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河粉"与"郊外油菜" |
| 流传于民间的俗语,某地域居民对于一些物事惯用的叫法,世代相沿,隔得久了,考究其出处就有了难度.若有文字记载,多翻翻书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否则只能通过老辈人的耳传面授,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一点痕迹。1$Z=]a+S
{V
“干炒牛河”的“河”以及“郊外油菜”的“郊外”就是今天要讲的话题。RNGnJ-1S
Gb#,/G5.
多年前,新加坡政府出于对国民健康的考虑,禁止当地的食肆售卖“干炒牛河”。老实说,如今很多馆子或食物摊售卖的“干炒牛河”油确实很重,几筷子过后,就能看到碟子上厚厚的油。不过,据香港一项食物营养报告显示,“干炒牛河”并非是唯一“不健康”的食物。据说一碟干烧伊面的脂肪含量高达115克,超过正常人体摄取量的一倍。 至于常见快餐食物中的猪扒饭、咖喱牛腩饭、鱼香茄子饭及西炒饭等,所含热量及脂肪都会较多,同为“不健康食物”。当然,西式快餐也不乏高卡路里、高脂肪、高胆固醇、多盐等影响健康的元素。但多数消费者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吃了再说。 />2e&/
: n<yR" 9v
时至今日,我想决不会有人把“干炒牛河”联想为 Dry Stir-fried River.大家都知道“河”是“河粉”的简称。是一种盛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的食物。按理说,这种同样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等工序制成的米制品,应该是“米粉”的兄弟,跟“河”有什么关系呢?>QmlQFw.
Vk ,Mk{
“河粉”的确跟河没有关系,但是跟广州市的“沙河镇”却有莫大的关系!据说,这沙河粉的原产地就在这“沙河镇”。这等米制品并非沙河独有,最后却因“沙河”得名的原因在于白云山的“九龙泉”和当地产的“细金凤”米。r .Xmi%l
oR*B4vjZ
沙河镇位于广州东北郊,因有珠江支流沙河(又称沙河坑、沙河涌)流经此地,积沙成陆,故名“沙河”。由于地质多沙,宜种坡地禾,尤其是一种名叫“细金凤”的品种。但“细金凤”谷粒细小而米味薄,作主粮不够理想。有一对在此居住的客家夫妇善于制作粉类食物,他们就取白云山上清澈甘醇的九龙泉水泡浸细金凤米,磨成米浆,用笸箕(一种圆而扁的竹器)蒸成薄块。粉片薄得像纸,再将粉块相叠切成粉条。因为这种粉口感爽软韧筋兼备,深受欢迎,所以声名远播。虽然沙河早已无人种稻,“细金凤”也成历史陈迹,“沙河粉”却作为一个“著名品牌”流传至今。U"w< ^|
J]N:#+Qp
前面说过,时下很多的“干炒牛河”重油,其实也与人们急功近利,不求甚解有关。香港导演徐克的电影《满汉全席》中,借满汉楼老板欧兆丰的口说出怎样才是一盘好的“干炒牛河”。欧老板说:。。。炒牛河,油太多会腻口,油太少会粘锅。酱油也要不多不少,才能每一条都色香味俱全。牛肉先要在油里炸到6成熟,锁住它的香味,再下锅与豆芽一起爆炒,这样才够嫩口。火要够大,全靠厨师的腕力,粉在锅中能充分和空气接触,又不会有一条断裂。炒好的粉放在盘子中,不见一滴油,这才叫够干身。”#>i+<jiu/
s/97A(LQ`
“干身”一语,知易行难。试问有几个大厨肯为这种大众化食品在这“恰到好处”上下功夫呢?m9G|
3 o -[,
“河粉”讲过,接着讲一讲“郊外油菜”的来历。 _ <B4v
/|KJm*kP
现在大多数饭馆都会有“油菜”这道食物,广东“饮茶”式的油菜通常叫做“灼油菜”,是把青菜放到汤锅里焯,再加上蚝油奉客。但菜牌里的“郊外油菜”却是炒的。鸡鸭鱼肉之间有一盘油光滑亮,青翠欲滴的炒青菜,对调节食欲有很大的帮助。.S<,I6mgx
BFxkULl>a7
在香港,在广州,我曾在席间问过朋友:郊外油菜的“郊外”是指哪里呢?包括许多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朋友都回答是“各处城郊”。当我告诉他们,其实这“郊外”是指广州的“小北”,他们都觉得很新鲜,问我有什么根据。我就会把我所知道的这个典故说给他们听。]NHTJt^UW
300$_1L1
话说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小北出土了南汉马氏二十四娘的墓券,这件文物被乡民李月樵得到,他就在附近设了一间茶寮,将墓券陈放在茶寮内招徕客人。并将其命名为“宝汉茶寮”,取纪念南汉珍宝的意思。什么叫做“墓券”呢?原来古代有名气的人建坟墓,要向“地府”买地,并写下买地文辞、刻石为“券”、埋在圹穴中作为凭据。 8M<X=TZ
kg+RQ le
“宝汉茶寮”地处广州北城门外,东北有白云山,西南有越秀山,是市民郊游、清明踏青扫墓必经之地。李月樵善于布局,茶寮采竹篱蓬门茅舍的造型,四面种上丛丛翠竹、加上花径草树,很有田园风味。店里以鸡三味比较出名,家养的肥鸡一只可以做三样菜:雞開膛作兩邊,半隻「白切」;半隻切件蒸「金針、雲耳、冬菇」;雞腸肝腎等内脏(鸡杂)洗干淨用紹酒腌过,用来炒菜。蔬菜也是自己院子里种的,顾客可以到菜圃里选摘,即摘即炒,并名之为“郊外油菜”,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味菜式,一时传为佳话。 7+ J?6
AkcX!{?
同治年间,广西临桂的名士倪鸿,在越秀山麓建了寓所,题名“野水闲鹤馆”。倪鸿认识了李月樵,知道了“墓券”的事,就将石刻的券文记入他撰写的《桐荫清话》中,还为“宝汉茶寮”题了一副对联:桥东桥西好杨柳,山北山南闻鹧鸪。/iy;hKw:
eKra.A$
后来,骚人墨客前来茶寮观赏石券、题诗作联、郊游品茗的人就越来越多。有关“宝汉茶寮”的诗文也多起来。陈之鼎的对联是:商量白酒黄鸡局,点缀青山红树家。邓绚裳《宝汉茶寮·竹枝词》云:“宝汉名寮小北张,宾朋从此乐壶觞;肥鱼大酒朝朝醉,谁奠芳魂廿四娘?”邓方在他《羊山杂咏》中也写道:“宝汉茶寮卖酒旗,浓秋烟景晚唐诗。马家廿四娘如梦,一路青山叫画眉。”PZu><Pgl)
5Rdz6TCyc
“宝汉茶寮”的原址就在如今的广州“下塘”宝汉直街,属“登峰大队”。后来曾改名为“宝汉茶楼”,八十年代初还在经营,是一层的砖瓦建筑物。后来那一片都拆了,改建成了酒店。相信他们的餐厅里也会供应“郊外油菜”,有机会到那里进餐,不妨跟服务员讲讲这“郊外”的典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