觉他所做的确实一看比较impressive。 这几年里我则比较主意记录儿子的活动和服务,尽可能收集证据,因为我知道儿子比较马虎,又对记录和收集证据这事不够理解,不够重视,我就需要多帮他。咱是中国人嘛,中国人比较重视这些,对不对?比如中国多数人都比较爱保留收据。在美国多年,却始终摆脱不了许多在国内形成的理念,呵呵。虽然CMU并没有要求看任何证据,但手里有记录,就可以将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结果详细说明,对填写申请表和撰写履历表都极有帮助。 儿子既然拿到了CMU的录取通知,就意味着我们无需再考虑申请其它学校了。我们都觉的一下轻松了好多。星期天晚上,我带儿子去川府餐馆吃火锅以示庆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