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小樹的博客  
愛人如己  
https://blog.creaders.net/u/8368/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小樹
註冊日期: 2014-03-27
訪問總量: 376,221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47年前住在南昌二附院地洞裡
· 南昌二附院的往事1
· 南昌馬桶普寫情義緣
· 騰飛吧巨龍
· 社區跟白人小哥聊天
· 回憶南昌過去的友情
· 教師節聊自學與“老師無用”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信仰】
· 老宅農的夏日:
· 南昌外科院的記憶:
· 也說「狀元」
· 疫苗事件與研究所瑣憶
· 享受平淡
· 「研究人員生存大全」綱要
· 「研究人員生存大全」綱要
· 快樂其實很簡單
· 社會發展與基督信仰
【回憶】
· 迷茫在南昌-備考大學記憶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8)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7)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6)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5)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4)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3)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2)
· 下放井岡山寧岡古城的日子(1)
· 阿燦的以往瑣事(2)
【雜談】
· 南昌馬桶普寫情義緣
· 騰飛吧巨龍
· 社區跟白人小哥聊天
· 教師節聊自學與“老師無用”
· 老百姓的故事
· 參加葬禮後的感想
· 說點實驗室的故事
· 南昌外科醫院家屬社區的生態環境
· 回憶我在北美大學實驗室做博士後
· 2020的日誌“半退休了”
【護理】
· 47年前住在南昌二附院地洞裡
· 南昌二附院的往事1
· 回憶南昌過去的友情
· 護理院nursing home工作回顧與檢
· 舊時代女性獨立和現在
· 中國藥檢所及廣州的記憶-接受自
· 親歷偉大的“疫情文化大革命”
· 教授家的不速之客
· 我腐敗了還是節約了糧食?
· 退休了
存檔目錄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4/01/2020 - 04/30/2020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與人同哭同樂-移民雜記
   

與人同哭同樂-移民雜記



十五年前,我移民加拿大,工作難尋,南下美國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大學做博士後。等到一年余後,待我工作有經驗累積,南

