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一包” 是刘少奇提出来而毛泽东反对的救命政策。 据说救了中国人的命。 三自一包是在1959年郑州会议毛泽东纠正共产风之后提出来的, 1962年7月遭到批判, 全国推广是刘少奇当国家主席的60-62年。 三自一包是不是挽救了中国农业? 请看下边数据。 年份 产量万吨 同比变化 1951 14369 1952 16392 1953 16683 1954 16952 1.59% 1955 18394 7.84% 1956 19275 4.57%
1957 19505 1.18% 1958 19765 1.32% 1959 16968 -16.48% 1960 14385 -17.96% 1961 13650 -5.38% 1962 15441 11.60% 1963 17000 9.17% 1964 18750 9.33% 1965 19453 3.61% 1966 21400 9.10% 这个数据怎么分析? 中国1952年土改结束走向正轨从52年到54年粮食产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一家一户公社化以前的组织方式粮食无法增产,产量变化也就是气候变化。 17000是中国粮食产量在小农经济下的极限。 中国1955年粮食产量突破极限达到18000万吨水平, 恰巧中国1954年末与1955年初开始初级社, 而20000万吨大盖也就是集体化本身的粮食产量极限, 尽管58年疯狂投入, 从1955年到1958年粮食产量增加也不多。 这说明什么问题: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种子, 土地,
水利,种植技术限制了产量。极限无法突破。 并且, 从这几年的粮食产量变化我们自然而然地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集体化的产量18000万吨,
单干的产量16000万吨, 57-58年疯干的产量是19000万吨。
而从1963年回到集团化的道路之后,中国粮食产量就稳步上升一直到1975年毛泽东病重。 这一段时间的稳步增产是引进培育良种,
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的结果。 如果大家还需要一组验证数据, 那就是1959年少奇当了主席, 产量又回到16000万吨水平了, 与1954年大跃进开始之前一摸一样。 当然, 59年恰巧少奇当主席产量就下降就归罪于三自一包还是不公平。 因为真正的三自一包是从1960年才开始被有计划的推行。 可是,可是, 天公不给面子, 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1960到1962年中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粮食严重减产, 中国饿死了3000万人(姑且相信吧)。 如果按这个数据评价, 说”三自一包“”四大自由“造成中国农业粮食生产灾难也算是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了。 在三自一包的3年, 中国粮食产量竟然倒退到1949年了。 客观一点说,
三自一包的危害未必大到那种程度, 因为中国并没有全国分田到户, 安徽河南包产强制执行,危害就大一些, 期他省抵制三自一包的损失就小一些。
粮食减产的另一个原因是天灾。 但是假如没有遇到天灾, 60年61年的产量也就是1954年的水平16000万吨。 如果从空间分析,当年受灾最轻的省份人祸最严重, 他们都是58年浮夸的典型,又是60年分田单干的典型。 比如河南,安徽,四川。曾希圣,与吴芝圃都曾为浮夸和三自一包做过深刻检讨, 官方文件虽然不见媒体, 但是文革红卫兵批判记录还是广泛流传的。 回头再分析一下”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经济学原理与政治背景。 ”三自一包” “ 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 毛泽东没有反对过“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 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强力纠左, 据理力争,
批判”五风“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的同时强迫少奇同志承认了大跃进中的错误:
也就是不承认生产队之间的差别,贫富队拉平,在公社范围内实行平均分配;公共积累过多,义务劳动过多;破坏等价交换原则,无偿调拨生产队和社员个人的某些财产。针对这个错误,提出了“县,社,队”三级独立核算。
其中涵盖了“自负盈亏, 与自有市场”两项, 并且比自负盈亏和自由市场更为完善, 也就是说按市场规律进行调控, 而不是放任。 自留地是一直到1978年都是存在的, 自留地的比例还经毛泽东亲自批准并要求基层严令保障的。 但是毛泽东反对“包产到户”, 更进一步说, 包产本身并不违反毛泽东的原则, 毛泽东反对的是“分田到户”, 而分田到户都是在包产到户的掩护下进行的。 比如说1978年以后本来说联产承包的, 但是掩护的是分田单干。 曾希圣检讨说:“强行解散人民公社, 分田单干的农民缺少工具,缺少大牲畜,力量单薄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从而造成粮食减产”。 家里如果没有年轻的男劳力, 则无法耕种收割, 特别是南方双抢季节, 孤儿寡母家庭只能只能眼看土地荒芜错过农时。 其他人分析认为,分田单干导致弃农经商,大面积土地荒芜从而造成粮食减产。前边说的孤儿寡母错过一个农时土地就废了, 只能去经商讨饭或者当雇工。 所以, 分田单干虽然受优势者欢迎, 符合农民自私心态, 但是,造成农业集体减产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78年以后分田单干对农业造成危害不大? 因为78年农村积累近30年,牲畜农具不缺,人口劳力过剩,庭亲戚朋友一台小拖拉机就能帮助孤儿寡母强来农时,今天的农民一年只需要在田里话5个星期时间就足够了, 剩余时间打麻将, 或者外出打工。
