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禾末的博客
  闲散 散漫
网络日志正文
看急诊 2022-12-07 23:57:41

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星期天十二月四号下午去医院看急诊。

即使是除开疫情的原因,我也是有好多年没有去过医院了。所以这一次感觉有点儿新鲜。

进了急诊部的大门,迎面是一张桌子,挂着一张纸,“在此登记”。我直奔过去,随即被告知去傍边的机器拿号,然后到侧旁的休息厅等着叫号初诊。我拿到的是108号,当时叫到了102号。

加拿大医院的急诊,因等候时间长而名声远扬,饱受抱怨,备受批评。我做好了等到半夜的准备,但看着手里的号,心里觉得应该不会等太久。

初诊台有三个窗口,前面长长的走廊里,老老少少坐着大约三十几个人。这时是星期天傍晚5点多钟,医院以外所有的医疗诊所即便是walk-in此时也都关门了。急诊室里的人真不算多。

大概20分钟后,叫到我了。接待我的是一位男护士。检查了我的医疗卡后,一边问我为什么来看急诊,住址、联系电话、过敏史以及是否有新冠症状等等,一边将听到的输进计算机;而同时,一位女护士给我量血压,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5分钟的样子,初诊结束。男护士告诉我说,去微创伤(minor treatment)处理部等候诊治。

1670485748195885.jpeg

按照护士的指引,转过一个角,又拐一个角,找到了微创候诊室。刚刚坐稳,定下了神,便听到外面有人拐着弯儿地叫我的名字,赶紧答应着出来。一个胖胖的护士小姐姐,领着我到了一个用银灰色布帘分隔着的单间“候诊室” 。里面一张灰蓝色的软面的诊床,头部可以支撑起来,通体已经铺好了一次性使用的白纸。护士小姐姐给了我几分钟,让我安顿好,躺下,然后过来给我打破伤风针。看着她有条不紊地备药,不紧不慢地摆弄着的那个细长闪亮的针头,我没话找话地说,为什么我们都怕打针呢?她居然说,她也怕打针,每次打针,不敢看,把头扭得远远的。但是给我打针,却不见她有一丝的犹疑,轻轻地一点,打完了。贴上一条创可贴,告诉我,一会儿医生会过来看我。

我进来的时候,看到这一排共有四个“诊室”,现在都满了。紧挨着我的,是一个玩滑板摔得满脸是血的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和他的妈妈;再过去,是一个在楼梯上摔下去的女人;再过去,是一个年轻爸爸,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眼皮肿肿的可爱的小男孩儿。

今天值班的是一个印度裔医生。他也许有一个很长、很复杂的印度姓,但他自我介绍说,是BO医生。

被诊治的顺序应该是先来先诊的。每看完一个病人,BO医生走到走廊里的一台计算机前,对着麦克口述,记录病人的就诊原因,他的诊断和医嘱。

1670538061643835.jpeg

终于轮到我了。他简单重复了一下我来的原因,再一次询问我是怎么伤的,“你觉得你需要缝针”?我说是的。看了我的伤口(右脚踝内侧,约一寸长的创伤),摸了摸我的脚掌和脚面,应该是确认有没有伤到神经。然后说,我们需要麻醉一下,清洗、消毒,然后缝针。“我马上回来”。他又走回到计算机前,叽叽咕咕说了几句。隔壁那个男孩子在和护士小姐姐大声讨论着接下来的几天应该注意的事项,没听清BO医生究竟讲了什么。

然后,BO医生从旁边一个开放的工作间里推出来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一个松松折叠着的绿色大布包。我脱口说,“这都是给我用的”?“别担心,很简单,很快的”。然后是一波连续的操作:从一个小包里取出一只带着弯曲细针头的粗针管,告诉我一定不要动,数了一二三,然后将针头插入伤口周边的皮肤,推出针管里的药液;然后沿着伤口,一点点推走,是麻醉;然后又拿出一个小的透明的软瓶子,在伤口上充分挤上一些透明的啫喱状的液体,应该是酒精吧。

略等了两分钟,BO医生回来,准备缝针。我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应该没伤到血管吧?(附近有两条清晰可见的静脉)BO医生说,如果伤到了血管,你就会狂出血了,就像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了。哈哈,我忍不住笑了。

缝针的过程很顺利。虽然我不太敢看,但还是时不时地瞄一眼。BO医生手法很熟练,动作准确,柔和,两把剪子配合着,穿引着一条黑线,打结,剪断。不到5分钟,缝完了。一共六针。

BO医生的医嘱让我有些不能理解。他告诉我,每天要用清水冲洗伤口,拍干,涂上消炎软膏。护士小姐姐也是这样说,略有不同的是,她说头两天不要洗,以后就可以天天洗了,而且一定要洗。这与我曾经知道的医护常识很是不同——伤口不可以着水,要保持干爽。BO医生说,在这里,我们要求每天要清洗伤口。

1670541231476640.jpeg

BO医生说话不带一丝的印度口音,应该是“土生土长”或者很小移民来加拿大。由此推断,他应该是加拿大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也许正如他所说,在这里(加拿大),外伤的治疗和康复要求是不一样的?

