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话鲥鱼
王清和
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又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四大名鱼”。
鲥鱼,现在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已经难以见到。其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镇江、南京产量较多。
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珍物”条:“鱼之美者:鲥鱼,四月出,时郭公鸟鸣,捕鱼者以此候之。鱼游江底,最惜其鳞,才挂网,即随水而上,甫出水死矣。鳞如 银,纤明可爱,女工以为花靥。”(卷一)张岱《夜航船》“鲥鱼”条载:“一名箭鱼。腹下细骨如箭镞,此东坡有‘鲥鱼多骨之恨’也。其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 不去鳞。”(卷十七·四灵部)
宋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名士彭渊材“迂阔好怪”:
尝曰:“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问其故。渊材敛目不言,久之曰:“吾论不入时听,恐汝曹轻易之。”问者力请说,乃答曰:“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卷九·鹤生卵)
“恨鲥鱼多骨”后被安在苏东坡、朱国桢、金圣叹、甚至张爱玲等人身上。释惠洪是彭渊材之侄,其说较早亦可信。苏东坡爱吃鲥鱼是真,在镇江焦山写有品尝鲥鱼的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鲥鱼明代为贡品,顾起元记载:“嘉靖间进贡船只,……二则守备尚膳监,曰鲜梅、枇杷、杨梅、鲜笋、鲥鱼”(《客座赘语》卷六·供用船只旧例)。
明何景明《鲥鱼》诗:“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芦桔未应先。赐鲜遍及中珰弟,荐熟谁开寝庙筵。白日风尘驰驿路,炎天冰雪护江船。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
盘敢望传。”清沈名荪《进鲜行》诗:“江南四月桃花水,鲥鱼腥风满江起。朱书檄下如火催,郡县纷纷捉渔子。大网小网载满船,官吏未饱民受鞭。百千中选能几
尾,每尾匣装银色铅。浓油泼冰养贮好,臣某恭封驰上道。钲声远来尘飞扬,行人惊避下道傍。县官骑马鞠躬立,打叠蛋酒供冰汤。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毙几人马几
匹?马死人死何足论,只求好鱼呈至尊。”自注云:“进鲥鱼人不得食饭,以生鸡卵和酒饮以充饥,冰浸梅汤以解渴。”(清张应昌《清诗铎》卷四)
康熙二十二年,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麟上《代请停供鲥鱼疏》:“若天厨珍膳,滋味万品,何取一鱼?窃计鲥产于江南之扬子江,达于京师,二千五百余里。进
贡之员,每三十里立一塘,竖立旗杆,日则悬旌,夜则悬灯,通计备马三千余匹,夫数千人。东省山路崎岖,臣见州县各官,督率人夫,运木治桥,石治路,昼夜奔
忙,惟恐一时马蹶,致干重谴。且天气炎热,鲥性不能久延,正孔子所谓鱼馁不食之时也。臣下奉法惟谨,故一闻进贡鲥鱼,凡此二三千里地当孔道之官民,实有昼
夜恐惧不宁者。”
康熙见疏,下令从此停止了鲥鱼进贡。但地方政府改为折价征收,渔民苦之,至乾隆初年才彻底免除。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长江渔船,每岁四月,
向有贡献鲥鱼之例,沿明制也。康熙朝奉谕停止,而地方有司改为折价,向网户征收,解充公用。胥吏因缘苛索,沿江居民捕鱼为业者苦之。乾隆初年,复奉特旨豁
免,永著为例。”(卷四·特旨免贡长江鲥鱼)另见方浚师《蕉轩随录》:“向有鱼贡,乾隆初元,恭奉上谕:‘闻江南长江一带有贡献鲥鱼之例,至康熙年停止,
因而改为折价向网户征收,充地方公用。乃历年既久,或网户改业,或移徙他方,辗转牵连,又加吏胥借端苛索,遂致沿江捕鱼之人,代受追呼之累。朕思当年圣祖
仁皇帝停止贡鲜,乃爱惜民力之至意,何用此些须折价烦扰小民?著该省督、抚查明豁免,永以为例。’”(卷二·鲥鱼)
康熙喜吃鲥鱼,停贡后,江南织造曹寅多次进贡腌鲥鱼。如在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初二日,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6页),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曹寅“进送腌鲥鱼二百尾,便蛋二千个,腌蛋四千个,两种玫瑰露八罐”(第9页)。
曹寅有首《鲥鱼》诗,写得别具一格:“手揽千丝一笑空,夜潮曾识上鱼风。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齑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寻常家食
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诗人自注:“鲥初至者名头臕,次名樱桃红。予向充贡使,今停罢十年矣。”(《楝亭诗钞》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
第313页)
(刊于《中国家庭报》2014年12月16日A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