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人民公敌”? 中国的西方戏剧观众对柏林邵宾纳剧院(Berliner
Schaubühne)并不陌生,这个剧团在过去4年里在中国进行了40多场演出。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官方网页对此次由托马斯·欧斯特迈尔(Thomas
Ostermeier)执导的《人民公敌》给予高度评价。《南德意志报》记者报道了此次巡演中一段意外插曲。话剧接近尾声时,男主人公斯托克曼医生展开了一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 "剧院总监托比亚斯·费特(Tobias Veit)说,剧团并不知道,在北京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而现场结果'让我们惊讶得无语'。15分钟的时间里,观众向台上演员喊出他们对主人公产生好感的原因。'因为我们希望有言论自由','因为中国的媒体也不讲真话','因为我们政府一样不负责任'。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对场面的描写。……一位观众事后在微信上说:"在国家大剧院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不怕被禁吗?" 文章推测,中国的文化监管部门没有预料到一出百余年前的欧洲剧作在今天的中国可能引起的反响:"北京审查部门的哪个人在首演前看过这出剧吗?显然没有。一出经典剧作,写于130年前,会有什么问题呢?否则也不会有此后的一系列紧张动作:深夜召开紧急会议至凌晨,向德国剧院方面提出要求删节敏感部分,立即停止售票。"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读过陈伯达写的《人民公敌蒋介石》这本书,该书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对蒋介石的整体认识,也影响着整个大陆社会对蒋介石的评断。 余英时先生最近在香港学术刊物《二十一世纪》发表了几篇回忆录,被转发到中国的社交媒体,其中对中共政权的评价尤其受到关注。他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状况时说: "知识青年和民主党派人士反对国民党的另一重大理由即是它的'一党专政',他们之所以要推翻国民党政权,决不可能是希望找一个有效的'一党专政'来代替一个无效的'一党专政'。推翻一个政权并不足惜,但是天翻地覆的结果竟断送了民国以来缓缓出现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雏型,则是当时知识阶层完全没有想到的。" 余先生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时政刊物是《观察》周刊,每期必读。该刊主编储安平当时观察中国政局时说过:"老实说,我们现在争取自由,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个'自由'还是一个'多''少'的问题,假如共产党执政了,这个'自由'就变成了一个'有''无'的问题了。" 陈伯达对“蒋、宋、孔、陈家族”批判,于1948年完成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影响尤大;论者或谓,1980年代以前,一般著述“在论点上几乎照抄陈伯达,在资料上也无甚创新之处”,可见一斑。即使在欧美日学界,1980年代以前,中国近代史研究往往围绕在以共产党为中心的革命史观,针对蒋介石的叙述,也是聚焦于蒋“何以失去中国”,不免强调蒋个人性格的缺点,对维系强大中央政府的无力,对群众运动与农民问题的漠视,以及在内战中失误的原因。 我们年轻的时候,从历史教科书里认识的蒋介石,都说他是一个卖国贼,根本没有抗日,课本和考试中引用最多的是蒋介石的原话“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用蒋介石的原话来证明一个逻辑:蒋介石容忍日本侵略,是卖国贼。 我读的历史书从来没有告诉我,蒋介石还讲如下积极抗日的话:“再明白些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国闻周报,第13卷,第 28期,1936年7月20 日) 蒋介石在1932年5月9日发表《雪耻救国之道》的演讲,其中讲道:“我们的国家民族既遭了这样空前的耻辱,我们还不同越王勾践一样去卧薪尝胆,求雪国耻,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蒋介石还说:“一个人生下来,当然有一个人格,没有人格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人。有人格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要知耻,不知耻的人,就是没有人格,不配做一个人。”“自己腐败,懒惰,颓唐,浪漫,畏难苟安,祗顾个人权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耻辱,以及党的耻辱,完全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漠然毫不关心,这样的军人,如何还能够雪耻救国呢!所以我们要觉悟,要反省,别的不必责备,自问是否可以对得住自己。” 1939年蒋介石在重庆开设党政训练班时曾经提出以下问题:本党党务为何如此消沉疲弱而不能及时振作?本党为何不能与共党抗争,一切组织、宣传、训练皆比不上共党?本党党员为何不肯深入民众,做基层工作?本党干部办事为何不切实际,不肯研究与负责?为何办事不彻底,无成效?为何党委变成官僚?为何民众不信任本党与党员?本党为何不能掌握青年?一般大学教员为何要反党?
这些问题的提出,看出蒋介石对国民党的弊病是了解很深的。他也迫切希望改造国民党。 蒋介石在大陆为什么没有时间和机会改造国民党?而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 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真正的人民公敌倒是蒋介石说的“腐败,懒惰,颓唐,畏难苟安,祗顾个人权利”。 真正的人民公敌倒是,中国大陆没有自由。 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4月25 日,蒋介石携子蒋经国离开溪口故乡。这一天蒋经国在日记中满载离愁别绪: “……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 以蒋氏闻名的溪口,也正成为浙江一大旅游热点。据溪口风景区管委会新闻办主任纪红深说,溪口以蒋氏父子故居为代表,正在打造民国第一镇。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