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香港的法定假日,定在“中秋节翌日”,目的是让市民可以在中秋节的晚上尽情享受,不必为第二天要上班而有所顾虑。为了使假日的气氛得以延长,有人把农历八月十四称为“迎月”,八月十六称为“送月”,八月十七称为“追月”。我个人认为,上述把节日作延伸的举措大概是商家的营销策略,至于能否形成潮流则有待验证。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当然离不开“月饼”,记得去年“五仁月饼”被人大肆鞑伐,大有不将其驱出月饼界不罢休的势头,还真叫我有那么一点点担心,生怕再也尝不到我所深爱的佳味。因为在众多的月饼中,我最爱吃的就是“五仁月饼”,它不像莲蓉那样肥腻软糯,但是很有嚼劲和果仁的独特香味。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年的月饼市场上,广式的“五仁月饼”仍然照常供应,满足像我这样的顾客,据说还新出了一款“极品十仁月饼”,算是对去年舆论的反弹吧。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在饮食趣味上也是百花齐放,各异其趣。就以“月饼”来说,仅以地域来区分的就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晋式月饼等等。上述各式月饼有些在馅料上大同小异,有些却在外形上略有区分,总的来说就是各有特点,消费者也都各适其适。
以上说的是“传统月饼”,是月饼市场上的主流,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以“宣传口”的说法就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消费模式和消费群体的改变,传统月饼同样需要作出一些变革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今年国内月饼市场又有“新作”,一下子推出了多款被誉为“暗黑馅料”的月饼,可以视作对传统月饼的挑战。
对于这类“暗黑馅料”的月饼,“北京晨报”引用了两位专家的意见:1。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看来,月饼馅料创新虽是好事,却应该坚持符合大众口味的原则,不应单纯猎奇甚至恶搞。2。民俗专家王作楫还介绍,传统月饼馅料口味相对固定,既是出于营养平衡和口感的考虑,同时带有美好寓意,“比如五仁寓意‘五子登科’、‘五福临门’,也代表五行、五色,莲蓉寓意‘连年有余’、‘荣华富贵’,豆沙代表‘赤豆打鬼’,辟邪,新的一些水果口味馅料也代表丰收、团圆”,他表示,“无论怎么变异发展,不能乱来,不能离了传统文化的根和源。”
看了这类“暗黑料理”的新出品,个人认为在食材配搭方面确实出人意表。譬如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酸辣月饼、芙蓉肉鬆月餅、韭菜月餅、腐乳月餅、榨菜鮮肉月餅、椒香卤肉月饼、培根芝士月餅、奶酥鬆露鵝肝月餅等等,光看名字就让我想要尝一尝,以便了解大师傅们是怎样把这些不同的食材来作匹配、糅合,使其产生令人欣赏的味道。当然这也很可能是我的一厢情愿,据网上看到的顾客评价,有些产品只不过是名字上很有噱头,味道却是一般。也还是“北京晨报”的报道:对于走俏网店的奇葩月饼,多位随机受访者表示难以接受这样的怪异口味。10名80后90后中有半数称出于好奇愿意尝试,但仅限于“买一个尝尝”而不会多吃,另外半数直言“暗黑料理”一口都不想吃;中老年人更不买账,50多岁的赵先生认为这些馅料无非是商家促销的噱头,毫无享受之感可言。
饮食界把不同地域的菜式“混搭”是近年的一种潮流,至于“搭”得好不好,个中有很多讲究。小时候,长辈常常告诫我不要把甜食和咸食混着吃,说是会掉头发,当时深信不疑。长大以后却发现大人们言过其实了,原因是潮汕有一种名为“双拼”的粽子就是既咸又甜。港粤茶餐厅里的“双拼”指的是两种烧味拼作一盘,潮汕的“双拼”粽子却是一个粽子里包括了咸和甜两种馅料。粽子的主体糯米、豆子、五香肥肉和咸蛋黄是咸的,内里却另有一团用猪网油包着的豆沙是甜的,两种味道相反相成,非常特别。从前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还有类似的咸甜搭配,今年算是开了眼,那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不只是“双拼”,从搭配的角度上来说简直就是“极品”!
对于新生事物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很常见,要扭转这部分人的观念除了新的概念和营销策略之外,最重要的是产品能经得起考验。“冰皮月饼”在 1989 年面世之初,传统月饼界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威胁,习惯传统口味的顾客也对这种新口味嗤之以鼻,愿意尝试的主要是年轻的顾客。然而二十多年以来,“冰皮月饼”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今年的“奇葩”月饼究竟能走多远,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介绍一些网上搜来的“暗黑馅料”月饼,供大家欣赏。
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
酸辣月饼
椒香卤肉月饼
榨菜鲜肉月饼
韭菜月饼
极品十仁月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