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芙蓉之國
註冊日期: 2008-05-03 訪問總量: 2,909,638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敬告: 您的瀏覽器已關閉活動腳本,開啟後才可正常使用!
Income Ventile: 中印的經濟差距和貧富懸殊
(德里-日落印度門 )
這裡先說明一下,ventile 這個詞彙比較冷僻,算個統計方面的術語,意思是將所考慮的對象按照某種排序分為二十等分,一個 ventile 就是其中的一等分,也就是二十分之一或者5%。你將 ventile 和 percentile 類比一下就能明白。
言歸正傳,這裡先說幾句印度。近段時間罈子裡很多人說起了印度,有些同學對印度推崇備至,有些同學卻又對印度不屑一顧,於是大家就難免將中印對比一番。確實,作為兩大文明古國,中印拿去對比,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特別是咱們要比爛時,印度確實是個美好的天然參照。鑑於對比文化歷史上的優劣太困難,這裡我們簡單地對比一下兩國的經濟差距和貧富懸殊,因為我們總算有相應的數據支持,至於數據背後大家能挖掘出什麼原因,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當然,我也借自己的帖順便貼幾幅印度風光照:因為文章本身會顯得比較膚淺,貼幾幅圖片就能藉助於異域風光的新奇來沖淡行文膚淺這個缺陷,呵呵。
1) 印度和中國的經濟差距
大家知道,儘管歷史上中國、印度因為天然屏障喜馬拉雅山和帕米爾高原的緣故,基本上沒有多少恩怨,但是兩國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歷史上,中印兩國都是世界上幾個主要文明的發源地,古印度文明歷史幾乎和埃及相當,比中華文明歷史更為源遠流長,兩國都創造了極為輝煌燦爛的文明,但總的說來,印度文明歷史上出現了斷層,現在的印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沒多大聯繫,所以這方面,中印基本上是個平手。就現在建立的政權而言,兩國獨立的時間差不多,人口也相差不大;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土地質量比中國強很多,耕地面積超出中國一倍,所以在這方面,兩國就土地而言,基本上也是個平手。所以對比兩國(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對比),應該是有些意思的。
(德里-胡馬雍陵-泰姬陵的鼻祖)
印度現在貧窮嗎?是的。印度的GDP大體上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不足中國的三分之一。現在有不少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大部分首選首都德里、古都阿格拉以及附近的齋浦爾這樣的旅遊黃金三角地區。舉世聞名的泰姬陵就在阿格拉。去過這些地區的人很可能感覺印度比中國貧窮太多。實際上德里、阿格拉和齋浦爾在印度西北地區,是新印度文明的發源地,當年印度次大陸的新主人(雅利安人)攻入印度時就是最先在這一帶紮根駐足的。只是可惜得很,那裡是印度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再往西就是一片大沙漠,大體上也相當於咱們的西北地區,例如西安和甘肅敦煌。印度的精華地區在南部,例如孟買。
( 烏代普爾:土王宮殿是組鄰水而建的龐大建築 )
印度1947年、中國1949年獨立建國後,兩國所採取的經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似的,總體上都屬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儘管印度一直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名義上是資本主義國家),隨後兩國經濟都停滯不前,國力積弱,百姓窮困,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經濟都幾乎崩潰。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改革,其實都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的,頗有憤懣蒼涼、壯懷激烈的諷刺味道。最大的區別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印度則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開始,晚了差不多十五年。隨後印度經濟雖然也算快速發展,但起伏比較大,平均下來比咱們要低一些,所以現在中印經濟大約是二十年的差距。
(印度某地的餐館:什麼是貧窮)
當然這裡我們只涉及到了中印經濟差距方面的一點皮毛,更進一步的分析就超出我的能力和興趣了,好在這類文章還是有一些,例如MIT的經濟學家黃亞生的文章就頗值一讀。萬維博主“老子”(http://blog.creaders.net/lz/)前不久也推出了一組分析印度的文章,寫得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同學不妨一讀。這裡我準備繼續閒聊一段作為本節內容的結束,然後我們比較一下中印的貧富懸殊。這裡準備說幾句柴靜和她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穹頂之下”出台後,我原以為咱們會幾乎一邊倒地鼎柴靜的,可結果卻讓我困惑不已:許多人猛踩柴靜,理由儘可能冠冕堂皇但怎麼看怎麼牽強附會:像什麼經費來源不明論啦,柴靜漢奸論啦,非專業人士論啦,作秀博名聲論啦,等。這其中最具誤導性質的就是指責柴靜這樣一位記者涉足治理環境污染這樣的專業課題。事實上柴靜的紀錄片無非是起個凝聚核的作用,將那些散落於民間要求治理環境的呼聲聚集起來不再各自飄蕩而已,它本身並不是國家治理霧霾的大綱----哪怕它是,那也是習近平的選擇。事實上白春禮院長隨後就霧霾碼的文章,他也引用了和柴靜相似的數據,採訪了柴靜曾經採訪的那批人。
好在現在柴靜被封殺了,因此吐在柴靜身上的口水也相應少了很多。柴靜被封殺後,我們就繼續振振有詞地和德里比霧霾,和整個印度比總 GDP 和人均 GDP,並因此而主動陶醉。我們總是故意這樣覺得,因為鄧爺爺打開國門幫中國爭奪到世界工廠的頭銜是無可指責或者基本上無可指責的,所以因此而帶來的環境污染,無論它有多嚴重,都是天經地義的,都是順理成章的。至於土壤污染是不是比大氣污染更難以治理,這個問題同樣是理所當然的禁忌。
