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usiness_angel的博客  
让你懂德国  
https://blog.creaders.net/u/86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大变局下,德国选择了中国" : 可惜,你们又被这篇10万+误导了 2020-06-30 03:17:06

导读:最近一个月发生一件很奇怪的事。德国突然变成全世界最亲华的国家,默克尔天天在“拥抱中国"。我在6月1号写过一篇辟谣文(华语媒体: "默克尔拥抱中国",默克尔: "我没说过这句话")。前几天又看到一篇名为"大变局下,德国选择了中国“的10万+爆文(文中简称"大变局下")。然而,两篇报道的作者都同时引用了德媒RND的一篇报道作为依据。准确地说,他们只是引用了这篇德媒报道的标题,完全忽略了报道的上下文以及整体舆论趋势。作者的断章取义、扭曲事实,对德国政治文化的浅薄认知误导了几十万无辜读者。

为了能够让"大变局下“这个标题站住脚,博眼球,"大变局下"作者也采取相同的恶劣手法。

接下来,我会针对文中四个论点进行分析和解剖。他们为什么都不能成立。




第一个论点

"大变局下“: 德国媒体以《欧盟议程:拥抱中国,美国且等等》进行报道。核心就是,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新的阶段,美国且等等。

对此,我在6月1号发表的《华语媒体: "默克尔拥抱中国",默克尔: "我没说过这句话“》一文中做出了很详细的解读。感兴趣的同学请自己阅读,我不再复述。今天只做一些补充。

"大变局下“: “在德国,媒体和经济学家总是宣称要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放心,这只是表面的现象,这些人没有切身的利益,只是仰着脖子,扯着嗓子,喊喊口号罢了。"既然德媒总是宣称要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欧盟议程: 拥抱中国,美国且等等》这般“亲华"的报道?这难道不有点反常吗?

默克尔5月27号在KAS做了一次简短的演讲,陈述她从7月1号开始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的大致外交政策思路。随后,德国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其中也包括RND(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所谓“拥抱中国“的标题就出自这家媒体。


原文报道截图


每家媒体都可以自行对默克尔的发言做解读。但默克尔本人并没有说要“拥抱中国“,这是原文作者Daniela Vates给出的“解读"。她在文中(原文链接:rnd.de/politik/angela-m) 把默克尔和特郎普就中文态度上进行了对比,特朗普“骂"中国,默克尔则采取“拥抱策略“。


文中的“拥抱“有多层含义:


1。默克尔和特朗普就中国问题的不同策略。默克尔不可能学特朗普。人们很少看到她激进的一面。拥抱是打引号的。

2。顾及到整体舆论大环境,Daniela Vates的“拥抱中国“也包涵了对默克尔的一种讽刺。


Vates在过去也写过很多关于默克尔的报道。她也曾经作为陪同记者跟总理访华。并没有发现她有亲华的一面。比如:










想客观理解RND或其它德媒标题,有时候需要跳出针对某一篇报道的本身,了解舆论大环境。


"大变局下“作者小二胖有一点说得符合实际,德媒和经济学家的确宣称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但问题是,为何所有华语媒体只引用了RND这一篇报道标题,而完全忽略了所有其它相关话题报道?为什么所有华语媒体都认为这家媒体的这条报道是“真实“的,其他的都不是呢?为何不综合一下? 因为不敢,要不然就没料可爆,阅读量上不去,这出“戏"也没法演下去了。


"大变局下“作者没有引用德语原文报道,很有可能只是引用了被篡改,被扭曲过的中文版报道。这是重点!假如信息来源就有误导性,结论会正确吗?


在过去多年,我发现,在很多华语媒体人身上都有一种很愚昧和狭隘的政治观: 只要德国对美国说不,就自动表示德国亲华。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论证可信度指数: 零



第二个论点

"大变局下“: 德国通过其前政府高官写的一篇文章《一个主权国

家,而非提线木偶》,也表达了德国的态度。

在此,作者短短的一句话就犯了三个很低级的错误。这也充分证明,他对德国真不知情。


1。假如德国政府想通过德国媒体表达自己的态度,它一般会选德国主流媒体如《明镜》、《南德意志报》、《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或《世界报》。但不太可能通过de.china-info24.com这家德语媒体。我估计没有几个德国人听说过这家媒体。它本身也不是德国媒体,而是《欧洲时报》旗下的德语版刊


2。德国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议题上会通过前政府高官撰文表达德国态度?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联邦德国外交部和总理发言人都干嘛去了?

3。所谓的德国前政府高官是何方神圣?他叫Michael Borchmann,2015年退休。此前担任过黑森州某政府部门旗下就欧洲事务的主管(Abteilungsleiter)。仅仅从职务界别上看,Borchmann博士上面还有国务秘书(Staatssekretär),再上面还有州立部长(Landesminister)。这仅仅只是德国黑森州,还不是联邦政府。国家外交和国防均不属于联邦州管辖。这也是为何联邦州即没有外长和国防部长的原因。在联邦州上面有联邦外交部,再上面还有总理府。

Michael Borchmann


严格来讲,这位Borchmann博士根本就算不上政客(Politiker),而是一名州级别的公务员(Landesbeamter)。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位退休老人以及专栏作家。况且,他给de.china-info24.com撰稿是有稿费的。据他自己本人对《图片报》说: „三位数(稿费)。“ 一位退休公务员撰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被视为“表达了德国的态度“?全德国至少也有上千名民,甚至上万名前州立政府某部门的主管主任,莫非他们都能"代表德国态度"?这就好比国内某局级退休干部撰文能表达中国态度。这可能吗?


