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天别院
  阅读,思考,分享
网络日志正文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词全文 2016-01-19 17:55:36

“我把世界当作声音,当作颜色来看来观察,就像它本该有的样子”——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12月10日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领奖并发表演讲,题为“失败的战争”。有外媒评论道,这篇演讲本身就值得一个诺贝尔奖。

以下为腾讯文化编译的演讲内容。阿列克谢耶维奇:战争是一场谋杀

阿列克谢耶维奇:战争是一场谋杀

腾讯文化王小星 陈默 徐娉婷

    我不是一个人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有声音围绕着我,成百上千个声音。它们伴着我,从童年起就伴着我。那时我生活在乡下,我们这样的孩子们喜欢在街上玩耍,但 是夜幕降临时,家门口供疲惫的老太太休息的长椅(在我们那叫做“哈特”)就像磁铁那样吸引我们。她们都没有丈夫,没有父亲,没有兄弟。

我 不记得战后我们村里有男人——二战期间,每四个白俄罗斯男人中就有一个死在前线或游击战中。我们战后的童年世界是女人组成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人们谈 论的不是死亡,而是爱情。她们讲如何和爱人诀别,讲如何熬过漫长的等待,等待至今。时间流逝,她们还在等:“如果他回来时没胳膊没腿,我就抱着他。” 没有胳膊,没有腿……我好像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爱。

下面是在我耳边合唱的几段声音。

第一个声音:

“为 什么你想知道这一切呢?它是如此悲伤。在战争中,我认识了我丈夫。那时我在一个开往柏林的坦克队中。我记得我们站在德国国会大厦附近的那一刻。他当时还不 是我丈夫。他对我说:‘我们结婚吧。我爱你。’我那时非常乱——我们一直活在充斥着污秽、肮脏、鲜血的战争中,听到的都是猥琐话。”

“我 回答说:‘首先把我变成一个女人吧:给我鲜花,对我说甜言蜜语。等复员了,我会给自己做条裙子的。’我当时心烦意乱,很想打他。他也感觉到了。他的半边脸 被严重灼伤,留着疤痕,我看到他的泪水从疤痕上流过。‘好,我嫁给你。’我说。就这样……我都难以置信,我竟然这么说了……我们周围除了断壁颓垣,什么也 没有,只有战争。”

第二个声音:

“我 们住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我在一个面包房工作,做肉馅饼。我的丈夫是消防员。我们刚结婚不久,上超市都手拉手。核反应堆爆炸那天,我丈夫在消防站值 班,他们穿着便服和衬衫就赶赴现场了,没有任何特殊服装。那就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你知道的……他们一整夜都在现场灭火,承受了大量身体难以负荷的核辐 射。第二天早上,他们直接飞往莫斯科。严重的核辐射疾病……他们活不过一周了……”

“我 丈夫是个运动员,身强体壮,他最后一个死去。我到了莫斯科,他们告诉我他在特殊的隔离室,任何人不得进入。‘但是我爱他。’我求他们。‘士兵们正在照顾他 们。你要去哪里?’‘我爱他。’他们和我吵起来:‘他已经不是你爱的那个人。他是一个需要消毒的物体,明白吗?’我一遍遍对自己说:‘我爱,我爱……’”

“晚上,我爬上消防楼梯去看他,或者我喊值夜班的人,买通他们让我进去……我没有遗弃他,我陪他到最后……他去世几个月后,我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她只活了几天。她……我们为她激动,但是我害死了她……她救了我,她吸收了我身上所有的辐射。她那么小……我爱他们俩。”

“爱怎么可能被消灭?为什么爱和死亡如此接近?它们总是同来同往,谁能解释?我跪在了坟前……”

第三个声音:

“我第一次杀德国人,那时我才10岁,游击队员已经带我执行任务。那个德国人躺在地上,受了伤……我被命令去取他的枪。我跑近他,他双手抓住枪,对准我的脸。 但是最先开枪的不是他,是我……” “我不害怕杀人……战争中我没再想起他。很多人都被杀了,我们活在死人堆里。令我诧异的是,很多年后我梦见了那个德国人。我总是做同样的梦:我在飞翔,他 抓住我不放。我们一块掉下来,掉进同一个坑里。或者,梦见我想起床……站起来……但是他阻止我……因为他,我没法飞走……” “同样的噩梦,我一做几十年……”

“我没告诉儿子那个梦。他还小,我不能告诉他。我给他读童话故事。他已经长大了,但我还是不能告诉他。”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诺贝尔奖博物馆的椅子上留下了签名

