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改变了制造业的游戏规则
handsetft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这个贴子。西西河超级雄文———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都读过了。
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弱小。这是一个基本共识。中国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工业化,完成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梦寐以求的跃变。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和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基本同步的。
互联网时代,在客观上,加速了资讯的传递,降低了技术转移的难度和成本。当然,也方便了山寨:)中国幸运的抓住了这个时机。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美国人有技术、理念上的优势,他们可以打造出超前的产品和服务(苹果或是facebook,google这样的革命性的企业)。他们吃了甘蔗中最甜的部分。而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只能陷入红海的惨烈竞争。
中国企业显然很适应这样的竞争节奏。韩国人好像也还挺适应。
中国企业有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后面会详细说),资金优势,效率优势,产业链优势,还有集群优势。
中国企业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更快,更便宜,更大产能的提供产品,这就是中国制造迅速打败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法宝。
中国经济有足够大的体量,在一个行业,往往会涌现多家巨头,家电,手机,电信等行业无一不是有多家巨头在同台竞争。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不光要和外企竞争,还要和自己的国内同行竞争,激烈竞争会带来大家技术和服务的迅速提升,这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成长。这个成长快到让跨国巨头们来不及反应,十年前,中国企业还是在中国市场挨打的小羊,一转眼,日本家电,数码,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基本死伤殆尽。中国企业甚至已经转身杀向国外的蓝海了。
结局,群狼下山,把其它国家那些孤独的豺狗一一咬死。
中国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中国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了,腾讯的市值追近了facebook,阿里的规模也超过了amazon和ebay的总合。华为已经是全球电信业的老大,联想成了PC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有85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没有包括注册地在香港的华润等),而且每年还有数家企业在排队等着进入。
中国企业有资金优势,这个就不多说了。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是全球第一,这中间大多数是信贷。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全球少有的,大量天使投资者,大量的风险投资者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中国企业有本土市场优势,在中小国家,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本国的市场不够大,企业没有条件完成大量的积累,企业还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资本,技术优势去应对全球市场。
而中国企业不一样,你吃下二三个省,企业规模就大到相当程度了,中国本土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够多的竞争者,同时有能力把这些企业培育到很大的规模。这些企业在经历了本土的激烈竞争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家看,当今全球十大手机企业里,有五家是中国企业,中华酷联加上TCL和小米,都在纷纷开始进攻海外市场了。
中国企业还有效率优势,这和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在十年前,往往是国外的企业率先发布新产品。他们把新产品卖高价,从容的吃上一阵后,国内的追赶者才能在技术上追上来,吃点国外大品牌吃剩的残羹冷炙。
而今天呢?斗争局面早就变了。以手机行业为例,中国人才的高性价比,加上中国人的加班加点的勤快。形成了毁灭性的力量。以前欧洲人设计一款手机,要二三年,中国研发人员加班加点,三个月给弄出来了,虽然东西没有这样完美,但是胜在技术新啊。你第一代产品刚上市,中国企业第三代产品都快下市了。这还怎么玩?所以西门子不玩了,NOKIA也不玩了,爱立信不玩了,SONY,夏普,为首的日本企业也早就玩不下去了。日本和欧洲企业,不像美国企业占据着生态链的最顶端,中国企业从下向上攻,日本和欧洲先顶不住了。
国外大品牌没有了吃肉的机会,肚子很快瘪了,在安倍三支箭之前(大降日元汇率前),东芝,SONY,夏普年年巨亏数百亿人民币,三家公司加起来,每年亏掉的钱超过1000亿人民币。三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比不上一个联想。
同学们,你们在10年前,想象过这样的局面吗?十多年前,你要有一个SONY、爱华的walkman或是CD机,是多么拉风的一件事。当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占了半臂江山。现在你再去市场上看看,还有多少日本品牌?连三洋和NEC都被中国企业收购了。日本手机,日本家电和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用率只有不到10%了,反而是中国企业在日本本土打下了更大的份额。
在这样的攻守之势下,日本和欧洲凭什么还维持这么高的收入和福利?
