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重回意大利,原本沒有計劃要去米蘭,想着就從Siena直奔法國了。但是,火車怎麼也不順,就只能在米蘭歇兩天。本來想的挺好,在米蘭的兩天可以參觀一下米蘭大教堂,同時去看看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壁畫。
Siena的早晨依然從希望中醒來,每當這樣開始一天,都讓我捨不得離開,總覺得這一天會有沒有遇到的神奇。在去火車站的出租車上,司機問我們下一站去那裡,我隨口答道“米蘭“。他說:“那你一定要去看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還不等我回答,出租車司機又說“你訂票了吧?“我說:“什麼?看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還需要訂票?", 司機說“當然“,”不過,如果訂不上,就直接去,說不定也能進去,碰碰運氣吧“。
聽出租車司機這麼一說,我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一到米蘭的酒店,馬上上網,一看,媽呀,最早的預定時間是10月17號,我們9月30號一早就離開米蘭,無論如何是趕不上了。
耳邊響起出租車司機的話"如果訂不上,就直接去,說不定也能進去……“。對呀,管有沒有票,去看看再說。
領導說,下次再來吧。我想,下次是猴年馬月?還是應該爭取眼前的機會。頂多白跑一趟,但是,去,就有機會。如果不去,那是肯定沒機會的。
如果說羅馬是米開朗基羅,拉菲爾,貝尼尼的天下,米蘭人的驕傲是達芬奇。1482年到1499年,達芬奇受聘於米蘭公爵(Duke of Milan) Ludovico Sforza ,在米蘭生活創作。在米蘭,達芬奇留下名畫Virgin of the Rocks,設計了米蘭大教堂(Milan Cathedral)的拱頂和An equestrian statue模型。
當然,達芬奇最著名的還是在米蘭的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恩寵聖母)教堂修女院內留下了被聯合國1980年列為世界遺產的壁畫《最後的晚餐》。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恩寵聖母)教堂及修院建築始於1463年,完成於1497年。當時,也是米蘭公爵Ludovico Sforza 的一個project.
(本圖來自網絡)
二戰時期,1943年8月15日英美聯軍轟炸米蘭,恩寵聖母教堂及修院被炸毀。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壁畫所在的房間被嚴重破壞,整個屋子只剩兩堵牆。無論是奇蹟還是天意,這兩堵牆一堵上面是達芬奇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另 一堵牆上是Bernardo Zenale的Resurrection and Passion,表現耶穌上十字架的壁畫。(注意看圖的右邊,能隱約看到部分耶穌上十字架的壁畫)
參觀完Santa Maria delle Grazie(恩寵聖母)教堂出來已是下午5點,我和領導就來到教堂邊上的這個參觀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地方。
買票的地方沒幾個人,櫃檯上幾個"sold out"大牌子非常醒目。櫃檯後面售票的工作人員閒聊着,沉浸在還有兩個鐘頭就下班的期盼中。
我走上前,問“有退票嗎“?
一男售票員回答:“明天早上9點來等“
我說:“明天一早離開米蘭,今天有麼?“
“沒“,男售票員邊回答邊指了一下身邊“sold out" 的牌子。
領導說:“沒戲,走吧“。
我說“來都來了,再等等“。
領導說,“以後還有機會,下次再來“。說的輕巧,下次的事兒誰也說不準,這又不是在家門口,說來就來了。既然來到了這裡,就要爭取。
參觀《最後的晚餐》要求非常嚴格,不但絕對不能拍照,而且,每次只允許30人一組進去,每組參觀時間15分鐘。15分鐘時間一到,牆上的電鈴就叫,然後鐵門大開,一律走人。
我在旁邊觀察進去的人們,其實並不是每一組都有30人。這也說明一定有人訂了票來不了的。也許是來不了米蘭,或是在別的景點耽誤了趕不來了。
旁邊有幾位也看着像是等票的人正在和一位工作人員說着什麼。我湊過去,忽然,一位梳小辮兒的帥哥工作人員指着我們中間的三位說“你,你,你,跟我來,現在有空位“。我一邊給領導揮手來我這裡,一邊對梳小辮兒的帥哥說:“等等,我還有一個人“。梳小辮兒的帥哥一聽馬上臉就變了,說:“沒票給你了“。領導一聽趕忙說“我不用進,她一個人去就好了“。 梳小辮兒的帥哥還是說:“不行,沒票了“。
梳小辮兒的帥哥便領着那兩個人往裡面走,我攔住他,問道“那我等呢,有票沒“?
