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金圆券发行66周年
国粉的“黄金十年”里民国很重要的一个成就是统一货币。
民国的统一货币分两步,第一步“废两改元”---1933年3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令》。1933年4月5日,财政部颁发《关于废两
改用银本币的布告》规定:自4月6日起,“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从此完全废止了银两流通,结束了中国近千年的银两制。这
便是民国货币史上的“废两改元”。
1929年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到了1931年,因危机深化老牌金融帝国英国首先废止了金本位,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各国展开货
币战争,竞相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为转嫁危机,美国也放弃了金本位,变相恢复了金银复本位制,通过购银法案,强行规定美国的金银储备中银要占四分之一,为此禁止
白银出口,高价收购白银,提高了世界市场的银价。
受美国冲击,银本位的中国陷入的通货紧缩的状态,白银外流、银价提高使中国币值大大抬升,严重地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家税
收减少,国库空虚,财政恐慌,社会危机加深。
为此,进行了第二步的“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
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1935年11月4日时,一元法币换银圆一元。1937年抗战爆发前法币总发行量大概14亿元。
“法币”改革开始是由英国支持的,所以最早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或14.5便士。1935年时英镑还不是十进制,1英镑
=20先令=240便士。
1936年5月12日《中美白银协定》后,法币又和美元挂钩,100法币=30美元。
到了1948年,为了挽救国民党摇摇欲坠的统治,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同时停止发行法币。
规定金圆券一元折合法币300万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里还有银币1元兑金圆券2元的规定。相当于不到13年,法币贬值600万倍。
金圆券发行前法币总共发行了663万亿,按“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折2.2亿金圆券,“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目标是限制在20亿金圆
券,相当于通货预期又膨胀了近10倍。
到了民国彻底崩溃的前夕,1949年7月3日,当时的行政院长阎锡山公布“改革币制令”,发行银元券,规定其价值等于硬币银元一元。
金圆券则以五亿元折合为银圆券一元,限于9月1日前收兑。银元券因为TG宣布不予收兑,根本就流通不起来,就是废纸一张,在大陆最
后时刻全靠硬通货--黄金银元和美金在支撑。
当时美国银价便宜,国府购进白银铸造成银元,运回国内还能进行银元套利,净算小帐了。
所以法币流通的时间基本就定格在1935年11月4日到1949年7月3日,4990天,13年8个月合164个月,最后贬值1500万亿倍。
国民党最后的货币改革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正所谓: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You Zuo You Die You Don't Cry.
【原创】抗战中的法币贬值过程(上) [ 须弥一芥 ]
抗战中的法币贬值过程
法币的一文不值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对来讲,1935-1945这十年表现还行,甚至支撑了抗战8年。
1935年11月4日法币改革前,前文所述法币的四大发钞行总共发行了银行券约4.6亿元,到1937年7月7日前,法币总发行额为14.07亿元。
抗战期间法币发行到1939年4月翻了一番,达28亿元,1941年底增至151亿元,1944年底为1894亿元,到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是5569亿,抗战期间通货膨胀400倍。也就是说,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4年半,通货膨胀了不到11倍;美国参战后3年8个月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近37倍,真心坑自己的是美国亲爹啊。
可供比较的是日本,1936年日元总发行额为18亿日元,到1940年为47亿日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59亿日元,1945年8月423亿日元。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4年半,通货膨胀了3.3倍,美国参战后3年8个月又在此基础上增加7.2倍。
