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久没来自己的园子里,四处杂草丛生。这两天看了些东西,确实想写上两句。
再说《简爱》
今天又把老版的简爱电影看了一下,仍然感动,特别是结尾处,两人重逢,都竭力控制
自己的感情,用调侃来了解对方的近况,但是哪挡感情巨浪汹涌,双方都已经潸然泪下。
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有情人可以眷属。在最后这段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
我想,作为观众和读者,我们的感受,也是很难描绘的。
从中学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感动和震撼,一直持续至今。世界上伟大的爱情作品很多,
中国的红楼梦,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和安德
烈伯爵,等等。但是我觉得,它们的力量远不如这本。 为什么《简爱》这么具有震撼力?
因为它不是一本才子佳人的小说。男女主人公都不美,简爱的长相是非常平常的。主人
公的结局也不美满,火烧庄园,男主人公还眼瞎,但是两个人的爱情幸存了。它的力量
在于,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但是,如果两个人心灵的契合达到这个地步,
它就超脱了容貌,财产,社会地位以及逆境等等的限制,历经磨难而终能常相厮守。
这是人性的伟大力量。
什么是爱情的最终根基?心灵的契合。Soulmate这个词语大概和其不无关系。
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那就是历经数代,都能有无数的读者与其共鸣。因为时代不同,
价值观,社会习俗,等等皆有不同,但人性与共。伟大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够深达人性的东西,
也就超越了时代而不朽。笔痕墨影,永志不灭。
我想,我们常说的Classics 就是这个意思。
--------------------------------------------------------------------------------------------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
其实她这本遗作已经出来一两年了,最近读了一遍。我的感想大概就是四个字: 无限感慨。
这是张亲笔写的自传,关于她的家事以及和胡兰成的感情经历。哪天有时间好好写写我的
观感,今天先随便说两句。
首先从文学的角度而言,其价值不甚高。张的文学才华,在女性作家之中,绝后不好说,
但是空前基本上是的。其小说结构的精警,布局的合理以及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都是公认
的事实。但是这本,完全不是。全片结构相对混乱,人物纷杂,前半部挨挨挤挤出来快百个人,
简直一盆浆糊。
但是今天不想细说这个。以后再开篇细聊。今天还是说一说书里谈到的她和胡兰成的感情之
事。她和胡的感情纠缠,以前因为没有她自身亲口描述,我们所知都是从他处而来,包括胡的
《今生今世》。但是因为胡的人品问题,对于他书中所描绘都他和张的感情经历抱有相当的
怀疑态度,因为处处都是倚人自重。对于张的态度呢? 我感觉她一直都是淡淡的,高傲的。
是吗?完全不是。她从悉心的全情投入,到容忍胡的四处滥情,到最后的无法容忍而最终只
能凄然而去。她经历了巨大的,毁灭性的痛苦。从她自己的描述来看,她从探望胡回来,有
两个月无法正常饮食,只能靠西柚汁存活,最后瘦到形容枯槁而只能全然而退,还且不说胡
对她身体上给予的摧残。细节在这里就不说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将至此枯萎了。
一代才女,再是孤高望世,但是终难脱一个情字。张在这点上,和芸芸众生大概也没有什么
分别。张以后也再没给过胡只字片语,尽管胡多次去信,还把《今生今世》寄给她。她热烈地
投入,也离去得决然。
那么,她的心底里呢? 用张自己的话说,她写这本书,除了以正视听,也是为了为了写感情的
迁回百转,总还有些什么东西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小说的结尾,张写了她做的一个梦,20世纪30年代的爱情电影《寂寞的松林径》的音乐调子中,
她来到山上一间红棕色的小木屋,碧蓝的天空下,阳光和树影摇晃着,出现了几个孩子,那些
都是她的孩子;然后,更令人惊异地,邵之雍 (也就是胡)也出现了。 他微笑着把她带往木屋,
她羞涩起来,手拉手,“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然后,梦就醒了。醒来后,张在书中自言她
“快乐了很久很久”。 书就此结束。
这是很让人震动的一个结尾。张不喜欢孩子,她对和胡的感情,也断得决然。但是对于爱和温
情的渴望,从来也未消泯。在这点上,她和敏然众生是一样的。最终最终,觉得和张是可以心意
相通的。这和她是不是才女,她书的文学价值,都再也没有关系。因为,对于我而言,对于一个
热爱她文字这么多年的一个人而言,我想对于她人的了解,已经远超过了其他。这也是为什麽
我在这个微博里,而把评论《小团圆》的文化价值先搁置一边。
用张自己的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谈不上,因为我还没有那个境界。但是看过张的
这本自传以后,我对她的很多作品,多了理解。不朽的文字后面跳动着跃动的灵魂,我们感受到了
她的脉搏。
如果想看张的《小团圆》,下边有链接:
http://www.zhlzw.com/lzsj/zj/87597.html
201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