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东北军硬拼会怎样? 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已被日军占领,蒋介石似乎才知道东三省煤矿占全国60%以上,铁矿占82%以上。
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记载:“惊骇莫名!东北煤 铁如此丰富,倭寇安得不欲强占!中正梦梦,今日始醒,甚恨研究甚至之晚,而对内、对外之政策错误也”。 引日抗俄,联日反共的渔翁蒋介石大概这个时候才知道东北为日本鬼子侵华奠定了物质基础。 渔翁脑袋里转的什么东西, 靠花钱收买西北军, 靠送妓女上前线瓦解西北军阀这些花花手段之后,竟然连长期战争拼的就是经济竟然不懂, 东北有多少资源竟然不知道? 中国人的抗日战争的苦难与不幸,蒋介石没有责任吗。 下一片文章揭露另一个事实,
关东军发动918事变的时候并没有重武器, 相反,东北军手里有重武器,飞机大炮坦克机枪一应俱全,连同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都送给关东军做战利品了。
有人说张学良自私不愿意用军阀血本消耗在抗日上,
其实张学良40万东北军脱离东北之后就成了蒋介石盘子里的肉。换一个思路,两万关东军如果被张学良消灭,鬼子再调兵通道在哪里,基地在哪里成本是多少,更别提国际问题,
所以鬼子高层是不同意关东军冒险赌博的。
——————
胡杰
张学良和国民政府对918事变的应对和决策,堪称误国。我对此早已耿耿于怀,抛砖引玉吧。
—————————————————————————————————————— 当时的东北军在整个中国的军阀体系(除了蒋介石中央军之外)中,实力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国民政府的北伐,因为奉系张学良同意东北易帜,才最终获得名义上的统一全国;蒋介石与几大军阀打中原大战,双方都把张学良的奉系军队看做决定胜负的筹码,张学良支持谁谁就能获胜。蒋介石最后的成功,张学良的支持可谓举足轻重。
张作霖经营下的东北,不仅整体经济发展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自己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是当时全国最大兵工厂),自己的各级政府和整套统治体系,要跟日本打一仗并不存在后勤和军工上的问题。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张学良为了支援蒋介石将东北军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仅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 退一万步讲,即使918沈阳日军得手,中国军队失利,那也仅仅是战争的开端而已;东北军的主力仍在,在东北的10多万东北军不说全歼日军了,至少能把不超过3万的日军节节抵抗吧?东北军在关内的主力18万人就驻守在平津地区,一声令下马上出关支援,路程那么近,要不了多久就能跟日军主力对上。近40万东北军如果能全部进入东三省与日军决战,几万日本军队能有多大胜算?更不用说,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难道袖手旁观? 东北军主力从平津地区沿铁路线出山海关,到沈阳前线也只有400多公里。大军乘坐火车开过去要不了一天就能开到东三省,日军除了跟东北军决战没有别的选择,难道还能到白山黑水里面打游击战不成? —————————————————————————————————————— 虽然在中原大战后东北军10个精锐旅9万大军入关,东北空虚;但这个“空虚”是相对的,当时在东三省的东北边防军,应该是16万左右,数字待考。 东北军在东三省的总兵力是东北日军的7倍。
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 具体到沈阳918事变发生时,进攻东北军北大营的是日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也就500号人。而当时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独立第7旅王以哲部,正式编制7000多人,还有3个特种连,总兵力加起来1万多人。 第7旅可不是弱旅,算是东北军的精锐部队:
拥有旅属战车队、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有轻型坦克12辆,84毫米迫击炮6门,马克沁重机枪12挺。团属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与旅相同,还有个装备4门34毫米口径平射炮的平射炮连。每个连有捷克式轻机枪12挺,同式步枪120支,掷弹筒12具。操持这些装备的,许多军官是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毕业生,还有留学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早在9月6日王一哲部就预判到日军会在近期制造事端、挑衅试探,所以918当时并不是毫无准备。 不要以为当时的日军战斗力强大到哪里去了,918当晚日军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只有无组织的零星抵抗的情况下,也是打到凌晨2点打不下来,后来叫来两支援军才把东北军赶走,一晚上才占领了北大营。