这种手法过于儿戏。逻辑上完全违背常理。德国政府态度是那么随意被表达的吗?况且,这位Borchmann博士的级别又那么低。我并不是针对他本人,也不反对他在《欧洲时报》德语版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亲华或批评德国政府),而是反对"大变局下“作者的神逻辑,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强制性拼凑一起。

以下是德国《图片报》“揭发“这位所谓“德国政客身份"的文章。bild.de/politik/ausland

据《图片报》透露,Borchmann在其某中文网站上被宣传是"黑森州前部长“。当《图片报》质问Borchmann时,他也看不下去,表示: 这完全是“废话"。



论证可信度指数: 零


第三个论点

"大变局下“: 《世界报》头条,“与中国脱钩?我们绑定如此紧密”

国内媒体人常用的伎俩。专门翻译那些貌似特别亲华的标题文章来忽悠国内的无辜读者。但他们自己又没有耐心把报道读完(或者本身就是假信息的受害者,还信以为真,视如珍宝)。比如这篇出自《世界报》的报道。既然作者没时间或不愿意把它读完,那我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帮他念完。


此文发表的时间是2020年6月12号。两位作者名字叫Jan Dams和Anne Kunz。原文链接: 

welt.de/wirtschaft/arti

“大变局下“所引用《世界报》的内容和数据基本上是正确的,比如:

2019年中国以2000亿欧元的贸易额连续第四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德国向中国的出口达到了960亿欧元。德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大众公司每卖出2台汽车,就有一台销往中国。根据德国商业银行的统计,有30家达克斯上市公司营收的18%来自中国。2019年德国创造价值的4%依赖于中国市场的需求。4%听起来很少,但其实这个金额非常大,这相当于1230亿欧元。

遗憾的是,他只让读者看到原文三分之一的内容


我给大家补充剩余部分。

下面是原文另外三分之二的内容

文章引用了位于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in Köln ,简称IW)专家Jürgen Mattes:“中国对德国很重要,但我们不必忍受一切(或任其摆布)“。他还表示,德国的就业岗位不像德媒描述的那样依赖中国。但是,德国工商业联合会 (DIHK)持不同看法: 德国有80万就业岗位依赖于中国需求。

Jürgen Mattes


德媒原文作者还写道: 事实是,德国驻华企业首先有利于中国,而不是德国。“如果一家(德国)企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对德国经济几乎没有影响。它不会为德国创造就业岗位,税收效益也非常有限...假如德国企业不在中国生产,首先受影响的是大企业,以及中国本身。“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Gabriel Felbermayr这样回复《世界报》。“虽然德国驻华企业的收益很乐观,但利润率远不如从前。“

Gabriel Felbermayr

文中还举了一个关于阿迪达斯的例子。"它在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公司员工薪水以及广告费用也同时在迅速上涨。此外,由于中国政府坚持要求外国公司在华进行科研投资,因此流回德国的资金通常较少。"据德国工商业联合会 (DIHK)表示,德国驻华的5200家企业为中国创造了110万个就业岗位。

Gabriel Felbermayr关于电动汽车电池技术、5G和人工智能: 

“我们的确依赖中国。“


但他在下半句又说到: “这很危险。“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指出,很多德国人认为经济过于依赖中国其实对德国不利。


文章一共有四个副标题:

1。大众每两辆汽车都卖给中国(“大变局下“作者仅仅只是引用了这方面的内容,占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一)

2。德国不能任人摆布(“大变局下“作者没时间看或视而不见)

3。德国不能天真(“大变局下“作者没时间看或视而不见)

4。跟中国脱钩是无法想象的(“大变局下“作者没时间看或视而不见)


关于第三个副标题的内容我就不再重复了。请看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三个关键词分析中欧关系


最后再说一下第四个副标题的内容:


联邦德国工业组织 简称(BDI)主席Dieter Kempf对《世界报》说:“与中国合作时,我们不能天真,必须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

Dieter Kempf


Kempf还提到,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国际供应链的依赖性有多么严重。“在不放弃全球化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减少这些依赖性是目前许多公司的首要工作。"


看到这里,不知道读者们对“大变局下“作者引用《世界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适当性与合理性("大变局下,德国选择了中国")是否会产生一点质疑或有一种被欺骗,被忽悠的感觉?


