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杨虹万维博客的博客  
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  
https://blog.creaders.net/u/940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杀手是怎样造就成的? ----是什么因素导致受伤儿童成为暴力成人 2015-06-12 08:33:16

                          

本文作者丽莎费尔斯通(Lisa Firestone)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和格兰登协会(Glendon Association)研究与教育部主任。


       多年前为制作暴力评估级别的研究,我曾到有重度安保的监狱,采访谋杀犯以及其他暴力犯罪分子。每次面对这些罪犯采访时,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如何沦为一名暴力犯罪分子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每一名罪犯的童年都有过特别可怕的心理创伤经历。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诸如“每一个”、“所有”或者“总是”这样的字眼。当然不是所有的暴力都来源于同样的原因。但是,当你仔细看看任何一个暴力犯罪人,你会发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过极其可怕和痛苦的、黑暗的过去。比如美国有一个案件中的杀手,是一个富有家庭的财产继承人,因涉嫌杀害三人而被捕。此人在七岁的时候,目睹了母亲自杀。这名罪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冷漠地描述了他母亲自杀前的那个晚上,父亲告诉他跟妈妈说“晚安”,后来,他奋力在母亲下葬的时候,想要救活已经逝去的母亲。


            不是每一件心理创伤都造就一个杀手,但是大所数杀手是由心理创伤造就而成。贫穷、虐待和偏见等,都会使得孩子参与帮派逃离。洛杉矶一个专门帮助孩子参加帮派的慈善机构创建人格雷格–博伊尔教父(Father Greg Boyle)说,“孩子参加帮派是为了逃离什么。”因此,我们必须要问:“孩子在逃离什么呢?”


            从贫穷到富有,从系列杀手到帮派成员,在几乎每一个暴力犯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绝望的故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噶波瑞欧博士(Dr. James Carbarino)研究了很多暴力犯罪人,包括死刑犯。他称这些犯罪人是“心理创伤没有得到医治的孩子,居住在一个可怕的男人身体里面。”“还有一个可怕的,就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曾经受过伤的童年、那个受伤儿童的愤怒与恐惧。可现在呢,在一个成人的身体里,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替那个曾受过伤的孩子行道。”


            当然,暴力有其基因方面的原因,但是基因总是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表象基因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虽然经历不会改变基因,但是却会极大地影响基因如何表达。换句话说,你可以有杀手的基因图谱,但你不会伤害一只飞虫。让人成为杀手的是心理创伤。噶波瑞欧博士说:“杀手的情感已经遭到破坏,已经形成了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因为被人欺负、被同伴拒绝,或者在家里遭到虐待和被忽视,加剧了他们已经被破坏的情感更加严重。他们可能一直饱受悲哀、忧郁、绝望、自我夸张和自恋的困扰。”


            人生来的大脑结构是中性的,有能力发展同情心和爱心。但是要做到能够发展同情心和爱心,还需要有正面的经历,避免负面的经历;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互动,帮助人适应调整和社交。此外,还需要避免严重的、会伤害情感的事件。


            心理创伤事件有多种形式。比如受到虐待和被忽视,会导致发生暴力。有一项研究发现,被母亲忽视或者被父母虐待,会导致日后产生极大的进攻性。


1.    家庭里的进攻性—正如博伊尔教父认为的,大多数孩子参加帮派,是在逃离什么,包括逃离他们的家庭。很多有暴力的人,都目睹过家庭暴力。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估计,有大约百分之四十的暴力青少年,曾目睹他们的父母有过激的冲突。研究认为,儿童虐待和家暴事件是导致成年人暴力行为的重大因素。

 

2.    早期生活遭到拒绝或被忽视---遭到抛弃的孩子,会在心理上留下很难愈合的伤痕。每一种忽视,都对大脑功能的发育留下严重的、长期的影响。孩子被主要的照顾者拒绝,几乎没有办法让形成有安全感的依恋关系。 

 

3.    依恋方式的问题---养育情感健康的孩子,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给予孩子安全的依恋方式。但以理–西格尔博士(Daniel Siegel)提出以下具有安全感的依恋方式:

(1)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2)   孩子需要感受到被当做自己看待(而不是被期望地看待---译者注)。