在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满洲国元1932年发行之初和中国的银元基本等值。1935年11月起,改实施与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与日元等值。1936年总发行额为2.75亿,到1945年8月发行额已是136亿,通货膨胀近50倍。 日元的价值以前长期是盯住美元的,大概1美元=2日元。1933年底曾经贬值到英镑1先令2便士,和1935年法币改革时法币价值相当。法币改革后因为法币的准备金充足,法币的币值很坚挺,早期法币换汇是无限制的。(当时在英国伦敦的准备金有2500万英镑,存在美国纽约的约有一亿二千万美元)
1937年抗战开始,中日双方很早就进入了“总体战”的模式,金融是其中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日本为破坏中国战时经济,一方面在沦陷区强行以伪政权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顺便打击法币,降低法币的购买力。
1938年3月10日,国府实行外汇审查制度以后,取消无限制兑换,但汇率不变。1938年6月开始汇率浮动,主要以市场操作稳定汇率。
1938年8月中旬到1939年6月初,上海法币的黑市汇价被中英方面公开推持在8.25便士的水平上;1939年7月到1940年4月,法币汇价仍由国民政府暗中支撑维持在4便士上下。1939年3月成立中英外汇平准基金,由中国银行(325万英镑)、交通银行(175万英镑)和英国的汇丰银行(300万英镑)、渣打银行(200万英镑)共同出资1000万英镑具体操盘稳定外汇的汇率。1000万英镑合5000万美元不到,面对战争这个吞金兽,很快就打光了子弹
1939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喘息之机,趁着开战初英镑、美元汇率下跌,中英外汇平准基金抛出法币,回笼了420万英镑。
1940年5月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6月22日法国投降。到7月,原有的1000万英镑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只剩了200万英镑,大英帝国已自顾不暇,法币开始急速下跌。1940年7月18日,英国不仅不顾盟友,还在日本的压力下关闭了滇缅公路三个月。坑队友是大英帝国的传统啊。
1940年9月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封锁了中国除缅甸之外所有的对外通道。中国沿海口岸和国际通道被日军封锁,进出口贸易受阻,外援物资运输困难,物资严重匮乏,政府财政税收锐减,军事开支庞大,货币发行量猛增,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法币急剧贬值,到1940年11月黑市一元法币兑换1.5美分,跟1936年的30美分,贬值20倍。
面对法币汇率如此急速的下跌,蒋介石于1940年10 月和11月两度致函罗斯福。他说,美国如再不采取积极态度,中国的抗战将陷入危险,并请求武器援助和维持货币稳定所需的2亿-3亿美元的贷款。
1941年1月,中美法币稳定基金协定签定。美国投入5000万美元。实际只用了1000万。花美国人的钱手续太多,条件复杂,并不容易。这笔钱1943年4月就还了。事实上抗战前期到美国参战前中国从美国一共借到4笔贷款合计1亿2500万美元,都是有实物贸易作支持的,美国也不亏,利息也不低。这4笔是:
(一)1939年2月桐油借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二)1940年2月锡贷款,两千万美元。
(三) 1940年10月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四) 1941年4月金属矿物贷款,五千万美元。
陈纳德及其飞虎队所使用的飞机,都是中国花钱买的;人是中国高薪雇的,跟美国援助八杆子打不着。真心帮助中国抗战是苏联。 从1937年开战,中国从苏联(1938年3月、1938年6月、1939年6月)分别获得三期贷款共计2.5亿美元,三期贷款的中国实际动用额,经我国史学界计算是1亿7317万6000美元。
而且意义最重大的是苏联给予中国全部是军火贷款,中国利用这些贷款购置大量苏联军火用于抗战,而西方国家的17笔贷款全部是非军事性的,没有一笔为军火贷款。苏联贷款利息亦较低,年息仅为3%,为我国所获最低的(英美援华贷款则为年息6.5%以上),且偿还是农矿产品各半,西方国家的贷款以国际市场上紧缺战略物资为偿还物。至于军火价格,至少低于国际市场价格20%。苏联援华飞机共计904架,其中轰炸机318架,战斗机542架,教练机4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中方统计为24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200万枚,以及其它军火物资。这些军火都分给了国军,其中著名的机械化师200师就是苏械的,而八路从苏联拿到是精神原子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而且苏联很多先给物资后签合同,很多合同是抗战胜利后补签的。所以苏联贷款对法币的通货膨胀是正面作用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贷款和援助就消失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奇袭珍珠港,日本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本宣战,同时也向德、意两国宣战。抗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