征北戰,又殺個回馬槍,北上加國Queen’s University大學繼續做

博士後,。剛遷入Kingston市時,受同實驗室來自中國的博士學位留

學生Y之邀,與其合租一套公寓二月(見素質教育思考),爾後,我搬

入土生土長白人Mr. Peter 家, 一幢“袖珍型”的百年獨立老屋。屋

內非常陳舊,簡直可以說是貧窮,房子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煙味

很濃,客廳餐桌上放着生煙葉,還堆滿不知名的乾燥樹葉。房東

Peter穿着樸素到了極致,肯定幾個世紀沒逛過時裝店。Kingston巿

人口只有二十萬,幾乎全是白人,經濟發展就靠大學城和加國最大的

監獄二所機構支撐,工作機會非常少。我居住的地段屬貧民區。



Peter比我年長一歲,身高體胖,看上去比他實際年齡偏大,典型愛

爾蘭人後裔,憨態可掬,屬於一般華人觀念中的“盧瑟”(Loser,失

敗者)。早上8點30,他搭同事轎車去一間汽車修理鋪司職噴漆,只

有晚上8點後我們才能相見。清水煮土豆,烤雞腿,撒上胡椒就是

Peter每日的晚餐。遇上好天氣,Peter於周末,或傍晚還要外出幫傭

做園丁,清理雜物,或鏟雪。“勤勞致富”已經成為歷史傳奇或化

石?Peter對我非常滿意,很快我們就成為朋友。他說,過去曾經有

大學生租客欠房錢,讓他非常揪心不樂。而我由於工作太忙,也無訪

客,每天只是回屋睡覺,一周僅做一次飯而已,既省去水電,又不為

他添麻煩。


夏季的傍晚,Peter會邀請我在前院花園喝啤酒。他會捧出舊時的相

冊給我看,並講述他的家事,說他的婚禮,愛情,動情之處,潸然淚

下。Peter自嘲他自己是個bastard(罵人話,雜種),五十年代中期

的加拿大,非婚生育是害羞的事,他才出生不久,生母將他放在孤兒

院。養父母抱養他,並視其如己出,寵愛有加,常常帶他南下美國各

地旅遊,家中電視頻道全由其獨占,即使外公也得讓他幾分。


 Peter說,他天生就不愛讀書,“No one can keep me in house, I

didn’t like school” 。念高中時,Peter認識了他的甜心(sweat

heart),很快就喜結良緣,並生養一男一女。可惜,好景不長,二個

孩子還在念小學時,Peter的妻子就離家出走,跟隨另一個男人去多

倫多開始新的生活。妻子抱怨Peter太窩囊,生活像一潭死水(too

boring), 沒有經濟保障(no financial security)。因此,Peter

的孩子只能raised up in street(街邊放養,自身自滅),也沒受到

良好的教育。二個孩子也離開小城去多倫多“淘金”闖天下。

 

在此插上一句。我脫離科學研究工作後轉行做護理十餘年。由於工作

需要,我登門拜訪過大多倫多區各種階層的老年人,注意到一個事

實,出生於1919-1930年間的加拿大安省人,即使過去是工廠流水線

上的藍領工人,他們居然擁有漂亮的自住房,在北邊還有自己的度假

小屋,那些人比現在人更幸福!?我的一位年老朋友Charlie,二戰

時在英國海軍服役,退役又完成大學教育,最後在中學校長位置時退

休。每個戰爭紀念日時期,他都着海軍制服,滿臉自信,穿梭於各學

校和機構講述戰爭與和平。我問Charlie,你們那一代生活比現在這代

好,現在年輕人就業情況的確愈來愈困難。 我們常聽說,跨國大企

業裁員,動輒幾千或萬。 但是請新職位?往往只有幾十、幾百,還

要非常隆重宣布,約見傳媒,公布天下,以救世主的姿態降臨。 有

些工種,甚至永遠消失了,這是科技進步的代價。唯有不停地裝備自

已,這番話刻骨銘心,既適用於以往,相信亦符合將來。 但人的多

樣性,智力個體差異的存在,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和追趕經濟發展的

潮流。 多倫多的天文數房價,你想過嗎?戰爭的根源是什麼?如

今,社會分配不公,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還會有戰爭嗎?你的演

講是不是瞎忙乎?老頭Charlie一臉無奈,“come on, I didn’t

think about that, you are supposed not doing this job in

nursing home, you need do something better.”(得,得,我真沒

想到那些,你本不應該做你現在的工作…)。我實在太掃Charlie興

致。

 

   Peter的舊屋裡還住着一位老房客,長的瘦小精幹。我們第一次見

面時,他非常熱情地與我握手寒暄,他叫Wellesley。過後一周,他

與我有次交談,

 

“I am pilgrim, don’t screw me around” 他直視我,深凹藍色

的鷹眼發出二道寒光似乎要吞噬我。我卻一臉茫然,完全不明白他所

之言。

 

他繼續嚴厲地說:“don’t boo sheet, don’t give me sheet,

you got it?” ,我仍然一頭霧水。

 

因為我的一臉無奈,他也茫然,爾後,他語氣平緩說“I nice to

you, You nice to me” 這句我真明白了,“我善待你,你也善待

我”

 

