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宝珠博“论在中国当贵族”一文,深为文中的观点所折服,尤其赞成宝珠博对中国新富阶层的劝诫:“富足但不必失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你可以继承父辈的财富但不必失掉独立人格;你可以送孩子进技能训练班,但不必让孩子停留在攀比的角逐中”。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贵族气质。闲来无事,在强顶宝珠博好文的同时,随便侃侃我对西方人的贵族气质,以及中国人名士风度的理解。
中国人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不过,在我看来,从古至今,中国有王族,有官宦世家,有书香门第,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因为贵族不是三代就能培养出来的。看看英国王室的历史就知道了。英国王室的直系血缘至少可以上溯到一千年前的诺曼底公爵,何况诺曼底公爵当时已经是贵族。
古代欧洲的贵族体制在现代人眼睛里也许“看起来很美”,其实它是一种异常僵化,封闭,排他的体制,一切以血统论,在当时的社会里,平民很少有上升的空间,中世纪的欧洲之所以落后,这种社会体系难辞其咎。
当然西方的贵族也并非一无是处。古代的中国崇文,古代的西方尚武。骑士未必都是贵族出身,贵族必须是骑士。贵族骑士可以大字不识,武艺却绝不能丢,一遇战事,则必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当然,武艺高低和人的身体条件,天赋有关,勇气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在西方人崇尚的贵族气质,勇气是第一要素。所以法国大革命时代,贵族们会像玛丽.安东莫奈特那样从容走向断头台,温莎公爵会策马从炸弹旁从容踱过,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会义无反顾地随夫流放西伯利亚。
在平民化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理解的“贵族气质”可能更接近于“骑士精神”,或者“绅士风度”。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骑士精神的:“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高素质的西方人身上,时有体现,比如泰坦尼克号上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妇女和孩子,自己整整领带,从容迎接死亡的中产阶级男士们。
与西方人的贵族气质,绅士风度这种行为准则对应的中国元素,是“君子之风”。
名士风度则是存在于这些行为准则之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内心的追求。名士风度是中国的,古典的,知性的。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点名士风度,比如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对字画金石的欣赏,对园艺的爱好,对古诗词那种融入骨髓的深情。
名士风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清末八旗子弟斗蛐蛐,玩鸽子,唱京戏,刻鼻烟壶,是玩物丧志。穷文人“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平无一事,竹林寺里看梅花。”才是名士风度。
“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度可以是家传的,熏陶出来的,天生的,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真名士并不一定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最会种花的是花匠而不是名士,但真名士必定是品格高洁,藐视金钱权贵,潇洒不羁的人,如阮籍,如陶渊明,如林和靖。
名士们是超脱的,亦是清醒的。他们寄情山水的同时,也忧国忧民。他们可随时出世和入世。比如诸葛亮高卧隆中时是名士,一旦遇明主而致仕,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人自古多有名士情节。爆发户,政治野心家,贪官酷吏是最爱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一类。如果满世界说英语,唱京剧,跳国标舞,弹钢琴的江泽民算是一位多少有些喜感的人物,那么最荒唐恶心的案例,当属重庆酷吏王立军,这里不消细说。
文化有中西之别,人性是相通的。在我眼里,西方的贵族气质,骑士精神,与中国的君子之风,名士风度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穿越中西古今的人性之美。
链接:宝珠: 论在中国当贵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