沈阳当时不仅有上万人的第7旅,还有原第20师改编的公安总队黄显生部,东北空军、海军及宪兵司令部直属部队。日军在沈阳西南地区发动进攻的是步兵第29联队,人数不会超过1000人。 如果把整个沈阳至少1.5万人的陆军全部动员起来,南北两线对阵总共2000人不到的日军,我觉得日本人要想速胜也是挺不容易的。在北大营,1万多正规军,如果指挥官能得到正式抵抗的命令,绝不至于被500人击溃;既然是日军先动的手,那就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击,只要指挥得当,1万多人把500多日军全部吃掉也不足为奇。20:1的兵力对比,胜率太高。 有人认为东北军是封建军队,不知道为何而战,所以打不过日军这样的近代军队。且不论东北军是不是封建军队,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东北军上到张学良,下到基层士兵,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答:他们都是东北人。 什么意思?都说中国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国家意识弱,然而中国军人从古到今绝对是普遍地相信并真心支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保卫家乡!东吴为什么几次抗曹都能胜利,因为东吴军都是江东子弟,后面就是家国乡土。 918事变,北大营的将士们被日本人欺负到头上了,却接到命令不能抵抗,个个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你说,假如命令他们抵抗,他们会不知道为何而战吗?!我相信只要上级一道命令下来,东北的血性汉子们马上就会抄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乡,跟日本人拼命! 就算日本人拿下沈阳,其他地方也会坚持抵抗,马占山将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学良如果想让在平津驻守的东北军主力打回去,还需要做什么政治动员吗?一句:打回老家去!就能让十几万大军杀气腾腾地杀回东北,一往无前。 有这样的士气,这样的军心,还怕将士不用命吗? —————————————————————————————————————— 日军打下沈阳,缴获中国兵工厂存储步枪8万支,机枪4000挺,飞机260余架,武器之多让日本人几乎不敢相信。这些武器如果沈阳驻军好好利用,918当晚就紧急动员起来全面作战,日本人更不可能在第二天清晨就占领沈阳了。待到天蒙蒙亮,空军的战斗机就可以起飞空战了,200多架飞机啊!对关东军的那几架飞机基本上可以说是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如果沈阳大战中东北空军200多架飞机可以出动对日军进行大轰炸,那画面太美我真是不敢想……顺便提一句,1931年3月,日本全国共有空军作战飞机约300余架。东北空军如果全部动员起来,完全可以跟日本空军一战,更不要说起欺负一下那个关东军第二师团了。
下列数据是不完全统计的918事变损失。这些损失,客观的说,都是东北军拱手送给日军的!1931年的5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能有效利用起来对日作战,日本即使能最终胜利,也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沈阳兵工厂为敌所占,损失各种大炮668门,机关枪2724挺,步枪10万余支,各种弹药无数,及大批其它机器设备,折合美金10亿元;
东北航空处损失各种新旧飞机260架
东三省官银号损失1亿美元;边业银行损失4000万美元;
辽宁电话局损失电话线路8600英里,电话机1100台,折合美金1600余万美元;
东北大学损失约300万美元。
然而,这50亿美元的粗略估计,仅仅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局部地区的损失,并不包括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以及东北全境铁路、工矿企业及大中小学校等方面的损失。
我甚至还看到过一个数据,说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日本全国1931年的军费为四亿五千四百万日元,占总岁出额的31%),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对比一下张大帅投资5亿元兴建的沈阳兵工厂,到1928年全厂已拥有机器8000多部,职工最多时达36000人:
工厂拥有国内仅有的兵工专用精密检测仪器设备,年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l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共150门,枪弹1~1.8亿发,各式炮弹20多万发,以及大量的炸药等。 除了战斗机限于技术无法生产之外,哪样军工产品不是超越经济危机时的日本全国的生产成果!这还仅仅是沈阳兵工厂而已,还有大名鼎鼎的辽宁迫击炮厂: 图为辽宁迫击炮厂240mm榴弹巨炮试制车间