我將Wellesley所言,說給實驗室白人碩士生聽,他們大笑起來,

說,那是街頭江湖英語,大概意思是,“我是發現新大陸的首批登陸

大佬,其他後來者別跟我耍花招,別操蛋,規矩點,你懂滴”。


 Wellesley整天宅在屋裡,若有所思,手握着啤灑,嘴上叼着煙。他

屋裡常常傳來“砰”的一聲響,我知道他又醉酒跌倒。他的訪客一撥

接一撥,高談闊論,圍坐客廳餐桌喝啤酒,吞雲吐霧,輪流傳遞享受

着一種香氣特殊的自製煙捲。大約3個月後,Wellesley轉而春風滿

面,對我非常客氣,他發現我原來是個君子(You are a nice guy),原因是,我從未動過餐桌上的乾燥村葉,他向我介紹那些無

名樹葉是大麻( Marijuana),我可以隨意試用。他還說,有華人朋

友與他合作推銷大麻發了,在多倫多唐人街開店,還購入帶游泳池的

豪宅。為了進一步跟我套近乎,他接着又說,Kingston巿某中餐館華

人老闆Raymond是他的好朋友,起緣於一次他在Raymond館子用餐,幾

個小混混進來尋釁滋事,被他當場喝退(leave him alone, get out of here)。Raymond兒女非常優秀,會武術,在Kingston巿教育局拿

過不少獎盃。


我覺得Wellesley 是有思想的那類人,很有激情。他說, 他很尊重女

性,並很愛他的母親,每周都去母親家請安,並帶她逛超市購物。他

的父曾去歐洲參加二戰,駐紮英國時認識了他母親,戰後父親領着全

家返回祖國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Wellesley 說,他父親是個酒鬼,

家庭暴力使得家裡永無安寧,他痛恨厭惡自己的父親,並認為他父親

因醉酒躺在公園而凍成殭屍(frozen in park)是一種報應。


我回應Wellesley ,講了一段過去發生在中國小鎮一家中藥店的事。老闆長得很斯文而內向,話很少,雖然守店賣藥,對着顧客常見靦

腆。但這樣一個人卻是打老婆的能手,打起來砰砰有聲,比打沙包更

響亮。那年夏天,老闆不知何故,忽然仆倒在櫃台上,畏之如虎的老

婆趕緊將其入殮下葬。其實,老闆只是昏厥,然而,卻沒有人怪他老

婆匆促葬夫,而認為老闆被活活埋葬是罪有應得的報應,大家都了解

她當日如釋重負的心情。由於文化的差異,Wellesley 難以理解我說

的故事涵義。


我常見有年輕女訪客與Wellesley 同居,他的房間門是永遠敞開。他

聲稱,他很尊敬那些女訪客,因為她們都貧窮,並有心理障礙,需要

求助於他,而他的屋子是她們的避難所。Wellesley稱我為good guy

(君子)還有這個原因,就是,我從不與他的女訪客多嘴,或餘光斜

眼,即便她們對我態度熱情洋溢,也應解讀為白人待人的禮遇和習

慣。

 

