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天别院
  阅读,思考,分享
网络日志正文
阿城:从常识到通识 2016-04-08 07:35:12

我最感兴趣的永远是常识

(摘自《阿城文集》,原刊于台湾诚品《好读》杂志,2002年11月)

阿城,原名钟阿城,原籍四川江津,1949年生于北京。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后任《世界图书》编辑。他的处女作《棋王》(《上海文学》1984年7 期),引起广泛关注,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发表的关于“寻根”的理论文章《文化制约着人类》,使他成为当时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阿城90年代后定居美国,有不少杂感散文作品发表,依旧沿袭了他直白冲淡的语言风格,角度却从亲历者变成旁观者。而这种旁观,与王小波一样,学贯东西,文理皆通,文化与科学的思考加上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数十年中国政治生活的体验与阅历,使他具有一般知识分子所缺少的豁达和幽默,理性和客观。


1460125784904626.jpg

《好读》:您在《闲话闲说》里说自己'好读闲书和闲读书',行文间的例子涵盖中国的四书五经、诗词戏曲、古典小说、新文学小说,此外也见到您援引外国小说、历史文献、评论等等。以一般人谈论书籍的概念,您的阅读范围涵盖了哪些类型?

阿城:我阅读的范围就是'杂',什么都读,但是小说读得非常少。现代的专业分工概念,让人以为小说家必然读小说,这就死掉了,因为小说不是由小说产生出来的,正如艺术不是由艺术产生出来的。

我其实什么都看,包括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寻人启事之类。寻人启事描写要找的人长什么样子,阅读的过程里可以有想象。又譬如卖东西的广告,至少会描述是什么。这些都是很好的起点。我前几次来台湾,特别注意到报纸的分类广告版,其中有求职、装修的广告,或也有色情广告等,每种的文字表述都不太一样。我以为,那排版相当后现代,拼贴效果十足,还拿了一张带回洛杉矶裱起来装框挂着,远远看着很好看。

《好读》:我们在《常识与通识》里看到您说明各式各样的概念,从文学作品到科学、历史、音乐、时事,您也写到'我最感兴趣的永远是常识'。为什么要谈常识,而且把常识与通识并列在一块?

阿城:我在书里提到的各种常识,很多都是教科书说过的,只是大家忘了。然而,我所写的由多方面而来,还有许多是书以外的东西,并且把它们通贯起来。一个专业的常识很难让人觉得有趣,但将这些常识'通起来看',就有了阅读乐趣。

我自己看杂书正是基于一个通识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概念,读杂书时所得的各种想法就会进入通识的系统里,找到它自己的位置。

《好读》:现当代的小说家,常常因为创作的题材而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譬如您在《常识与通识》里提过聚斯金德与其作品《香水》。您自己在创作上也有这样的经验吗?

阿城: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前台的料理'。我自认更好的做法是,读者看不出作品混合了什么东西,只觉得读来有趣,我自己就属于这种。

我认为写作者的知识应当是在小说里渗透出来,而非罗列出来。当然,'炫技'也是一种写法,譬如张大春的写法就好,他有时写的不是那回事,却能透过语感、气氛等等达到那回事,这已经不是对或错的问题了。从某个角度说来这形成了一种知识欺骗,但你若懂得阅读,就不会问他'真是这样吗',而能欣赏其中的阅读快感。

《好读》:您写过小说、札记、随笔,也做编剧,接触过不同的文类,我们很好奇您目前正在写什么?又,您是否特定看重某个文类,比方说近代多认为小说的位阶最高,您是否会特别用小说形式完成某些题材?

阿城:我觉得写作和读书到后来就是一种习惯,要坐下来写点什么。我很难解释我正在写什么,或把无意识的东西整理出来告诉大家。另外,我对题材不是太重视,这也反映在我的阅读上。我以为任何一个东西拿起来都可以写,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写它,一写的时候就可看出你的见识、感觉。

我觉得小说不一定是最高的文类。在中国文学里,诗是最高的,次之是文章,所以我们说'文以载道',意思是文章要有自己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但小说并不载道,小说叫'闲书'。

我以为,创作是去完成在社会里无法达到的事情。我强调的是,文字或艺术人格隐藏了社会人格达不成的事情,而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是逃避或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击。当然,在艺术人格里直接引入社会人格,并不是不可以,但这种类型不是唯一的,也并非只有这样做才是有意义的。我写作的时候比较自觉,我满足的、我要求的是在艺术人格里所完成的,是我社会人格没有满足的部分。

我们所谓'文如其人',说的是文章而非小说,因为文章的艺术人格跟社会人格比较接近,而小说是在虚构的环境和文字关系里完成自己,这就是创作的快乐或满足。梁启超的时代认为小说要完成社会人格,那就是把小说当文章看待了。

《好读》:从《威尼斯日记》里看出您的旅行和生活带着闲逛的情调,特别地舒缓自在,文字间也透露出这样的风格,可能或长或短,却带有一种节奏感,特别适合朗读出来?

