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学校假期,奥克兰的公园和休憩地游人众多,非常热闹。前两天,我听到一位讲粤语的老人家对他的小孙子说:“乖孙过嚟睇下,呢嚿石头圆 Dum Der几得意!”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乖孙儿过来看看,这块石头圆溜溜的多有趣!”
时下的年轻人已经不太会说圆 Dum Der这个词组,他们倾向于说“圆碌碌”。再次听到这个词组,想起了两年前的一篇旧文,是在某论坛与网友们讨论粤语“有音无字”现象时所写,觉得还是有一点参考价值,于是重发一次。
圆团团
纽约浮瓶网友的老师说可以写出任何一个广州语音的字,我不敢怀疑,但是觉得难度很大。因为据我所知,坊间现在流行的“广州音字典”,大多是收录《新华字典》的字,再加上少数普遍流行的方言字,远远不能涵盖所有粤音字。黄锡凌先生所编撰的《粤音韵汇》,给有兴趣学粤语的人士在分韵查找方面提供了一本“类书”,但也不是字典。至于有学人质疑黄先生以《广韵》为基础来标注粤语音,不能准确表达粤语的实际音韵,那是更深层次的讨论。
番禺学者詹宪慈,费时两年,考据订正了1300 多个粤音字条目,成书《广州语本字》。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一直没能付印,直到1995年才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印刷出版。从作者的自序中可见这项工作的艰辛,这1300多条目,虽然并不是粤语字词的全部,但也可以看到粤语和古代汉语的联系。下面先摘录一段詹先生的“自序”:
广州之人操广州语,莫以为难也。而写之于纸,则迟疑不能遽下笔矣。盖广州常语往往口所能道,而笔不能写也。何以不能写?其本字未易一一知也。宪慈端居多暇,渊渊以思。思吾人期达意而有所语,一语必有一义。因义求字,庶几本字可得。于是屏除闲事,捐谢他欲,历读《尔雅》,《方言》,《释名》,《广雅》,旁涉诸字书。其有关乎广州语本字者,悉记录之。两年以来 ......而总计所记广州语本字,都一千九百余字矣。重为审汰,存者一千三百有奇。从容写定,名之曰《广州语本字》......
这本《广州语本字》,所订正的字词很多都非常古雅。可惜印数不多,坊间少见,沿用的人自然不多。再者,现代人事事追求速度,即使有这本书在手,也未必会一一遵从。例如詹先生考证的“形容人行不正而频频摇动”的广州语本字应该是:揣揣跉。但是我相信多数人还是会用:陀陀拧。
接着要说一说“纽约浮瓶”网友说到的一个粤语词。这个词用普通话来说应该是“圆轱辘”或者是“圆嘟嘟”,广州话的一个说法就是 圆 Dam Dir . 那么,这个广州语词的本字是什么呢?根据《广州语本字》的说法,就是:圆团团。为什么呢?作者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团团者形容物之圆也。俗读团音近食人不唾骨之唾。又音近深。说文:团,圆也。重言之则曰团团。班婕妤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今读此团字音近唾。团通作敦。诗有敦瓜苦疏云,蔓生专专然也。俗谓圆团团曰圆敦敦。此墩字读若跔墩之墩,或又读团团分作二音,第一团字读若堪音近林,第二团字音近食人不唾骨之唾,习惯然也。(云注:原文无句读)
2009 年 2 月,香港文汇报今日刊发周云先生的文章,称“粤语不是粤人古语,
而是中原夏语”其中写到: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并以广州话为代表。
那么,为什么粤语的本字“未能一一知也”呢?正如红豆骰网友所提到的,“官话”的使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这里说的“官话”指的是广义的北方话,不包括如“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其他分区官话。
“官话”除了是各民族的“共同语”,还是“官方语言“,官府文牍,商业文书都使用以“官话”为基础的文词语句。根据周云先生文中所说:粤语虽然以“粤”命名,却非由古“粤人”的语言演变而成,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从外地“引进”的,是汉族移民带来的。这汉族,是秦代的汉族,主要是晋、赵、燕、魏的旧贵族及其下属兵丁。 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迁徙到岭南来的人们,不可避免带来各种不同的语音,加上“百越”先民所说的土话,衍生出“粤语”这个新语种。相对于“官话”来说,“粤语”的使用范围远远不如“官话”,因此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文字系统。
有语音,无文字这种现象并不是“粤语”独有。根据历史记载,西夏国本来也没有自己的文字,朝鲜人在15 世纪以前也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在的“粤语字”逐渐在扩容,希望对于发掘,保存粤文化能有所帮助。
|