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该厂共生产“日式37”平射炮370门,“日式75”野炮108门,“奥式76”野炮300门,“奥式100”榴弹炮300门, “日式105”加农炮12门, “日式150”榴弹炮21门。 张大帅经营的东北军工体系,从以上数据来看,并不比当年日本本土的军工厂产量弱多少,毕竟是搜掠全国的资源和资金下血本建设起来的。东北三省的战争潜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如果这些兵工厂控制在我方手中并且日夜生产,918事变东北军打起来至少武器方面不会落后于日军。 —————————————————————————————————————— 石原莞尔是个人才不假,但是历史证明冒险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 现在的史料基本上指向他鼓动918事变纯属豪赌,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多大的把握。中日两国的大战,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左右的。如果当时沈阳的东北军表现正常,北大营直接吃掉了进犯的守备第2大队几百人,后续的第29步兵联队还会不会继续进攻都是一个问题。日本既然是冒险,那就不可能一开始就孤注一掷,事实上他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步步为营,后面发现东北军几乎不抵抗就撤退了,才嚣张起来;如果一开始就让日军先头部队碰得头破血流,很有可能918事变就不会是丢掉东三省,而是按照中日摩擦冲突的老套路,死几个人后双方官方交涉,最后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退一步讲,即使第7旅没有吃掉敌人,只要北大营坚决抵抗,不丢失主阵地,日军也不会这么猖狂,沈阳也不会这么快就丢了。 等到东三省十几万东北边防军都动员起来,平津地区的东北军主力沿铁路向关外开进,那就是大决战的前奏,对关东军那帮少壮派来说,就不是一点点事变能掩盖得过去了。事情闹大了,日本军部本来就反对在此时大举侵犯中国,难道还会允许朝鲜的日军私自支援东北日军吗?再退一步,即使朝鲜那2万日军开过来了,又怎样?不过是把东北日军由2万人变成了4万人,战斗力再强,也不太可能把十倍的东北边防军全部吃掉,更不用说占领东三省了。 只要第一战敢抵抗,后面的仗就算每次都输,东北也不至于那么快就被日本人吞下去。 ————————————————————————————————————————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日本人对于自己的胜利,还是看得很清醒的: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写道: 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之不抵抗,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军民能一致合力抵抗,则帝国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统治,均无确定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
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报告: 如果当时奉天军敢于试图公然反抗,则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日本方面的夜袭必败无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辽阳赶来的第二师团主力的到来,再次发起攻击。那样,战局就将再起波澜,陷于复杂的状态,决不会有几天内便相继占领奉天、长春以及吉林的结果。
日本人的赌博在中国人这里因为张学良不抵抗而大获成功。然而当它面对苏联也想通过冒险来试探,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就被苏联给狠狠地教训了一回,从此再也不敢进攻苏联,即使在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 (图为日军北方作战计划。在诺门坎遭受惨败之后,日军再也不敢侵犯苏联了) 1931年9月18日,如果进攻沈阳的那2000多日军没能得手,日军中的少壮派势力将受到沉重打击,日本政府恐怕不会继续冒这个险。当时的日本国内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如果战争不能带来巨大的好处以战养战,日本哪里来的动力、哪来的实力扩大侵华? —————————————————————————————————————— 有人认为日军战斗力强大,东北军根本抵抗不住。我承认日军整体战斗力强,而东北军的战斗力很值得怀疑,但并不认为日军能强大到逆天的地步。兵力对比差距太大的情况下,日军也不可能打出奇迹,何况31年的关东军第二师团并不算什么精锐,整个师团才1万多人,是日军正常主力师团人数的一半。 如果东北军最高决策层能够统一认识,全军总动员,集中兵力跟日本关东军打几仗肯定没问题。按照中日两军的战斗力对比,很有可能每次大战东北军都大败,但绝不至于被全歼。如果日军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大胜、占领东三省,日本政府还会打下去吗?
