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風暴正在一波一波地擴大,已經蔓延到北非。考驗着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 中東局勢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發生。全球化的後果,導致了具有全球規模的新經濟大國的出現,也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伊斯蘭世界的覺醒,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勢力的相對衰弱,已是不爭的事實,也是美國和西方世界始料未及的。因為全球化導致對能源需求的上升,西方世界,新興國家,以及阿拉伯世界,都在能源的問題上找到他們在地緣政治上的交匯點, 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地緣政治現象,加劇了國際間的緊張關係。中東就是一個最新的例證。 全球背景下的經濟危機導致糧食危機,失業,貧困,以及中東一些國家的獨裁統治的腐敗現象,以加之科技革命的進步,是中東風暴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東國家普遍上升的反美情緒。911以後,美國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伊拉克存在着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情況下,單方面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這不僅使美國和歐洲的大西洋聯盟之間發生裂痕,也在伊斯蘭世界引發廣泛的反美情緒;而且,中東許多國家的獨裁統治,一直受美國的支持,這些,也加深了伊斯蘭世界民眾對美國的抱怨以致反對情緒上升。 在中東,儘管美國控制的基礎開始鬆動,但是美國仍然很強大,對中東仍然有控制能力,雖然美國在中東的雙重標準已經使其形象受損。問題是,如果美國在中東推行的民主制度成功後,如何面對伊斯蘭世界上升的反美情緒?這就是美國和西方憂心忡忡之處:伊斯蘭激進勢力是否會被選上台?例如在巴勒斯坦。在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以及最近發生在中東的局勢表明,如果僅僅靠使用武力消滅獨裁制度和在全社會缺少共識的情況下舉行自由選舉,不僅不足以建立有效的民主制度,反而加深了種族——宗教以及教派對立和有利原教旨主義組織的興起。 回到美國國內,911以後,美國社會部分群體對伊斯蘭世界的成見越來越深,從去年在世貿大廈舊址附近建伊斯蘭文化中心(包括清真寺)的爭論,焚燒古蘭經的爭論,一直到近日,田納西州共和黨議員提出提案,把某些遵從伊斯蘭律法的行為定為重罪。這一被批評為一旦通過即為違憲的提案,受到了維權組織和穆斯林的抗議。但是這一切,都是在反恐的名義下進行的。像這樣一旦通過即為違憲的提案能夠公然提出,有分析家認為是文明的衝突在美國國內的縮影,並影響美國的對中東的外交政策,值得關注。 再說北非利比亞。在聯合國通過對利比亞的制裁之前,美國就表示,不排除出兵利比亞。美國已經開始部署在利比亞周圍的海軍軍力,但《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報道,對關於國務卿希拉里在利比亞上空建立禁飛區的強硬談話,國防部長蓋茨和三軍聯席參謀會議主席穆倫的態度都有所保留。美國中央軍區指揮官馬蒂斯說,設立禁航區必須把空防能力遷移過去,“那就是作戰了”。美國目前尚未在出兵問題上和北約取得共識和達成協議,同時,美國在此時介入另一場中東軍事行動是否明智?如果在與錯綜複雜的各部族、組織勢力一起完成推翻獨裁者卡扎菲的共同目標之後,美國下一步怎麼辦,正像蓋茨說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有廣泛的後續反應。有伊拉克前車之鑑,美國正在進行審慎地評估。 然而,美國出兵是否受利比亞人的歡迎?儘管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強調是基於人道主義而不是為了石油。但據《德國之聲》報道,利比亞過渡政府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爾•賈利爾27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希望有外國士兵出現在利比亞。利比亞其他反對派組織也有類似的聲明。 當然,不能排除有希望外國軍隊協助的反對派組織。據《美聯社》報道,卡扎菲部隊連續兩天進攻反對派占據的城市,已經攻下兩城,反對派守住了三城。預料城市攻防戰還會繼續進行。《法新社》報道說,班加西的反對陣營領袖1日表示,他們對起義部隊推翻卡扎菲已經漸失信心,希望尋求外國援軍發動空中攻擊。《法新社》並報道說,在反對派占領的地方,很多民眾表示,不希望成為另一個伊拉克或者阿富汗。這些民眾的看法,就是美國出兵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付出的代價之一。 全球化間接地改變了世界的地緣政治,地緣政治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全球化。在全球化繼續加速的今天,對資源豐富中東阿拉伯世界來說,民眾希望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希望提高民族意識和自豪感。對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說,則面臨更多的挑戰:一方面想繼續影響世界,一方面面臨新興國家分權的要求和阿拉伯世界的覺醒,同時又面臨自身控制能力相對衰弱的現實。 美國該如何應付這樣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