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BBC预告说,加拿大的HBO要在东岸时间晚上八点,上演今年美国Sundance电影节获得陪审团大奖(Grand Jury Prize)的,年仅27岁的Peter D. Richardson导演的纪录片 How to die in Oregon 。 虽然,我不看电视,但是对于这一部充满争议的人性伦理片,还是非常的期待。尽管,它讨论的问题是需要我有强大的心脏去面对的。
昨天晚上,刚好LG要去看我公公。因为公公家有电视,我就叮嘱他一定要录下这个纪录片,把DVD带回来给我看。LG回来时我已经要睡了,他对我说“给你录了,我是不会再看第二遍,太难受了“。我本想拿出过去看电视连续剧的劲头挑灯夜战,但是听他这麽一说,我想还是别把自己给整的彻夜不眠了。
今天,终于找到一段最佳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How to die in Oregon"是一部让人非常心烦意乱的电影。故事中的每一人经历的痛苦和挣扎都是我们later or sooner要面对和经历的。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吗?如果,我们有可能选择自己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我们能对自己下得了手吗?
在欧洲的瑞士,比利时,荷兰之外,美国的Oregon州是唯一一个通过立法( Death of Dignity Law),承认医助式死亡(physician aid-in-dying) 合法的州。从2006年迄今, Oregon 已经有超过500位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医生的协助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带我回到我父亲的病床前,他被癌症折磨的皮包骨头,严重的腹水,任何药都无法再注射进皮下,药物从吊瓶进去,又从胳膊的皮肤里渗出来……。
影片也带我回到我婆婆的病床前,回到那个最难的抉择要不要摘下呼吸机?
"How to die in Oregon"以Cody Curtis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介绍Cody的病,她个人及家庭的痛苦,折磨,希望,失望,直到最后选择“有尊严的死去”(Death with Dignity),穿插介绍Oregon1994-2006年立法的过程,支持和反对双方的辩论,及几位选择这样死亡方式的人,和拥护Death with Dignity志愿者组织 Compassion &Choices 义工的见证,没有任何论断的,把死亡,煎熬,痛苦,生命的意义,尊严,等等摆在人们面前,让看的人自己做出选择。
整个片子长107分钟,看它好似经历了107年的难熬。“死亡”一次一次向我冲击,让我无路可逃。我不得不面对它,必须要思考平日刻意回避和不愿意思考的问题。
但是,这是一部让人心烦意乱的好电影。因为它真实地展现人性,伦理,病痛,生命,意义,价值和死亡。
107分钟,我的心一直在希望Cody快一点结束痛苦,又不忍心看她失去生命的矛盾里挣扎。107分钟,每一秒钟我的灵魂都在经历“如果是我,我会如何选择“的考问。
-我们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医生有权利帮助病人夺取生命吗?
-什麽是尊严?活着本身是不是就是尊严?
-什麽是生命的质量? 痛苦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质量?
-人应该是活的有尊严,还是要死的有尊严?
-人生的痛苦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吗?
当我看着Cody Curtis牵着她结婚36年的丈夫的手,从这个标着“出口”的门离开的时候,我的心碎了。生命的门在我面前无情的关上。54岁的她,在爱人的手里走向死亡。生命在痛苦的选择里就这样冰冷地提前退席了……。
Cody Curtis在医生的帮助下,在家人环绕的周一晚上六点,按照她能控制的时间,地点,方式死了。但是,她的死并没有给“医助式死亡“困惑写下掷地有声的答案。她“close eyes and drift away", 渐行渐远,退出病痛的折磨,退出无奈,退出血肉之躯再也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在死亡选择她之前,她先选择和拥抱了死亡。
How to die in Oregon 是一部让人心烦意乱,没有答案的电影.
How to die in Oregon 是一部让人深思痛苦,价值,死亡,生命的好电影.
文章评论
作者:不晓得
留言时间:2011-09-25 13:15:20
“死亡”转一种说法是“转变”,人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死亡”,即转变。当说到死亡总是阴森森的,那是受到观念的影响。真正的我们,是永恒的。通过死亡,把疲惫耗损的肉体交还给地球,而我们的“真我”踏上新的旅程,是件多令人喜悦的事呀。假如没有“死”,那才是可怕的。“死亡”意谓着旧门关上,新门将打开。 “死亡”并不会导致真正的分离,肉身分离了,那只是假像,精神相联的人,尤其是爱,不会分离。我们想念起死去的人时,那个人就在我们的身边。精神的速度远快于物质的速度,我们想看一个人,得走路坐车,可是我们想一个“亡人”,只要想起,被想的对方已在我们边上,只是肉眼看不见。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十分有限。
作者:天婴
留言时间:2011-06-01 06:34:42
医言, 用播客谈这个问题是个不错的主意,甚至可以邀请更多的网友参与:) 但是,在视频出炉以前,还是希望看到你的想法.
作者:天婴
留言时间:2011-06-01 06:24:33
七成新, 谢谢你的来访和分享. 医助式死亡确实是一个有争议,仁智所见的问题.