参考上海一二八抗战,基本跟918事变同一个模式。日军屡屡挑衅,国民政府委曲求全,日本人要求什么就答应什么,还是没能阻止战争;中央政府担心19路军会坚决抵抗,一面下令十九路军要忍辱求全,一面准备把19路军调离上海。如果19路军也像东北军那样不抵抗,估计上海早就让日本人占领了。何止上海,如果日本人再次发现冒险成功,估计南京保卫战1932年就要打响。 1932年1月28日,日军主动发起攻击,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节节进逼,增兵换将;19路军节节抵抗,甚至发起反击,双方陷入拉锯战。日军三次增兵后,中国军队总兵力比日军还少,日军还拥有海空军优势,虽然给予了中国军队重大杀伤,但是上海市终究没能完全占领。第十九路军武器装备还不如东北军,开战之初并没有被日军一口吃掉。最终外交解决。
事实上,东北军跟日本关东军的交手,前有马占山的自发抵抗,后有张学良忍无可忍之下下令作战的长城抗战: 虽然结果都是日军获得胜利,但并不是压倒性的胜利,都是日军靠着人多打赢的,寡不敌众并不能证明东北军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
我是反对认为一旦开战东北军惨败看法的。 个人认为,如果抵抗,这是直到1945年前,正面对抗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战斗。因为,只有这场战斗,面对的不是日本全国力量,面对的仅仅是当时力量远不像后来那么强大的关东军的一部分。 这里必须明白当时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和后来的中日历次战斗最大不同就是这不是日本当时的战略部署,是石原莞尔为首的关东军少壮派的冒险行动。而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全面抗战开始后那种全国统一对外战争思路及部署的情况。当时的内阁和军部还是互相掣肘,皇道派和统制派还势均力敌。这种情况下,这个行动日本国内对此详细意图是很不了解,更无所谓提供有效支持的。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真正可以有效动用的力量仅仅是关东军一部分,且一旦失败,很难有足够有效的后续行为。 这里提两个例子。 一是关东军司令庄本繁的表现。此人也是见过大风浪,在东北经营多年的人,不该是胆怯的人。但是,在后来得知此事时却显得惊慌失措,整个参与过程堪称赶鸭子上架。如果先前能有任何来自国内有效支持的底气,何至于表现这么丟风度? 二是此事的核心筹划者之一的坂垣征四郎表现。此人一直以有胆魄著称,后来他的一系列表现也确实证明“坂垣之胆”不是浪得虚名,但在事变之前却反复犹豫。后来全面抗战时候,坂垣面对数倍于己的中国军队,何曾有过犹豫纠结?只能说明九一八事变时候,坂垣身后可支援的力量实在太少了。 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策划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突然性。但这个突然性也是双刃剑。它让东北军出其不意,但客观上也使得日本事变者能调动力量有限,甚至连关东军都无法做到有效部署。在实力悬殊如此巨大情况下,一旦冒险一击失败,后续很难有足够措施的。 所以说九一八当日一旦东北军能够抵抗,日军的冒险行动不能速战速决且获得巨大战果,这一少壮派领导的赌博必将随之流产。 而即便东北军在九一八当日没有反应过来从而坚决抵抗,如果次日能够做出恰当反应,成功的几率也是较大的。 有人提到九一八一击成功后日本国内力量开始对关东军支持,这个确实存在,毕竟当晚的巨大战果确实给日本以刺激。但要注意,这个支持是有限的。以其他答案有人提到的林铣十郎从朝鲜越界过来支持的事情。但要注意,林铣十郎的支持仅仅是他个人行为,没有系统性,即便如此在日本国内还引起争议——这在后来的抗战中何曾有过?而且就算是这个支持,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多少实际参与,更像是在旁边吆喝助威。 也就是说,在沈阳刚丢时候,日本真正调动的力量依然极其有限,以东北军实力,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而等到吉林辽宁都丢失后,日本国内才逐步统一思想,此时局面才真正不可收拾。
当然,上述内容的前提是——东北军快速做出坚决抵抗。而石原莞尔敢干这么大一票赌博,也就是看透了少帅,算准了东北军的表现。所谓将熊熊一窝,日本头号战略家面对中国头号绣花枕头时,或许也注定这个结果了。 ——————————
事实胜于雄辩,咱看看江桥战役。 马占山将军就这么被乃们无视了吗? 这可是在几乎无外援的情况下以一黑龙江省之力跟入侵东北日军打了一年多的人啊!