(3)   孩子需要感受到有愁苦的时候,得到大人的安慰。

(4)   孩子需要有安全感。


一个孩子若果没有体验到这些“感受”,就会发展一个被破坏了的自我,以及一个毁灭性的的成人关系模式。


     4. 感觉到羞耻---孩子受到忽视,或者在身体和言语上受到虐待、被欺负,或者受到偏见和歧视,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羞耻感,并且这种情感会伴随他们走进成人的生活里。可以导致日后孩子有暴力倾向的事件之一,就是对孩子进行羞辱。当然,父母不可能完全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不受一点苦。那样的环境也不是养育孩子的目标。不过,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爱心的、在情感和行为上都持续稳定的父母,给孩子提供有架构的、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不论孩子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他们都有权利在一个感觉安全的、感觉被当他们自己看待的、在有苦楚的时候得到安慰的,以及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只要我们没有给孩子这些条件,我们就会使得社会无法抵挡未来的暴力行为。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预防暴力,我们必须严严肃地考虑早期干预。我们需要一起努力,预防儿童虐待,为年轻人建立更好的心理健康测试和服务。如果你担心一个孩子的状况,最基本的是寻求心理帮助。越是早预防,结果越有效。有一个关爱的老师、家庭、辅导师、家庭成员或朋友,会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两重天。我们绝不能够对一个与众不同的、不友善的或者是让我们害怕的孩子不理不睬。我们要问自己,让孩子害怕的,日后孩子会让世界害怕。那就是我们需要开始做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ompassion-matters/201504/the-making-murderer


杨虹:心理辅导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曾任西雅图西华报、华声报专栏作家。新浪网教育频道国际学校驻站作者。《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作者      

 

 更多了解该书:http://www.rainbow-fans.com

 

 



浏览(4524)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杨虹万维博客
注册日期: 2015-02-12
访问总量: 221,71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该书被浙江图书馆收藏
该书被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收藏
www.rainbow-fans.com
该书被台湾中央研究院收藏
www.rainbow-fans.com
该书被台北市立图书馆收藏
《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在美洲发行
最新发布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九)第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八)回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七)感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五)我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七)垃圾站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五)搬到夏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四)打猎
分类目录
【夏威夷随笔】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九)第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八)回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七)感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五)我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七)垃圾站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五)搬到夏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四)打猎
· 夏威夷随笔(之六)“梦圆山庄”里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三)如何做
· 夏威夷随笔(之二) 失了大山,
【情感故事】
· 从神坛下来到求死---一个牧师扶
· 感悟痛苦 (八)走过痛苦
· 感悟痛苦 (五)痛,但扔有力量
· 感悟痛苦 (四)约伯事件的启发
· 感悟痛苦 (三) “痛” 与 “苦”
· 感悟痛苦 (二)探索痛苦的作用
· 感悟痛苦 (一)葬咪咪
· 光有“强大的内心”是不够的
【儿童教育】
· 你是哪一种爸妈?
· “忘记背后、努力前面”是个神话
· 在还来得及之前-----预防下一个
· 在还来得及之前-----预防下一个
· 老师应该奖励提问题的学生----透
· 杀手是怎样造就成的? ----是什
· "这些从中国来的年轻留学生
· 空气污染对大脑不利
· 写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悲伤
· 写给父母:当孩子面临伤痛
【人物素描】
· “为了三十年后长大了的孩子…”
· 王开运先生留给台湾的遗产
· 罕牧师的一生:多么美丽
【宗教信仰】
· 写作的意义
· 台湾之美
· 你怎样管理神交给你的“园子”?
· 也谈中国与台湾相差有多远
· 别做“又恶又懒”的父母
· 天堂不需要用钱,但我们还在地上
【婚姻家庭】
· 当女人嫁给“愚孝男”
· 请问:这样的晚年生活,你愿意接
· 王先生:我看“从走下神坛到求死-
· 小毕家人的分离之殇
· 当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在河里:回复
· 凑合的婚姻:死守、还是解脱?--
· 其实,很多婚姻原本是可以走下去
· 可以预防的悲剧 ----电视剧《证
· 可以预防的悲剧 ----电视剧《证
· 谁拿得走你的奶酪?
【亲子关系】
· 当工作过量被指是猝死的原因时..
· 谈“被美国移民局驱赶的中国女学
· 预防小留学生学坏:与孩子建立良
· 情人节致父母: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宠物乐园】
· 生命的轮回---写给我永远的Brown
【父母之爱】
· 父母之爱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
· Elliott Ohannes 博士: 点评《
· James Tille 博士:点评《慈祥与
· 陳柏壽博士: 点评《慈祥与残酷:
· 问父母:你们在哪儿?
· 父母应该反省,然而…
· 谁会是下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
· 妈妈这样告诉女儿 (改良版)
· 别做“又恶又懒”的父母
· 警惕母亲对孩子的另类虐待
存档目录
2017-03-05 - 2017-03-12
2017-02-16 - 2017-02-26
2016-08-13 - 2016-08-20
2015-09-15 - 2015-09-15
2015-07-04 - 2015-07-06
2015-06-01 - 2015-06-29
2015-05-17 - 2015-05-29
2015-04-01 - 2015-04-27
2015-03-07 - 2015-03-31
2015-02-11 - 2015-0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