临走时特别问了BO医生是否需要用些抗生素预防感染?回答很干脆,不需要。想了想,我至少10年没有吃过抗生素了。不需要,就不要吧。

医院的环境、氛围感觉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也许与疫情有关的防护措施已经取消了,我无从得知。所见到的医护人员及其他的如紧急救护、安保人员等,没有使用那种武装到牙齿的防护服。但是等待就诊的人们被要求带口罩。仅此而已。不需要核酸,不需要抗原。写到这里,忽然惊觉,疫情三年,我居然还没做过一次核酸。

我下午4点48分走进急诊,出来时6点半多一点,前后不到两个小时,比较快了。

不好意思举着手机随意拍照,无人处拍了几张医院内部场景。但偷偷拍下了给我缝针的BO医生。

1670485750378051.jpeg

1670485750283428.jpeg

2022年12月8日

浏览(4201) (54)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NorthWestWind 留言时间:2022-12-10 20:57:10

这里和国内观念上不一样,这里伤口要每天洗,国内是要保持干燥。我两次负伤都每天洗,恢复也没问题。

回复 | 0
我的名片
禾末_2019W
来自: Canada
注册日期: 2019-05-29
访问总量: 172,76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关于版权的说明
最新发布
· 三个半小时的“自由”
· 门当户对
· 包
· 窗户纸,夫妻关系
· 忽然想写家史
· 如花地下厨
· 看急诊
分类目录
【读城漫记】
· 读城漫记——高铁游欧洲
· 读城漫记——哥本哈根的BAEST披萨
· 读城漫记——欧洲的廉价航班
· 读城漫记 —— 高铁游欧洲
【法研法评】
· 加拿大律师事务所业务无纸化、数
【美食心经】
· 好吃不好做的鹰嘴豆泥!
· 一碗红烧肉的无稽之谈
· 中馈之乐 —— 煮五洲,炖四海
· 中馈之乐(四)
· 中馈之乐(三)
· 中馈之乐(二)
· 中馈之乐(一)
· 煮一瓶苹果酱
· 不一样的法式煎面包 French Toas
· 种蒜
【时事漫议】
· 由“吃”说种族“隔阂”
· 你不可能不歧视
· 找寻适度
· 征收土地增值税——酝酿中的房地产
· 从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看国内环
· 惊人的食物浪费, 我们应该做些
· 应当比较地分析、看待国内基本生
【生活随笔】
· 三个半小时的“自由”
· 门当户对
· 包
· 窗户纸,夫妻关系
· 忽然想写家史
· 如花地下厨
· 看急诊
· 入乡随俗——移民的自我身份认知
· 买房“小九九”
· 从一家中餐馆的关张,说说文化输
存档目录
2023-03-06 - 2023-03-06
2023-02-07 - 2023-02-20
2023-01-29 - 2023-01-29
2022-12-07 - 2022-12-23
2022-10-09 - 2022-10-09
2022-09-28 - 2022-09-28
2022-03-06 - 2022-03-13
2022-02-07 - 2022-02-13
2022-01-06 - 2022-01-27
2021-12-31 - 2021-12-31
2021-07-09 - 2021-07-15
2021-06-03 - 2021-06-24
2021-05-30 - 2021-05-30
2021-04-01 - 2021-04-01
2021-03-01 - 2021-03-22
2021-02-05 - 2021-02-25
2021-01-24 - 2021-01-28
2020-06-11 - 2020-06-11
2020-05-04 - 2020-05-21
2020-04-10 - 2020-04-30
2020-03-02 - 2020-03-30
2020-01-03 - 2020-01-14
2019-12-10 - 2019-12-30
2019-11-07 - 2019-11-29
2019-10-09 - 2019-10-31
2019-09-05 - 2019-09-25
2019-08-09 - 2019-08-20
2019-07-04 - 2019-07-28
2019-06-02 - 2019-06-27
2019-05-28 - 2019-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