图为马占山将军,拍摄于江桥战役期间 先看一下东北军在黑龙江的驻军情况 省防步兵第1旅张殿九部,驻扎兰屯; 省防步兵第2旅苏炳文部,驻海拉尔; 省防骑兵第1旅王南屏部,驻绥化; 省防骑兵第2旅吴松林部,驻克山、拜泉; 独立骑兵第2旅程志远部,驻满洲里; 独立炮兵第9团朴炳珊部,驻泰安镇; 边防军公署卫队团徐宝珍部,驻齐齐哈尔; 兴安屯垦军苑崇谷部,驻索伦; 保安大队窦联芳部,驻齐齐哈尔。 东北军在黑龙江的驻军由两个步兵旅,三个骑兵旅这样的五个野战旅组成,总兵力约两万人。(其中有三个旅在1929年时被苏联打残,1931年时尚未完全恢复战斗力。) 此外还有一个独立炮兵团 以上是东北军驻黑龙江战斗力较强的野战军队 还有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民兵部队等约两万人,比如兴安屯垦军。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不强,装备一般。 除此之外在抗战开始时,还有不少民众参军。 在1931年11月时,东北军在黑龙江的驻军共有约五万人。
1931年11月时,日军在东北共有约两万五千人,其中一万六千人为原来日本在东北驻军,另外一万人为日军从本土调往东北。(1931年,日军共有三十二万人,这时军部尚未完全掌权,而首相反对扩大东北战事,因而在当时日军仅从本土调往东北一万人) 伪军人数不详,估计在三到十万人之间,因为当时日军数量较少未能对东北进行全面驻军,因而大量依靠投降伪军控制东北。伪军中存在不少虚报人数或者时叛时降的现象。
江桥战役形势图
第一次交战,江桥阻击战。 江桥为从吉林到达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的必经之路 1931年10月,伪军张海鹏部三个团约四千人在日军飞机的帮助下进攻江桥,被守军击退,死伤一千余人。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以三个野战旅布防江桥,日军满铁守备团进攻江桥,死伤三百余人。 1931年,11月5日,日军及伪军八千人进攻江桥被击退,日军阵亡167人,伪军不详。 1931年11月6日,日军主力第十二师团投入作战,日军及伪军兵力超过一万人。此日双方在阵地上反复拉锯,日军滨本支队几乎被全歼,(该部因军旗丢失,故番号在此战后被撤销。)东北军一个骑兵团伤亡过半。此战,日军阵亡三百余人,日军及伪军死伤两千人,东北军死伤1850人。 11月7日,东北军撤至三间头,省防第一步兵旅与省防第一骑兵旅布防。该日,东北军布置火力网击落日军飞机一架,这是中国军队击落的第一架日军飞机。 1931年11月12日,日军大举进攻东北军防线。 11月14日,日军三千人攻克乌诺头,东北军被击退。 11月15日,东北军两个骑兵团突袭日军侧翼,击退日军,缴获火炮两门,日军阵亡三百余人。该日,日军第二师团到达战车,日军及伪军总兵力超过两万人。 11月16日,日军四千人进攻东北军阵地。 11月17日,日军以坦克八辆,火炮三十门向东北军阵地发钱总攻。 11月18日,全面攻克东北军阵地,马占山下令撤军。 11月19日,日军五千人进入齐齐哈尔。 江桥战役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东北军死伤五千余人,日军死伤两千余人,伪军不详。 此后,日军继续进攻黑龙江。 1932年2月,马占山投降日军。1932年4月,马占山再度抗日,退至黑龙江北部。 1932年6月到9月,东北军反攻齐齐哈尔,被击退。 1933年2月,日军进攻黑龙江东北部。 1933年4月,黑龙江东北部失守,东北军七千人撤入苏联。 1931年,东北军东北军共有野战军十六万七千人,保安卫戍部队十余万人,共计三十余万人。黑龙江省所拥有的战力仅为东北军总战力的不到六分之一。 由于闯关东使东北人口暴增(由1912年1200万,增至1931年3700万),奉系军阀坐吃人口红利二十年,二十年间财政收入增长了三倍,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失败的教训,东北军成为当时最重视新式武器以及海空军的军队。 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东北军曾调集二百架飞机在山海关轰炸直系,以及四艘炮舰炮击直系。 直到1927年,东北军飞机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军舰吨位占全国四分之三。 空军方面: 东北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250-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兵工厂也没有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全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者是战场上缴获的。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估计还有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东北军的飞机主要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其中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刚从法国进口大量新式飞机,9.18前东北空军有100余架飞机,基本是新式的。 海军方面: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九一八开始前,东北军还从法国购买坦克16辆。 而当时日本由于经济危机,一战后的较为重视经济发展的内阁当政,日本并未拥有大规模陆军。 由于自身经济限制与维持了一支世界第四大的海军的原因,日本在九一八时,陆军一共仅有约二十个师团,满编三十二万人。 同时由于重视经济发展的内阁当政,一旦日军受挫,内阁极可能会反对扩大战争,进而和平解决问题。 至于1937年平推中国,那是日本在五年的战争准备后,日军拥有东北资源产地以及一百多万陆军之后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