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想起了石榴 |
| 前不久,奥克兰一份报纸刊发了一篇文章,谈到新西兰超市上售卖的蔬果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细心一想却也可以理解,虽然新西兰是一个农业国,由于气候的原因,很多种蔬果不能在本地生产,但是竟然连灯笼椒也要从国外运来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想到这个话题是由于在超市里看到红艳艳的“美国石榴”,联想到国内的“会理石榴”,尤其是临潼的“酸石榴”不禁口内生津。
著名的“会理石榴”是我们去年回国旅游的时候在重庆第一次品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话说有一天我们去吃“板栗鸡锅”,在饭店门外看到几个卖石榴的挑子,绿黄的果皮底色与大面积的红色互相映衬,鲜艳夺目。其中一个掰开了的石榴向游人展示出水红色、晶莹剔透、马齿状的籽粒,我马上就买了几个。回家后一试,真的是果大、皮薄、色鲜、汁多、籽软,果味浓甜!以前我经常出差到西安,吃过陕西的石榴觉得相当不错,但比起会理石榴来还是稍逊一筹。陕西临潼有两样特别的水果,其一是“酸石榴”,具有药用价值,据说除了对痢疾、腹泻等病症有辅助的食疗作用外,用酸石榴泡酒对于支气管炎、咳嗽也有很好的功效。由于销售面窄,酸石榴的卖价一直都比甜石榴要高。另一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是“火晶柿子”,它的个头比较小,色泽红鲜光亮,皮薄无核,糖分很高。“火晶柿子”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吃的时候,一手捏住果蒂朝下,用另一只手的指甲把柿子底部的小黑点轻轻挑破,然后转着圈把柿子皮撕开,只要用力均匀,可保整个柿子皮完全撕掉,柿子皮也不断。捏着果蒂把柿子送到口中,手指完全占不到一点果酱。
说起石榴,顺带谈一谈广东人口中的“番石榴”。粤人用以指称“外国”喜欢用这个“番”字,譬如“番邦”,“番鬼佬”,“番书”等等。“番石榴”的学名是 Psidium guajava,原产地在中美洲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在中国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广州人既称它为“番石榴”,也叫它“鸡屎果”;潮州人叫“木仔”,客家人称芭子或芭仔;台湾的叫法是“芭乐”。广东的“番石榴”大多是绿皮白肉,有些品种外皮带有红色像女子脸上的一抹胭脂,因此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胭脂红”。台湾淡水所产的“芭乐”又有所不同,它的外皮是淡青色,果肉却是红色,台湾人吃“芭乐”喜欢加一点梅粉,使得口感更为丰富。我第一次到台湾,在淡水老街吃过这种“芭乐”之后对那种滋味念念不忘,回到台北还刻意到水果市场去找,遍寻不获,最后是一位果贩好心对我说,淡水芭乐产量很低,在当地的旅游点都供不应求,所以基本上只在当地销售,我才带着无限的怀念回香港。
会理石榴
火晶柿子 (网络图片)
“胭脂红” (网络图片)
淡水“芭乐” (网络图片)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