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決堤始末(轉)
來源: 摘錄於維基百科, 作者不詳。
黃河決堤計劃最早始於老蔣的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1935年法肯豪森批評老蔣對日消極,指出日本占領中國東三省,熱河省,把河北冀東二十二個縣變成非武
裝區(實際上由日本手中的偽軍控制),把希望寄托在國聯上面不現實,現在日本正一步步蠶食中國,如果蔣再退讓將使中國民眾對蔣失去信心。老蔣接受法肯豪森
的意見,法肯豪森首先開始對中央軍和東北軍進行整理師改編,同時開始制定對日作戰計劃。 1936年發生了兩廣事件,起因是老蔣想消滅新桂系的李宗仁與白崇禧。廣東的陳濟棠與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發難,通電全國譴責老蔣不抗日,要與國民政府決裂自己成立抗日政府。雖然最後事件相對平穩解決,但迫使老蔣向全國民眾保證:只要日本再逼迫,將與日本一戰。 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而法肯豪森的作戰計劃也制定完成,為防止日本從東面和北面兩線攻擊中國,如果北線失守,只有出下策決黃河堤阻止日本從平漢線進攻。 1937年,守平漢線的第二集團軍司令劉峙,一戰而潰,一口氣跑了上千里,被國人譏笑為長腿將軍。平漢線北端被日本人控制。 黃
河決堤直接原因是1938年5月到6月的蘭封會戰失利。蘭封會戰,國軍12個師近十萬人對陣日軍第14師團一部分,約五千人。結果大敗,各軍爭相逃命,日
軍控制了平漢線,老蔣下令決堤,把平漢線一帶變成黃泛區,阻止日軍南下。老蔣當時自嘲:“12個師,望幾千日軍而逃,成為軍事史上的千古笑談,堪稱奇恥大
辱。” 其實蘭封會戰,不是那些不負責任的將領,決不會造成決黃河堤的結果。 27軍軍長桂永清一個軍被14師團一千多人日軍先頭部隊擊敗,棄開封而逃。沒過幾日,桂永清守三義寨,再次棄三義寨而逃。戰後桂永清被解職,不過沒過多久又復出,最後高升為海軍司令。 88師師長龍慕韓在桂永清退走後,亦擅自棄城逃走,日軍不戰而占領蘭封。龍慕韓後被國民政府槍斃。 102師在日軍進攻下,師長柏輝章也下令放棄陣地西逃。 第8軍黃杰根本不執行戰區司令長官的命令,竟於28日擅自率第40、第24師退向柳河、開封。留下雜牌187師頂缸。戰後黃杰被解職。 187師師長彭林生見事不妙也率該師退走。商丘為日軍占領。 141師師長宋肯堂防守開封的(欠第4旅,附稅警旅)退走,開封失守。 187師參謀長張淑民煽動逃跑,旅長謝錫珍擅自乘車南逃,葉賡常旅長化妝成老百姓跑了,團長張鼎光也自行逃跑。 這些爭相逃命的“軍人”,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戰區30個師30萬人基本上以中央軍為主的抵擋不住日軍兩個師團14師團和16師團4萬人。 老
蔣命令程潛決堤,程潛深知事情重大,又以正式電文請示,經蔣以電文批准後才開始實施。遂令第20集團軍商震負責,限6月4日夜12時掘堤放水,商震令萬福
麟第53軍1個團施工。至6月5日上午,因地形關係仍未完工。蔣介石在電話中令商震“嚴厲督促實行”。商震帶參謀處處長魏汝霖去監工,加派劉和鼎第39軍
1個團協助,並令工兵用炸藥炸開堤內斜石基。下午8時放水,因缺口傾頹,水道阻塞,又未成功。6月6日又重挖缺口,仍告失敗。統帥部及第一戰區對此“異常
焦灼,日必三四次詢問決口情形”。商震又令剛爆破黃河大鐵橋的新8師增派1個團。該師師長蔣在珍觀察後建議改在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及程潛予以批准。6月7
日偵察,8日以第2團、第3團及師直屬工兵連執行掘堤任務,9日9時完工放水。當時正值大雨,決口愈沖愈大,水勢漫延而下,12日又與趙口被沖開的水流匯