就以《世界报》这篇报道为依据,我真看不出来文中表达了“德国选择了中国“的语气。相反,这篇德文报道给我的感觉是: 中德经济相互依赖、德国不会跟中国脱钩(对双方都会起到严重影响),但德国今后要逐渐减低对中国的依赖。


以上只是字面上的内容。后面还有一个杀伤力更强的佐证。


大家不妨尝试设想一下以下这种场景: 

一家母公司CEO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准备投资奶茶行业,但一家不怎么赚钱,甚至赔钱的子公司的两位员工却公开表态,坚决反对投资奶茶行业。

你们觉得,谁更有话语权?母公司CEO还是这家赔钱子公司的两名员工?我想,稍微正常的人都会说,当然是母公司的CEO更有发言权。的确,我也这么认为。

但很遗憾,“大变局下“作者想让读者相信两位子公司员工更有发言权。

谜底揭晓:《世界报》是施普林格媒体集团(Springer Verlag)的子公司(注: 该集团大股东Friede Springer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说到,《世界报》其实一直都在赔钱)。施普林格媒体集团的CEO叫Matthias Döpfner(母公司CEO)。他首次也在《世界报》公开撰文表态,德国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站队。站在美国这一边。Jan Dams和Anne Kunz是《世界报》两位作者(子公司员工)。亮点在于,“大变局下“作者居然拿《世界报》两位员工的观点来支撑"德国选择了中国“作为论证,而忽视了母公司CEO在同一家媒体的亲笔撰文。更有意思的是,Jan Dams和Anne Kunz在文章中根本就没有表达“选择中国“的意思,完全是小二胖自己意淫出来的。


《世界报》Matthias Döpfner:"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


《世界报》: “与中国脱钩?我们绑定如此紧密”,作者:Jan Dams和Anne Kunz


大家看出来了吗?“大变局下“作者拿德国首家提倡站队美国的媒体来证明,德国选择了中国。




论证可信度指数:负


第四个论点

“大变局下“的作者小二胖拿美国从德国撤军(三分之一)以及"北溪2号“事件来证明,德美关系已经玩完了。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篇名为“美国亡于中文自媒体“的文章。在此,这位作者也活生生地把德美友谊给写死了。


算了,不说了。刚好我在前不久写过三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大家可以查阅。


美国从德国撤军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谁是幕后操手?


默克尔为何在一周内拒绝特朗普两次?


战狼外交的反面教材,美国驻德国大使Richard Grenell辞职了

PS: 有必要声明一下。我只反驳这篇文章的混乱逻辑以及误导性的结论,没有其它企图。未经过我本人授权而转载都属于不地道行为。所有想利用我这篇辟谣文做文章的人都跟本人无关,不代表本人立场。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新华二代在德国


浏览(1773) (4)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usiness_angel
注册日期: 2014-06-30
访问总量: 192,47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分类目录
【德国文化】
· 【辱华T恤事件4】是文差异,还是
· 【辱华T恤事件3】德国人是怎么看
· 专访德国名妓施乐芙:做名妓是我
· 德国外嫁: 缺乏沟通是中德文化
· 全面反驳
· 为什么那些研究德国的中国学者对
【德国经济】
· 德国质检基金会 Stiftung Warent
· 评论关愚谦 „德国经济
· 德国1955- 1965年之间“经济奇迹“
【德国教育】
· 世上没有“德式阅读”——驳《德国阅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解读
· 反驳 „终身不会失业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三) - 大学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二) – 家庭篇
· 被误解的德国教育 (一) – 学校篇
· 德国教育体系之 联邦教育促进法
【德国政治】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三封信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第二封信
· 。。。
· 写给默克尔批评者们的一封信
· 强奸?诱奸?柏林13岁俄裔女孩一
· 第三只眼睛看科隆性侵事件
· 斯人已逝 伟业长存 未能访谈 终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细说德国&
· 解读德国难民问题
【德国历史】
· 德国的移民史和背後的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 白话德国历史人物 – 卡尔大帝 (
【德国】
· 辟谣: 昨晚,默克尔只是打了一通
· 纳瓦尔尼: "我断言普京是犯罪的
·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一般性辩论演讲
· 写在脸上的中德关系
· 【德媒】中美关系: 陷入死胡同的
· 【德媒】《明镜》: 特朗普的华为
· 三位德国作者就中美关系与中国外
· 德媒眼中的中英关系 :"约翰逊现
· 德国会禁止华为吗?
· 假如默克尔会中文
存档目录
2021-04-10 - 2021-04-10
2020-10-03 - 2020-10-05
2020-09-04 - 2020-09-04
2020-08-03 - 2020-08-03
2020-07-04 - 2020-07-27
2020-06-25 - 2020-06-30
2019-01-01 - 2019-01-15
2018-12-17 - 2018-12-17
2017-04-07 - 2017-04-12
2016-04-05 - 2016-04-05
2016-03-09 - 2016-03-09
2016-02-22 - 2016-02-22
2016-01-19 - 2016-01-29
2015-11-26 - 2015-11-26
2015-10-04 - 2015-10-07
2015-09-22 - 2015-09-22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4-01 - 2015-04-21
2015-03-23 - 2015-03-23
2015-02-27 - 2015-02-27
2015-01-07 - 2015-01-16
2014-12-01 - 2014-12-21
2014-10-03 - 2014-10-22
2014-09-01 - 2014-09-25
2014-08-04 - 2014-08-18
2014-07-01 - 2014-07-1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