( 烏代普爾:貧與富的差距 )
2)對比中印的 income ventile 和貧富懸殊
大家知道,衡量某國或者某個地區貧富懸殊最有名的概念就是基尼係數。關於基尼係數的定義、各國的基尼係數數據等,大家都很容易在圖書館和網絡上查閱到,這裡就犯不着羅嗦,例如大家可以直接參考“百度百科”上的介紹和數據: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htm#sub186
當然,按照咱們某些學者採取的新算法 (例如厲以寧教授的算法),中國的基尼係數遠低於現在的 0.5。厲以寧等是如何計算的,我懶得去考究,直覺上個人覺得上面百度百科介紹的數據更為靠譜,所以咱們不妨就這些數據略微展開說說。
(基尼係數分布圖,圖片來自online)
基尼係數 0.5 表示什麼意思?它表示居民的收入差距懸殊,容易引發社會動盪。咱們的基尼係數基本上是亞洲最高的;在全世界數得着的經濟體中,除了有特殊背景的南非外,就只有南美洲諸國 (當然主要是阿根廷和巴西兩個大國) 比咱們高。歷史上,巴西、阿根廷存在高基尼係數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其複雜的人種和文化。人種和文化的差異和居民收入的高低直接相關,這點是很容易理解的,這方面,咱們就沒有多少託辭,因為咱們雖然號稱有五十幾個民族,但是文化基本上是單一的,漢族占據絕對統治地位不說,其他許多民族實際上已經被漢族同化。另一方面,一度欣欣向榮、最俱活力之一的巴西、阿根廷經濟因為高基尼係數而導致社會動盪、經濟一蹶不振,也實際上給咱們帶來了警示和借鑑。在這種前提下,咱們還將自己的基尼係數弄到0.5甚至0.55,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相反,印度的基尼係數則明顯低很多,大約是 0.37,這個數據基本上介於歐盟和美國之間,基本上在合理的範圍內。印度的基尼係數之所以較低,我覺得以下三個因素是比較明顯的:
a)印度有嚴格的勞動保護法令,這對保護底層人的利益是有幫助的。
b)印度的土地資源比中國的土地資源強很多,所以在印度,吃飯通常不會成問題,而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農民存在這個問題。
c)印度的經濟發展比中國晚步大約 15-20 年。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基尼係數通常是上升的 (大家回首一下中國過去 30 年的發展,體會體會一下貧富懸殊是不是逐漸拉大) ---- 這就是經濟學理論中著名的“倒U型”模型。隨着印度經濟的崛起,其基尼係數開始會逐步提高 ---- 當然,至於提高到多少,是不是會像咱們這樣提高到 0.5,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接下來,咱們從另外一個角度考察貧富懸殊。因為基尼係數雖然是個很好的度量,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它只能局限於討論某個國家/地區內部的收入分配差別,不能從全世界範圍內考察貧富懸殊,對不對?所以這裡我來介紹基尼係數的某種推廣:ventile。如文章打頭所述,ventile 算個統計方面的術語,意思是將所考慮的對象 (這裡是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口)按照某種排序分為二十等分,一個 ventile 就是其中的一等分,也就是二十分之一或者5%。自然,位於 Ventile 1 的是該國最窮的 5% 的人,位於 Ventile 20 的是該國最富裕的 5% 的人。我們先看看第一個 centile 圖,這個圖比較了四個大國:美國、中國、巴西和印度的貧富程度,數據大約是 2010 年左右的。
上面所附錄的圖片的橫坐標就是相應國家人口 ventile,按照財富多少排序。縱坐標就是將全世界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後按照收入的百分比之重新排序,比方說,30% 表示該群體比全世界 30% 的人更富裕但是比 70% 的人更窮,等。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國際上有貨幣匯率可以查詢,但是貨幣匯率不足以反映該貨幣的購買力,所以作者製作此圖時已經將收入數字全部轉換為同等購買力的國際貨幣美元。換句話說,這張圖表當中的數字根據各國生活成本進行調整而來的。顯然,如果某個國家的 ventile 曲線是一條水平直線,那麼這個國家的基尼係數就是0。Ventile曲線的斜率和基尼係數大小是正相關的,曲線的斜率越大,基尼係數也越大。
大家看到沒有?圖中的四個大國,除了美國外,巴西、印度、中國都居住着有世界上最貧窮的 1% 的人。巴西不愧是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之一,它有世界上最窮的人,但是其最富裕的 5% 的人群 (ventile = 20) 卻幾乎可以和美國最富裕的 5% 的人相提並論。只是印度最富裕的 5% 的人的收入居然不及美國最窮的 5% 的人的收入,着實出乎我的意料。當然從圖中大家還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結論,例如巴西和印度的曲線,其斜率在 ventile 大於等於 19 的地方 (亦即該國最富裕的 10% 的人) 是突然增加的,而美國、中國的曲線則沒有這個現像,這就顯示巴西、印度有更多的暴發戶。
對於 ventile 小於等於 2 or 3 (亦即該國收入 10-15% 以下的人) 的曲線段而言,美國和巴西所對應的曲線斜率很大,比平均斜率大得多,而中印兩國,特別是印度,其斜率則沒有明顯的區別。這就清楚地表明,美國和巴西都有對窮人傾斜較為明顯的政策,因為窮人的收入增長更快,對不對。當然,美國和巴西有個很大的差別:美國的福利不錯,因為它最窮的那批人是靠政府的福利供養着的(ventile=1的人起點比較高),但巴西卻不然。這方面,中印兩國是難兄難弟,一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社會福利(因為ventile=1的底層人收入很低),二則也難以看出政策對底層窮人的傾斜,或者即使有這樣的政策,也難以看出它產生了明顯的效果。
下面再附錄幾個income vertile對照圖,供大家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