福楼拜曾说自己是人们的笔,我把自己称为人们的耳朵。当我走在街上,词语、句子、感叹就向我涌来。我想,多少长篇小说都遗失在时间中。

在黑暗中,人类生活的语言部分显现了出来,这是文学无法占领的地带。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它还引不起我们的惊叹和赞美。而我被它深深吸引,成了它的俘虏。我爱听人们的话语……我爱听孤独者的声音。这是我最大的爱好和激情。

通往领奖台的路很长,几乎有40年那么长——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声音。说实话,我并不是一直有走下去的力量——很多次,人让我震惊和恐惧。我体会过狂喜和厌恶,曾想忘记听到的东西,回到无知的状态。然而,很多次,我也因人的美好喜极而泣。

我居住的国家从小就教我们死亡。我们被告知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奉献一切,牺牲自我。我们被教导用武器去爱别人。如果住在另一个国家,我不可能走这条路。邪恶即 残忍,你必须对它免疫。我们在行刑者和受害者中长大。即使我们的父母活在恐惧中,他们也没有告诉我们这些,通常他们什么也不说。我们生活的空气已经中毒。 邪恶时刻在注视我们。

我写了五本书,但是我觉得它们其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乌托邦史的书。

战后,西奥多阿多诺在震惊中写道:“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都变得粗俗。”我的老师Ales Adamovich——我今天带着感激提起他的名字——认为用散文叙述20世纪的噩梦是一种亵渎。不用发明任何东西。你必须如实写下来。需要一种“超文 学”。见证者必须说话。我想起尼采的话——没有艺术家能完全达到真实。

令我感到困扰的 是,真实不是存在于一颗心灵、一个头脑中,真实某种程度上被分裂了。有很多个真实,而且各不相同,分散在世界各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类对自己的了 解,远远多于文学中记录的。所以我在做的是什么?我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话语。我收集我所处时代的生活。我对心灵史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心灵, 被历史宏图忽略或看不上的那些东西。我致力于缺失的历史。

经常有人告诉我,我所写的不 是文学,是文献。今天文学是什么?谁能回答?我们的节奏空前地快。内容打破和改变了形式。一切东西都在溢出边缘:音乐、绘画,即便是文献中的语言也在逃离 原本的边界。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没有界限,它们相互流动。见证者不是纯粹中立的。在讲故事时,人们会进行加工创造。他们与时间角力,如同雕刻家面对大理石。 他们是演员,也是创作者。

我对小人物感兴趣。我想关注渺小却伟大的人物,因为痛苦能塑 造人。在我的书中,他们讲述自己的小历史,大历史也从中展现出来。我们还没有时间来理解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说出来。首先,我们需要 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我们害怕这样做,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面对我们的过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中,沙托夫在和斯塔夫罗金的对话一开始就说: “在无限无穷的世界里,我们是最后一次相遇的两个生物……别用那种腔调,像人一样说话吧。至少,用人的声音说一次话。”

我和我的主角们差不多就是这样开始对话的。人们从他们自己的时代发声,当然,他们不可能处于真空。但是,人类的心灵是很难抵达的,这条路被电视、报纸以及这个世纪的迷信、偏见、谎言弄乱了。

我想读一读我日记里的几页,展示时光如何前行,观念如何死亡,我如何追踪它们的轨迹。

1980 - 1985年

我写关于战争的书。为什么是战争?因为我们是战争年代的人——我们或参加过战争,或曾准备作战。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我们的思维是战争式的,无论在家、在街上,都这样。所以在我们国家,生命是如此一文不值。一切都仿佛在战场上。

我是带着怀疑开始写的。又一本关于二战的书,有什么用?

外出采访时,我曾遇到一个女人,战时她曾担任卫生指导员。她告诉我,他们冬天穿越拉多加湖,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路线,开始向他们开枪。人和马都掉进了冰水里。 这一切发生在夜里,她抓住了什么,以为是一个伤员,就拖着往岸边走。“我拽着他,他浑身湿,裸着身体,我以为他的衣服被扯掉了……”她说道,“到了岸边才 发现,我拉上来的是一条受了伤的大欧鳇。”她用脏话大骂起来:“人们在受罪,但是鸟和鱼犯了什么罪?”

