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馮大哥說話理太偏 |
| 今天有新聞頭條報料:馮小剛炮轟房地產商沒文化,樓盤起名儘是歐風美雨,說“中國許多城市的許多小區、建築,都取了個外國名字,叫什麼加州水岸、納帕、普羅旺斯、格拉斯,簡直匪夷所思,反映出來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們無法想象美國、英國、法國有一個叫蘇州或通州的項目。” 老馮有所不知,渥村東邊的樓盤,我十年前就給取了名叫鵝嶺,特憨厚特農民。當年有人說這個就應該叫奧爾良啊。
其實,中國當下的哪個東西算是有文化自信?老馮拍的那幾個電影,哪個不是衝着米國好來烏的烏央央的學來的。賀歲片是學來的吧,情景喜劇是學來的吧。半條子文化人說商人當然有資格談文化。就像黨國大員現如今還在鼓吹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一樣,越鼓吹越顯得真還沒什麼底兒。
我以前在<一頭憤青在渥村> 里發揮了一段,摘錄如下:
約克是個好詞兒,如果再加個紐,就會讓一些人心潮起伏。就像我現在住的鵝嶺,我翻譯成鵝嶺,就是沒文化很農民的表現;但如果要顯得高級,你就可以翻譯成奧爾良;如果再加個紐,你又跟美國接了軌。有一些年了,我一直留心國人對地名的說法,還有那些以地名招搖的圖書,從中可以看出有趣的事態人情。比如<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聽上去就有一股風塵味兒;<哈佛女孩兒>,似乎有知識;<戰勝華爾街>,意思就是很有錢;<我在硅谷的日子>,基本上就是穿條牛仔褲租個車庫寫程序,然後突然就上了市,被某個大拿收購,一夜飛度鏡湖月。當然,漢語對某些城市的翻譯,我實在不敢恭維。比如這個“蒙特利爾”,充滿了坑蒙拐騙唯利是圖的意思;粵語翻譯成“滿地可”,如果理解成華人生存能力強遍地開花倒也罷了,但我有時候就覺得有隨地大小便的意思;我看倒不如照語音翻譯成“猛催我”,開始聽好像是沒交房租,但久了以後你就感覺催人奮進,東風吹戰鼓擂的感覺。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