中国各行各业的情况差得不多。基本上都是在爬坡和超越的阶段。搞得好一点的,电信行业,华为已经是世界第一。搞得差一点的,汽车,到现在,还是被动挨打阶段,但是目前也已经有上百万辆的出口。本土企业也有大好几百万的年销量了。
尤其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在半导体,LED,面板等方面,也在突破。在这些行业,也慢慢有了世界级竞争的参与者。例如在芯片行为,中国不光出现了规模的芯片设计和代工企业,甚至还发展芯片行业的上游,光刻机的制造能力。如果这个做起来,中国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就一下子越过了台湾,韩国,日本这样的对手,直接面对美国了。
很多行业,其实都是这样,中国企业都是直奔产业链金字塔顶而去的。这就是我说的,中国领导人和企业家的目光一向是星辰大海。
很多人看问题,喜欢反向看,但是我还是想说,人的世界观需要正能量。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尖端的,美国不是,日本德国更不是。一个发达国家,只要在部分行业达到全球领先,就能保证国家收支平衡,让国人过上幸福生活了。
一个日本,只需要有材料,钢铁,汽车,电子在撑着,这个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的底子。韩国只要有电子,造船,钢铁,汽车,电子在,国民收入就低不了。甚至一个台湾,只要有IT代工这一招鲜,也能勉强算成发达经济体。 中国经济体量大一点,在40多个大的工业门类中,有个十个八个门类,出现世界级企业,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话,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低不了。
从目前来看,我能数出来的有这样潜力的门类,已经超过10个了。只要国际形势不发生大的动荡(大规模战争之类)。中国这些企业的爬坡是不会停的。。因为中国企业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我曾经在前面讲过,一个国家能不能工业化,是这个国家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很重要条件。当然现在有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占比已经不高了,例如美国就是这样。但是美国工业占比不高,不是说他没有工业能力,相反,美国掌握了当今最核心的工业能力。看看intel,高通,看看GE,波音,就知道。美国所谓的后工业化时代,是他完成工业化后,爬到产业链顶端,开始放弃一些低附加值的东西罢了。美国吃了甘蔗最甜的部分,把其它皮肉让其它国家分食而矣。
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几乎是他们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巴哈马(中南美洲岛国,离迈阿密只有几十英里的距离,可以从美国坐船过去),是世界上黑人为主的国家中,人均GDP最高的,这个以旅游为主的岛国,人均GDP达到2万多美元,吸引美国的游客来度假,是巴国的支柱产业。
但是这样的国家,国际主流并没有认可它为发达国家。相反,韩国在人均GDP只有10000美元时,就被经合组织吸纳为成员国,成为公认的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这中间核心的能力区别,就是工业能力。
以前,很多学者,都在研究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开始后,往往产业升级不上去,经济长期停滞,又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导致这个国家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无法进步成发达国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泰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泰国在97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普及汽车,人均GDP相当于中国当前的水平,是当时中国的N倍。结果快20年过去了,泰国的人均GDP居然被中国反超了。)
很多西方学者给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开了药方,说只有民主化,完全自由经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认为只有先这样搞了,才能让中等收入国家渡劫成功,羽化成发达国家。结果吃这个方子的国家,没有一个成功的,通通毒死了。。。尤其是完全自由经济,简直是让这些国家自己主动脱光了让西方列强蹂躏。这样的搞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企业,基本上死光光了。
二战后,大家公认的,从中等收入成功跃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只有亚洲四小龙和以色列。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跃升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主体制。
