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粵語及其多樣化注音 Ming Cheng 粵語是古漢語和古越語及南越語結合產生的一種語言。這裡的越通指古代的所謂百越地區,而不僅是現代的越南。古代的粵和越互為通假字. 明清以後才開始有區別. 由於粵語保留了古漢語一些特點, 所以在古代詩詞中押韻用粵語比現代漢語還押得好的比比皆是。比如下面談到杜甫的《蜀相》,還有,王維《山居秋暝》,駱賓王的《詠鵝》,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王勃《詠風》等等, 用粵語都比普通話還押得好,用普通話都會出現鄰韻通押的問題。 當然按韻書這些詩詞都還是押韻的。 為什麼在古代詩詞中押韻用粵語比現代漢語還押得好呢?因為粵語由於漢人南遷高峰的歷史原因, 受宋代《廣韻》影響深刻。所以與《廣韻》對應較好。那是粵語的成熟期。 而現代普通話來源於北方現代官話。 北方現代官話又來源於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中原音韻》開始引入入派三聲, 與《廣韻》有了較大區別。入聲開始消失。 而粵語已經成熟,開始比較獨立。受《中原音韻》的影響反而不大。 而從17世紀末開始,由於廣州十三行成為清帝國惟一合法的外貿商埠,對外貿易盛極一時,粵語成為通商語言,反而受西方影響較大 全球講粵語的人超過一億。 是是世界上主要的語言之一。 比較激進的人認為粵語是一種獨立的語言, 保守的甚至西方的一些漢學家則認為粵語是漢語方言。認為粵語是現代漢語語族的一個分支是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的說法。 粵語的一個特點是文字可以與標準中文不同,所以在網上常常看到粵語的文字和注音,但五花八門,讓非粵語人士搞不准在說什麼。這有幾個原因,一是大陸人士學習普通話都以漢語拼音為工具,通過漢語拼音基本可以達到一致。 這應該是漢語拼音和普通話的一大功能和功績。 但從小說粵語的人,幾乎沒有通過粵語注音來學習粵語的。都是從生活中學習。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知識來注音。二是漢語拼音方案只有一個標準方案。 而粵語拼音方案共有10幾個之多。而無所謂官方的標準。 從1828年第一個粵語注音方案開始,到1993年的香港語言學學會制定的粵語注音方案,主流的就方案一共有十二個。非主流的就不提了。Language is always subject to dynamically changing. 相信多年來粵語也有很多變化。 但同一時期對不同的粵語注音方案,粵語人士的發音其實是一樣的, 而給其他人士就可能造成困擾。 下面舉個例子。 杜甫的《蜀相》, 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何處尋?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好空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用粵語最後一個字的韻母可以是 UM, 也可以是 AM, 取決於你用什麼粵語注音方案。 用上面所說的香港語言學學會制定的粵語注音方案就是 AM。但粵語的發音是一樣的。 而習慣漢語拼音的人士就可能發出不同的音。 其方案甚至沒有 UM的韻母,只有UN, 比如歡字的發音。 其方案簡單易學,而且為香港語音專家所編。 建議大家試用看看。但註明一下,此方案並非香港政府官方方案,香港政府另外編有一套粵語注音方案。廣東話說,師多法亂, 這裡就不介紹了。 中華民族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語言加上方言多不勝數。應該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讓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