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难想象已经在网上走过十四个春秋了。从最初的浅泛涉及,到不可遏制地在网上书写,构筑自己的博格。网络,终于为我延伸了了另一个精神的王国和世界。
原来我以为为文者这个词已在心底沉睡,可是,这些年来,发现它原来一直还在这里生长,一旦阳光微雨出现,它会发芽。少年时的我,觉得文学是一个亲近,也是遥远的世界,仿佛触手可及,但又远离我们的生活。在读中学的时候,曾经有人劝导我走为文者的道路。考虑到这所象牙塔的曲折高深,我终于望而却步。可是我不知道,这些年的经历,种种的曲折,生活的感悟,所读之书,所思,所想,已经慢慢汇成一个源泉,在等待涌流,在扣动我的心房。
我终于又拿起笔来。
那是十来年年前在亦凡书库的事情了。从最初在这个网站的流言板上每日的灌水,到亦凡网文学生活自由谈板主之任,到卸去板主之职,到走出亦凡网,到其他网站写字讨论,到多年的沉寂之后,来到万维网,快乐平静地书写我的所感所想并和心有灵犀的网友讨论,分享,我终于找回了一个为文者的巨大欢欣和期望。 我没有想到,网,重新会我找回了为文者的感觉。
至此,文字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不染凡尘的象牙塔。它走下圣殿,变成了我,以及众多网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份。对于我,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喜。因为书写文字一直是我的梦想。
(二)
老话讲:人生识字忧患始。很对。有时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是个不识字的村姑,又会如何。结论是大概也不错。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倒也恬静自然,没有成长时的种种困惑和苦闷。
少年时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可能拥有婚姻或者堕入情网,原因是看太多书中毒了。对感情产生了一种"此情只得天上见,人间哪得几回
闻"的恍惚。后来上大学后,与现实逐渐贴近,真切地认识到生活本身的一些事情,才有大梦方醒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了悟后的安静,还有无奈。曾经
想过,为什么喜欢看书。归根结底,是想逃避。书,安静的书,四处可见,敞开广阔的胸膛,迅疾地把你带到另个世界。思想漫游,心灵飞腾,在任何一个恍惚的瞬
间,你都会觉得你可以俯望世界。可是,当你起飞以后回落地面,你会失望。现实里的限制,压抑,辛苦和麻木,象潮水一样地涌来......很长时间,我都无
法调整好这个关系。
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终于知道,生活和文字本为一体。只不过,文学是生活延伸的梦想。生活的平实和严肃,文学的璀灿和光华,浑然相成,后者是前者的浓缩精华。是它的感悟,怅叹和期望。
却比我们的生命更久远。血肉之躯将陨,可是,这笔痕墨影将永存天际。人类至此,找到了一种永生的方式。
安静的时候,会想,什么时候不再为生计操劳,而能临水而居。在家里安静地看书写字,在屋外种花。
痴人说梦,不过如此。其实,我少年时的大梦,仍然没有醒来。
(三)
文学源于生活。但是它又在生活之上。它在生活本身的平实,琐碎,辛苦和变幻莫测之上拔地而起。它给了我们登高的机会,可以俯瞰生活本
身。高处寒意不胜。可是,人,有时需要站高,哪怕是一个短暂的时刻。想起那句著名的诗"有风的日子,灵魂在高处"。人没有灵魂一样可以生活,只是,有灵魂
的话,你将更真切,更深刻地感知生的存在。文字,亦是如此。
有时,在想,文学究竟是什么?也许,它只是对生活的记述,或者,是凝沉后对生活的再现。想想看,就在目前这个时刻,在这个茫茫的空间,有多少情绪,思维,灵感的火花,感悟,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发生着。它们汇成感知的海洋。
文学所在做的,是在这个海洋里驭浪而行,打捞着这一切的断章,加工以成文字。这难道不是一种绝望的努力吗?
我们所能打捞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大多数的感知,和人间的传奇,都湮没尘世,将永不为人所知。
不过,我们也许应该满足了。"从一粒沙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望到天堂"。生活浩瀚。我们将无力为之。
和爱情一样,文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品。可是,对于小部份人来讲,它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将最终把他们从虚无和恐惧中拯救出来。最终,对他们而言,文学变成了一种信仰。唐代李贺的呕心苦吟,果戈理屡次焚毁<死魂灵》后半部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