阿城:标点符号在我的文字里是节奏的作用,而不是语法的作用,当我把'他站起来走过去说'改成'他站起来,走过去,说',节奏就出现了。节奏与速度是两件事情;节奏是类型,譬如两拍子、三拍子,所谓快慢指的是速度。我看任何一个艺术家,通常是去找他的节奏性;速度可以很快发现,但是节奏性比较难发现,每个人的节奏形态不一样,有的人虽然是三拍子,但其中带有切分音,这常是西方的方式,而中国语言是以四分之四拍为基本,所以我们的成语都是四字言。若我把四个字四个字拆解成三个字,一个字,接着又是四个字,文字本身,而非内容本身,就有意义和美感了,或说才刺激了我们的美感。

若你没有节奏的意识时,你光从字面去找作者所写的是什么,其实一点不然。譬如木心有很多诗是无意义,但是在节奏上有意义,他的诗里就有很精微的节奏变化。很多人说看不懂诗,若不从'说的是什么'的方面来看,节奏本身其实就是有意义的。

《好读》:曾经读到您的《棋王》是在三四天里写成的,您写作一向如此迅速吗?您写作时如何察觉到某种文气,或者感觉到作品完成了?

阿城:我写东西确实比较快。我以为,写小说真的是很个人的事情,你想怎么写都可以,譬如先写提纲、酝酿、构思,但也可以就这么踏进去了。我写《棋王》的时候就是这样,写到王一生上了车要做啥,决定要去下棋而非去打拳,这就成了《棋王》的故事。我觉得题材不重要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题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走法。我写到感觉节奏重复了,就马上把重复的删去,或感觉某个节奏完成了,就知道是结束了。

《好读》:您批评一般人写作落入中学生作文选范文的弊病,可以说明其中意思吗?您也提到自己写了小说十年后才得见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钱锺书等人的作品,对于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阿城:中学生作文模板的问题就是'学生腔',那是老师造成的。学校、老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提前把你应该知道的都告诉你,你读了以后就能站上这个高度,由这个高度再往上走,就省去不少力气。

然而,'腔'的害处在于,你以为会了那个腔就是会了艺术,而'腔'又是最好模仿的。比如说张爱玲,我们说受到张爱玲影响的人写的是'张爱玲腔',而非张爱玲。我以为,张爱玲的感觉方式和写作语言,已经是白话文的顶峰了,沈从文也是如此,若我能早些读到他们的作品,对创作只有好处。当然,很多人都会问'你受谁的影响最大',但我以为这好像问在餐馆里吃了猪牛羊肉的人,你身上的哪个部分是羊肉变的,这是不可能回答的。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都经过消化了,那不是影响,而是变成自己的。

《好读》:您在各地游历,总不脱闲散与自由的气息;而即使您过去一度因为家庭背景无法考进大学,等到考试恢复了'亦不动心',仍旧选择过着'闲时写写画画'的日子,我们很好奇您的生命态度或价值观是什么?

阿城:我过日子的方式是过程形态而不是目的形态──目的形态常常会造成所谓的'死不瞑目'。其实你看得多了,看事情就比较宽,不会那么绝对,你也就不会变成任何观念的人质。

