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的土和爱,以及去政治化。 Ming Cheng 中国民歌是中华文化传统里面一朵光彩照人和人民喜闻乐见的奇芭。 感情丰富感人,音调优美抒情,旋律舒展轻快。用詞或细腻婉柔,或火辣直接。 具有中国文化自己的音乐特征和美学特征。 民歌的特点一个可以说是土, 就是说来源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其实正是让大家容易共鸣的地方。 许多著名民歌都是来源于地道的民间歌曲,然后再由艺术家进行艺术加工。 比如著名的康定情歌, 茉莉花, 阿诗玛,刘三姐等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刘三姐歌曲里面的拖声 哎 --,和和声,嘿呀荷列,就直接从地方民歌里面取来。 孩子们的钢琴演奏会,常常会插入一些中国的民歌曲子,比如弯弯的月亮, 浏阳河等。 家长的反映明显不同。 民歌,对华人来说,是不可替代的精神粮食。 民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情。民歌一般都是爱情歌曲。 许多现在传诵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民歌,其实本来都是纯爱情民歌。 比如十送红军来自兴国客家山歌《送郎调》, 浏阳河来自湖南花鼓戏等。 中华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跟世界一样,有用歌曲来表达爱情和择友的风俗。爱情是任何统治阶级无法从普通民众身上剥夺的东西。 一对穷苦男女结婚,他们的幸福感和王子公主结婚是等同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民歌被加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化其实是对民歌的摧残和破坏。政治永远是艺术的死敌。 如果说在革命时期和战争时期,艺术带上时代的政治色彩是必然的和应该的,比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等等抗日歌曲,不但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和美术中的版画一样,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抹杀的。 但在和平时代,艺术的创作自由必然会受到政治化的限制,从而影响艺术的发展。 当然,历史原因,一些政治影响总是免不了的,艺术也永远不能跟政治完全分离。 就是阿诗玛和刘三姐,也已经受到了相当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内容上已经带有鲜明的当时的政治色彩。 虽然依然可以看做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民歌有了很大的空间和发展。 一些所谓历史红歌也被用幽默和类似摇滚的方式演唱,这其实也是一种非政治化的另类表现。 中国民歌的去政治化肯定是一个方向。但也不用急于求成。对一些历史性的具有政治色彩的著名民歌,其实也不用强求改变。它们已经没有当时的政治意义。 新一代的人民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政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