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又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见“乡”之为物,包含了旧习惯,包含了牵肠挂肚的思念。 “乡”字在《康熙字典》里有多种解释,而最广泛的用法是“家乡”。中文里带“乡”字的词很多,除了以上两联诗句里的“乡音”,“乡关”之外,还有“乡亲”,“乡党”,“乡贤”,“乡哲”等等等等。 粤语中有把同乡称为“乡里”,把籍贯称为“乡下”的说法。譬如得知某人是同乡的时候会说:啊!原来我哋係乡里。如果问别人的籍贯时会这样说:请问你边处乡下呀?等于普通话的:请问你是哪里人? 不过,“乡里”若加上个大字成了“大乡里”却变成了北方话里的“乡巴佬”。“乡巴佬”一词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恐怕不容易查证。可以确定的是,必定是在有了“城”和城里人之后。作为“城里人”的比照物,乡下人对城里的事物表现出的新鲜感,好奇心乃至他们的口音都使城里人觉得可笑,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贬义词。 说到口音,大城市里不同的片区都可能有差异。拿广州市来说,从前就有“城内话”和“西关话”的区分,后来又有了受普通话影响的“新派广州话”(见《广州方言研究》页67 - 70 ) 广州市的人不会介意“城内话”和"西关话"的语音分别,对于附近郊县的语音差异却非常敏感,一概称之为“乡下话”。这种现象也并不是说广州话的人才有,只要你说的是“非主流”语音,都会被“主流派”作为取笑的对象。我当年下乡的国营农场在珠江三角洲,很多人讲的是“四邑话”,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居民讲客家话。我所学的第一个客家话句子是“蚊帐里头吊枝笔”,当我努力地掌握了每一个字的发音之后,教我这句话的人就让我在工地上向其他人演示一番。当我信心满满地把那句话说出来之后,却引来哄堂大笑,一些比较年轻的大嫂和姑娘甚至“啐”声连连,弄的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那句话的谐音版是“蚊帐里头XXX”。 大家都知道广东人说普通话的时候有些语音很难掌握好,关于广东人说普通话就有不少笑话。我听过一个相当经典的笑话。话说广州某“师范学院附中”每年都有一些师院的“准教师”到那实习。有一年的实习老师中有一位来自潮汕,这位实习老师的普通话带有很重的潮汕音。过了一段时间,学校里流传了一个段子,是某个学生根据那位实习老师的发音特点编辑而成。由于某些音没有现成的字来匹配,只能用汉语拼音加上其升调来标示,括号里的是正字: 这 Biang-阴平 (边)Ho-阴平(和)那 Biang-阴平,凉(连)成一条 项(线), 抗(看)起来 横氧(很远),其实相差一 Diang-阳平 Diang-上声。 拿别人的不完善作为取笑的材料固然不足取,作为一种现象记录下来却无伤大雅。 说到对于“外乡音”最敏感的,我想北京应该算是头一号。北京不仅是一座“城”,而且是“都城”。作为一个很长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皇城”之外的语音一概称之为“怯口”。 前不久,网上有一篇文章谈到“怯话”入《北京方言词典》,作者认为“怯话”应该写作“客话”,依据是“京涿州,客良乡”这句俗语以及北京人来客人的“客”发“怯”音。 “怯”字在北京方言里有几重意思: 1 外地的,非北京城里的。 他的口音带点怯。/ 这个叫法多怯。 2 (外表或风度)不大方。 这颜色配得多怯!/ 再捯饬也有怯样儿。 3 外行,不懂行。 净说怯话!/咱不会做,就怯做怯吃。 异体字:切,唼,客 (1985年版《北京方言词典》页227) 带“怯”字的北京方言词也基本上带着上述的意思,且看以下几个选自弥松颐先生的《京味儿夜话》的实例。 老舍先生还用了一个歇后语:连个好儿也不问!你真成,永远是“客(怯)木匠 - 一锯(句).”《骆驼祥子》 谓祥子木纳,只有一句话。有意思的是,老舍先生不用“怯”的本字,而用了“客”的另一读 qie. 这倒是我想起了北京人对家里来了客人,常说是“qie 来了”,“来了qie,招待一番。” 这个 qie ,书面上写就是“客”,而不能写直音的“且”。(185页) 在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如何在文艺作品里表现这个“怯”音儿? 弥先生在他的《“怯壳儿”与“怯话”》一文里这样写道: 我在《王杰魁说书》一文里,谈到了王老先生的“怯口”演说,今再举几例文字上的表现: 我不哈(喝)酒。我今(跟)你打听一个银(人),有个庙(苗)讲(掌)柜的,在借(这)里么? (《永庆升平前传》) 不晴(成),我非得搅(找)介(这)过(个)东西,与他拼命!(《永庆升平前传》) 我雪(说)客银(人),乞(吃)点西(什)么?乞(吃)锅盔还是面条?(《四海居轶话》) (《京味儿夜话》186页) 由以上所引的资料结合“怯八邑”,“怯场”,“怯愣儿”,“怯壳”,“怯勺”,“怯条子”,“怯相”,“怯外面儿”这些个北京方言词来看,“怯话”的写法是正确的。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怯口”倒是逐步成了“潮语”。譬如在网络上很多人就用“肿么”代替了“怎么”,用“揍是”代替了“就是”。以上两个词都是方言音取代了正音的实例,至于新创的网络缩略语更是多不胜数,日新月异。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