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散點透視”是真的靠譜的具有科學發展觀的透視,而不是在知識缺失的情況下的文字遊戲? 引申自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7135 第一次在清明上河圖上聽到散點透視一詞時,我感悟到原來小學一年級我就懂得了這門技藝,有沒有想扁我? 按投票排序按時間排序 13 個回答
劉斯坦,愛因斯坦的斯坦。。。 李子聰、林裕明、劉憶飛 等人贊同 散點透視有自己的規則,但不是因為科學不發達才產生的,而是為了實現中國繪畫中的美學理想。也就是說,就算科學發達,懂得透視法,要實現中國繪畫的理想,就必須選擇散點透視的形式。中國的山水畫是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他是一種和人的互動,尤其是橫放的手… 顯示全部 散點透視有自己的規則,但不是因為科學不發達才產生的,而是為了實現中國繪畫中的美學理想。 也就是說,就算科學發達,懂得透視法,要實現中國繪畫的理想,就必須選擇散點透視的形式。
中國的山水畫是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他是一種和人的互動,尤其是橫放的手卷。觀賞手卷,是用一種“遊覽”的觀賞模式,類似於遊山玩水這樣一路玩過來,你也會發現,園林和山水畫具有類似的觀賞模式,因為園林本就是中國山水畫的審美。
我們在故宮等現代博物館觀賞古代的手卷,他們都是平攤在一個極長的展櫃裡供人觀看的,如圖:
如果是網圖,你可能下載到這樣的文件:
但是很顯然,古人不會這麼看,古人看手卷,是放在桌上,一點一點的展開看的,所以每次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如圖:
下圖是前面那幅仇英山水手卷的一部分,中間的灰線是我加的,散點透視一般用透視複雜的山石來隔開不同的透視空間,可以看到,灰線左邊和右邊的房屋他們有相反的透視方向,也就是說,以後你看手卷可別傻傻的盯着灰線附近的山看,這是散點透視中不同透視空間的分界線(當然處理這個也需要很高的技巧),而每個透視空間,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景”,於是你徐徐展開手卷,一個一個小景的看過來,形成一種“遊覽”的觀賞體驗:
既要有遊覽的觀賞體驗,又要在較小的空間(書房)觀賞,怎麼辦?散點透視是唯一的辦法,絕不是文字遊戲
編輯於 2015-08-25 感謝 收藏 • 沒有幫助 • 舉報 • 作者保留權利
行深,中國古代繪畫 / TWD螺獅粉 朱佳靜 贊同 要釐清幾個概念:1、不是所有中國畫都是散點透視。2、焦點透視法和散點透視法並不對立,一種是視覺的物理規律,一種是在遵循焦點透視規律下的藝術表達方法。因為人的眼球是圓的,所以我們的視角是以瞳孔為中心的放射狀發散,前面的物體最先阻擋放射的視線,… 顯示全部 要釐清幾個概念: 1、不是所有中國畫都是散點透視。 2、焦點透視法和散點透視法並不對立,一種是視覺的物理規律,一種是在遵循焦點透視規律下的藝術表達方法。 因為人的眼球是圓的,所以我們的視角是以瞳孔為中心的放射狀發散,前面的物體最先阻擋放射的視線,視角行成的盲區角度大,後面的物體行成的角度小,所以近大遠小,這是最基礎的焦點透視原理。 我們以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為例: 1、體會一下雙方的視點,你會發現西方風景畫的視點是固定的,就是一個畫家坐在那裡寫生,但是中國畫的視點有兩種呈現,一種是延續的水平的,一種是跳躍的多維的。這就是我們說的散點透視,也就是說,散點透視其實是不違反焦點透視規律的,是片段化的多焦點模式。 2、為什麼中國畫會有這樣一種呈現,而西方繪畫則是另一種呈現?因為中國山水畫其實是在體現中國道家思想的天地觀念,本身就不是為了寫生而寫生的繪畫目的,而且不光是表現天地觀念,還要表現出“游”於天地間的感覺,所以中國人畫山水的視點,要不就是“如行舟上”(水平視點),要不就是“如游太空”(跳躍視點),其實實際寫生後你就會明白這樣做也是無可奈何:畫靜物是我的視線包圍着物體,畫山水則是山水包圍着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際寫生中去看山,見山谷則不能見山頂,見山頂則不見山腳,如何表現?只有人想象着跳脫出我的“所見”,才能達到我心之所往。 西方的寫生更重視色彩(不論是印象派之前還是之後)和具象的物體關係,也就是更重視寫生本身。然而物像關係之複雜,色彩變化之迅速,這些東西都是不能回工作室想象完成的,就像傳統中國畫都不是在寫生現場完成的一樣。各自的着重點決定了各自的局限性,也就決定了各自的風格。 3、散點透視其實是科學藝術化的一種衍生,是藝術的科學。為什麼這麼說,我拿一個立方體放在你面前,你用多焦點透視去表現,那必然不成樣子,因為靜物和你視角的距離近,焦點透視的效果強烈。但是你去畫山水,你同物像之間的距離極遠,視角差無限趨近於零,這時候焦點透視的原理還在,但表現不出來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