关于78年以后的分田单干, 这里还有一片文章把数据整理出来。 所谓要吃粮找紫阳纯属胡编乱造。 另外最不长脸的是小岗村,大包干的典型,全世界资本家和邓政府的支持, 把省政府派的钦差都累死了, 依然烂泥扶不上墙。
————————————————————三自一包挽救大跃进是个天大的谎言 文章来源:http://yang2007187.blog.hexun.com 文革后,把三自一包吹得神乎其技。从中国农业的发展史看,三自一包与历朝历代的“小农经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三自一包从来就不是一个创新,而是一种复古。也可说是一种倒退。不要说现代,既使回到三十多年前的世界范围看。三自一包也不是什么先进事物。当时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这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而三自一包却背离了这一方向。 三自一包是大跃进出现波折和困境时的一种回潮。那么是不是三自一包挽救了当时的农业危局呢?在这里我们用一糸列数据和资料,来戮穿这个谎言。 1980年数据,全国大多实行了大包干。粮食产量6364.4亿斤,比1979年的6642.4亿斤减产4.2%。当时已经有人指出这是1962年以来最大的减产年。后来把数据
“纠正”到6411.2亿斤,才把减产率下降到3.48%。 全国大包干第一年就创造了减产的新纪录
。但实际上6364.4亿斤也是大大夸大的。一搞大包干农业就直线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一下子倒退六年,回到了
1975年以前,而决不仅仅减产4.2%。这是有根据的。 据《人民日报》1984年4月27日《亚太地区农业的发展和问题》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十七届亚太会议于4月24日至5月3日在巴基斯坦召开。……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1971至1980十年,亚洲粮食年递增3.5%,81、82两年平均5.2%。这十年亚洲大多数国家粮食都增加了25%以上,其中增长最多的有朝鲜、巴基斯坦、印尼、缅甸、菲律宾和中国。 注意:在这十年中,世界上亚太地区的农业生产是属于增长比较快的,达3.5%,但是比我国1966到1975的3.876%还是要低。 1982年我国的粮食进口量猛增到300多亿斤,1976年进出口相抵不过12亿斤。
1977年减产以后年年猛增,到
1982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粮食进口国,《参考消息》1990年11月15日[德国《科隆新闻报》11.1.文章]《中国敲响警钟:每天出生6万婴儿》说:“中国共11.33682501亿人,……要比80年多养活1.3亿人口,尽管经济取得了发展,今年秋收又创最高纪录
,但人均谷物供应量比10年前还少 。” 从小岗村到滁县,三自一包是福是祸? 早在1977年万里就到滁县推行大包干,可效果怎样呢?笔者搜索到了《滁州市志》、《滁州编年史》以及《滁州市志:第七章农业·引子》(见附录)。看到安徽历次搞“责任制”的效果恰恰和他们吹嘘的相反。1961年滁县就实行了三自一包,结果当年就造成大幅减产。达到历史最低谷,跌破了解放前。我们从来没有、也丝毫不准备强调天灾而否定人祸。下面将会看到这个人祸不是别的正是“三自一包”。 大包干的1961年,播种面积居然大幅度下降到了78.82万亩,与1960年比净减了 28.12万亩,超过1960年受灾面积总和,下降了
26.3%。足以看到,大包干使得土地大批撂荒是不争的事实。1961年,
推行三自一包最多的就是安徽省。造成的减产最多的也是安徽省。这就是为什么七千人大会上,刘xx要枪毙曾xi圣的原因。但在曾希圣面前刘xx不得不承认“责任制”是“经过中央同意”的(即刘xx同意的) 现在谁都知道“三自一包”是刘xx的政绩,但1966年作检讨时,刘xx确实把责任推卸给下属了。他说:“邓zi恢同志在当年二月的一次中央会议上说过安徽‘责任田’的好处,我没有加以反驳,这就使他取得合法地位。在这以后,他就在好几处干部会议上鼓吹包产到户。另有一位中央同志就提出了分田到户的意见,还有一位中央同志就拟出了三和一少的意见。这些都是由于对国内国际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之后,而提出的直接反对社0会0主0义革0命和社0会0主0义建设总路线的意见。其中分田到户的意见,我是直接听到过的。我当时没有把他顶回去,……”所以文化大革命中曾希圣惨痛地说:“我是被刘xx斗下来的。” 1962年底滁县才开始纠正责任制,1963年播种面积就上升,达76.23万亩,1966年文革开始,上升到82.48万亩。与1962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63.3%,年平均增长15.8%;农业总产值增长44.5%,年平均增长11.1%。
靠的不是“三自一包”,而靠人民公社。三自一包造成土地摞荒和减产的原因是,有些地块,集体有能力组织人种,个人没能力去种了。另一方面。个人对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降低了。 1978年是安徽推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滁县播种面积立即从1976年的95.78万亩,下降到
87.86万亩。不但滁县如此,全安徽都如此。1978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1976年的1684.2万吨下降到1482.6万吨。为了说明大包干促进了农业大丰收,掩盖严重减产,
当局不得不给安徽调拨了11.34亿斤的救灾小麦,供应人口1108万。再看1980年,安徽的大包干推行到全国,全国大减产,安徽也又一次大幅度减产,粮食产量只有1453.9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