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插队那时候。黑市米是3毛一斤,花生5毛,猪肉一块. 所谓黑市,其实是半公开地在集市上摆着卖。过春节我们回家也要卖点集市,不然回来人多,不够饭吃。我们家是中国第一插青之家,没有听说过更多的。兄弟姐妹全在这年龄段,没有办法。大哥64年就志愿下去了,成了我们省的邢燕子,官至公社主任。文革被打的半死。后来留学美国来了4个,以前写过,77高考放榜后有人去提意见,过去就算整错了,现在也不能他们家都占着。加上亲家都是同样类型,所以对知青和老留应该有点发言权。 人多劳力少,是比较苦。是有人口粮,自留地也按人口分,每人两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还是比较苦。我们那里,青黄不接是4月,叫4月关。每到4月这里的人喜欢写诗,人间4月天。我就想起4月关,同天不同命。BOX又要感叹何来平等。不到16是不许下地。但农忙是没有办法,都下,只算半工,7 .8岁的孩子,帮不上忙的,跟在田里拾稻穗,自己都走不稳,背上还背个弟弟妹妹,可爱也让人心酸。平时有的可以去放牛,也算半工,一般有个老头带着,收工归来,牧童歌声,炊烟缭缭,也是一景。但其实我们下去的时候也不到16,但农民都不信,因为我们个子比村里的同龄人要大一号。乡下缺营养,发育慢,后来都赶上来了。 村里养猪是一大收入,全年的非农业日用全指望它了,就跟海华供房一样。 红薯其实很好吃。红薯粉条更好,吃多也不厌。问题在肠胃受不了。后来是吃多少拉多少,原样拉出来。猪还喜欢吃。村里厕所各家都有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其实就是一堵矮墙围一下,里面外面都相互看的见,所以有些知青喜欢在树林打野战的,猪往往跟着。说来话多,后来县城中学来支农,女学生上厕所要派一个人放哨,让我们哭笑不得,农民说你们至于么,人家知青还都省城下来的。 其实文革后期就开始好转,我们村,最苦的时候一个劳动日7分钱,出来的时候已经4毛5,农民笑哈哈。大家的幸福生活都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