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回国的这次经历,那是去年年底的事了。感想良多,但是因为懒惰,就一直拖着,拖了整整一年! 这两天有点时间,再不写实在说不过去。是为文。
-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都市-
我十岁到北京生活,二十五岁离开。北京不算是我老家,但我的心里,它是我最喜欢,也最觉亲近的城市。她的大气,清肃(这个词是我编造出来的,因为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感觉),还有她的人文气质和平民感觉,都是独一无二的。 她的内秀雍容,文化底蕴都让我觉得她不是一个钢筋水泥的综合体,而是有魂灵的。那些年,我和朋友们,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和山山水水。我对她的感觉,用热爱二字不为过。
这次回去,我完全象一位异乡人。我所熟悉的一切,全都拆倒重建。我熟悉的建筑,几乎全部拆光,我熟悉的景观,也全部面目全非。连自己的中学母校,都找不到门。我是彻底迷失了方向。
陌生的城市,我可以慢慢熟悉起来,但是我完全找不回原来那种贴心和自在的感觉。连过客都谈不上,而完全是一个迷失了道路的人。这是我刚回北京时的强烈感受。
感觉最深的是满城无数的商厦,精品店,四处食肆林立,街上行人如蚁,人海汹涌。四个字,物欲横流。我对这四个字并无反感,只是觉得很讽刺。在最资本主义的美国,我并不觉得有物欲汹涌的感觉,但是在北京,这种大众对于物质的强烈感觉,就像十二月的寒风一样,扑面而来。大众对于房子,车子,票子的高度热情,让这个有着两千万人口的城市充满了热度和激情。我只是不习惯。我还想找回当年垂柳下,运河边看书的感觉。现在运河边寸土寸金,全是富人的别墅。我只是觉得自己的可笑,有点可悲,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 天气嘛。。。没有雾霾!
但是去年年底回去,没有赶上一天的雾霾。这是真的。可能是太冷了,下雪多,净化了空气。我们赶上了好些天的蓝天。真是很庆幸。但是也非常冷,零下十几度。我们住在婆婆家,因为不好意思天天赖在家里,婆婆就得老做饭,所以我们就尽量出去,去了我们都还找得到门的公园。
去北海公园的那天,又是零下十五度,我差点给冻成了冰棍儿!出国这些年,主要居住在南方州,适应了这里温暖潮湿的气候,北京去年的这份严寒,真是要了我的命!
在北海的那天,小儿看到冰面上有冰车玩,大感兴趣,结果他爸爸,还有那天一起出行的爷爷奶奶都陪着玩。我在结了厚冰的湖面上站了二十分钟,我先生就好心提醒我,你的脸。。。赶紧拿出小镜子一看,不是冻得青面獠牙的是什么。唉。赶紧跑到湖边一个卖零食的小亭子,央告人家让我进去烤烤火。人家马上让我进来,还给我一杯热水,问我,外地的? 第一次来北京吧?!看看!
- 孩子们太苦了!
回想起我的中学时代,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题山题海,痛苦不堪。这次回去一看,和现在的孩子们比比,那真的是不算什么。在一次饭局上,公婆的一对朋友,带来了他们的女儿。我们聊天,孩子一直低头在看书,我还以为她在看什么小说,好奇地问她,看的什么书啊?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说: 英语字典。。。别忘了,这可是星期六的中午,在饭局上。我幸亏扶住了餐桌,才没从凳子上掉下来。孩子的妈妈赶紧解释,“她还有一年多就高考了,最近摸底考得都不好,那可怎么办?不背字典不行啊。“
接下来的日子,约老同学来吃饭,凡是有孩子的,都不太能来。为什么? 都陪孩子去上周末辅导班了!上奥校补习的特别多,奥数是人人都谈论的话题。不上奥校的,孩子也要上大量的英语补习课和其他合式各样,民目繁多的补习班,而且经常是上整个周末。听到这个情况,我就很不好意思让同学们出来和我吃饭了。
和当年的好友吃饭,谈到这个问题,她说,就是这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算有家长不认可这种疯狂的补习潮流,但是又很担心耽误了孩子,心里的矛盾,不忍,纠结,真是难以言述。
我感觉可怕的地方在于,这是一场全民运动。我凡是接触到的,听到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是如此。我父母朋友的小孙子,才七岁,已经跳进了补习和题海。小家伙痛苦不堪,有一天对他妈妈说,妈妈,我真想去流浪!
- 同学们的生活
听下来,同学里没有大发横财的,也没有落魄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天地里过着平稳幸福的生活。很大的一批已经进入了所在企业和单位的中层以上领导或者骨干。可能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当一把手的还少。但是多数人生活相对富足,有些还有数套房产。他们不羡慕出国的同学,觉得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多数人还是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来读书。
也有个别自己开公司,很有财力的同学,对于在海外的一批很不以为然。他说,给别人打工啊,出息都上哪儿去了。(这话不是对我说的,而是另外一位回国探亲的同学)。我想,这体现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不过这对我的心情毫无影响。在北京的那些天,我已经开始想家,想念我在美国的家。想念美国的开阔,不拥挤,后院的玫瑰和批把,前院的鸟巢和树荫,还有我的工作。有些伤感。原来觉得北京是我的家。她不再是。我心灵的寄居处,已经换了地方。
- 北京的挤逼让我无法呼吸!
这次回京的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挤压。四处极难找到空地,找个车位比登天还难!公公带我们去隆福寺那带去吃小吃,为找个车位,得转了快一个小时。到处是高楼,便地是人流,抬头望去,我只看得见被两栋高楼挤压成片的一线蓝天。比纽约都不如。我觉得喘不上来气。
有时候很难相信,这片地方怎么装得下两千多万人口??简直insane。北京现在已经扩展到远郊县,甚至河北,我看帮助不大。有时在想,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怎么来承受这个巨大的压力,包括交通,用水,用电。。。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还算井井有条,算是一个奇迹。
- 吃得真好!
我不赞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主张吃上太过奢侈和花时间。这次吃,没有去吃很奢华的东西,又吃得舒服,很喜欢。
最喜欢的两顿饭。有次去吃沸腾鱼乡,一个菜是水煮鱼,一个大海碗里全是加了花椒的清油,浸着一条全鱼,其鲜,嫩,麻,难以言述。好吃。
另外一个是小肥羊火锅,非常大众化,大厅里得有几百人进食。场面甚是壮观。你想想,那是什么场面,几百人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四处热气蒸腾,氤氲缭绕,国泰民安,莫过于此。羊肉鲜嫩,蘸料可口。我们吃得很高兴。
还值得一说的是,特意去重温了老北京的小吃,比如我最喜欢的爆肚,炒肝,卤煮火烧,还吃了猪肉大葱包子,真是香啊。我公公是老北京,特意给我点了一碗豆汁,这个我还是不行,差点吐了。他老人家最后自己享受了。:)
在北京的那些天,我们完全变成了吃货。如果精神上有所失落,食物绝对是最好的安慰剂。这是毋庸讳言的。
- 离开的那一刻
公婆给我们送行。最后我们要进去的那一刻,公公哭了。我的心很酸楚。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怕以后见不到了。我悄悄和他说,爸爸,我们还要回来的!
我想的是,不做归人,做过客也是很好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还是让心灵轻松一些。轻松的心灵,才更有感受的余地。人生,归根结底,是一个过程,一个感受的过程。所有你所体验到的,都将是心灵永恒的财富。
颐和园一景
还在颐和园
佛香阁
玉泉山。就是这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疏离清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