出外靠弟兄,眾志成城,無數個弟兄集合起來即成大炮。每隔三月,

Wellesley 要率領小兄弟駕車去溫哥華視察他的大麻種植屋情況,並

檢查資金來往賬目。回程又順便捎來新的大麻。他給我看大麻種植屋

周圍的風景照片,該屋隱藏在大山森林中,溪水周圍悠閒躺臥着野鹿

和野馬。Wellesley最後一次從溫哥華回來後,臉色灰暗憔悴,肚子

挺得像孕婦,我懷疑他的肝功能極度衰竭惡化,以致腹水。


 Wellesley 常常取笑房東Peter呆頭呆腦,他所吃剩的食物由Peter

一掃而光,我倒認為Peter 是極其誠實勤勞的人,他不會哭窮,裝

病,詐取社會福利金。Wellesley 說他自己曾經在美國一家大製藥公

司高就,任加國安省銷售部門總管,他離過四次婚,財產在離婚當中

全部分割殆盡。對於他的經歷,我也不想考證。Wellesley 的兒女有

的跟他有聯繫,邀請他參加婚禮,有的與他斷絕關係,認為他是流氓

地痞(gangster)。


自信,和驕傲是Wellesley 的特質,他最得意是,警察從未敲過他的

門。每當我與Wellesley 聊天,他就抨擊起時弊來,處處顯露出叛逆

和桀驁不馴,反骨與反思似乎已經溶入到他的血液里。他的話匣子一

打開,就如滔滔河水似的止不住。他不喜歡政客(liar,  they have

big pain in ass) ,黑心人,他們合理製造不公義的囚牢,然後滿

口仁義道德的關懷。Wellesley還痛恨金融資本主義,認為經濟全球

化(globalization)使失業人數增加,貪富差距拉大,人變得愈來愈

貧窮,每天在痛苦中爭扎,Do you know , down the street you

can get a lady, only ten dollars(這條街口你只要花十元就可找

到一位女人)。Wellesley 仿佛永遠活在自己那個世界裡,他總是以

冷眼審視美國和加拿大,他有着批判現實的眼光,這是一個有頭腦有

良知的人之本性。可另一方面,他對現狀的不滿,在某種程度上也是

個人的際遇所致。


脫離醫藥營銷行業後,Wellesley 自己創業,一臉斯文與各種人打交

道,面對經濟轉型,時移世易的問題,沒有生活技能他,斷斷續續,

花光了錢,事業步入黃昏何去何從?虎落平陽,向現實低頭,讓人多

了一份同情。Wellesley 認為,是社會分配不公逼使他走向種植和銷

售大麻之路。


我們總會臆想,腦中閃過電影橋段,鏡頭細膩,色調昏暗,毒販設計

出一條完美的線路,拿着Ak47在街上掃射,十分鐘就劫完幾個珠寶

店,帶走巨額藏金,兇悍就是這樣被媒體渲染和公眾塑造出來。


現實中,毒販大佬不易做,運銷途中,各種人員的打點,再分給兄

弟,其實所余無幾。我們以為他們只要大干幾場,完勝後, 就可半世

享樂世界,屋後有私人游泳池,出入以寶馬代歩,但其實一單生意賺

很少錢。我對Wellesley 印象是,他一會兒安靜憂鬱,過會兒又精神

亢奮,時時抽煙,三歺盆飯,一身破舊衣服,喜飲酒,雖然不至於腰

纏萬貫,但還有點銀子,卻從不揮霍,掏錢時每每猶豫。他一手大刀

大刀地去拚殺,一手拉腰包的拉鏈卻溫柔,小心,沾毒的錢才是時代

變更中,唯一不變的核心價值。Wellesley 還非常有人情味,我在病

中,他為我煮羅宋湯,他說他是喝着他母親做的羅宋湯長大的。

 


翌年春季的一天,我很晚從實驗室回到住屋時,聽到Wellesley房裡

傳來哼唧,哼唧聲,循聲至其屋,我見Wellesley躺在床上,腦門上

起個大包,Peter守在床邊。Wellesley說,他受到幾位身份不明人的

襲擊,現在只能躺在床上拉撒(I have to sheet in bed, I can‘t

get up。我以為Wellesley愛出風頭,無人不識,貪玩放蕩,玩世不

恭又不甘沉寂的性格,才遭此難。他卻對我說,他的小兄弟踩到了同

行銷售的地盤(step in another one’s turf),時間足以把任何

人趕下擂台,他承認自己老了,一代不如一代,幫已早已不成幫,只

剩下好勇鬥狠,唯利是圖的地痞流氓王八蛋。風來,樹倒,猢猻散。

逞強,好玩,當英雄,一句戲言,又是賊話。𠮟咤一時,下場不過如

此,人生如戲。


不久,我的教授(老闆)說科研經費不足,要我另謀高就。我依依不

舍與Peter 和Wellesley告別離開Kingston。我曾經打電話給他們,

Wellesley高興地對我說,他已經拿到了政府對殘疾人福利金,並被

列入肝臟移植等待名單中,我感覺他已徹悟,苦盡甜來。是呀,來北

美前,我對北美的印象都是來自好萊塢電影,或聽短期出國訪問學者

回國的演講。一旦深入到現實社會當中,我明白了,好萊塢靠推銷夢

想忽悠世界贏票房,而短期出國訪問學者,走馬還未觀花,就能大侃

北美是如何的美,自己又如何風光,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每日都為生

計苦苦掙扎。做人要厚道,從虛謊中脫離出來。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