在另一次外出采访时,一名骑兵连的卫生指导员说,战时她曾把一名德国伤员拖到弹坑,到了弹坑才发现他是德国人。他的腿受伤了,流血不止。这是敌人,怎么办? 上面的自己人正在死亡。但她还是为德国人包扎了伤口,然后爬走了。她又把昏迷的俄罗斯士兵拖来。俄罗斯士兵醒来后,要杀德国人。德国人也醒了,拿起枪要杀 俄罗斯人。“一会这个打那个,一会那个打这个,我们的腿上都是血,”她回忆,“我们的血混在了一起”。

这是我所认识的战争,女人的战争。无关英雄,无关人们如何英勇地杀别人。我记得女人的哭诉:“战斗后,走在原野上,他们躺着……全都那么年轻,那么帅气。躺在那,仰望着天空。我既为我们难过,也为他们难过。”

我的书就关于“我们和他们”,关于战争是一场谋杀。这就是女性的回忆。一个人刚才还在微笑,还在抽烟,然后他就不在了。女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消失,谈论在战 场上,一切消失得是那么快,无论人,还是人的时间。的确,他们在十七八岁时自愿奔赴战场,但是他们并不想杀人,也没准备好去死,为了祖国去死。历史是无言 的,同样,他们也没有准备好为斯大林而死。你不能把这些从历史中抹去。

我的书两年没有出版,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读了您的书,没人想上战场。”检查员教育我。“您的书让人感到害怕。您的书里为什么没有英雄?”

我从未寻找英雄。我通过没人注意的证人和参与者书写历史。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些人。我们不知道普通人对于伟大思想的想法。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人讲述的战争是一 个样子,十几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样子。当然,人是有变化的,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全身心都融入回忆中。他把这么多年的生活、读的书、遇到的人、自己 的信仰、自己幸福与否都加入其中。文献是活的,它们和我们一起变化。

我完全相信,人们不会再像1941年战时的年轻女孩了。当时是“红色”思想的高峰期,超过十月革命和列宁时期。她们的胜利至今遮盖着古拉格。我对这些女孩有着无尽的爱。但是我不能和她们谈论斯大林,谈论载着敢说话的胜利者驶往西伯利亚的列车。其他人回来了,沉默着。

一天,我听到有人说:“只有在战场,在前线,我们是自由的。”苦难是我们的主要财富。不是汽油,不是天然气,苦难才是。这是我们唯一不断开采的东西。我一直 在寻找答案:为什么我们的苦难不能兑换成自由?难道它们是无谓的?恰达也夫说得对:俄罗斯是没有记忆的国家,是全民失忆的地带,是批评和内省的处女地。伟 大的书籍被踩在脚下……

1989年

我在喀布尔。我不想再写战争了,但是我却身处真实的战争中。报纸说:“我们正在帮助阿富汗兄弟建设社会主义。”到处都是战争的人和物。这是战时。

昨天他们不带我进入战区:“待在酒店吧,女士。我们稍后答复你。”我坐在酒店里想:批评别人的勇气和所冒的风险是不道德的。我在这里已经两周了,我摆脱不了一种想法:战争是男人本性的产物,这也是我很难理解的。但是日常的战争装饰品是壮观的。枪、地雷、坦克,我发现武器很美。在如何完美地杀死对方方面,男人 真是破费心思。真理和美丽之间存在永恒的争论。

他们给我展示了新的意大利地雷。而我作 为女人的反应是:“太美了。为什么它是美的?”他们用军事术语精确地给我解释:如果有人驾车或者踩到了这个地雷,像这样……以某个角度……就会变成半桶肉 酱,啥也不剩。人们谈到这些不正常的事物,仿佛它们完全正常,理所当然。你知道,这就是战争……没有人被这些画面逼疯。比如说,一个人躺在地上,他不是被 自然杀死的,不是被命运杀死的,是被另一个人杀死的。

我看他们给“黑色郁金香”(这架 飞机带着装在锌制棺材里的死亡人员回国)“装货”。死人经常四十多岁,穿着旧军装。有时飞机装得不够多,不能起飞,士兵们就闲聊:“他们刚送一些新的尸体 到冰箱,闻起来像坏了的猪肉。”我要写下这些,恐怕国内没人会相信。我们的报纸只写苏联士兵在友谊街道植树。

我同大家聊天。有的人是自愿者,他们主动来的。我注意到他们大多来自教育背景不错的家庭,来自知识界,比如老师、医生、图书管理员这类书香门第。他们真诚地梦想能帮助阿富汗人建设社会主义。现在他们嘲笑自己。在机场,曾有人带我去看一块地方:那里的阳光下停着几百口棺材。陪我的军官忍不住说:“谁知道呢…… 我的棺材可能也在那儿……他们会把我塞进去。我在这儿为什么战斗?”他说出的话把自己吓了一跳,急忙说:“不要写。”

晚上我梦见死人,他们脸上都带着惊诧:“什么,你说我死了?我真的死了吗?”