合,沿賈魯河南流,使賈魯河、渦河流域的鄉村、城鎮成一片汪洋。水流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商水一帶,形成一條廣闊的水障。急流的黃河水注入淮河
時,淹沒了淮河堤岸,7月13日沖斷了蚌埠淮河大鐵橋,蚌埠至宿縣一帶,亦成澤國。 花園口決堤國民政府矢口否認為自己所為,稱是日軍轟炸。只有在80年代國民政府解禁當時電文才真相大白。不過很早國際社會猜測為國民政府所為,譴責過國民政府,只是國民政府不承認。 老蔣對蘭封會戰評論:“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 黃河決堤其實就是國軍打了一場本不應該敗的仗,也不能敗的仗。而那些表現拙劣的人爭相逃命的人,不知道餘生是否心安。 === 河南省檔案館的記載[需要完整來源]死亡人數為89萬人,受影響的有1,200萬人,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二軍當時有7千4百多人在徐州會戰死,而不是某些人聲稱的死於洪水。[8]花園口決堤事件給豫、皖和蘇等地的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9]]
———————————— 國民黨自己統計死亡893,303萬人, 而最近的大陸犬儒開始拿國民黨賑災報告的數據冒充黃泛區數據,編造裱糊歷史,說什麼絕口之時河水上漲緩慢一個人都沒有淹死, 受災人口只有38萬人, 並且就這38萬還把責任推給了百姓,說什麼百姓不願意離開家園。
大陸的犬儒文人喪心病狂到什麼程度, 給大家摘錄一段: 《中共無恥造謠!揭秘蔣介石黃河花園口決堤真相》:“然而,大量歷史資料表明:決堤前,國民政府採取了疏散老百姓的措施;事後,國民政府和國軍向黃泛區災民發放救濟物質,並採取救助行動。當年花園口黃河決堤,洪水流速非常緩慢,黃泛區人民有流離失所者,但幾乎沒有一人喪命”。
對比一下親自指揮扒黃河者熊先煜的口述: ”洪水湧進了決口,恰似兩條黃色的巨龍在躍動奔突。我們目睹着洪水疾速地向着附近早巳疏散一空的村莊撲去……也就在那一刻,兩千多名巳經極度疲乏的軍人似乎才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沉重壓力。陰雲密布的蒼穹下,我們肅然無語。同樣的心情,我們也曾有過,那是四個月前炸毀黃河大鐵橋之際。 我在6 月9日的日記中無比悲痛地寫到:“當放水瞬間,情緒緊張,悲壯悽慘。起始流速甚小,至午後一時許,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決口亦因水勢之急而迅速潰大。遠望一片汪洋。京水鎮以西以北轉眼間皆成澤國。預料不數日將波及若干縣境也,心甚痛焉。” 6月10日,幸得天公相助,一早陰雲翻滾,天光暗淡,至10時突然暴雨傾盆,竟日不停。這場大雨實有利於決口之加大,洪水最終衝垮兩道決口間五十公尺長河道。至此,黃河改道,滿河大水由此撲向千里平川……“ 再比較一下當時國民政府《河南省黃泛區災況紀實》:「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間有攀樹登屋,浮木乘舟,以僥倖不死,因而僅保餘生,大都缺衣乏食,魂盪魄驚。其輾轉外徙者,又以飢餒煎迫,疾病侵奪,往往橫屍道路,填委溝壑,為數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達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艱苦備歷,不為溺鬼,盡成流民……因之賣兒鬻女,率纏號哭,難捨難分,更是司空見慣,而人市之價日跌,求售之數愈伙,於是寂寥泛區,荒涼慘苦,幾疑非復人寰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