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要吃米找万里的由来》堪称是近年来中国文史界歪曲历史事实文章的典范。按照可比价格,1980年安徽农业增加值比1976年下降7%,这就是万里在安徽推行农业改革的真实情况。
文中并没有任何“要吃米,找万里”的出处和依据,内容与标题是完全脱节的。文中罗列一堆宗教胜迹般的万里的政绩,可是却不敢披露最关键的统计数据——198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比1976年增长多少,1980年安徽农业比1976年增加多少。
本人曾经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上看到统计数据:
年份 全国产量{万吨) 全国比上年增长(%) 安徽产量{万吨) 安徽比上年增长(%)
1976 28631 1684.2
1977 28273 -1.2 1500.5 -10.1
1978 30477 7.8 1482.6 -1.2
1979 33212 9.0 1609.6 8.6
1980 32056 -3.5 1453.9 -9.7
1980年比1976年安徽粮食产量减少13.7%, 而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12%(虽然不如文革期间,好歹也是增长。
1976年安徽人口4559万,人均产量37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305公斤20%以上,而1980年全国平均325公斤,安徽当时人口4893万,人均297公斤。
另外,同书显示,按照可比价格,1980年安徽农业增加值比1976年下降7%。
这就是万里在安徽推行农业改革的真实情况。
可见,所谓“要吃米,找万里”纯粹是一些文人附和权贵凭空捏造的。
第三,文章中说万里想到当年曾希圣的教训,并称当年曾的包产怎样救助饥荒中的安徽人民,事实上这又是文人捏造的一个弥天大谎。同是《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一书的数据显示,196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60年增产2.8%,而曾希圣推行包产的安徽下降7%,跌破了1949年的水平,并且成为建国后安徽粮食最低产量年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当年刘少奇复辟并非是毛泽东强迫他走公社化道路, 而是刘少奇的三自一包把几个带头听话的省份农业彻底搞垮了, 不得不回头。 毛泽东从来没有强迫命令, 都是他们犯了错以后, 自己回头。)
第四,文中称小岗村1979年粮食大增产是缘于包产到户,也是不谈历史背景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粮食征购部分提价20%,对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提价50%,减少征购数量,降低支农工业品价格,在各种措施作用下,1979年全国各地都增产丰收,小岗村并没有什么突出,那一年全国增收、第一次吃饱的地方不计其数。
第五,文中对公社时期的安徽农业大加诋毁,事实如何呢?《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显示,1961年安徽粮食产量629万吨,1976年1684万吨,15年间增产1.7倍,年均增产6%,人均粮食产量从1961年的低于全国水平变成超过全国20%以上。这就是文中叙述的公社制度给安徽制造的灾难真相。
由此想到,本来万里在安徽时期的统计数据都是明摆着的,可是最近20多年以来,中国文人根本不去引用最原始数据,而是鼓足腮帮把一个让安徽粮食大幅减产、农业大幅倒退的人吹捧为“要吃米,找XX”,并且吹嘘了几十年,中国文人的品质想让我不鄙视都难。
11月6日,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沈浩(安徽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不幸去世。11月8日,沈浩的骨灰安葬在了小岗村公墓。11月9日早晨,中国官方的权威新闻机构新华社发布了有关沈浩和小岗村的消息,标题是:《“请让我们为他立座雕像”——小岗村村民追忆村党委书记沈浩》。消息中有如下两段话(着重号系引者加):
“村民们告诉记者,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小岗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
小岗村过去是自私懒惰无赖的代表, 跨入21世纪, 小岗村还是自私懒惰,烂泥扶不上墙的代表, 累死了一个沈浩,小刚不会有任何改变。
75年正式毛泽东病重, 邓小平复出的那一年。 驻马店特大洪水也是邓小平灾难之一, 24小时降雨量超过平均年降雨量, 当地驻军多次请求炸堤泄洪, 邓小平自己打桥牌让女儿接电话谎称睡觉。 邓小平复出的第一年也造成全国粮食减产, 因为他暗示高层官员再搞水利大跃进, 毁掉了农业多年的积累, 粮食烂在地里没有人收割, 万里就是爪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