我和一群护士驱车前往阿富汗平民医院,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了礼物:玩具、糖果、饼干。我有五只泰迪熊。我们到达了医院,一座很长的营房。每个人只有一床毯子容 身。一位年轻的阿富汗女士走近我,手里抱着孩子。她想说话——过去十年,几乎这里每个人都学会了一点俄语。我把玩具给那个孩子,他用牙齿衔住。“为什么用 牙齿?”我奇怪地问。她拉开包裹的毯子,孩子小小的身体上没了双臂。“你们俄国人轰炸时失去的。”我要晕倒,有人扶住了我。

我看到我们的火箭将村庄夷为平地。我参观了阿富汗墓地,延伸得和其中一个村庄一样长。在墓地中间,一个阿富汗妇女在喊。我想起在明斯克附近的村里,一口锌制棺材被送进屋子时,一位母亲的哀嚎。那种哭声不是人或动物的……和我在喀布尔墓地听到的声音相似。

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一瞬间就变得自由的。我真诚地对待主题,它们也信任我。每个人都有自己通往自由的道路。从阿富汗回来后,我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原谅我, 父亲。”我看见他时说:“你们教导我信仰理想,但是看见那些年轻人,苏联的男生,就像你和妈妈教的学生(我父母是村里学校的老师),在外国土地上杀死他们 不认识的人,这足够让你们的话化为灰烬。我们是凶手啊,爸爸,你知道吗?”我父亲哭了。

很多人都从阿富汗安全回来了,但是还有其他案例。有一个阿富汗年轻人对我吼:“你是个女人,你了解战争吗?你以为人们优雅地死去,就像书或电影里一样?昨天 我朋友被杀了,他脑袋中弹,跑了十米才死,努力抓住自己的脑髓……”七年后,那个阿富汗人成为了成功的商人,他喜欢讲阿富汗的故事。他在电话里对我说: “你为什么写这些书?它们太恐怖了。”他已经变了一个人,不再是我在死人堆里遇见的那个害怕死亡的年轻人。

我问自己,关于战争,我想写什么书。我想写一个不开枪、无法对另一个人下手、对战争感到痛苦的人。他在哪儿?我至今没遇到。

1990-1997年

俄罗斯文学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是唯一能讲述大国独一无二的经历的文学。人们不停地问我:“问什么您总是写悲剧?”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是“红色”的人无处不在。他来自曾经的生活,带着曾经的记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写切尔诺贝利。我不知道该怎么写,用什么样的工具,从哪入手。以前,我的国家是被欧洲所遗忘的小国,世界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她的名字, 忽然,她就用所有的语言发出了声音。我们,白俄罗斯人,成了切尔诺贝利民族,成了第一个触碰到前所未有的力量的民族。人们明白过来:除了共产主义、民族主 义和宗教主义的挑战,前方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更凶猛的、覆盖度更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切尔诺贝利之后,我们已隐约看见了……

我记得,老出租车司机因为鸽子摔死在车前窗,绝望地骂:“一天撞死两三只鸽子。报纸上却写一切都在控制范围内。”

人们把城市公园里树木的叶子扒下来,运到城外埋起来;从受辐射的墙上把土刮下来,把土埋进土里。人们把木头和草都埋了。

所有人的脸上都有些许疯狂。养蜂的老人说:“早晨来到花园,缺了点什么。熟悉的声音没了,一只蜜蜂也没有,一只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一只都没有!怎么回事? 第二天、第三天,它们也没飞出来……后来有人告诉我们,旁边的核电站出事故了。但是我们很长时间什么都不知道。蜜蜂知道,而我们不知道。”

报纸上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报道,用的全是军事词汇:爆炸、英雄、士兵、疏散……克格勃也在核电站工作。他们抓间谍和特务。有传闻说,爆炸是西方特工部门策划的 破坏社会主义阵地的行动。士兵带着军用技术设备向切尔诺贝利驶来。系统以战争的模式运行,但是手持崭新冲锋枪的士兵的命运是悲剧。他能做的只是感染更多的 辐射,然后死去,那时他才能回家。

前切尔诺贝利人在我眼前变成了切尔诺贝利人。核辐射 是看不到、摸不到、闻不到的…… 围绕我们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进入辐射区的时候,我被告知:花不能摘,草地不能坐,井水不能喝……死亡隐藏在四周,但这是另一种死亡,戴着新面具的 面目陌生的死亡。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再次被紧急疏散,他们仰望天空:“太阳照耀着……没有硝烟,没人开枪。这难道是战争?我们被迫成了难民。”

