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称呼这位牧师为“吴牧师”吧。吴牧师已经离世有点年头了,不过认识他的人,以及读过有关他的故事的人,还会常常带着感慨回忆吴牧师的一生。有的时候,我也会想,假如时光能够倒流的话,这位大名鼎鼎的牧师会对他的生活做一个怎样的选择?
吴牧师年轻的时候渡洋留学,即将毕业的时候,遇上共产党执掌中国。读神学的吴牧师迫于政治压力,留在了国门之外的地方,与妻儿过着分离的生活,期待着有一天全家团圆。吴牧师可不是仅仅知道念几句经文的牧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数理化样样精通,加上人又长得高大、英俊,谈吐风趣、幽默,性格平易近人,他任职的教堂信徒人数有几千人,成为当时某教派中人数最多的教堂,而吴牧师为无数个政界军界以及宗教界知名人士,主持过葬礼。
吴牧师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尽管无法与妻儿见面,但是从不间断给妻儿寄钱,他写给妻子的信,里面写满“好想你”。他不管去了什么地方,都会在当地拍张照片寄给家人,还会在信封里寄几根细绳,要孩子们量好身高再寄回给他。他有十几个孙儿,名字都是他取的。如果不是遇到另一个女人,也许他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个版本…可惜没有“也许”。
年过六旬的吴牧师,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单身女人好上了!那时起,他便开始写信要求妻子与他离婚,遭到妻子拒绝后,又写信威胁妻子“若不同意我与某女士结合,我就离开香港,叫你们永远找不到我。”最后,吴牧师可谓破釜沉舟,对外以“妻子已经过世”为名,在没有办理离婚证的情况下,强硬将“小三”扶正。
吴牧师为此丢掉了在大学的教职,牧师资格也差点被罢免。不过,终因信徒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不得不提前放弃教会的牧师职位。加上上位小三恼怒被牧师家人“骚扰”,于是牧师带着她移民他国。
小三被扶正后,牧师从此不得再与家人有任何来往。不过,那个时候牧师的家人去探望他,不必得到小三批准,政府发张“通行证”就行了。何况当地知情人甚多,岂敢明着阻止?所以,小三就是有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待牧师的家人。平时,牧师把自己家人的照片和信件都藏在办公室里,偷偷与家人联系。
或许,吴牧师最初移民之后,也渡过一段惬意、安静的日子。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坐在院子里享受阳光,旁边还有可爱的孙子陪伴。”他所讲的“孙子”,是那位小三的孙子。在教会里,他们以夫妻相称,加上牧师也乐意助人,很受信徒崇拜。
这位曾经赫赫有名的牧师,过着不容易的 “三防生活”:他这厢不得不偷偷摸摸像贼一样应付着家人跟他联系;她那厢嗅觉灵敏严加防范,确保他没有机会和条件与他家人联系。对于万里迢迢来看望他的家人,他也从不敢请到家里,而是在小三带领下,像地下工作者接头似的,在饭店里的一个角落,接受孩子们请他吃个饭。他甚至可以看着小三把已经到家门口,提着一大堆礼物的孙子赶走而无动于衷。牧师跟别人交谈时,要一个谎言加一个谎言,坚持他“在中国大陆没有亲人。”就连来到当地读书的孙子,他也不敢相认。不过,时间久了,人们还是得知真相,虽然当面一大堆客套,可一转身当笑料谈论。
这样的“三防生活”过了一些年后,牧师因为生病被上位小三送进老人院。那时牧师与另一位老人住一个房间。他对面床铺上的墙上,花花碌碌地挂满了家人孩子的照片,而牧师这边床的墙壁上,雪白雪白地,与对面床的墙上形成鲜明对照。他就这么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不停地按铃,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说后背痒痒。有个工作人员被他呼叫的次数多了,没好气地对他说:“杯子里的水还有一大半,你总叫什么呀?”
牧师后来真的患病被送进医院。病愈之后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离开老人院超过规定天数,需要重新申请入院;小三不肯接受牧师回家,称她无法照顾;而医院按照政府医疗保险的规定,必须出院。最后,牧师告诉医生:不要再医治我了,让我去吧!
吴牧师就这样“去了”。这个曾经在教会为诸多达官贵人主持过隆重宗教葬礼的牧师,死了之后竟然没有一家教堂为其举办葬礼。他的葬礼,是一位朋友全家人帮忙在殡仪馆草草举办的。来参加葬礼的,也不过寥寥一些拄着拐杖的迟暮老人。他那近在咫尺的孙子,也没有来跟他道别。他的一个老朋友在听到牧师下葬之后,摇头叹道:“可惜啊!可惜啊!吴牧师这一生就这么去了!”
不知道这个老朋友所说的吴牧师这一生,为什么可惜?他也有过风光年华啊!不过我好奇,假如时光倒流,他会对他的生活做一个怎样的选择?也许他仍然愿意抛弃一切,享受美女;毕竟对于成功的男士,美女的诱惑难以抵挡。或许他不会再孤注一掷扶正小三。人们大多纳闷:他真的心甘情愿地受人管制?真的对妻子没有一丝愧疚之感?对孩子没有一点眷恋之情?对家乡没有一毫怀念之心?
人与动物之别就是人有良知的意识、有情感的功能。当牧师孤零零躺在老人院的床上 ,难道他看着对面床铺的亲情融融没有一点触动?难道他真不乐意自己的孙子来探望?当他一次次跟小三提出,想要回家遭拒绝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什么?当他在医院里,得知已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会感到绝望吗?当他请求医生不要再医治他,让他去的时候,他真的甘心吗?可惜吴牧师已去,我无从知晓他怎么想。或许,下一个躺在老人院,像吴牧师一样为了小三抛弃妻儿的男人,可以给一个答案。
杨虹:心理辅导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曾任西雅图西华报、华声报专栏作家。新浪网教育频道国际学校驻站作者。新作《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被台湾和大陆多家高等院校图书馆收藏。美洲专销网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