浏览(1032)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海天简牍 留言时间:2016-04-08 11:12:16
<p>回芹泥:阿城著述不算丰富,高度不凡。下面是百科上关于其作品的简单介绍:</p><h3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overflow: hidden;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px; border-bottom-style: none; font-size: 1.2em; line-height: 1.6;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image: none;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span class="mw-headline" id=".E5.B0.8F.E8.AA.AA">小说</span><span class="mw-editsection" style="-webkit-user-select: none; font-size: small; font-weight: normal; margin-left: 1em; vertical-align: baseline; line-height: 1em; display: inline-block; white-space: nowrap; unicode-bidi: isolate;"><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righ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5%9F%8E_(%E4%BD%9C%E5%AE%B6)&action=edit§ion=3&editintro=Template:BLP_editintro" title="编辑小节:小说"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编辑</a><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lef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span></h3><ul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1.6em; padding: 0px; list-style-image: url("data:image/svg+xml,%3C%3Fxml%20version%3D%221.0%22%20encoding%3D%22UTF-8%22%3F%3E%0A%3Csvg%20xmlns%3D%22http%3A%2F%2Fwww.w3.org%2F2000%2Fsvg%22%20version%3D%221.1%22%20width%3D%225%22%20height%3D%2213%22%3E%0A%3Ccircle%20cx%3D%222.5%22%20cy%3D%229.5%22%20r%3D%222.5%22%20fill%3D%22%2300528c%22%2F%3E%0A%3C%2Fsvg%3E%0A"); color: rgb(37, 37, 37);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2.4px; white-space: normal;"><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棋王》:1984于《上海文学》第七期,1985年11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其中收录另两篇小说《树王》、《孩子王》。<span style="line-height: 22.4px;">2000年第四版,同时也收录的小说包括《会餐》《节日》《炊烟》《傻子》《卧铺》《树桩》《周转》。</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遍地风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台北:麦田,2001年。</li></ul><h3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overflow: hidden;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px; border-bottom-style: none; font-size: 1.2em; line-height: 1.6;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image: none;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span class="mw-headline" id=".E5.8A.87.E6.9C.AC">剧本</span><span class="mw-editsection" style="-webkit-user-select: none; font-size: small; font-weight: normal; margin-left: 1em; vertical-align: baseline; line-height: 1em; display: inline-block; white-space: nowrap; unicode-bidi: isolate;"><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righ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5%9F%8E_(%E4%BD%9C%E5%AE%B6)&action=edit§ion=4&editintro=Template:BLP_editintro" title="编辑小节:剧本"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编辑</a><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lef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span></h3><ul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1.6em; padding: 0px; list-style-image: url("data:image/svg+xml,%3C%3Fxml%20version%3D%221.0%22%20encoding%3D%22UTF-8%22%3F%3E%0A%3Csvg%20xmlns%3D%22http%3A%2F%2Fwww.w3.org%2F2000%2Fsvg%22%20version%3D%221.1%22%20width%3D%225%22%20height%3D%2213%22%3E%0A%3Ccircle%20cx%3D%222.5%22%20cy%3D%229.5%22%20r%3D%222.5%22%20fill%3D%22%2300528c%22%2F%3E%0A%3C%2Fsvg%3E%0A"); color: rgb(37, 37, 37);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2.4px; white-space: normal;"><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AB%E7%9A%AE%E4%B9%8B%E9%99%B0%E9%99%BD%E6%B3%95%E7%8E%8B" title="画皮之阴阳法王"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画皮之阴阳法王</a>》(与<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9%87%91%E9%8A%93" title="胡金铨"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胡金铨</a>合著,1993)</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9F%8E%E4%B9%8B%E6%98%A5_(2002%E5%B9%B4%E7%94%B5%E5%BD%B1)" title="小城之春 (2002年电影)"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小城之春</a>》(台北:时报,2002)</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6%B8%85%E6%BA%90_(%E9%9B%BB%E5%BD%B1)" title="吴清源 (电影)"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吴清源</a>》(2006)</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82%E9%9A%90%E5%A8%98_(2014%E5%B9%B4%E7%94%B5%E5%BD%B1)" title="聂隐娘 (2014年电影)" class="mw-redirect"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聂隐娘</a>》(2015)(入围<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52%E5%B1%86%E9%87%91%E9%A6%AC%E7%8D%8E" title="第52届金马奖"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第52届金马奖</a>最佳改编剧本)</li></ul><h3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overflow: hidden; padding-top: 0.5em; padding-bottom: 0px; border-bottom-style: none; font-size: 1.2em; line-height: 1.6;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image: none;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span class="mw-headline" id=".E6.95.A3.E6.96.87">散文</span><span class="mw-editsection" style="-webkit-user-select: none; font-size: small; font-weight: normal; margin-left: 1em; vertical-align: baseline; line-height: 1em; display: inline-block; white-space: nowrap; unicode-bidi: isolate;"><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righ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8%BF%E5%9F%8E_(%E4%BD%9C%E5%AE%B6)&action=edit§ion=5&editintro=Template:BLP_editintro" title="编辑小节:散文" style="color: rgb(11, 0, 128); background: none;">编辑</a><span class="mw-editsection-bracket" style="margin-left: 0.25em; color: rgb(85, 85, 85);">]</span></span></h3><ul style="margin: 0.3em 0px 0px 1.6em; padding: 0px; list-style-image: url("data:image/svg+xml,%3C%3Fxml%20version%3D%221.0%22%20encoding%3D%22UTF-8%22%3F%3E%0A%3Csvg%20xmlns%3D%22http%3A%2F%2Fwww.w3.org%2F2000%2Fsvg%22%20version%3D%221.1%22%20width%3D%225%22%20height%3D%2213%22%3E%0A%3Ccircle%20cx%3D%222.5%22%20cy%3D%229.5%22%20r%3D%222.5%22%20fill%3D%22%2300528c%22%2F%3E%0A%3C%2Fsvg%3E%0A"); color: rgb(37, 37, 37);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2.4px; white-space: normal;"><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威尼斯日记》,作家出版社,1997年。台北:麦田,1994年</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作家出版社,1998年</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闲话闲说》(台北:时报,1997)</li><li style="margin-bottom: 0.1em;">《常识与通识》,作家出版社,1999年。台北:脸谱,2001年。</li></ul><p><br/></p>
回复 | 0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6-04-08 09:36:41
<p>记得阿城写得《棋王》,好早了,后来好像就没怎么写东西了。</p>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海天简牍
注册日期: 2012-05-22
访问总量: 167,4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系转贴,欢迎留言,回复不周请见谅。
最新发布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分类目录
【喜大普奔】
· 超简单榨菜鲜肉月饼(给网友)
· (ZT)夜幕下的航拍,令真相一览
· 纽约客:发现引力波-最完整的内
·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
· 70年前的胜利日:得知喜讯那一刻
· 机器猫小分队惊艳万维
· 中国不可能复制马歇尔计划(ZT)
· 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一图看尽两千
· ALBB纽约上市之马云不敲钟
· ALBB纽约上市之投行关系网
【不明觉厉】
·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ZT)
· 爱因斯坦:我的信仰(ZT)
· 阿城:从常识到通识
· 平反、道歉和现代道德政治(ZT)
· 静穆与热烈:朱光潜与鲁迅的艺术
· 略论"深度好文" (ZT)
· 唐诗江湖的那次华山论剑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关于
· 从Science辞源演变看科学之传统
· 最美文字品最好的画:张爱玲谈塞
【世艰不拆】
· 聂树斌冤案要问责,更要制度反思
· 特朗普的崛起与亨廷顿的还魂
· 特朗普是极右狂人?GOP里最温和
· 怎样给小孩解释“巴拿马文件”(ZT
· 我的绿萝还能持否?
· 世界欠了你太多的掌声(ZT)
· 房间里的大象:沉默不是金(ZT)
·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词全
· 从协和的历史看中国之改变(ZT)
· 从巴黎恐袭到丹麦漫画:嘲讽的权
【习焉不识】
· 民主选举的希特勒如何成为大独裁
· 《经济学人》:写作风格入门指南
· (ZT)公民权利指南:如何应对警察
· 罗素:如何避免见识的错误
· 慎独自省之毁誉直道而行(ZT)
· 慎独自省之朋友圈内不抖机灵(ZT
· 王路:我们都是凤凰男
· 精力分配决定了你的层次(ZT)
· 一套自我提升的方法(ZT)
·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存档目录
2016-12-05 - 2016-12-07
2016-11-07 - 2016-11-07
2016-09-14 - 2016-09-16
2016-05-12 - 2016-05-12
2016-04-08 - 2016-04-29
2016-03-01 - 2016-03-28
2016-02-17 - 2016-02-26
2016-01-19 - 2016-01-26
2015-10-02 - 2015-10-02
2015-09-02 - 2015-09-23
2015-08-27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14
2015-06-28 - 2015-06-28
2015-03-04 - 2015-03-04
2015-01-10 - 2015-01-10
2014-11-09 - 2014-11-19
2014-10-03 - 2014-10-20
2014-09-03 - 2014-09-25
2014-08-05 - 2014-08-08
2014-07-29 - 2014-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