早晨,人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报纸,然后又失望地放下。没有发现间谍。没有关于人民公敌的报道。没有间谍和人民公敌的世界是陌生的。出现了某种新的事物。和阿富汗一样,切尔诺贝利把我们造就成了自由的人。

我的世界就此不同。在辐射区,我觉得自己不是白俄罗斯人,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乌克兰人,而是有可能被消灭的物种的一员。两种灾难不谋而合:社会的灾难—— 社会主义的亚特兰蒂斯沉没于海底,宇宙的灾难——切尔诺贝利。帝国的没落引起了所有人的担忧:人们为日常生活而忧愁,如何生存下去?相信什么?在什么样的旗帜下站起来?或是需要如何学习不再依靠伟大思想活下去?最后一个问题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从没拥有过这样的生活。在“红色”的人面前出现了成 百上千个问题,而答案需要他独自寻找。在获得自由的头几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我四周全是惊慌失措的人们。而我聆听他们……

我合上了我的日记……

我们失去了1990年代拥有的机会。问题已经显现: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国家?强大的还是受人尊敬且人们能体面生活的?我们选择了前者——强大的国家。我们再次活在了权力时代。

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取代。这个时代转身、倒退。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二手的。

我有三个家:我的白俄罗斯祖国,它是我父亲的祖国,我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乌克兰,我母亲的祖国,我出生在那里;俄罗斯的伟大文化,没有它,我无法想象现在的自己。这些对我都很宝贵,但是在今时今世,很难再开口说爱。


浏览(980)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6-01-21 18:40:02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文章,不让“见天日”。

读完这篇文章,方知文字所能承载的历史重量,俄国人的文学,总是离不开战争的残酷,男人的死亡,女人的等待,读起来总是沉甸甸的。

谢谢海天MM转载好文。我想如果放在海天的正院里,就不会这样门庭冷落了。
回复 | 0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6-01-20 11:29:01
读完后只有一个感受,在这样的文字面前,咱们的文字好苍白。谢谢海天的介绍!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海天简牍
注册日期: 2012-05-22
访问总量: 170,78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系转贴,欢迎留言,回复不周请见谅。
最新发布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分类目录
【喜大普奔】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 纽约客:发现引力波-最完整的内
·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
· 70年前的胜利日:得知喜讯那一刻
· 机器猫小分队惊艳万维
· 中国不可能复制马歇尔计划(ZT)
· 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一图看尽两千
· ALBB纽约上市之马云不敲钟
· ALBB纽约上市之投行关系网
【不明觉厉】
·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ZT)
·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ZT)
· 阿城:从常识到通识
· 平反、道歉和现代道德政治(ZT)
· 静穆与热烈:朱光潜与鲁迅的艺术
· 略论"深度好文" (ZT)
· 唐诗江湖的那次华山论剑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关于
· 从Science辞源演变看科学之传统
· 最美文字品最好的画:张爱玲谈塞
【世艰不拆】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特朗普是极右狂人?GOP里最温和
· 怎样给小孩解释“巴拿马文件”(ZT
· 我的绿萝还能持否?
· 世界欠了你太多的掌声(ZT)
· 房间里的大象:沉默不是金(ZT)
·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词全
· 从协和的历史看中国之改变(ZT)
· 从巴黎恐袭到丹麦漫画:嘲讽的权
【习焉不识】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罗素:如何避免见识的错误
· 慎独自省之毁誉直道而行(ZT)
· 慎独自省之朋友圈内不抖机灵(ZT
· 王路:我们都是凤凰男
· 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ZT)
· 一套自我提升的方法(ZT)
·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存档目录
2016-12-05 - 2016-12-07
2016-11-07 - 2016-11-07
2016-09-14 - 2016-09-16
2016-05-12 - 2016-05-12
2016-04-08 - 2016-04-29
2016-03-01 - 2016-03-28
2016-02-17 - 2016-02-26
2016-01-19 - 2016-01-26
2015-10-02 - 2015-10-02
2015-09-02 - 2015-09-23
2015-08-27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14
2015-06-28 - 2015-06-28
2015-03-04 - 2015-03-04
2015-01-10 - 2015-01-10
2014-11-09 - 2014-11-19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3 - 2014-09-25
2014-08-05 - 2014-08-08
2014-07-29 - 2014-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