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井冈山宁冈古城的日子(3) 下放井冈山古城公社干部主要来自二部分:江西省委组织部、监委、工商 联,还有江西省歌舞团的演职人员,他们都被安排在公社各生产小队。 如今,我印象中有,江西省委组织部、监委、工商联的下放干部有:范 佑先,雷相池,黄家海,胡敏,罗思敏,徐翠娣,王永泉,彭福英,许 锡荣,徐德玉,陈士清,熊幼松,卢满蓉,黄高生,涂雪魁,周英豪, 赖鹏,刘承儒,王应时,杨芳蒲,周娟,王永忠,王建民,夏继贤,革 石(真名:葛诗?文革改为此名,意为革蒋介石的命)。 江西省歌舞团的下放干部有:庞德宣,乔干中,张祖棣,胡敏,郭生, 雷玉珍,沈xx, 汪佩霞,夏再寒,朱佩淋,陈英丽。他们是下放干部当 中的一道很独特、靓丽风景线,不是帅哥,就是美女,梳妆打扮自成一 体,非常醒目耀眼。 另有,我母亲(江医二附院),还有胡炳德医生(来自南昌梅岭疗养院)。 过去,放干部中具有大学文凭者寥寥无几,范佑先,雷相池年轻有 为,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范毕业于武汉华中政法学院,雷毕业于江 西大学物理系。范佑先和雷相池的反差大,范出生于鄱阳贫农之家, 黝黑,书法好,老烟枪,打扮与农民相差无几。雷相池面白,有书卷 气。 我们家经二次搬迁后,被安置在古城公社沃浪生产队(村),并住进 农民谢中亮的家里,全村百余户均姓谢,夹杂几个外来户。当时,全 村社员都拥有结构简单的自住单层,或二层小楼。谢大约五十岁,其 胞兄谢中光是南京军分区司令员,经历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据说, 整个宁冈县有八百壮男跟随红军而去,建国后仅得二人活着归来,除 谢中光外,还有广州军区的赖春风少将,二者均属沃浪村人。 谢家的二楼为储藏稻谷之用。老表有住一楼习惯,若女性高居二楼, 是有悖传统伦理,所以,谢家借出二楼两间房给我家居住,实属无 奈。老表对猪比较优待,楼里散发猪粪和青草味,猪栏一般紧邻厨 房。谢家虽然有养猫,楼里鼠患仍严重,半夜常会被老鼠啃咬声吵 醒,要敲打,确认老鼠都躲好,才敢踮着脚去方便。田里割禾,一挥 镰刀,总惊动田鼠乱窜逃命,有时农田检到一窝未开眼的幼鼠,老表 会揪起它们的尾巴,然后仰起头,张开喉咙,一骨碌把幼鼠吞下肚, 说能补身去邪,至于大田鼠,将它们宰了盐腌,油煎,或当腊,味道 还挺香的。 谢中亮有一女,另外,有一过继的儿子,那少年很顽劣,无心向学, 常常往生父家跑。谢患有风湿病,无法务农,他没得到胞兄的庇荫。 身体精神时,他推着苞米花机走村串户,农闲时生意旺,过年时节, 苞米花机“砰,砰”响雷爆炸声在山村中回荡,彻夜不息。元宵节 后,税务所职员来到谢家催税,大家在屋里数次酒席上嬉戏,讨价还 价,达至“双赢”协议,然后送客散伙,皆大欢喜。 沃浪生产队(村)地处公路边,离古城镇五里,距县城垄市二十里,是 通往古城,垄市的必经之道。那时,下放干部去古城镇逢墟采购粮食, 蔬菜都会在我家歇脚。我母亲和外婆对罗思敏,徐翠娣印象最好,夫妻 俩很实在,说话谦和,打开肚皮任你看,不喊政治口号,虽然,罗的大 伯曾是赣南红军领导人罗孟文,在文革当中,他们本应该是政治背景响 当当的人。罗为自己身体忧虑,另外,当时还流传说,国家将逐步取消 下放干部的工资,商品粮待遇,这也使得罗感觉不爽。罗羡慕我母亲是 赤脚医生,有技能傍身,又有即将成年的两个儿子。 在农村那五年,我们兄弟俩都是自己上山砍柴,还自己烧过木炭, 那是劳动强度极大,要居住在山里,劳心劳力的技术活,火候过 猛,整窑木材烧化成灰,反之,全为“马脚”,出炭率低,前功尽 弃,白忙活。总之,无论什么样的农活我们都干过,除去自己养 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