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新流传刘瑜博士一篇有关比较政治学文章《可能的艺术:比较政治30讲》 (http://blog.creaders.net/u/3843/202007/378698.html:老高博客里全文引述,但没有给出出处参考或链接,这一点是中文转贴最令人无法忍受一个不尊重原作,不严谨但通行的现象),其中提到福山先生所言“只懂一个国家的人不懂任何国家”这个观点一直促使我在分辨一种观点是否有价值时一条基准考量条件。这里还要加上对“懂”的阈值注解: 有较多独立思考,对国家核心特质了解,而不是用别人现成观点填充或代替自己思考。看来作者也有同样看法所以研究比较政治学得心应手。
我今天不是为了阐明自己对上述论点观察或异见,而关乎本文观点论述里一个显然易见但不被多数人发现的失误。实话说,作者许多思考与观点通常会令我耳目一新,因为有独立思考,有对不同观点,不同历史现状细节研究,有纵横历史观察,通过普适逻辑(而不是中国逻辑)讨论。虽然有时偶尔也会有口误或令人糊涂论点出现在现场发言那样场合,类似失误出现在文章里,并且作为支撑一个重要论点的事实列举(论证)上的确令人感到有些诧异,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如果你注意到第5部分里作者(刘瑜)用传统中国谚语“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解释“政治在社会里”这个观点(基本赞成这个推论)。问题在于硬要套用中国那个谚语,而且来证明一个理念(种子)在不同国度(社会)里会结出显然不同的果子(社会制度效应),在其事实列举列举中出现严重逻辑偷换概念错误,令其结论失去有力佐证支持(解释词不达意),而且牵扯到一个更重要论点和政治现象,必须提出来讨论。
此段讨论目的在于说明一个同样的理念“民主社会主义”被移植到不同国家(地区)就形成不同制度效应。 显然这个比喻极为不妥,也许是作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类比。 首先,无论如何,“民主社会主义”名头无论对北欧各国还是委内瑞拉来说都不太严谨。民间使用这种词汇可以理解,作为政治研究就失去应有的谨慎。大家知道,北欧国家以高福利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闻名世界,但本质上都不是社会主义体制(社会主义定义应当没有悬疑,冷战结束后无论理论还是俗世都更为清楚),只是传统上人们认为高福利属于社会主义特质。 其实这也是个严重误解,因为在目前存在过的自称社会主义集团团国家里高福利只是一个被想当然滥用的宣传术语,要不是贫穷到前苏联崩溃,前毛中国被迫改革,大家根本看不到其社会福利虚无毫无任何实质性意义的本质,当时高福利如同画饼充饥。此种望文生义也是世人思维怠惰习惯使然,而不应是严谨研究者正常态度。如果说委内瑞拉,也许可以谨慎使用这个术语(概念),显然在两种不同制度理念体制间用橘和枳类比说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实行结果不同但出于同意理念,俨然失去逻辑同一性前提,两者治国理念本质完全不同,其效果(社会效应)也不是同一个种属发芽成长后的结果的变种。尽管所引述事实基本准确,这种逻辑错误并未达到类比说明之目的。
小崔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逻辑,逻辑和中国逻辑,我觉得自从50年代取消普通逻辑教育后,大陆的逻辑学就成了一个真空领域,或者说成为官方另一个御用理论作坊,不断制造着官方所需各种逻辑(不同于普适逻辑那些各种变色龙),以便弥补不断矛盾着官方宣传观点。这种长时间刻意混乱理论实践使得中国特色逻辑脱颖而出,改变和控制着人们思维形态基本方式,最典型反映到民间思维形态(变态)就是大行其道多时那个“脑筋急转弯”,一种刻意,非(混乱)逻辑推理思考模式。这种思考被固化于几乎每个(不能排除有独立思考者出污泥不染,刘瑜就是不少这类智者之一)培养出来“螺丝钉”脑子里,从基本科学工程,商务法律,到国家管理,难怪我们法庭会成为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剧场,商场基本就是毫无诚信的流氓丛林法则跑马场,学校成为尴尬的枯燥的考试场还要经常面对中国逻辑式问题与答案困扰。。。。。。,你知道当今社会道德失落/堕落来自个人道德的缺失,逻辑混乱(缺失),洗脑编造事实等,社会基本已经失序,如无强权控制无法继续运转,这也许不幸成为政府合理性一个基本来源(也许这种效果始于取消逻辑教育开始,也许这就是当时取消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