“你等啊“梳小辮兒的帥哥不耐煩了,領導示意我走人
我堅持再問“等就有票?“
“不一定有,也許有" 梳小辮兒的帥哥從我身邊頭也沒回邊走邊說。
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更讓人覺得這種等待很無望。領導一次一次地催促“走吧,沒戲了“。我一次一次地堅持“再等等“。
領導問‘等啥呢?“,
我回答“等那個梳小辮兒的出來,他得給我有個說法,是他讓我在這裡等的“。
我們硬是從5:30等到了6:20,看着一撥一撥興沖衝來的人掃興而去。50分鐘過去了,梳小辮兒的終於出來了。他看見我們還在,被嚇到似地愣了一下,估計從沒碰到過這麼死心眼兒的人。然後,對我們笑了一下。
我對領導說:“有戲“,
“咋有戲?"領導問
“不知道,但是有戲,你看着“我突然變得很自信。
“你們的預約是幾點鐘“?,一個女工作人員走過來問我們。
“我們沒預約,等退票呢“我剛回答完,梳小辮兒的就用意大利語和女工作人員講了一堆話。雖然我聽不懂,但是我知道是在說我們的事兒。
大概過了五分鐘,呼啦啦又進來一個團,我趕快埋頭數這個團有沒有30人。忽然,有一個說英文的男士對我說“聽說你們沒有 票“,我說“是”,他說“我們外面說話“。我心想:乍的,這是電影還是電視劇?。
我和那個人到了門外,才知道他是這個團的領隊,他手裡有富餘的票。
他問我“幾張?“,
"兩張“,我回答道,趕快遞上兩張票錢13歐。
那個人也許是期望賣個高價,也許是我錢遞的太快,一下愣在那裡凝固了。
“怎麼,錢不對嗎“?我問到
“對,對,沒問題,謝謝“,他這才緩過神兒來。
謝過那個人,拿着票沖回售票廳,那個女工作人員已經在那裡等着我們了。穿過兩道鐵門,終於進到存《最後的晚餐》壁畫的房間,一眼就看到那位梳小辮兒的帥哥,他對我作了一個V的手勢,我遠遠地對他說了聲“謝謝“。
我從書上電視電影裡已看過N次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我對畫中的故事,以及誰是誰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但是,當我看到畫在牆上的《最後的晚餐》真跡時,我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光,清晨天空般清澈的藍光不斷地從畫裡往外溢,把人浸泡在無限溫柔祥和的平安里。《最後的晚餐》雖然表現的是耶穌告訴門徒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他的瞬間,但是,達芬奇畫筆下的那個瞬間絲毫沒有恐懼,沒有審判來臨的不安,而是愛和憐憫。我不需要懂畫,我也不懂透視,構圖,我依然能體會看見達芬奇心裡的《最後的晚餐》是什麼樣子。
領導說,這次的米蘭奇遇是我們這次旅行的亮點。我朋友說"persistence works"。可不是麼,堅持,不屈不撓的堅持,上帝就會派天使相助。
這次的米蘭經歷也讓我明白了《聖經》裡耶穌講的一個比喻:
有一個人半夜三更到朋友家敲門要借三個餅 ,說因為另一個朋友過路,家裡沒吃的了。那個已經睡下朋友說:“別煩我了,我已經睡了,門都關好了,孩子們也睡了, 不想起來了。“耶穌說,即使這個已經睡下了的人不會為是朋友的緣故起身,也會因着那人情詞迫切地一直在門外求,就起身按他的要求滿足他的。
註:雖然《最後的晚餐》不許拍照,但是,在參觀完出口的地方,還是有一張和真跡色彩非常接近的復製品供遊人拍照留念。這個色彩和光線比一般的圖片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