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井冈山宁冈古城的日子(5) 井冈山人生活在定耕农业文化氛围里,定居是基本生活模式,如宗
族,宗法,纲常,礼俗,围绕这一轴心,儒教文化服务的是一个封
闭,简单均一的社会,农民无意四处走动,对外界兴趣索然,这对
于维护乡土制度的稳定有好处。 山里人正式享受饭食前,会将最好的饭菜先敬祖宗牌位,再站在门外
敬天三次,非常虔诚。“芒叔”70余岁,他的身形就薄如门板,长如
竹篙,细如圆规。宗族中红白喜事,他都会被邀请到场,有难解的纠
纷也都会寻求他来调解,他只念过私塾,没有受过正规的现代教育,
可是德高望重,就是长征回乡的老红军谢中光司令员也会去他老屋拜
访,并接他去南京小住数月。可见,出身贫寒的“农民知识分子”也
可以是君子,他们具有一定威望,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君子和
小人之分,不是天生的,不是阶级划分,而是道德人格之分别。“芒
叔”曾求问我这懵懂少年,“毛主席老人家73岁在大江中游水?真是
体格健壮,抑或演戏?你是下面省城来的,见多识广,你信么?”我
当时无语,只觉得他“吃了老鼠药,狗胆包天”。老红军谢中光家族
中有人在公社里当干部,他常代表乡亲去南京找司令员谋批文,要当
时紧缺的化肥,和解放牌车,有时会趁兴而去,败兴而归。 民国初期,宗法制度失控,共和民主尚属鹦鹉学舌,GC主义运动兴
起,秘密社团势力,江湖山寨王异军突起,成为各方倚重的力量,灿
烂儒教文明最终衰弱,社会动荡,国无宁日。 沃浪村农民,谢峰珠,掉队老红军,曾在地方党内有过很高的官衔,
会使铳打猎。他说,红军时期,红白势力在井冈山互相拉锯,处于胶
着状态,干戈不止,到处腥膻遍野,死伤枕籍。“茅草要过火,斩草
要锄耕,人要换种”,遗弃的尸体像堆放的柴劈,排排架起,非常血
腥恐怖。 县医院艾春和医生也听老一辈讲述相同的传说。另外,我还
听老人神乎其神地说起AB团的故事,即革命时期,红军当中某些人正
在开会,突然全体被带走,然后被指是国民党奸细而遭到处决。如
今,我们将时间拉长及空间扩展,你会发觉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已
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
书);改朝换代,谋朝篡位,所谓国仇家恨、党争内战等大件事……
过后,还不是搂搂抱抱,称兄道弟? 还是闷声发财好? 某著名学者说“想起战争,不少人或会想起某段史诗式的电影情节,
多少英雄人物虽然已经长埋红土,事迹仍然为人津津乐道。随意翻开
一部战争史,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活现眼前,那份男人的浪漫令无
数人为之动容。不过,我们总是有种仰慕胜利者的倾向,对于战败一
方,即使不至于视若无暏,却难免带点轻视。毕竟成王败寇,战败似
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战争本身就只有士兵之间的你来我往吗? 战争除
了带来光冠冕和耀目勋章外,背后亦隠藏着许多血泪交织出的故事。
无数家庭承受难以愈合的伤痛,无数人默默忍受愧疚的煎熬。那些数
之不尽的惨痛经历难以透过文字在篇幅有限的书中娓娓道来。一代代
人的经历,最终在历史洪流中消失,一去不复返”。有人会指责我,
关注战争的负面,而忽视了H军指战员对D的忠诚、刚毅和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