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辱华T恤事件】论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维权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 2017-04-07 08:22:48

近期的辱华T恤事刚发生后火了一阵子,很快便又接近尾声, 逐渐在我们视野中消失。我个人觉得非常遗憾。但可惜这又是常态。近些年来,大部分跟中国有关的热门话题都“活不了两集。“ 比如北威州某中国留学生被强奸案,意大利留学生遇害案,爱思强收购事件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包括李洋洁案在内)。


我觉得很有必要继续讨论下去。很多偏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主动放弃去了解问题的起源。为什么每当德国人一说起“吃狗肉“就会马上和中国人,而不是韩国人,日本人或越南人联系在一起呢?为什么德国人只会说 „中国人吃狗“,而不说 „中国人吃猫“呢? 这是为何呢?我也不知道这种“标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现实是,„中国人吃狗肉"已经进入德国人的心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不相信每当德国人说„中国人吃狗“的时候都是在侮辱中国。我也不相信德国人会傻到这种程度,误以为中国人都喜欢吃狗。每一个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最经典的例子也许就是„德国制造“。总所周知,„德国制造“最早是英国人给德国货贴的标签,把德国货和垃圾货划等号。但今天呢?上世纪70年代,德国人讽刺日本人不会制造汽车,每次参加德国汽车展只会在一边疯狂地拍照,然后再加以模仿。但现在呢?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争议话题时,更要以开放式的,包容的心态和不同的视野去探讨问题。相反,如果大家在一个话题上都保持一种态度,一种声音,它就会失去其讨论的价值,失去一种学习新思维的机会。最要命的是,我们的关注度极其短暂。几乎每次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事发时的那一刻,而忽略所有其它潜在因素。我们不善于换位思考,也很少提出其他观点。只要理论上不能绝对排除的,都有讨论的价值。讨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它来弥补我们在认知上,思维上的局限性。如果大家都以我为中心,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判断,未免显得有点心胸狭窄,自以为是,因为世上大部分的矛盾和偏见都是双面性的,并不是单行道。如果说,德国人对中国有偏见,难道中国人对德国就不存在偏见吗?


在德华文媒体(或许在国内更是如此)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很少有意见分歧,很少听到非主流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造成的?),即便有,也很小声。大部分报道的内容几乎一致。比如难民政策。这似乎跟我们的文化传承有关。我们一向提倡和谐和中庸,排挤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或许只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是列外)。一旦多数人只养成了听一种声音的习惯后,突然间接触不同声音,在本能上会出现排斥意识。我能理解这种逻辑。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它大致意思是: „如果在一次研讨会上大家都持有同样观点,这和浪费时间没有区别。“ 

几乎所有华文媒体都一致认为这是一起赤裸裸的辱华行为。极少数人会冷静下来思考,除了单一地把它视为一起 „辱华事件"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几乎没有人提及我们这种反应是否也和中德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生活环境背景有关联?面对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缺少深入的探讨,它既不能释怀双方的偏见,也不能增加彼此的了解。这不是最理想的作法。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心胸,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思维。试问,有谁能够拍胸膛保证,他具备了人类所有的智慧,可以对世上万物做出正确以及公正的判断?


在我们的文化圈里,爱国人人有责,不容置疑。只有少数人说自己不爱国,有更少的人仇恨自己的祖国。但展示爱国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某些人则认为,爱国和维护祖国的唯一标准必须要和他们一致。真是如此吗?不见得。如果说爱国是一种结论,这种结论是无法反驳的。因为它永远正确。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绝大部分人)都爱自己的祖国。但如果每个人都通过自身的论证来支撑爱国的结论,其结果有可能很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和理由皆不同。然而,不同的爱国方式和理由不一定能禁得起推敲。


有一部分人无条件地爱国,绝对不允许他人批评自己的祖国。一边把自己塑造成唯一的,受万人敬仰的爱国者榜样,一边排斥意见分歧者。还有一批人,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提出善意的,理性的建设性批评,比如环境污染,贪污腐败,雾霾等等,并且还指出各种社会畸形显现。前者就是爱国者,后者就不是吗?不见得。我倒是认为后者更具备爱国精神。

对于此次辱华体恤事件而言,我结合自身的年龄,性别,阅历,生活环境,语言,成长过程以及独立判断力等综合因素得出和主流观点相反的结论。站在我的角度上来讲,某些人所提供的理由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同时我也承认,从他们的角度而言,他们的理由是最具说服力的。我想问的是,难道两种不同的观点就不可以并存吗?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华人看待问题的思想统一化呢?

我再举一个更具体的列子。前几天我发表过一篇名为《在德华人对"辱华T恤事件"的反应都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有一名网友反驳说,„我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偏见与玩笑,和体恤衫不是一个本质“。她当然可以拿这种理由来反驳我的论证。但如果仔细琢磨,在我看来,她的理由一定就是对的吗?她说这个理由的潜台词是: 生活与“艺术“是分开的,不能相提并论。但我却坚信,艺术的源泉归根结底就来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中也包括生活中的偏见与玩笑,因为它们的确存在,而不是我虚构出来的。由于我们二人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不同的论证过程,如果还能得出一致结论,那不是很奇怪吗?意见上的分歧有时候很难用对错来衡量。她可以坚持她的看法,我保留自己的观点。我既不想说服她,她也没必要说服我。赞同我观点的人可以支持我,同意她观点的人可以拥护她。她可以说生活中的偏见,笑话和体恤衫不属于一个本质。 但我认为,生活中的偏见,笑话和体恤衫在本质上一致,只是展示的形式不同而已。


