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汪精卫为啥讨伐蒋介石 刚转了关山月一篇文章《从龙潭战役到渡江战役,国民党为何由大胜变惨败?》,
讨论国民党在长江防线上的两次防守作战,第一次大胜,第二次惨败的历史巧合:都是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白崇禧代掌握政权。
龙潭战役的作战对象是军阀孙传芳, 而南京作战的对象是共产党。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汪精卫讨伐蒋介石, 并没有写详细的前因后果,
所以做了一点读书笔记。
孙中山死后汪精卫是正统的接班人, 同宋庆龄等一起继承了国民党的权力。 但是,
因为孙中山的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在列强欺侮,频繁战乱,经济凋零,社会矛盾突出的年代,
扶助被买办和豪强双重压迫下的“工农”的唯一办法只能是从地主和权贵身上砍肉。而国民党的军官多数都是地主与权贵子弟,
他们虽然反对满清,反对军阀,但是他们也不想从自己老子身上割肉。 这就是蒋介石另立中央,篡党夺权的社会基础。 所以,
蒋介石另立中央跟上来一大票国民党要员相随。 而汪精卫宋庆龄虽然继承了孙中山的正统,但是也背上了孙中山扶助工农的包袱,没办法瞬时背叛孙中山的理念, 并且蒋介石也不给汪精卫机会让他过早背叛孙中山。 汪精卫讨伐蒋介石就是蒋介石篡党夺权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然,
汪精卫也没忍耐多久就开始学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了。 4.12政变都说是杀共产党, 其实被杀的人中共产党的比例很小很小,
蒋介石不是说宁可错杀三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吗。 其实蒋介石并非是错杀, 而是真心想杀,只有杀掉国民党中真心革命的进步青年,
国民党的军队才能变成地主和权贵的看家护院。
回头再点评一下李宗仁白崇禧, 其实李蒋并无本质的区别, 而当时的北伐军也并非什么上下一心,而是国民党刚刚背叛工农,很多北伐军将士还没有分清楚高层背叛的本质,并且没有对百姓做过多的伤害。
顺手在转一篇文章, 描写蒋介石下野以后跑到日本游说45天之久,据说取得和日本的绝对支持。 这大概与蒋介石忽悠张学良置杀父之仇不报而去挑衅苏联(中东路), 然后引日抗俄,联日反共有一定的关系。
大揭秘:1927年蒋介石为何下野,几个月之后又为何再次复出? 一说到民国人物,大家必定会提及蒋介石。这位“蒋委员长”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就是这样一个集权力于一身的人,为会在1927年下野,而仅仅几个月又为何复出? 蒋介石在1927年4月12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和从广州搬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抗衡,至此形成了长达几个月的“宁汉对立”,武汉国民政府也誓师要讨伐蒋介石,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免去一切职务。 而蒋介石无畏,趁着北伐的余威继续北上争夺地盘,扩充势力。实际上这时候的南京政府里的实力派们,已经蠢蠢欲动,暗流汹涌。只是现在蒋介石风光正盛,没机会下手。不多时,徐州惨败的消息传来,蒋介石灰头土脸的逃回南京,还想继续策划夺回徐州的计划。 可此时蒋介石成为众矢之的,提条件要挟的有之,乘机发难的有之。而桂系的李宗仁领衔向武汉政府发出求和通电,无异于是要蒋介石下台。蒋介石的手下大将何应钦此时也沉默不语。国民党极右派西山会议派也强烈要求蒋介石下台。各方责难,使蒋介石应付不暇,只得下野。 南京内部随即和武汉政府谈合并的事,一番较量后,最终李宗仁的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成最大赢家,成立特委会掌管全局。而汪精卫出局,也为几个月后蒋介石重新上台埋下伏笔。
下野后的蒋介石也没有闲着,立马坐船去日本。除了去看望宋美龄的母亲,想取得她的同意,认同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的事,还有就是去打探一下日本政客对蒋介石的态度,想取得他们对蒋介石的支持。
蒋介石前后在日本逗留45天,取得了重大成果。除了和日本实权派取得一致意见和支持外外,宋母也同意将宋美龄嫁给蒋介石。1927年12月1号在上海完婚,列强在沪的重要人物都去参加了婚礼。戏称“中美联姻”。完美的使军权和财权相结合,财权服务于军权,军权又从容的保障财权。
蒋介石下野期间,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汪精卫与李宗仁矛盾重重,相持不下,后李宗仁应付失当,不得不抬出蒋介石作为缓冲。蒋介石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1928年,10月8日又兼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集三"主席"于一身。复出后的蒋介石,其政治地位又到了一个前所有的新高度。尽管党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脚步,但蒋委员长却站稳了脚跟。
《张学良强收中东路是抗日战争的拐点》 《张学良强收中东路是抗日战争的拐点》 《说说关东军,张作霖和抗战的关系》 《国民党档案,谁出卖东北谁命令不准抵抗? 蒋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