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国际法庭关于科索沃问题的裁决的报道,想起尼克。 尼克是我在丰田车行买车时认识的,尼克是接待员,笑容可掬,态度殷勤。我在欧洲居住过,大部分人种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但我刚开始就没看出尼克是哪一种族,只觉得似曾见过。直到他说出他是科索沃人我才恍然大悟,是阿尔巴尼亚族,小时候在电影看过的。 等经理的时候和尼克聊天,尼克一谈起自己的家乡就两眼放光,用了很多赞美的词来描述,其中他谈到一处海边,风景犹如天堂。我听了疑疑惑惑,问他说,据我所知,科索沃没有靠海地方啊?尼克说那是地拉那。我一听就笑了,我说尼克,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啊。尼克一本正经的说,科索沃就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就是科索沃。我说不对,科索沃是宣布独立的,有自己的政权,国徽,国旗等。尼克说,那都是政治家搞的事情。其实就是一家人,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的边境是放开的,大家随便来往。尼克还说,如果不是为了将来合并到阿尔巴尼亚,科索沃没必要独立,因为它太小了,很难生存。 听了尼克的话,我突然想起有一次看科索沃独立一周年的照片,科索沃一条大道两旁都是阿尔巴尼亚国旗和美国国旗。那时候我还以为科索沃旗也是山鹰图案,后来去查了一下才知道不是。尼克的话是否只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这些山鹰旗帜就可以回答了。 尼克谈起战乱时的情景,说起今天晚上睡觉,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看见太阳的那种感觉,听起来非常令人恐怖。后来尼克作为难民来到美国,住下来学英语打工,现在同时做着两份工,拼命攒钱,好把在科索沃的新婚妻子办来美国,“律师费太贵了”他抱怨说。我犹豫了一下,问尼克说,现在科索沃独立了,也建立了民主政府,你有没想过要回去呢?尼克摇摇头,很干脆的说不回去,因为那里太穷了,...... 科索沃的问题确实非常复杂,巴尔干地区是个没有什么语言可以准确清晰描述的地方。基辛格博士在提到美国实施的4次军事干预的例子中写道:“科索沃是以人权和人道主义价值为名义采取一系列干预行动的顶点。......在科索沃,实质上是为了把政权从塞尔维亚人手中移交到人口的大多数手中,即阿尔巴尼亚人手中。” 但是科索沃人不仅仅是要握有政权,他们要的是独立。即使在北约采取行动之前,克林顿还对塞尔维亚人民的一次讲话中说“北约支持科索沃作为贵国的组成部分”“这项协定将确保科索沃各族人民,即生活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享有同样的权利”。 可是科索沃终究还是宣布独立了。等到科索沃一宣布独立,美国就立刻表示“下不为例”。应该说,对人权的日益关注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如果把人权价值观念与所有传统的外交政策概念相分离,就会造成美国宣布“下不为例”的尴尬地位,以及北约在车臣问题中表现的尴尬态度,即同样的行为,在科索沃是自由战士,到了车臣,就变成恐怖分子。 美国总统在每一次干预行动中都会宣布,美国是为了全世界的利益,不是为了美国的私利,这在例如索马里的行动中确实得到认可。但是在科索沃,由于美国在科索沃的乌拉赛维克地区建立了美国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所以受到质疑。乌拉赛维克地区的军事基地对美国在东南欧地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对加强对俄罗斯的控制方面,使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进一步有利于美国和北约。 国际法庭对科索沃的裁决,引发国际社会对可能引起全球新一轮分离主义运动的担忧。因此在国际法庭对科索沃的裁决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谈到到国际法庭裁决时再一次强调说,“科索沃是一个特例”。美国政府希望有更多的国家承认科索沃,但是人们想知道,为什么科索沃是一个特例?它特在那里?而且,谁才最终有权决定谁是特例谁不是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