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欧洲共合体(欧盟的前身)的牛奶产量过剩,出现了 „牛奶湖“ 和„黄油山“的现象而导致牛奶价格一落千丈。这里所说的牛奶价格是指奶农出售给牛奶加工厂而获得的回报。为了巩固牛奶市场,欧洲共合体在1984年4月2号起实行对各成员国牛奶产量限制。每个成员国按自己的需求获得固定生产份额。这就是所谓的牛奶生产量限制令,德文称之为Milchquote。假如某些奶农想提高牛奶产量,必须向其他奶农额外购买或租用其生产份额。它的价格在每公斤15欧分左右(2000年甚至达到每公斤1欧元)。谁的牛奶产量超过自己的份额标准便会受到相对的经济制裁(德文: Superabgabe),每公斤罚款20欧分到30欧分之间(注: 欧盟对牛奶以公斤,而不用公升来计算。 每公斤则相等于1,02公升)。这个罚款归欧盟所有。据德国农民协会最近称,德国在2014年的牛奶产量远远高出它的指标,因此有可能被罚款3亿到3,5亿欧元。全欧盟农民总共被罚超过10亿欧元。
事过31年,这条牛奶产量限制令(Milchquote)将在今年3月31号被废除。它对整个欧盟乳业据有历史性意义。很多媒体称牛奶生产量限制令是欧盟的最后一个计划经济领域。被封闭了31年的牛奶计划经济生产也终于步入市场经济了。今后牛奶价格将会何去何从是所有奶农最关心的话题。
先看一下以往德国乳业的发展和一些基本数据。1984年德国拥有367 000家(小型或家庭)奶农企业,如今只剩下79
800家,下降了近80%。德国奶牛平均年产量从1950年的1818公斤上升到1970年的3488公斤和2014年的7000公斤(新西兰奶牛平均每年产量是3947公斤)。2014年德国牛奶共产量是3100万吨(欧盟是1,5亿吨,占全球贸易25%的市场份额,美国占10%,新西兰占30%), 共拥有奶牛426万头(欧盟是2300万头)。德国位居欧盟最大牛奶产量国家之首。其中三分之一(近1000万吨)的牛奶出口其他国家。乳业的年产值高达283亿欧元,是食品业的第二大支柱。
德国牛奶产量最多的五个州分别是巴伐利亚(790万吨),下萨克森(640万吨),北威州(310万吨),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州(270万吨)和巴登巴符州(218万吨)。40%的奶农来自巴伐利亚,但只占25%的总产量。这说明巴伐利亚州的牛奶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北德和东德的奶农规模较大,生产率更高。很有意思的是,关于牛奶加工厂的数量变动竟有三个不同的数字,但趋势很明显,都在不断的下降。
1. (statista.de)1984: 617家;
2000: 336家; 2013: 198家。
2. (milchindustrie.de)1985: 515家;
2000: 251家; 2013: 142家.
3. (wikipedia.de) 1982: 687家;
2009: 99家; 2015:
70家.
自从欧洲共合体诞生后不久便推出了„欧洲共同农业政策“ (Gemeinsame
Agrarpolitik, 简称GAP)。 欧洲共合体或现今的欧盟每七年做一次财政预算。上次是2013年对2014年到2020年做的财政预算。欧盟2014的财政开支是1340亿欧元。其中40%是拨给各成员国的农业补贴,近600亿欧元。当中四分之三作为农民的直接补贴(Direktzahlung)。它主要按照农民,其中包括奶农所经营的土地面积来计算,每公顷每年获得310欧元,不带附加条件。这条政策在2013年做过调整。今后将会和农民是否对他们所经营的土地和自然环境做保护挂钩。假如没有,补贴则会被扣30%。另外四分之一作为农业产品的出口补贴。据一位农业专家, Benning女士调查得出,称德国汉莎公司从2003年起到现在也获得共250万欧元的欧盟补贴,其原因是它提供农业产品的空运服务。欧盟农业补贴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面积的农民。德国最大的奶农来自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 拥有土地面积近9 000公顷。相对而言,南德奶农平均规模较小,每年获得的补贴也少。欧盟补贴占德国奶农年收入的20%到50%之间,然而20%的比例在这个行业中算是罕见的。
那么德国奶农获得的牛奶价格(德文: Auszahlungspreis,它是指牛奶加工产收购奶农牛奶所支付的价钱)是如何诞生的呢?它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
牛奶的数量和它的质量,前者不需作解释,后者是指含脂量和蛋白质等。他们的含量以4%和3,4%为标准。第二: 大型食品连锁,比如像ALDI, LIDL,
REWE, EKEDA给牛奶加工厂出的收购价格。这两个因素决定奶农最终获得多少。由于德国的食品行业几乎被以上四家连锁垄断(占80%市场份额),然而他们又不愿出高价收购牛奶,因此德国超市的牛奶和食品价格一直以来都属全欧洲最低。说到底,德国奶农之所以卖不出好的价格是最终消费者造成的。他们不愿出高价在超市买牛奶。它导致这四家寡头垄断超市连锁强迫牛奶加工厂以低价出售牛奶。在这种情况下,牛奶加工厂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们也只能以低价像奶农收购牛奶。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每当他们销售牛奶后才和奶农结算。可想而知,最终到奶农手上的也就所剩不多了。
既然牛奶在德国的超市卖不出好的价钱,那么它的生产成本又是如何呢?对于奶农而言,每公斤保持在40欧分才能做到不亏损。然而南北德奶农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也相差竟10欧分。文中已提到过,北德奶农企业平均规模比南德的要大,固定成本低。即便在过去31年牛奶产量限制令有效期间,牛奶价格依然有很大的波动。尤其在2009年每公斤牛奶只卖到21欧分,达到低谷。那一年很多奶农上街游行,希望政府出面阻止牛奶价继续下滑。一时间也出现过倒牛奶显现。这是为什么?原因有三。第一: 刚开始所设定的牛奶产量限制本身就高出各成员国对牛奶需求的15%, 其中一部分是用做出口的。第二:
从2006年开始欧盟再每年提高牛奶生产份额1%,这就导致欧盟的牛奶供应更高于它的需求。第三: 国际牛奶市场不景气。假如奶农卖给牛奶加工厂的牛奶价格相对少1欧分就会导致所有奶农年收入下降2,8亿欧元。
早在2003年欧盟已经决定将会在2015年取消对各成员国的牛奶生产量限制。长达12年的过渡期足够提供奶农做相应的准备。即便如此,很多奶农对这个将开放的市场持有不同的态度。某些奶农担心牛奶价格会再大幅度下降,今后经营会更加困难。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奶农把它视为一次机遇。他们的信心来自两处。第一: 很多奶农在过去10年当中对自己的奶场做了大量的投资,更新了最先进的设备,提高了生产率和扩展了土地面积。第二: 他们坚信世界人口会不断的增长,会有更多的人喝牛奶,尤其是来自亚洲的中国人对德国牛奶日益增加的需求。德国牛奶市场已经过于饱和,因此他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出口上。但是2014年德国牛奶价格又一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欧盟对俄罗斯采取的农业产品出口禁止和出口中国数量的倒退。
针对这次牛奶产量限制令废除后所造成的后果很多学者已经做过相关学术性的研究。不管是从牛奶生产商或牛奶加工厂的角度而言都纯在着优势和劣势。
从理论上而言,奶农的优势主要有两个。第一: 他们现在可以随意提高产量。在过去他们必须事先购买生产份额才能提高产量,但它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德国每生产100万公斤牛奶创造6,7个就业岗位。同样的数量在印度需要340名员工。当从竞争力的角度而言,它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欧盟牛奶市场开放后,受到严重冲击的是那些缺乏竞争力国家的奶农。
第二: 如果全球对牛奶需求提高会导致牛奶价上涨。他们的劣势是这条禁令被废除后会立即使牛奶产量急速上升和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导致牛奶价格再次下降。据专家初步估计,4月起德国牛奶产量会提升20%,价格短期内必然会下降,但是中期而言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那些规模小的,生产成本高的奶农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对于最终消费者则有利无害。欧盟作为单独体是全球最大牛奶生产基地,总产量高达1,5亿吨。德国总产量占全球第六,共3100万吨 (中国第四,年产量3500万吨; 巴西第五,年产量3400万吨; 新西兰第八, 年产量2000万吨)。假如欧盟成员国在今年四月后分别提高10%的牛奶产量就等于多了1500万吨。如果它都流入国际牛奶市场,必定会影响到全球牛奶价格。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生产成本过高,
竞争力较低的国家奶农,比如中国和印度。
那么德国奶农将会面临哪些劣势呢?据统计,目前每年有4%的奶农持续被淘汰。小型奶农的数量还会继续下降。从1984年到2014年已经下降了80%。在过去31年之间,众多奶农在退出市场之前还可以通过出售生产份额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现在这笔收入也没了。他们今后要么由于缺乏竞争力而被淘汰,要么被收购或合并。今后会出现更多的大型奶农。这已成定局。
从牛奶加工厂的角度来说也有利弊两面。首先,由于奶农们之间的竞争会导致牛奶价保持在低端价位,通过低价收购生牛奶有助于乳液产品的出口。其次,牛奶加工厂的数量是奶农的百分之一,他们有天然的优势。另外加上再进一步合并会更巩固他们面对食品连锁的地位。今后的大型牛奶加工产会更有发言权。同时对于那些小型的牛奶加工厂而言前景不是很乐观。他们今后所面临的是市场不稳定化和缺乏竞争力。
总体而言,德国牛奶价格走向完全取决于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说到国际市场人们通常都指中国消费者。希望它们今后选择德国牛奶。除了众多不确定性以外,还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德消费者今后任然可以喝到廉价牛奶。
还值得一提的是: 这条牛奶产量限制令被废除后不会直接导致德国奶粉产量的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
牛奶作为奶粉的原材料一直以来都是产能过剩。并不会因为牛奶产量的无限增加导致奶粉产量也相对上升。第二: 德国奶粉制造程序都按照食品业最严格的标准来生产。它不像其他生产线那样可以随意增加产量。每增加一条新的生产线都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许可。再加上奶粉制造商像美乐宝对原材料(大部分来自爱尔兰)质量上的要求,对奶粉质量的保证和自身对科研的投入等原因都不能使产量无线上升(请看旁边的采访)。
最后再说一说很多国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后德国奶粉是否还会限购?我的答案是,如果不发生外在事故,以目前的趋势而言,限购暂时不会被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