新加坡,叫成李家坡也没有错。反正很多海外华人都这样叫。台湾经济腾飞是蒋经国时代,一样有五年计划,当时还是一党制,还有戒严。台湾是1989年以后,才开放党禁报禁的。。。香港当时是港英总督时代,和民主化有毛关系?韩国经济崛起时代,还是军人独裁政府呢。相反,新加坡,韩国,台湾的如今的大企业,几乎都是专制时代,由当时的企业和领导人发起或是推动的。好了,我的结论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伪命题。不值得再讨论和研究。对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完全没有借鉴意义了。
以前保8是为了保就业,因为每年有2000多万劳动力加入就业市场。80年出生的人口是2500万,且50年代人口高峰出生的人还没有进入退休时间。现在呢?90年后出生的人口,每年只有1500万左右,50后开始大量退休。
新增就业压力早就没有这么大了。甚至在局部出现了劳动力紧张。所以国家可以从容一点发展,考虑一下结构调整的问题。处理一下房价等问题。
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经济体,出口占国民经济很大比重,内部消费占的比重也不小。不要拿美国或是其它国家的经验来套,一个都套不上。
中国现在是工业国,只要中国的工业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是上升的,那中国经济就依然是上升期。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最近几年,中国企业的产业爬坡还是比较顺利的。手机行业,全球十强里,有6家中国企业了,供应商方面,自己的芯片,自己的屏幕面板,自己的传感器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的竞争格局,相当于辽沈战役基本上打完了。
在家电行业,中国家电已经全面起来了,三大战役基本上已经到淮海战役阶段了。
日本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不到10%了,甚至还比不上中国企业在日本的占有率。在上游供应链方面,中国企业也用上了自主的芯片,自己的面板(京东方)。这样的案例在数码,PC,手机,机械等行业是比比皆是。
中国这些年崛起了不少产业,挖走的是谁的市场份额?是日本的,台湾的,韩国的,欧洲的。他们的企业困难不困难?更困难。要是不困难,他们会白白反这些份额交给中国?大家斗得很厉害,东亚各国的产业对位竞争很厉害,我们的企业吃力。他们更惨。前几年,东芝,夏普,加SONY,三家公司每年加起来亏损1000亿人民币以上,每个赔掉一个世界500强。2000年,日本有120多家世界500强。到去年,只剩下了62家。问问什么叫负增长,什么叫不景气,这才叫不景气。
中国从2000年的11家,增长到现在的85家,还没有算上在香港注册的华润等。这些年,外媒年年说中国崩溃,年年说企业经营困难。结果呢?
微观上有企业经营不下去是正常的。产业在不断升级淘汰呢。当地政府没有扶持,没有策划产业链的,自然会遇到经营困难,会输给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像一个深圳,周边一个时车程里,你能找到任何要的手机组件,一个电话打过去,三个小时里,你要的配件就送到你厂里了,价格还有很多选择。这样的产业链优势,别说外国企业了,外省企业也竞争不过啊!你这个省没有这样的优势产业集群,你还死死的不转型,不转移阵地,借再多高利贷也是熬苦日子啊。
每个地区,都要形成这样的产业优势集群,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当年单兵做战的模式已经过去了,技术优势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企业经营,要看理念,效率,产业链整合的能力了。那些跟不上社会进步节奏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所以不要看到关掉一些企业,就感觉经济不行了,感觉政府要给他续命了。
淘宝起来了,自然会关掉很多零售小店家。余额宝等各类宝起来了,银行部分业务自然会受到冲击。有新的产业兴起,必然会关停一部分老企业,当局要做的是,正确引导新产业在全球形成优势竞争力,同时减少老产业淘汰对社会的冲击。
我还是看好中国企业的走向的,只要中国工业能力在上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上升,中国就差不到那里去。现在中国的经济是不是最好的时候,但是远远好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状态。
————————
关于产业链与市场规模方面论述比较详尽合理, 但是, 作者忽略了另一个问题, 产业链形成与生存除了需要市场规模外还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稳定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狭义的社会稳定和广义的产业稳定。 社会稳定容易理解, 乌克兰那样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会寸草不生, 南非那样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会去工业化。 广义的产业稳定才是中国成功的核心。 陈云的鸟笼经济理论确实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经济理论。
作者也没有提及中国所面临的危险。 那就是在正常贸易规则无法获胜的条件下,流氓会作弊,改变规则,赖账,直到掀翻桌子。 中国制造业仅仅威胁日本欧洲还问题不大, 因为他们都没有流氓的砖头在手, 而中国金融业干扰了美国竭泽网鱼的洗劫过程, 而美国感觉到生存危机的时候, 掀翻桌子的冲动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