实事求是地讲,至今为止我在各家中文媒体报道里从未看到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证明这就是一起辱华T恤事件。有一家知名公众号的报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这样写到: „他们能侮辱别人并不代表可以侮辱我们。有人说,因为它并不是侮辱了我们,所以我们不需要抗议。但是别人对这种侮辱行为无所谓,没有民族尊严,我们也应该这样吗?当然不!不管多少人不抗议,面对自己受到歧视,受到侮辱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反抗发声,不从众,为国人争取一份尊重,而不是一味地任由他人无端抹黑。“ 小编以一种大义凛然的态度写出了这段极具爱国主义的话,读完后的确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激发出华人内心的爱国情怀。但事实真的像他描述的那样吗?不一定。首先,一种未经过论证的结论本身就不具备说服力,运用再华丽的言辞也于事无补。在我看来,这位小编是典型的狭隘爱国主义的拥护者而已。我倒是想听他说说,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反抗声?不是我故意刁难他,而是想帮他。原因很简单,如果他向法院提出诉讼,他也要给出恰当的理由吧?他总不能说一句 „我告他侮辱我,还我尊严“ 就完事了。如果法官追问: „对方是怎么侮辱你的?“ 他难道继续高调地说 „我就告他侮辱我!不行吗?“ 仅仅只是拿这种空虚的口号来煽动民族情绪和愚蠢的“爱国贼“行为没有区别。当然,我会誓死维护他的发言权。


我想在此引用一位朋友的论证。她是一名留学生,目前正在写博士论文。前不久我们在微信上聊到这次T恤事件。她问我对此次事件的看法。我回复她说: „我没那么激动。“  后来她说了一段我觉比较有说服力的话。她对我说: „你长时期生活在国外,可能不清楚一件事。在汉语语境里狗是个极具贬义的词汇。对华人来说,把狗与人并列是大忌。只在辱骂时这样做。衬衫这句话暗指狗的性命比一个中国人的性命重要,直接让人联想"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名句。也难怪在一向维权方面比较沉默的华人圈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连中国大使馆都出面了。这是有原因的。“ 我和这位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不一样,但我依然认可她的论证。最起码它能让我更加容易理解为何大使馆会出面,为何很多同胞的反应如此强烈。


在此我还想引用另外一位来自北京朋友的三段话。我觉得她说得也很有道理。"首先,我赞成你,至少觉得我们年轻一代应该从文化差异上去理解这件事,但我也想试着解释一下那些认为这是“辱华”的一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里情绪。这个也并不能简单的总结为就是民族自卑或者玻璃心,或者小题大做,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经历过八国联军的侵略,经历过屈辱和歧视,甚至到现在,华人在很多国家也很难融入主流社会,这种伤害在某些人心里根深蒂固,所以一看到任何风吹草动,就特别敏感,其背后是渴望自己能够更加被尊重被认可。也许你觉得这是玻璃心,是民族自卑,是情感脆弱,可是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这的确是心里的一根刺,一碰到就会痛。


其实现在西方对中国人并不是非常了解,或者对我们也有很多误解,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去为自己验明正身,去积极地告诉世界,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我们的年轻一代是什么样?或者未来我们会变成什么样。我倒不觉得T恤这个事情需要升级到辱华或者要出动使馆去协调,但也应该有一些人或者组织去做一些反应,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就认为它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再说到那些老华侨们,老会长们,号召大家团结,或维权本身并没有错,如果我们真的在这些人的号召下,能够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这也是国人形象的一种正面体现,至于说后面他们会做什么,那就取决他们个人了。就像那些会长一样,他既然有这个头衔,他必须得说句话吧,表个态吧,至于他是赞成还是反对那是他个人的事情。如果他干打雷不下雨,那的确说明他没啥能力,但这个角色本身 ,是非常必要的。大家角色不一样,站位不一样,给事物贴的标签必然是不一样的,你问一个自由撰稿人,他可能觉得只是一个玩笑而已(比如你)。你问一个老师,他可能觉得是也可能觉得不是,既然没有对错,那求同存异,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去爱国,去帮助国家强大就好了啊,各做各的贡献,方式不一样,但本心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我依然没把这次辱华T恤事件当回事。如我上面所说,大部分人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事发时的那一刻,或许过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把这件事情抛之脑后。如果仅仅是在问题出现后发表一项声明,(高调地)表个态,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既不会让我们在思维上得到提升,让我们更深入地,更理智地看待问题,也起不到维权作用。我在上篇文章里就说过,德国法律并没有规定不让华人以辱华的名义提出法律诉讼。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诉讼,但为什么一定要提升到民族层面上呢?我常常听人说,德国华人向来低调,遇到什么事都会忍着,不吭声。现在我们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我倒是觉得很诧异,我们以前为什么没有或者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呢?(注: 我真心想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希望有人帮我扫盲一下。)


中德媒体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但凡是争议话题,德国媒体多多少少都会展开更全面的,深入的讨论,达成(或达不成)共识。在这个问题上,在德华文媒体有很大的缺陷。我是真心希望它能弥补这块短板。今年3月26号在法国巴黎发生了华人(死者是我的老乡。我也是青田人)被警察枪杀案。我真心希望法国的华文媒体不要仅仅关注一时的热点,而是持续不懈地对此次事件进行详细的跟踪报道。巴黎枪杀事件后,立马让辱华T恤事件消失在我们视线当中。有时候,对一件事的持续性关注也是一种维权,一种支持的方式。


浏览(392)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93,04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