作者:七成新
留言时间:2011-05-31 17:29:07
从医言堂在51博客链接过来,也把发给他的留言转到这里: 一个医生去医院见他在医学院的导师,导师已经是肝硬化晚期,晕迷高热,见到他去了,神志也清醒了,高热也退了。导师对学生说想吃红烧肉和喝酒。这个医生就把导师从医院里偷出来了,带到饭店里吃喝了一顿。席间,导师说很没有和女人睡觉了,实际他在性上已经不行了,只是很怀念在女人怀中的温软香甜,这个医生也给妓女看病,也认识妓女,就给导师找个妓女,他自己在门外等着,过一会儿妓女冲出来叫救命,医生进门见导师已经死在床上了,他因此还受到医生协会的追责,但他无悔。 还有在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区,得艾滋病的人家人也怕,就集中到破旧的小学住着等死,有一对青年男女都被家人拒之门外,也不可能与配偶有性关系,于是烈火干柴,这两个人就成了全村所唾骂的对象。得艾滋病的人不断死去,这两个人坚决要求各自离婚,并结婚,为此放弃了身后的财产。新婚不久,男的病发高热,女人用身体在冷水中浸泡再为男人降温,男人醒后发现女人已经死了,男人也自残随着女人去了。 上两例子不是安乐死的,但与死亡有关。见过人死去的不少了,如果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人如果有尊严地,有选择,人性化地死去,那也算善终了。因为想过这个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者:医言堂
留言时间:2011-05-29 20:00:53
刚起头,发现这个题目太大了。恐怕倒是个做你的播客的好材料。改写成了早先一段用安乐死来考学生的事。
作者:医言堂
留言时间:2011-05-29 20:00:50
刚起头,发现这个题目太大了。恐怕倒是个做你的播客的好材料。改写成了早先一段用安乐死来考学生的事。
作者:天婴
留言时间:2011-05-29 18:01:59
作者:天婴
留言时间:2011-05-29 18:00:50
西岸,偶灯,谷语,欧阳, 这是一个非常有聊头的话题。谢谢来访和分享,非常受益。
作者:医言堂
留言时间:2011-05-29 06:21:57
这个题目非常刺激人的思维,也挑战人伦极限,我得写篇回应。容我些时间来码字。 欧阳所担心的slippery slope效应是很现实的。
作者:医言堂
留言时间:2011-05-29 06:19:59
还个题目非常刺激人的思维,也挑战人伦极限,我得写篇回应。容我些时间来码字。 欧阳所担心的slippery slope效应是很现实的。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05-29 05:51:19
如果安乐死只是个人选择的话,那还相对简单(虽然对当事人来说一点也不简单)。但我更大的担心是它会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当安乐死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以后,选择“与病魔奋战到最后一刻”就成了一种奢侈。那么社会福利和保险是否应该支付相关的花费?亲人们是否想像现在一样又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支持病人到最后一刻?这些都会成为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是社会所无法回避的。“生命无价”是目前的主流观念。而那也是因为花费巨金并不能换来生命的延长。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情况变了。金钱与生命的trade off在越来越大的尺度上成为可能。现在医疗费用高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少数重症病人花费了很大比例的医药费。我们必须面对“生命价格几何”这个问题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安乐死”的话题是一种威胁,是一种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作者:谷语草鸣
留言时间:2011-05-28 04:13:09
我在瑞士生活了多年。知道最忙的医生是“医助式死亡”医生。他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奔走着。帮助那些不堪忍受重病折磨的病人选择离世。医生做好死亡的准备,但执行者是病人本人或家属,医生不会自己开启开关让病人死亡。我可以接受这项做法,因为可以尽早结束痛苦,也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作者:偶灯斯陋
留言时间:2011-05-27 21:34:49
Physician assisted dying (active euthanasia) and passive euthanasia (withholding the medication to the patient) are indeed quite a controversial issue. I believe three states in the USA have legalized PAD: Oregon, Washington, and Montana. A documentary, (also won Sundance award, perhaps) titled "You Don't Know Jack", about the story of Dr. Jack Kevorkian, who actively advocated dying with dignity concept and practiced euthanasia, in spite of being thrown into jail,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help understand this issue.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05-27 19:37:18
所谓安乐死在西方被上升到道德高度还是因为宗教因素,即上帝赋予的生命只能上帝带走,结果成了伦理性质的问题,很无聊。 其实更需要考虑的是可能的被错误利用,比如在病人昏迷但大脑并没有死亡的情况下亲属因为什么原因促成安乐死(因为有谋财的可能)。 另外,即使病人自己要求,state of mind是什么样是个不容易定性的问题。 但总的来说,如果见过自己的亲人在癌症晚期的那种痛苦情形(我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根本不能睡觉,因为永远是在咳嗽,即使药物也无法制止),你不会认为安乐死是个绝对不可取的手段。 另外确实存在病人的dignity的问题,人们都是希望最后能保有一点做人的尊严,一个生命被疾病折磨到了晚期的人有可能有各种症状不希望被他人看到,尤其是亲友看到。 就我来说,我是不反对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